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肩关节镜术后苏醒期不同体位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祁祺
秦雪娇
赵尧平
赵霞
曾艳利
肖蕊
-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麻醉恢复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麻醉科
-
出处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86,共6页
-
基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院级科研基金(HL-202304)。
-
文摘
目的:评价苏醒期不同体位对肩关节镜全身麻醉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关节镜下冈上肌腱缝合术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平卧位组和头高30°组。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取平卧位,B超下采集膈肌移动度作为基线。术后平卧位组拔除气管插管入麻醉苏醒室后即刻进行血气分析,常规面罩吸氧,监测心率、呼吸、无创动脉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体表加温,记录生命体征。头高30°组在进入麻醉苏醒室将床头抬高30°后再进行同样护理操作。比较两组入麻醉苏醒室后即刻、脱氧5分钟和脱氧15分钟的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_(2));神经阻滞前(术前)及苏醒期(患者离开麻醉苏醒室前)两时刻深呼吸状态下的膈肌移动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低氧血症、憋气、舌后坠等。结果:与平卧位组相比,抬高床头30°组在术后苏醒期脱氧15分钟的PaO_(2)、SpO_(2)明显升高(P<0.05),深呼吸时膈肌移动度明显增大(P<0.05),术后憋气、舌后坠发生率较低(P<0.05),低氧血症发生率无变化(P>0.05),舒适度明显增加(P<0.05)。两组入麻醉苏醒室后即刻、脱氧5分钟的PaO_(2)、PaCO_(2)、Sp 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平卧位组相比,抬高床头30°体位可以改善全麻插管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肩关节手术患者的呼吸功能。在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方面虽无明显变化,但憋气、舌后坠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明显改善,并且提高了患者的主观舒适度,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
关键词
体位护理
低氧血症
神经阻滞
膈肌移动度
-
Keywords
posture care
hypoxemia
nerve block
diaphragm mobility
-
分类号
R47
[医药卫生—护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