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距跟融合治疗终末期踝和后足病变的中短期临床结果
1
作者 李文菁 张保宙 +7 位作者 李恒 赖良鹏 杜辉 孙宁 龚晓峰 李莹 王岩 武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06,共8页
目的:分析同一术者行胫距跟(tibiotalocalcaneal,TTC)融合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患者临床结果、并发症和功能改善情况,分析TTC融合手术的临床预后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20年12月由同一术者行TTC融合手术治疗的40... 目的:分析同一术者行胫距跟(tibiotalocalcaneal,TTC)融合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患者临床结果、并发症和功能改善情况,分析TTC融合手术的临床预后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20年12月由同一术者行TTC融合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9.1±16.0)岁,均为单侧手术。记录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主要诊断、具体手术方式。对比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融合愈合时间、症状较术前改善情况(明显改善、部分改善、无改善或恶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8.0(26.3,58.8)个月;术前中位VAS评分为6.0(4.0,7.0)分,中位AOFAS评分为33.0(25.3,47.3)分;末次随访时患者的中位VAS评分为0(0,3.0)分,中位AOFAS评分为80.0(59.0,84.0)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所有患者均无切口坏死及感染,1例发生距下关节不愈合,为梅毒夏科氏(Charcot)关节,其余患者中位骨愈合时间为15.0(12.0,20.0)周。所有患者中,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者25例,部分改善者8例,改善不明显者4例,症状较术前加重者3例。结论:TTC融合术是治疗后足终末期病变的可靠方法,多数患者术后功能有改善,日常生活影响不大,预后差的原因包括足趾僵硬、邻近膝关节应力集中、不愈合及不明原因疼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胫距跟 关节融合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踝置换术后不同高度的Salto胫骨组件对骨-假体界面的稳定性影响
2
作者 潘昇妤 卢达 +6 位作者 许阳阳 武勇 张乐 武雪晴 杜辉 赖良鹏 裴葆青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8-434,共7页
目的 研究全踝置换后不同高度的Salto Talaris胫骨组件在不同步态支撑期骨-假体界面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 基于1名61岁女性踝关节炎患者的负重CT重建踝关节模型,并建立不同高度(5、7、9、11 mm)的Salto胫骨组件模型,仿真模拟胫骨-假体在... 目的 研究全踝置换后不同高度的Salto Talaris胫骨组件在不同步态支撑期骨-假体界面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 基于1名61岁女性踝关节炎患者的负重CT重建踝关节模型,并建立不同高度(5、7、9、11 mm)的Salto胫骨组件模型,仿真模拟胫骨-假体在4个步态支撑期的载荷,分析骨-假体界面的微动和应力。结果 11、9 mm模型的假体稳定性较差,微动峰值超过50μm,且胫骨内部应力峰值分别为30.75、29.86 MPa,超出了松质骨屈服应力;7、5 mm模型的胫骨应力在合理范围内,且平均微动峰值仅为42.66、40.32μm,相比之下,5 mm模型假体的初期稳定性最好。结论 使用Salto假体进行全踝置换,应选择合适的胫骨组件高度,5 mm左右最优。同时术后应适当避免踝关节过度屈伸活动,维持假体稳定性。研究结果为Salto假体结构参数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对临床手术假体选择有一定价值,有助于改善全踝置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踝关节置换术 Salto Talaris假体 有限元分析 微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Chevron截骨术对无症状扁平足的影响
3
作者 何至 魏亚 孙宁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49-1154,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Chevron截骨术治疗拇外翻后对无症状扁平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采用改良Chevron截骨术治疗拇外翻患者伴有或不伴有无症状扁平足的病例资料118例(120足),按Meary角将其分为无症状扁平足组49例(50足... 目的探讨改良Chevron截骨术治疗拇外翻后对无症状扁平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采用改良Chevron截骨术治疗拇外翻患者伴有或不伴有无症状扁平足的病例资料118例(120足),按Meary角将其分为无症状扁平足组49例(50足)和非扁平足组69例(70足),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获取的负重位足X线正位片距舟覆盖角(talonavicular coverage angle,TNCA)、距骨第二跖骨角(talus-second metatarsal angle,T2MT)、侧位片距骨第一跖骨角(Meary角)等影像资料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影像资料组内比较:无症状扁平足组Meary角改善(P<0.001),非扁平足组TNCA及T2MT均增加(P<0.05);组间比较:无症状扁平足组术前TNCA、T2MT及Meary角均差于非扁平足组(P<0.05),末次随访TNCA、T2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症状扁平足组Meary角仍明显低于非扁平足组(P<0.05)。结论改良Chevron截骨对拇外翻伴有无症状扁平足患者的内侧纵弓改善明显,而对其外展改善较弱;对拇外翻不伴有扁平足患者的内侧纵弓无明显影响,但可引起其外展,而利于拇外翻的矫正。这表明改良Chevron截骨在矫正拇外翻的同时,对其无症状扁平足的足弓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不会加重扁平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拇外翻 扁平足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外翻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缓解术后肿胀的早期疗效
4
作者 孙宁 王学文 +4 位作者 武勇 任爽 李恒 杜辉 龚晓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77,共6页
目的:评估拇外翻术中截骨面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减少术后隐性失血、进而缓解术后肿胀中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11日至10月8日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40例拇外翻行截骨矫形术的患者资料,其中男5例、女35例,依照... 目的:评估拇外翻术中截骨面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减少术后隐性失血、进而缓解术后肿胀中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11日至10月8日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40例拇外翻行截骨矫形术的患者资料,其中男5例、女35例,依照患者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3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16例(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和对照组16例(术中未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按照术式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一一配对,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第一跖骨头前后径的变化量、足周径的变化量,以及术后CT测得的第一跖骨中分线长度和足底垂线长度,以评估术后切口周围的肿胀程度。第一跖骨中分线和足底垂线的测量参考籽骨位测量第一跖骨旋转角度的两条辅助线与软组织边界相交所得线段。共有三位临床医生完成了这两条线段的测量,并进行了观察者间的比较。结果:通过观察者间的比较,CT测得第一跖骨中分线和足底垂线长度的一致性较高,可以认为是一种可靠的测量方式。经过配对t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第一跖骨前后径的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足周径的变化量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术后CT测得第一跖骨中分线和足底垂线的长度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外翻截骨术中,截骨面局部应用氨甲环酸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术后肿胀,可能与氨甲环酸减少术后的隐性失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拇外翻 局部给药 肿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非包容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新型治疗方法:个性化3D打印钴铬钼部分距骨
5
作者 李恒 赖良鹏 +2 位作者 孙宁 杜辉 武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1-807,共7页
目的评估采用新型的个性化3D打印钴铬钼合金对巨大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 of talus,OLT)进行修复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21年10月至2023年4月期间,本中心因距骨骨软骨损伤行3D个性化部分置换的12例患者,进行三维建... 目的评估采用新型的个性化3D打印钴铬钼合金对巨大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 of talus,OLT)进行修复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21年10月至2023年4月期间,本中心因距骨骨软骨损伤行3D个性化部分置换的12例患者,进行三维建模制定个性化方案并手术植入假体,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定期随访。评估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术后复查X线检查假体位置以及是否存在假体周围透光线。结果12例患者平均病损表面积(252.5±91.1)mm 2,平均病损体积(1571.5±99.0)mm 3,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1.7±5.6)个月,总体满意率91.7%;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后足)评分从术前平均(69.42±10.36)分提升至(89.83±6.89)分;足部功能指数(Foot Function Index,FFI)评分从术前(55.00±31.86)分降至(14.08±7.95)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从平均(3.75±2.14)分降至(1.17±1.1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均未出现感染、伤口愈合不良以及骨折不愈合等重大并发症。结论针对巨大的距骨非包容性骨软骨损伤,3D个性化打印假体填充治疗技术在平均21个月时随访,手术效果满意度高,患者功能及疼痛均明显改善,且未观察到重大并发症,为治疗此类OLT提供了新型的临床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骨软骨损伤 3D定制化打印 部分距骨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