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血病p16基因纯合子缺失的研究
1
作者 谭淑珍 陈文明 +1 位作者 朱嘉芷 刘敬忠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234-236,共3页
为探讨白血病p16基因缺失的发生率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对48例初发的白血病患者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p16基因外显子1及外显子2,进行p16基因缺失研究。48例患者中有p16基因缺失者4例,分别为:M... 为探讨白血病p16基因缺失的发生率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对48例初发的白血病患者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p16基因外显子1及外显子2,进行p16基因缺失研究。48例患者中有p16基因缺失者4例,分别为:M22例,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并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急淋变各1例。有p16缺失的4例患者均病情进展迅速,治疗效果差,患者在短期内死亡。提示:p16基因缺失在部分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P16基因 纯合子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氨酸脱氨酶cDNA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及酶法合成L-苯丙氨酸 被引量:5
2
作者 胡维 刘敬忠 +2 位作者 向华 贾兴元 周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0-32,共3页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 ,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并表达苯丙氨酸脱氨酶 (PAL) (EC4 .3 .1 .5) ,并应用此酶转化肉桂酸生成L 苯丙氨酸。方法是将欧芹苯丙氨酸脱氨酶cDNA亚克隆到组成型表达载体pMG3 6e启动子P3 2下游 ,以菌落PCR法鉴定插入片段的大...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 ,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并表达苯丙氨酸脱氨酶 (PAL) (EC4 .3 .1 .5) ,并应用此酶转化肉桂酸生成L 苯丙氨酸。方法是将欧芹苯丙氨酸脱氨酶cDNA亚克隆到组成型表达载体pMG3 6e启动子P3 2下游 ,以菌落PCR法鉴定插入片段的大小和方向都正确的克隆 ,进而以HPLC检测肉桂酸浓度的方法鉴别重组质粒有催化肉桂酸生成L 苯丙氨酸的酶活力。结果获得能表达PAL酶活性的阳性克隆 ,在pH1 0 ,含 1 .0 %肉桂酸、8.0mol/L氨的转化液中 ,3 0℃反应 2 0h ,肉桂酸重量转化率可达 60 %。该基因工程菌有希望用于工业化生产L 苯丙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脱氨酶 苯丙氨酸 基因表达 酶法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G和IgM结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谭淑珍 杨媛华 +2 位作者 胡维 周艳 刘敬忠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219-220,共2页
关键词 肺炎 肺炎支原体 抗体 IGG IGM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型分布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明明 肖白 +6 位作者 胡大一 朱章菱 顼志敏 邵伟 周艳 周桔 刘敬忠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12-114,共3页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 1转化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与国人肥厚型心肌病 (HCM)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 (HH)的相关情况 ,采用PCR方法检验 4 0例HCM患者 ,50例HH患者和 61例对照组的基因型。结果HCM组D等位基因频率为 0 .51 3,...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 1转化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与国人肥厚型心肌病 (HCM)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 (HH)的相关情况 ,采用PCR方法检验 4 0例HCM患者 ,50例HH患者和 61例对照组的基因型。结果HCM组D等位基因频率为 0 .51 3,显著高于对照组 ( 0 .34 4,P <0 .0 5)和HH组 ( 0 .360 ,P <0 .0 5) ,II基因型频率为0 .30 0 ,明显低于对照组 ( 0 .50 8,P <0 .0 5)。提示国人ACE基因D等位基因频率在肥厚型心肌病中明显增高 ,II基因型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脏病 高血压 ACE基因 等位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性器官异常患者的性别决定基因
5
作者 朱章菱 刘敬忠 +1 位作者 闫梅 张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9-22,共4页
采用针对人SRY基因及X与Y染色体同源序列的两对引物进行多重聚合酶键反应技术检测204例新生儿脐血DNA,男性均显示590bp、355bp及280bp3条扩增带,女性只有590bp1条扩增带,性别鉴定准确率为100%。又检测47例性器官异常患者,13例社会... 采用针对人SRY基因及X与Y染色体同源序列的两对引物进行多重聚合酶键反应技术检测204例新生儿脐血DNA,男性均显示590bp、355bp及280bp3条扩增带,女性只有590bp1条扩增带,性别鉴定准确率为100%。又检测47例性器官异常患者,13例社会性别为女性者只出现590bp扩增带,与核型性别结果一致。34例社会性别为男性者中,有2例SRY基因检测结果明性,只出现590bp带,核型为46,XX,证明这两例患者社会性别不相符,经病理证实后应诊断为女性假两性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器官异常 性别决定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