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抗结核预防性治疗研究进展
1
作者 祖之鹏 陈海婷 +7 位作者 陈园园 聂文娟 徐凯进 阮巧玲 柳正卫 周琳 王晓萌 高磊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528-1534,共7页
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患者密切接触者的抗结核预防性治疗(tuberculosis preventive treatment,TPT)是降低其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风险的关键干预措施。早期实施有效的预防对保护个体健康及遏制耐药结核... 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患者密切接触者的抗结核预防性治疗(tuberculosis preventive treatment,TPT)是降低其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风险的关键干预措施。早期实施有效的预防对保护个体健康及遏制耐药结核病传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MDR-TB患者密切接触者的TPT方案单一,且在我国存在证据缺口。因此,笔者围绕当前针对MDR-TB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TPT领域的核心议题,包括国内外指南依据,可用药物方案及其有效性与安全性等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推动我国研发更优化的MDR-TB患者密切接触者管理策略、研发更安全高效的短程预防方案提供科学参考与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药性 多种 细菌 预防和防护用药 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结核病后慢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治
2
作者 段鸿飞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I0001,共5页
结核病依然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治愈的结核病患者容易发生慢性肺曲霉菌病(chronic pulmonary aspergillosis,CPA)。CPA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与肺结核高度相似,容易延误诊断。本文就结核病后CPA的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作一介绍,期望临... 结核病依然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治愈的结核病患者容易发生慢性肺曲霉菌病(chronic pulmonary aspergillosis,CPA)。CPA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与肺结核高度相似,容易延误诊断。本文就结核病后CPA的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作一介绍,期望临床医生重视对结核病后CPA的发现、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慢性肺曲霉菌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卫生组织对BPaLM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指南的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段鸿飞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I0003,共5页
耐多药结核病仍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危险因素,近期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贝达喹啉(bedaquiline,Bdq)、普托马尼(pretomanid,Pa)、利奈唑胺(linezolid,Lzd)和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fx)的6个月方案(BPaLM)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新指南中短程方案适... 耐多药结核病仍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危险因素,近期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贝达喹啉(bedaquiline,Bdq)、普托马尼(pretomanid,Pa)、利奈唑胺(linezolid,Lzd)和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fx)的6个月方案(BPaLM)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新指南中短程方案适用人群扩大到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而且适用于病变广泛的肺结核和大多数肺外结核,无疑是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的重要事件。本文就BPaLM方案的研究历程、适用人群和注意事项作一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 短程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二代测序技术对无痰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效能评估
4
作者 杨泽亮 马子淳 +4 位作者 尚媛媛 石金 荆玮 逄宇 秦林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8-883,共6页
目的:评估靶向二代测序(targete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tNGS)技术对无痰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149例无痰肺结核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 目的:评估靶向二代测序(targete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tNGS)技术对无痰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149例无痰肺结核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标本,分别进行BE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简称“培养”)、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和tNGS检测。分别以微生物学参考标准(microbiological reference standard, MRS)和临床参考标准(clinical reference standard, CRS)为标准,对比3种检测方法的肺结核诊断效能。结果:培养、Xpert和tNGS技术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0%(70/149)、53.0%(79/149)和89.3%(133/149)。以MRS作为诊断标准,tNGS的敏感度为100.0%(81/81),与Xpert的97.5%(79/8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5,P=0.155),高于培养的86.4%(7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01,P=0.001)。将CRS作为诊断标准后,tNG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3%(131/136)和84.6%(11/13),敏感度高于Xpert的59.6%(81/136)和培养的51.5%(70/1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459,P<0.001;χ^(2)=70.921,P<0.001)。结论:tNGS技术对无痰肺结核患者的BALF标本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可以用于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诊断技术和方法 靶向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结核治疗1个月内服用双环醇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孙玙贤 王玉峰 +3 位作者 高静韬 杜建 刘宇红 高孟秋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59,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结核病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1个月内服用双环醇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信息系统中的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12783例,通过进行肝功能异常的风险因...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结核病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1个月内服用双环醇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信息系统中的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12783例,通过进行肝功能异常的风险因素分析,以探索在接受抗结核治疗1个月内服用双环醇的疗效。结果在探索与肝功能异常的风险因素的多变量回归分析中,女性发生肝功能异常的可能性低于男性(OR:0.69,95%CI:0.51~0.92)。在接受抗结核治疗1个月内服用双环醇的参与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的风险低于未服用者(OR:0.38,95%CI:0.28~0.51)。结论在接受抗结核治疗1个月内服用双环醇可以显著减少肝功能异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肝功能异常 双环醇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治六十年 被引量:4
6
作者 段鸿飞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3-868,共6页
人类发现非结核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病已有60多年,对其诊治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通过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发现大环内酯为核心的方案对鸟分枝杆菌复合群疾病有较好疗效。几乎同一时期,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菌... 人类发现非结核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病已有60多年,对其诊治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通过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发现大环内酯为核心的方案对鸟分枝杆菌复合群疾病有较好疗效。几乎同一时期,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菌种鉴定取代了生化实验为基础的菌种鉴定,使医疗机构广泛开展NTM病的诊治成为可能。近年,该领域也出现较多进步,如实现了临床标本分枝杆菌的快速菌种鉴定,发现再感染是NTM病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以及发现阿米卡星脂质体用于鸟分枝杆菌复合群肺病的价值。基于结核病诊治的经验,未来的NTM诊治要不断探索核心药物敏感性快速诊断方法,实现短疗程的NTM病治疗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性细菌 分枝杆菌感染 诊断 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复治敏感肺结核治疗新方案疗效的验证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戈启萍 张立杰 +6 位作者 黄学锐 姜广路 韩喜琴 王敬萍 杜建 马艳 高微微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078-1083,共6页
目的:分析复治肺结核治疗新方案(简称“新方案”)与复治标准方案(简称“标准化方案”)治疗首次复治敏感肺结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中国14个省及3个直辖市中的24家结... 目的:分析复治肺结核治疗新方案(简称“新方案”)与复治标准方案(简称“标准化方案”)治疗首次复治敏感肺结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中国14个省及3个直辖市中的24家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确诊的592例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包括敏感、单耐药、多耐药及部分菌阴复治肺结核),将患者随机纳入新方案组[4H-L_(2)-E-Z-Lfx/4H-L_(2)-E;H:异烟肼(体质量<50 kg,0.3 g/d;体质量≥50 kg,0.4~0.5 g/d),L:利福喷丁(0.6 g/次,2次/周),E:乙胺丁醇(体质量<50 kg,0.75 g/d;体质量≥50 kg,0.75~1.0 g/d),Z:吡嗪酰胺(1.5 g/d),Lfx:左氧氟沙星(0.5~0.6 g/d)]和标准化方案组(3H-R-E-Z/6H-R-E,常规剂量;R:利福平)。本研究参照纳排标准选取其中首次复治敏感肺结核患者(均为涂阳培阳)为研究对象,比较新方案组患者和标准化方案组的治疗成功率、失败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以评估新方案在复治敏感肺结核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共纳入首次复治敏感肺结核患者238例,其中新方案组172例(72.3%),标准化方案组66例(27.7%)。新方案组治疗成功率[77.3%(133/172)]高于标准化方案组[62.1%(41/66)],治疗失败率[4.7%(8/172)]低于标准化方案组[27.3%(18/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09,P=0.018;χ^(2)=25.083,P=0.000),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7%(8/172)和3.0%(2/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731)。结论:新方案可提高首次复治敏感肺结核的治疗成功率及降低治疗失败率,总体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再治疗 临床方案 方案评价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雪莲 朱庆东 +9 位作者 马怡静 吐送江·买托合提 米日古丽·买托合提 王庆枫 马丽萍 初乃惠 聂文娟 林艳荣 李纬 王敬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9-726,共8页
目的:研究含利奈唑胺方案治疗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时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纳入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就诊于我国三家不同地区医疗机构的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研究队列,收集所有患... 目的:研究含利奈唑胺方案治疗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时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纳入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就诊于我国三家不同地区医疗机构的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研究队列,收集所有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体质量等)、血液学检测结果(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及严重程度、抗结核治疗方案、治疗转归等信息。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危因素。结果:利奈唑胺相关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5.5%(122/268),男性多于女性[59.8%(73/122)和40.2%(49/122)],40~5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为35.3%(43/122)。发生利奈唑胺相关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为1~29周,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3(12,24)周。16例(13.1%,16/122)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其中1级7例,2级8例,3级1例。111例(91.0%,111/122)患者出现贫血,其中1级45例,2级54例,3级12例。6例(4.9%,6/122)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其中1级4例,2级1例,3级1例。11例(9.0%,11/122)患者同时出现贫血和白细胞减少;6例(4.9%,6/122)患者同时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1例(0.8%,1/122)患者同时出现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出血性疾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的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出现利奈唑胺相关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是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者的20.136倍(95%CI:4.843~83.714)。结论:利奈唑胺相关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多见于40~59岁中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不良反应以贫血最为常见,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低者易发生利奈唑胺相关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结核 抗药性 毒性作用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及时掌握研究进展切实提高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治疗水平 被引量:5
9
作者 段鸿飞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免疫抑制人群的增多等原因,在全世界范围内,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病发病率逐渐升高[1-4]。尽管NTM病的治疗仍存在疗程长、治愈率低等问题,但近年在治疗领域已经有了一些重要进展,及时掌握... 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免疫抑制人群的增多等原因,在全世界范围内,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病发病率逐渐升高[1-4]。尽管NTM病的治疗仍存在疗程长、治愈率低等问题,但近年在治疗领域已经有了一些重要进展,及时掌握这些进展对临床医师提高治疗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非典型性 感染 治疗应用 总结性报告(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治疗中分离出非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思慧 鲍生娟 +1 位作者 段鸿飞 李亮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8期33-37,共5页
目的探索在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分离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时与NTM肺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2016年4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成功检出NTM的28例肺结核患者资料,追踪记... 目的探索在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分离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时与NTM肺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2016年4月至202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成功检出NTM的28例肺结核患者资料,追踪记录患者病例资料中临床、影像和微生物学资料,评估患者合并NTM肺病的可能性。结果28例患者分离出的NTM均为脓肿分枝杆菌。17例患者痰培养和/或分子生物学仅成功检测出1次脓肿分枝杆菌,8例患者在痰中分离到脓肿分枝杆菌2次以上,3例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培养和/或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脓肿分枝杆菌1次。参照NTM肺病诊断标准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不符合NTM肺病诊断标准。结论在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分离出的NTM菌株一般不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感染 肺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孔靶向测序技术对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肉芽肿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孙晓柯 魏金星 +4 位作者 张春艳 梁瑞霞 史慧敏 阮祥林 段鸿飞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2-588,共7页
目的:评估纳米孔靶向测序技术(nanopore-targeted sequencing,NTS)对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ormalin fixation and paraffin embedding,FFPE)组织中肉芽肿性疾病的检测能力。方法: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23年1—6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因... 目的:评估纳米孔靶向测序技术(nanopore-targeted sequencing,NTS)对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ormalin fixation and paraffin embedding,FFPE)组织中肉芽肿性疾病的检测能力。方法: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23年1—6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因治疗需要行肺叶切除、淋巴结切除、骨关节手术治疗,且术后组织传统病理学结果提示为肉芽肿性炎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传统病理学检测结果等),应用NTS技术检测术后病灶组织的FFPE标本,以最终临床诊断为参照评估NTS技术和传统病理学方法对肉芽肿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82例患者中,组织病理学报告疑似结核病73例(89.0%)、结核分枝杆菌合并曲霉菌感染4例(4.9%)、隐球菌感染3例(3.7%)、肉芽肿性炎2例(2.4%);NTS检出菌种分别为结核分枝杆菌31例(37.8%)、真菌14例(17.1%)、非结核分枝杆菌9例(11.0%)、诺卡菌5例(6.1%)、布鲁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合并黑曲霉各2例(2.4%)、未检出病原体16例(19.5%),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合并耶氏肺孢子菌、合并聚多曲霉、合并鸟分枝杆菌各1例(1.2%);最终临床诊断为结核病43例(52.4%)、真菌病13例(15.9%)、非结核分枝杆菌病9例(11.0%)、诺卡菌病和结核分枝杆菌合并真菌感染各5例(6.1%)、布鲁杆菌病2例(2.4%)、结核分枝杆菌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1例(1.2%),4例(4.9%)患者诊断未明。以最终临床诊断为参照,病理学诊断对感染性肉芽肿的检测敏感度为60.3%(47/78),Kappa值为0.129;NTS检测感染性肉芽肿的敏感度为83.3%(65/78),Kappa值为0.328;组织病理学联合NTS技术检测感染性肉芽肿的敏感度为97.4%(76/78),Kappa值为0.788;三者特异度均为4/4。结论:NTS技术可检测肉芽肿性疾病到菌种水平,联合传统组织病理学可明显提高诊断感染性疾病病因学的效能,推荐作为传统组织病理学的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病 慢性 石蜡包埋 组织固定 纳米技术 分子诊断技术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马环素对脓肿分枝杆菌体外抑菌及细胞内杀菌活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释然 陈素婷 +1 位作者 黄海荣 段鸿飞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42-1447,共6页
目的:研究奥马环素对脓肿分枝杆菌的体外抑菌和细胞内杀菌活性,为探索治疗脓肿分枝杆菌病更优的药物组合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选取分离自2015—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患者的58株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及保存于北京结... 目的:研究奥马环素对脓肿分枝杆菌的体外抑菌和细胞内杀菌活性,为探索治疗脓肿分枝杆菌病更优的药物组合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选取分离自2015—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患者的58株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及保存于北京结核病临床数据与样本资源库(北京胸科医院)的脓肿分枝杆菌标准菌株(ATCC 199777)作为研究菌株。采用微孔板法测定奥马环素对脓肿分枝杆菌标准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以及对58株临床分离株的MIC_(90)。采用棋盘法测定奥马环素与常用抗脓肿分枝杆菌药物两药联合对脓肿分枝杆菌标准株的抑菌效果;采用胞内杀菌法测定不同两药组合对胞内菌的杀伤能力。结果:奥马环素对脓肿分枝杆菌标准株的MIC为0.5μg/ml,MBC为4μg/ml;奥马环素对58株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MIC_(90)为0.5μg/ml。奥马环素与克拉霉素、利奈唑胺、贝达喹啉联用有协同作用,其分数抑制浓度指数分别为0.250、0.375和0.375;与氯法齐明、阿奇霉素、利福布汀联用有加和作用,其分数抑制浓度指数分别为0.750、0.625和0.560。奥马环素与贝达喹啉联合后MBC变化最显著,由4μg/ml下降至0.05μg/ml,比单药作用下降98.75%。对胞内细菌的杀灭作用显示,在24 h时,奥马环素联用阿奇霉素对于胞内菌的杀菌作用最明显,胞内菌量从(7.02±0.06)log_(10)CFU下降至(5.36±0.10)log_(10)CF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1,P<0.001);在48 h时,奥马环素联用氯法齐明胞内菌量从(7.36±0.10)log_(10)CFU下降至(5.33±0.35)log_(10)CF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5,P=0.004);联用亚胺培南胞内菌量从(6.87±0.15)log_(10)CFU下降至(5.10±0.17)log_(10)CF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90,P<0.001);联用利奈唑胺胞内菌量从(6.95±0.05)log_(10)CFU下降至(5.26±0.24)log_(10)CF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20,P=0.005);联用利福布汀胞内菌量从(6.98±0.07)log_(10)CFU下降至(5.65±0.16)log_(10)CF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40,P=0.001)。结论:奥马环素联合其他药物对脓肿分枝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和杀菌作用,具有治疗脓肿分枝杆菌病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肿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感染 抗菌药 奥马环素 体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肺病6个月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鲍生娟 邵玲玲 +3 位作者 王敬 韩喜琴 黄海荣 段鸿飞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49-354,共6页
目的:评价应用不同药物联合治疗6个月对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肺病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搜集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66例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 目的:评价应用不同药物联合治疗6个月对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肺病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搜集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66例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临床症状、既往史、抗结核治疗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药物治疗方案等。比较不同药物联合治疗6个月研究对象痰培养阴转情况,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经6个月治疗,66例研究对象中,有32例(48.5%)痰菌阴转,34例(51.5%)未阴转。单药治疗效果分析发现,使用阿奇霉素者6个月痰菌阴转率(57.4%,27/47)高于使用克拉霉素者(26.3%,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0,P=0.022)。24例(36.4%,24/66)使用了亚胺培南,其中17例(70.8%,17/24)实现了6个月痰菌阴转,明显高于未使用者的痰菌阴转率(35.7%,1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42,P=0.006)。药物联合治疗效果分析发现,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利奈唑胺、氯法齐明联合治疗者,治疗6个月痰菌阴转率达到68.4%(13/19)。多因素分析发现,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亚胺培南治疗的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肺病患者更容易实现治疗6个月内的痰培养阴转[OR(95%CI)=0.229(0.077~0.676)]。结论:初始治疗阶段使用至少4周注射剂(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继续治疗阶段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阿米卡星、氯法齐明、利奈唑胺的联合治疗方案对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肺病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非典型性 感染 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