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体护理理念在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1
作者 郭文杰 孙巍 +4 位作者 郎影 贾美烁 荀靖雯 邢春艳 李瑾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8期155-158,167,共5页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教学模式对消化内科护理带教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0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消化内科护理专业实习生,所有实习生均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按照护理部实习轮转计划中...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教学模式对消化内科护理带教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0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消化内科护理专业实习生,所有实习生均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按照护理部实习轮转计划中的轮转批次,单数和双数各为一组,均包含15名实习生,其中单数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教学模式;双数为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新模式。比较在不同护理教学模式下两组教学反馈。结果观察组的理论考核与案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演练成绩:体格检查、疾病诊断与治疗、医患沟通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培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病史采集、临床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教学质量评分:案例设计、教学态度、解决问题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思维能力:开放性思维、分析能力、认知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教学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理念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提升实习生的成绩,还能开发实习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以及实习生的教学满意度,因此该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理念 消化内科 护理带教 教学质量 改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换式技能培训在消化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郭雅丽 徐宝宏 +2 位作者 姚玉霞 郐大余 韩芳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5期874-877,共4页
目的探讨互换式技能培训模式在消化内科腹腔穿刺术、鼻饲术、三腔二囊管置管术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2012级五年制临床医学实习医生60名,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2人1组,互换操作及纠错点评,15组学生完成后,由... 目的探讨互换式技能培训模式在消化内科腹腔穿刺术、鼻饲术、三腔二囊管置管术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2012级五年制临床医学实习医生60名,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2人1组,互换操作及纠错点评,15组学生完成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及点评。B组为对照组:学生依次在模型操作,教师一对一辅导点评。比较两组的考试成绩、学习效率、教师授课时间、两组学生对授课方式的满意度。结果两组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开始授课、课上独自操作及课后强化练习A组花费的时间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教师平均对每位学生的培训时间A组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授课满意度,课堂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的授课满意度、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等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技能教学中采用学生互换式技能培训模式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满意度,减少临床教师授课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换式技能培训 学习成绩 学习效率 授课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罗伟 许文静 于凤丹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3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C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该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108名医师为研究主体,均为自愿参加此项研究,入科时随机分组。在观察组实施CBL教学法,在对照组实施普通教学法。对比两组医师理论... 目的探讨C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该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108名医师为研究主体,均为自愿参加此项研究,入科时随机分组。在观察组实施CBL教学法,在对照组实施普通教学法。对比两组医师理论及病案分析考试成绩及两组医师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师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4,P=0.003),主要在判断题、多项选择题有差异,即两组医师在临床判断上有差异。病案分析部分观察组医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5,P=0.002),主要体现在鉴别诊断上有差异。观察组医师教学方法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4,P=0.000)。结论 C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利于住院医师理论知识及病例分析的掌握,利于有助于住院医师临床能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教学法 消化内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8
4
作者 郎影 赵磊 +2 位作者 韩维 荀静雯 许文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8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半年内的再出血发生率、止血成功率、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 <0.05),且实验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半年内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促进止血、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9
5
作者 赵磊 孟开 +4 位作者 郎影 李伟茹 耿云霞 田丹 张喜维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6期64-69,共6页
目的探索消化专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消化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为评价其胜任力水平提供科学依据,为消化专科护士的培训、考核、招聘、岗位绩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11月~2019年6月将岗位胜任力理论作为... 目的探索消化专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消化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为评价其胜任力水平提供科学依据,为消化专科护士的培训、考核、招聘、岗位绩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11月~2019年6月将岗位胜任力理论作为参考依据,采用文献分析法、焦点小组访谈法和个人深入访谈法初步拟定消化专科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框架,并编制专家函询问卷,运用Delphi法通过2轮专家咨询,采用界值法和专家意见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增减、修改,采用百分权重法确定指标权重,形成消化专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模型,组织消化护理专家对模型进行论证和完善。结果构建的消化专科护士胜任力模型包含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39项三级指标,并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3项一级指标按权重顺序为消化护理临床实践能力(0.3548)、职业素养(0.3330)、综合能力(0.3122)。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消化专科护士胜任力模型,构建过程科学合理,模型通过了本领域专家的论证,为消化专科护士的培训、考核、招聘、岗位绩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科 护士 胜任力 DELPHI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5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宋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6期55-55,57,共2页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用药史、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55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用药史、临床表现及转归情况。结果:随着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多数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引...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用药史、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55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用药史、临床表现及转归情况。结果:随着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多数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繁多,多数患者没有特异性表现,有一定的死亡率,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用药过程中严密监测肝功能,及早发现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回顾性分析 用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幽门螺杆菌检测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罗伟 朱志超 +1 位作者 徐宝宏 罗振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2期88-91,共4页
目的研究唾液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发展各阶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1例病理诊断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的患者唾液,应用幽门螺杆菌唾液检测板(HPS)检测法对唾液H... 目的研究唾液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发展各阶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1例病理诊断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的患者唾液,应用幽门螺杆菌唾液检测板(HPS)检测法对唾液Hp进行检测,同时根据年龄、性别、牙周状况及胃内不同病变分组,分析口腔Hp感染率及其相关性。结果纳入试验的患者中,男性Hp感染率(75.5%)高于女性(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Hp感染率为42.9%,中年组为69.9%,老年组为75.4%,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组、不典型增生组、胃癌组口腔Hp感染率分别为64.5%、76.0%、75.0%,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炎组、牙周炎组患者的口腔Hp感染率与牙周健康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炎组与牙龈炎组Hp感染率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在口腔中存在高感染率现象,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年龄、性别因素及牙周炎有关。口腔Hp感染率与胃癌前病变和胃癌的病变有关,可能是胃癌前病变和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唾液 胃癌前病变 胃癌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