目的:全面分析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支付方式对肺结核住院患者治疗费用的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15日至2024年6月14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以肺...目的:全面分析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支付方式对肺结核住院患者治疗费用的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15日至2024年6月14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以肺结核为主要诊断的203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22年实施DRG时间为节点,将患者分为实施前组(11653例)和实施后组(8716例)。通过双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s,DID)模型控制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等变量后分析DRG政策的净效应,并利用平行趋势检验验证模型假设。结果:DRG实施后,患者住院天数由实施前的12d下降为6d,住院总费用中位数(16588.04元)相较于DRG实施前(20411.17元)降幅达18.88%;其中,药品费降幅为60.07%[(2801.14-7015.36)/7015.36],治疗费降幅为14.77%[(804.75-944.20)/944.20],但检查费微增了1.83%[(1066.20-1047.00)/1047.00],各项指标实施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51.354,P<0.001;U=-25.708,P<0.001;U=-42.403,P<0.001;U=-17.628,P<0.001;U=-3.106,P=0.002)。平行趋势检验显示存在政策效应。DID模型分析显示,政策净效应使总费用、检查费、治疗费、药品费分别下降了32.20%、52.80%、48.00%和36.80%。结论:DRG支付改革显著缩短了肺结核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尤其在药品和治疗费用方面效果突出,体现了预付制对医疗成本控制的积极作用,对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保基金效率方面具有潜力,为结核病防治的支付改革提供了实证支持。但需关注检查费用的结构性变化,进一步细化分组标准、优化诊断流程。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全面分析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支付方式对肺结核住院患者治疗费用的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15日至2024年6月14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以肺结核为主要诊断的203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22年实施DRG时间为节点,将患者分为实施前组(11653例)和实施后组(8716例)。通过双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s,DID)模型控制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等变量后分析DRG政策的净效应,并利用平行趋势检验验证模型假设。结果:DRG实施后,患者住院天数由实施前的12d下降为6d,住院总费用中位数(16588.04元)相较于DRG实施前(20411.17元)降幅达18.88%;其中,药品费降幅为60.07%[(2801.14-7015.36)/7015.36],治疗费降幅为14.77%[(804.75-944.20)/944.20],但检查费微增了1.83%[(1066.20-1047.00)/1047.00],各项指标实施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51.354,P<0.001;U=-25.708,P<0.001;U=-42.403,P<0.001;U=-17.628,P<0.001;U=-3.106,P=0.002)。平行趋势检验显示存在政策效应。DID模型分析显示,政策净效应使总费用、检查费、治疗费、药品费分别下降了32.20%、52.80%、48.00%和36.80%。结论:DRG支付改革显著缩短了肺结核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尤其在药品和治疗费用方面效果突出,体现了预付制对医疗成本控制的积极作用,对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保基金效率方面具有潜力,为结核病防治的支付改革提供了实证支持。但需关注检查费用的结构性变化,进一步细化分组标准、优化诊断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