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图像的肺结核病灶治愈状态判定深度学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
作者 秦李祎 吕平欣 +8 位作者 郭琳 钱令军 肖谦 杨阳 尚园园 贾俊楠 初乃惠 刘远明 李卫民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2-278,共7页
目的:基于CT影像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判定肺结核病灶的活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具有治疗前、中和后时间点的CT影像资料的肺结核治愈患者(102例),按照8∶2的比例将病灶随机分为训... 目的:基于CT影像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判定肺结核病灶的活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具有治疗前、中和后时间点的CT影像资料的肺结核治愈患者(102例),按照8∶2的比例将病灶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另外,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同一家医院前瞻性纳入肺结核治愈患者(72例),在治疗前、中和后时间点纳入CT资料作为独立验证集。通过迁移学习方式进行深度学习模型构建;采用掩膜区域卷积神经网络(Mask R-CNN)架构实现病灶自动分割及活动性判定。基于三维病灶标签进行模型训练,通过计算测试集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并与独立验证集比较,评估模型对肺结核病灶活动性的判定效能。结果:回顾性队列共纳入符合标准的肺结核治愈患者102例,共收集到770份CT影像资料;332个病灶为活动性,464个病灶为非活动性。前瞻性队列纳入肺结核治愈患者72例,共收集到540份CT影像资料。基于迁移学习的Mask R-CNN深度学习模型计算,测试集的AUC为87.5%,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78.6%;独立验证集的AUC为79.9%,敏感度为78.7%,特异度为75.0%。结论:基于迁移学习的Mask R-CNN深度学习模型在小样本量肺结核病灶活动性预测中展现出一定潜力,可以为快速、自动的临床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模型 结构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治愈后肺内残留的非活动性结核病灶的CT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秦李祎 吕岩 +4 位作者 杨阳 贾俊楠 霍凤敏 李卫民 吕平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36-342,共7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治愈后肺内残留的稳定的非活动性结核病灶的分布、CT特点及其在长时间无医疗干预情况下的演化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的方法,搜集2017年5月至2020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患者的两... 目的:探讨肺结核治愈后肺内残留的稳定的非活动性结核病灶的分布、CT特点及其在长时间无医疗干预情况下的演化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的方法,搜集2017年5月至2020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患者的两次随访CT资料,对两次资料中肺内非活动性病灶的分布、CT形态和特点,以及两次CT中的病灶演化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100例肺结核治愈患者最常见的肺内非活动性病灶征象为索条(88.0%)、结节(67.0%)和斑片(63.0%)。人均可检出结节病灶6.5(1.0,8.3)个、斑片病灶1.6(1.0,2.0)个。可见钙化表现、与胸膜粘连、边缘存在索条的结节、斑片及条片病灶发生率分别为92.6%(403/435)、52.9%(54/102)及81.0%(17/21),72.2%(314/435)、93.1%(95/102)及100.0%(21/21),76.6%(333/435)、96.1%(98/102)及100.0%(21/21)。结节、斑片、条片病灶在随访前后两次的检查中横断最大径[6.97(5.44,10.47)mm和6.72(4.87,9.67)mm,18.30(10.67,30.46)mm和16.00(9.59,30.76)mm,42.30(21.63,74.90)mm和41.75(18.75,73.37)mm]和病灶体积[18.03(14.86,77.89)mm^(3)和16.10(14.02,55.04)mm^(3),201.57(61.02,633.55)mm^(3)和144.29(58.68,612.75)mm^(3),3224.00(410.50,5265.00)mm^(3)和3138.25(302.08,3865.50)mm^(3)]均显著减少(Z=-10.289,P<0.001;Z=-3.658,P<0.001;Z=-2.312,P=0.021;Z=-7.524,P<0.001;Z=-3.334,P=0.001;Z=-2.194,P=0.028),且结节和斑片的病灶CT均值[157.01(126.24,236.77)HU和211.22(144.96,342.05)HU,19.79(17.22,45.89)HU和31.15(16.16,64.08)HU]显著增加(Z=-10.342,P<0.001;Z=-4.094,P<0.001)。结论:肺结核治愈患者最常见的肺内非活动性病灶征象为索条、结节和斑片,且多数表现出钙化、与胸膜粘连、边缘存在索条不光整。非完全钙化和纤维化病灶在治疗停药后的随访中表现为体积进行性病灶缩小、密度增加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对于判断肺内病灶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预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法莫林对分枝杆菌体外抑菌效果评价
3
作者 谷玉珍 陈思怡 +1 位作者 黄海荣 于霞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2-737,共6页
目的:评价来法莫林(lefamulin)对分枝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菌株库保存的47株分枝杆菌标准株[包括快速生长型分枝杆菌(RGM)27株和缓慢生长型分枝杆菌(SGM)20株]和49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包... 目的:评价来法莫林(lefamulin)对分枝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菌株库保存的47株分枝杆菌标准株[包括快速生长型分枝杆菌(RGM)27株和缓慢生长型分枝杆菌(SGM)20株]和49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包括鸟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22株和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27株)作为研究菌株。采用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性试验测定来法莫林对研究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析菌株的MIC值分布情况;使用细胞毒性试验(CCK8试验)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来法莫林对27株RGM标准株的MIC≤16μg/ml、≤8μg/ml、≤2μg/ml和≤0.5μg/ml的菌株分别有12株(44.4%)、10株(37.0%)、4株(14.8%)和1株(3.7%),对20株SGM标准株的MIC≤16μg/ml、≤4μg/ml、≤2μg/ml和≤0.5μg/ml的菌株分别有16株(80.0%)、14株(70.0%)、9株(45.0%)和6株(30.0%),对22株鸟分枝杆菌临床株的MIC 50和MIC 90分别为0.125和1μg/ml,对27株胞内分枝杆菌临床株的MIC 50和MIC 90分别为2和4μg/ml。对诱导贴壁的THP-1细胞加入来法莫林(0、5、10、20μg/ml)孵育12、24、48 h后测定的细胞存活率呈现随浓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12 h:98.80%、95.22%、89.94%、85.78%;24 h:97.99%、91.89%、89.55%、85.61%;48 h:97.33%、91.16%、88.56%、85.02%),且在同一浓度时,存活率随孵育时间的延长呈逐步降低趋势。结论:相较于RGM标准株,来法莫林对SGM具有更强的抑菌活性,对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及其临床分离株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属 分枝杆菌感染 细胞内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来法莫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