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链霉菌Streptomyces sp.CPCC 203679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1
作者 郭哲 刘梦 +7 位作者 赵建元 胡辛欣 徐建 柏菁璘 岑山 游雪甫 余利岩 张德武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3,共9页
目的研究链霉菌Streptomyces sp.CPCC 203679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并挖掘其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方法通过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 目的研究链霉菌Streptomyces sp.CPCC 203679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并挖掘其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方法通过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对菌株CPCC 203679进行基因组测序,采用antiSMASH(v7.1.0)在线工具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对大环内酯类化合物进行抗病毒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从链霉菌CPCC 203679发酵液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勃利霉素A(1)、勃利霉素F(2)、5'-脱氧-5'-甲硫肌苷(3)、环(L-丙氨酸-L-异亮氨酸)二肽(4)。化合物1和2显示良好的抗甲型流感病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2.4和4.7μmol/L,化合物1还显示一定的抗革兰阳性菌和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全基因组测序显示,菌株CPCC 203679的基因组序列全长8,055,535 bp,平均(G+C)含量为72.58%,共编码7507个基因,预测到44个生物合成基因簇。结论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sp.CPCC 203679中分离得到2个活性良好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并首次报道了勃利霉素类大环内酯的抗甲型流感病毒、抗艾滋病病毒和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该菌株具有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具有进一步挖掘新的次级代谢产物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抗病毒活性 抗菌活性 全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膜蛋白MmpS5-MmpL5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东硕 王彬 +1 位作者 陆宇 徐建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27-233,共7页
目的:表达结核分枝杆菌膜蛋白MmpL5及MmpS5-MmpL5外排泵系统,探讨其在贝达喹啉耐药中的作用。方法:构建结核分枝杆菌外排泵蛋白MmpL5及MmpS5-MmpL5的乙酰胺诱导型表达载体,在耻垢分枝杆菌中诱导表达MmpL5蛋白及MmpS5-MmpL5蛋白,测定表... 目的:表达结核分枝杆菌膜蛋白MmpL5及MmpS5-MmpL5外排泵系统,探讨其在贝达喹啉耐药中的作用。方法:构建结核分枝杆菌外排泵蛋白MmpL5及MmpS5-MmpL5的乙酰胺诱导型表达载体,在耻垢分枝杆菌中诱导表达MmpL5蛋白及MmpS5-MmpL5蛋白,测定表达菌株的生长特性及其外排能力,同时探讨贝达喹啉对表达菌株最小抑菌浓度的变化与对菌体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的影响。结果:成功在耻垢分枝杆菌中表达结核分枝杆菌膜蛋白MmpL5及MmpS5-MmpL5,表达菌株的生长不受影响,共表达MmpS5-MmpL5蛋白的菌株外排能力增加,导致其对溴化乙锭的积累量(△荧光强度为395)较表达MmpL5蛋白组(△荧光强度为655)和携带pMV261s空质粒组(△荧光强度为642)减少约40%。贝达喹啉对MmpS5-MmpL5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由0.25μg/ml提高到2μg/ml,增加了8倍。贝达喹啉将MmpS5-MmpL5重组耻垢分枝杆菌菌体内ATP含量[(0.197±0.018)μmol/L]降低36.49%[(0.125±0.010)μmol/L]。MmpL5单表达不能形成外排泵,也对贝达喹啉无影响。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的膜蛋白MmpL5和MmpS5需要共表达才能在耻垢分枝杆菌中发挥作用,降低贝达喹啉的药物敏感性。MmpS5-MmpL5蛋白表达体系的建立为进行贝达喹啉的具体转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抗药性 MmpS5-MmpL5 贝达喹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中异烟肼及其代谢物浓度的研究
3
作者 葛菲 朱慧 +2 位作者 程凯 陆宇 徐建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9-556,共8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同时测定肺结核患者血浆中异烟肼及其代谢物乙酰肼和肼的浓度的方法。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104例肺结核患者(均接受规范抗结核治疗,服用异烟肼的剂量为1次/d,每次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同时测定肺结核患者血浆中异烟肼及其代谢物乙酰肼和肼的浓度的方法。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104例肺结核患者(均接受规范抗结核治疗,服用异烟肼的剂量为1次/d,每次300~500 mg,于服药后2 h采集静脉血)的血浆样本作为研究样本。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以异烟肼-D4为内标,以对甲基苯甲醛作为衍生化试剂,对待测物进行衍生化处理,采用InfinityLab Poroshell 120 HILIC-Z色谱柱(100 mm×2.1 mm,2.7μm)分离,二元洗脱系统(A相为含0.1%甲酸和5 mmol甲酸铵的水溶液;B相为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4 ml/min;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检测,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运行时间为8 min。结果:本测定方法不受血浆中内源性物质干扰,异烟肼、乙酰肼、肼分别在50~6000、25~3000、1~12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决定系数(R^(2))均>0.99];日内和日间精密度<15%;准确度绝对值<15%;提取回收率均>85%;基质效应在85%~115%;稳定性良好。应用该方法检测104例肺结核患者的异烟肼、乙酰肼及肼的浓度,分别为(2402.33±1248.57)ng/ml、(1902.51±596.82)ng/ml、(26.50±17.13)ng/m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MS/MS法操作简便、分析快速、专属性强、敏感度高,可应用于异烟肼及其代谢物乙酰肼和肼在肺结核患者中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异烟肼 液相色谱-质谱法 药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法齐明与贝达喹啉协同作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刘海婷 李东硕 +5 位作者 张蕾 王宁 王彬 丁杨明 姚蓉 陆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7期646-653,共8页
目的:评价吡法齐明(pyrifazimine,TBI-166)与贝达喹啉(bedaquiline,Bdq)、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fx)、德拉马尼(delamanid,Dlm)、SQ109及PBTZ169的两药组合对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分离株的相互作用,并初步探讨TBI-166与Bdq的协同作... 目的:评价吡法齐明(pyrifazimine,TBI-166)与贝达喹啉(bedaquiline,Bdq)、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fx)、德拉马尼(delamanid,Dlm)、SQ109及PBTZ169的两药组合对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分离株的相互作用,并初步探讨TBI-166与Bdq的协同作用机制,为TBI-166联合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MTB标准株H37Rv(ATCC 27294)、2株药物敏感型MTB临床分离株(菌株编号:30031和30091),以及1株前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菌株编号:13385),应用棋盘法测定TBI-166与Bdq、Mfx、Dlm、SQ109、PBTZ169两药组合对临床分离菌株的相互作用;应用时间杀菌曲线法评估具有协同作用的两药组合的抗菌活性;采用细菌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及三磷酸腺苷(ATP)检测试剂盒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TBI-166和Bdq处理H37Rv标准株24 h后菌体内的ROS及ATP水平的变化。结果:与Bdq联用后,TBI-166对MTB临床分离株30031、30091及13385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0.08、0.05、0.08μg/ml,均降至TBI-166单药MIC值的1/2。TBI-166与Bdq的两药组合对菌株30031、30091及13385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值分别为1.00、0.75、1.00。时间杀菌曲线法结果显示,TBI-166与Bdq的两药组合与菌株30031、30091及13385作用14 d后与TBI-166单药应用时相比活菌量分别减少1.59 log_(10)CFU/ml、1.27 log_(10)CFU/ml、1.70 log_(10)CFU/ml。0.4μg/ml TBI-166与0.3μg/ml Bdq联用作用于H37Rv标准株24 h后菌体内ATP含量(相对光单位值为115160.67±19129.79)与0.3μg/ml Bdq(相对光单位值为208599.20±24078.74)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109,P=0.013);而ROS含量(荧光值为21014.33±1189.19)与0.3μg/ml Bdq(荧光值为13715.00±907.93)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403,P<0.001)。结论:TBI-166与Bdq联用具有协同杀菌活性,并且其协同杀菌机制可能与ROS进一步累积及ATP合成受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 药物相互作用 分枝杆菌 结核 吡法齐明 贝达喹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浆中贝达喹啉、普托马尼和利奈唑胺的方法学建立及应用
5
作者 程文 朱慧 +3 位作者 付雷 张炜焱 张立群 陆宇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3-622,共10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血浆中贝达喹啉(Bdq)、普托马尼(Pa)、利奈唑胺(Lzd)药物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为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提供测定方法。方法:血浆样品以普萘洛尔(propranolol,PR)为内标,使用乙腈沉淀血浆蛋白并离心取上清...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血浆中贝达喹啉(Bdq)、普托马尼(Pa)、利奈唑胺(Lzd)药物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为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提供测定方法。方法:血浆样品以普萘洛尔(propranolol,PR)为内标,使用乙腈沉淀血浆蛋白并离心取上清液。设置流动相为0.1%甲酸(A)和5 mM甲酸铵的纯水与乙腈(B),采用梯度洗脱方式进行上清液中Bdq、Pa和Lzd浓度的HPLC-MS/MS分析。根据峰型和分离度确定色谱分离条件为柱温35℃、流速0.4 ml/min、分析时间4 min。质谱检测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正离子扫描。通过专属性、建立标准曲线与定量限测定、精密度与准确度、回收率与基质效应、稳定性考察对所建立的HPLC-MS/MS进行方法学考察,最后使用实验小鼠进行方法学建立与验证。结果:MRM模式扫描血浆样本结果显示:Bdq、Pa、Lzd和PR的去簇电压分别为80、91、80、100 V,碎裂电压分别为80、32、28、30 V,母离子/子离子分别为555.2/58.2、360.2/175.2、338.1/296.3和260.2/116.2。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Bdq、Pa、Lzd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93、1.79、1.53 min,峰形良好,出峰位置均无干扰峰信号;线性相关系数(R 2)分别为0.993、0.999和0.999,且分别在0.05~12.5、0.1~25、0.2~5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3种药物的日内和日间准确度均在90%以上,精密度波动均小于15%;不同浓度的3种药物及内标PR的提取回收率达到78.45%~108.78%,受血浆处理方法的影响小,基质效应均高于90%,且符合±15%的要求;样品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误差均在±15%以内;应用该方法成功检测36份小鼠血浆样品中Bdq、Pa、Lzd的血药浓度范围分别为0.03~1.82、0.11~14.21、0.02~16.54μg/ml。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HPLC-MS/MS方法可稳定快速地同时检测血浆样本中Bdq、Pa和Lzd的药物浓度,方法学考察证实该方法稳定、准确、灵敏,可供临床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色谱法 液相 质谱分析法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贝达喹啉 普托马尼 利奈唑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