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改良的“由外向内”技术在髋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杨敬 王强 +7 位作者 苏宝金 何保华 石航 商玉臣 董巍 李梦茹 郑宇豪 张晋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76,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由外向内”技术在髋关节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6月~2023年7月在我院进行髋关节镜手术治疗的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建立方法分为改良入路组(75例,其中男30例,女45例,年龄36&#...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由外向内”技术在髋关节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6月~2023年7月在我院进行髋关节镜手术治疗的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建立方法分为改良入路组(75例,其中男30例,女45例,年龄36±14岁)和经典入路组(61例,其中男33例,女28例,年龄31±11岁)。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入路建立时间以及术前、术后4周、术后3月和术后6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和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前VAS评分、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对比两组总手术时间,改良入路组明显少于经典入路组(49.0±16.9 min vs.66.0±13.3 min,P<0.05),且改良入路组术中未使用C形臂透视,辅助中前(mid-anterior,MA)入路建立时间明显缩短(10.4±5.9 min vs.25.9±15.1 min,P<0.05),术中牵引时间更少(66.0±13.3 min vs.49.0±16.9 min,P<0.05)。结论:改良“由外向内”髋关节镜技术是一种安全手术方法,患者手术时间更短,操作更加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镜 股骨髋臼撞击 临床效果 由外向内 髋关节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单侧8股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随访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宋关阳 桂琦 +3 位作者 宋山望 郑峒 冯峥 张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究采用单侧8股自体腘绳肌腱行单束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收治的ACL损伤患者43例,男35例,女8例;年龄29.2±7.9岁(15~49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单侧... 目的:探究采用单侧8股自体腘绳肌腱行单束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收治的ACL损伤患者43例,男35例,女8例;年龄29.2±7.9岁(15~49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单侧8股自体腘绳肌腱行单束ACL重建术并完成至少2年随访。术中首先测量腘绳肌腱制备成4股后的直径,然后测量制备成为8股后的直径。随访内容包括术后第2天、术后1年以及末次随访时的序贯核磁(MRI)影像,评估胫骨前移距离及移植物信号分级;术后末次随访时的麻醉下轴移试验分度、KT-1000侧-侧差值以及二次关节镜探查结果;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Tegn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客观评级。结果:术中4股腘绳肌腱平均直径为7.3±0.4 mm(6.5~8.5 mm),8股腘绳肌腱平均直径为9.8±0.5 mm(9~1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核磁显示所有患者胫骨前移距离均减小至0 mm。术后1年核磁显示胫骨前移距离为0.5±0.9 mm(0~3 mm),与术后第2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5,P=0.887)。末次随访时核磁显示胫骨前移距离为0.6±1.3 mm(0~4 mm),与术后一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7,P=0.765)。术后第2天核磁影像显示所有患者移植物信号均为Ⅰ级,术后1年和术后末次随访时核磁均显示39例患者移植物信号Ⅰ级,4例患者移植物信号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58,P<0.05)。术前KT-1000侧-侧差值为6.9±2.3 mm(4~15 mm),末次随访时KT-1000侧-侧差值为1.5±1.2 mm(0~5 mm),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378,P<0.001)。术前麻醉下轴移试验结果显示28例患者为Ⅰ度,15例患者为Ⅱ度,末次随访时麻醉下轴移试验结果显示39例患者为阴性,4例患者为Ⅰ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896,P<0.001)。二次关节镜探查时可见移植物滑膜覆盖结果 A级(75%~100%)40例(93.1%),B级(50%~75%)3例(6.9%)。患者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术前为64.2±3.2分,术后末次随访时提升至96.3±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763,P<0.001)。患者Tegner运动功能评分术前为6.3±0.4分,术后末次随访时提升至8.3±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9,P<0.001)。IKDC客观评级结果显示术前C级29例、D级14例,术后末次随访时A级39例、B级4例,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241,P<0.001)。结论:采用单侧腘绳肌腱行单束ACL重建术时,8股肌腱相比传统的4股肌腱能够显著增大ACL移植物的直径,且均能达到8 mm以上,术后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自体8股腘绳肌腱 单束重建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