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组织化学及PCR技术在淋巴结结核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1
作者 董宇杰 张莉 +5 位作者 王宇轩 周立娟 曲杨 张晨 张海青 车南颖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inn-nunohistochemislry,IHC)及PCR技术在淋巴结结核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病理科保存的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之间的48例手术根治切除淋巴结结核患者(结核组)和21例...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inn-nunohistochemislry,IHC)及PCR技术在淋巴结结核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病理科保存的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之间的48例手术根治切除淋巴结结核患者(结核组)和21例非淋巴结结核患者(非结核组)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分别应用IHC染色、荧光定量PCR和抗酸染色法对标本进行检测,以临床最后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各方法的检测效能。结果IHC染色、荧光定量PCR及抗酸染色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52.1%(25/48)、60.4%(29/48)及27.1%(13/48);IHC染色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敏感度均高于抗酸染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27、10.84,P值分别为0.012、0.001);而IHC染色与荧光定量PCR比较,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8,P=0.411)。IHC染色、荧光定量PCR及抗酸染色法检测非结核组结果均为阴性,特异度均为100%(21/21)。IHC染色、荧光定量PCR及抗酸染色法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7%(21/44)、52.5%(21/40)、37.5%(21/56);符合率分别为66.7%(46/69)、72.5%(50/69)、49.3%(34/69),IHC染色、荧光定量PCR均优于抗酸染色法。结论IHC染色、荧光定量PCR与抗酸染色法相比,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在淋巴结结核的病理学诊断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淋巴结 免疫组织化学 聚合酶链反应 病理学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分子病理诊断新技术提高结核病病理学诊断水平 被引量:1
2
作者 车南颖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149-1151,共3页
中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在结核病诊断中面临很多问题。分析2018年WHO发布的全球结核病报告,中国结核病诊断在以下3个方面需要继续加强:(1)肺结核细菌学确诊率低,仅为3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7%;(2)耐药结核病发现率低,不... 中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在结核病诊断中面临很多问题。分析2018年WHO发布的全球结核病报告,中国结核病诊断在以下3个方面需要继续加强:(1)肺结核细菌学确诊率低,仅为3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7%;(2)耐药结核病发现率低,不到20%耐多药或利福平耐药患者被发现;(3)肺外结核发现率低,全球报告的结核病患者中15%为肺外结核,但中国报告的肺外结核患者仅占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诊断 诊断水平 分子病理诊断 病理学 结核病患者 肺外结核 耐药结核病 利福平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病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宋婧 车南颖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221-1225,共5页
病理学是诊断结核病的重要途径,尤其在痰菌阴性的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等疑难患者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公布的《中国结核病病理学诊断专家共识》提出病理学确诊结核病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组织形态学符合结核病病理基本变... 病理学是诊断结核病的重要途径,尤其在痰菌阴性的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等疑难患者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公布的《中国结核病病理学诊断专家共识》提出病理学确诊结核病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组织形态学符合结核病病理基本变化;(2)通过分子病理学检测获得明确的病原学依据。近年来,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在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者对分子病理学技术在诊断结核病、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以及耐药结核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病理学 分子 诊断技术和方法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肺组织微生物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宇轩 王冲 +6 位作者 董宇杰 杜伟丽 宋婧 刘子臣 李琨 刘树库 车南颖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152-1158,共7页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肺部病灶坏死区、肉芽肿区和正常肺区的微生物组基本特征。方法 选取2016—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10例临床及病理确诊为肺结核患者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的组织标本,通过显微切割技术分别获得...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肺部病灶坏死区、肉芽肿区和正常肺区的微生物组基本特征。方法 选取2016—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10例临床及病理确诊为肺结核患者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的组织标本,通过显微切割技术分别获得FFPE组织的坏死区、肉芽肿区和正常肺区。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检测其微生物组特征。结果 肺结核患者肺部切除标本中主要的微生物类群(门水平,相对丰度〉1%)有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Firmicutes、TM7和Bacteroidetes。在门水平上,坏死区、肉芽肿区和正常肺区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未见差异。在属水平上,主要有7个类群(相对丰度〉1%):坏死区、肉芽肿区、正常肺区相对丰度Ochrobactrum分别为(50.70±6.76)%、(56.18±7.50)%、(61.31±7.95)%;Sphingomonas分别为(7.50±2.07)%、(7.69±1.29)%、(3.81±2.08)%;Corynebacterium分别为(5.39±2.39)%、(5.23±1.39)%、(7.43±3.56)%;Brevundimonas分别为(1.67±0.42)%、(1.75±0.67)%、(2.09±0.34)%;Brevibacterium分别为(2.38±2.23)%、(2.60±2.60)%、(2.29±0.64)%;Sphingobacterium分别为(0.72±0.31)%、(0.78±0.26)%、(1.20±0.38)%和Enhydrobacter分别为(1.25±1.28)%、(0.31±0.19)%、(0.67±0.80)%。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Adonis分析结果表明,在属水平上,坏死区和正常肺区,肉芽肿区和正常肺区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94和4.76,P值分别为0.005和0.002)。Myc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非常低,主要存在于肺结核病灶的坏死区[(0.81±1.92)%]。配对样品检验结果表明Myc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在坏死区[(0.81±1.92)%]和肉芽肿区[(0.01±0.01)%]、坏死区和正常肺区[(0.01±0.02)%]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10和-2.37,P值分别为0.036和0.018)。结论 结核病患者肺部自坏死区、肉芽肿区到正常肺的组织变化中,Sphingomonas、Enhydrobacter、Kocuria和Myc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整体呈下降趋势,而Ochrobactrum和Sphing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肺结核患者肺部菌群的变化特征可能与肺结核的发病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活组织检查 石蜡包埋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微生物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AIDS患者感染性浅表淋巴结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林静 张晨 +3 位作者 董宇杰 刘子臣 李琨 车南颖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68-273,共6页
目的探讨HIV感染/AIDS患者感染性浅表淋巴结病组织病理学特征、致病病原体形态学特点和分布部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为浅表性淋巴结感染性疾病的88例HIV感染/AIDS... 目的探讨HIV感染/AIDS患者感染性浅表淋巴结病组织病理学特征、致病病原体形态学特点和分布部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为浅表性淋巴结感染性疾病的88例HIV感染/AIDS患者的淋巴结活检组织病理学特点,并对其标本进一步行抗酸染色、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 schiff,PAS)染色及六胺银染色查找病原体,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TB DNA和荧光定量PCR熔解曲线法进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结果88例患者淋巴结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MTB感染50例(56.8%)、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32例(36.4%)、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NTM)感染3例(3.4%)、MTB并发TM感染2例(2.3%)、隐球菌感染1例(1.1%)。其中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条件下,不同病原体感染的88例患者可有相同组织病理学表现,如23例(26.1%)MTB、TM、MTB并发TM、隐球菌感染患者可共同表现为典型肉芽肿伴坏死,19例(21.6%)MTB、MTB并发TM、TM感染患者可共同表现为不典型肉芽肿伴坏死;38例(69.1%,38/55)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可经抗酸染色找到分枝杆菌,34例TM和1例隐球菌感染患者可经PAS染色和六胺银染色找到真菌;分子病理检测MTB DNA阳性52例,菌种鉴定NTM感染3例。结论HIV感染/AIDS患者感染性浅表淋巴结病的组织病理学形态表现多样,不具有特异性,特殊染色和分子检测技术可提高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淋巴结炎 活组织检查 病理学 临床 诊断技术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