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R平片、肌骨超声及多层螺旋CT诊断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郝懿 杨海平 +5 位作者 韩洋 张大鹏 孙林 王艳瑜 李卫强 陈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4期697-699,共3页
目的对比DR平片、肌骨超声及多层螺旋CT诊断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0例肋骨及肋软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40例患者均进行了DR平片、肌骨超声及多层螺旋CT,对比分析这三种方法对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检... 目的对比DR平片、肌骨超声及多层螺旋CT诊断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0例肋骨及肋软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40例患者均进行了DR平片、肌骨超声及多层螺旋CT,对比分析这三种方法对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检出率。结果通过检查这40例患者共有74处骨折。其中,肋骨骨折67处,肋软骨骨折7处。经DR平片检查确诊的肋骨骨折有24处(24/74),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为32.4%;经肌骨超声检查确诊的肋骨骨折有58处(58/74)、肋软骨骨折有7处(7/7),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为78.3%,肋软骨骨折的检出率为100%,总检出率为87.8%;经多层螺旋CT确诊的肋骨骨折有66处(66/74),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为89.1%。结论与DR平片和多层螺旋CT相比,肌骨超声诊断肋骨骨折的同时还可以解决肋软骨骨折的问题,有效地提高患者骨折的检出率,且其检出率与多层螺旋CT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肋软骨骨折 肌骨超声 X线平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性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蔡建新 彭峰河 +1 位作者 石逸杰 彭如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提高对静脉性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静脉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患者存在颅内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14例,主要为口服避孕药、中耳乳突炎、产褥期等;临床表现为头疼、呕吐、癫痫、肢体功能... 目的提高对静脉性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静脉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患者存在颅内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14例,主要为口服避孕药、中耳乳突炎、产褥期等;临床表现为头疼、呕吐、癫痫、肢体功能障碍、失语、视物模糊等;脑实质病变位于大脑皮层下及皮层区19例(双侧6例、累及小脑2例),丘脑2例,17例为出血性梗死;15例血栓累及多个静脉窦。结论静脉性脑梗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当发现非常规分布的脑梗死、出血,结合血栓高危因素等应想到静脉性脑梗死可能,及时的MRV/CTV检查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性脑梗死 静脉血栓形成 卒中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信瑞强 李艳翠 +2 位作者 甄根深 常军霞 马大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48-750,共3页
目的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发病率及耐药率日趋升高,本文旨在总结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影像学表现,为早期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痰培养证实的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患者的影像表现,总结归纳其影像学特征。结... 目的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发病率及耐药率日趋升高,本文旨在总结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影像学表现,为早期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痰培养证实的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患者的影像表现,总结归纳其影像学特征。结果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胸部CT最常见的3种变化是弥漫磨玻璃改变[69.4%(34/49)]、实变[67.3%(33/49)]、胸腔积液[53.1%(26/49)],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肺内斑片影[83.7%(41/49)]、实变[36.7%(18/49)]、胸腔积液[36.7%(18/49)],进一步分析显示鲍曼不动杆菌混合感染和单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胸部CT和X线胸片影像学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肺感染胸部影像学最常见的3种变化是弥漫磨玻璃改变、肺实变、胸腔积液。总结其影像学特点,对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细菌性 鲍氏不动杆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肺假性囊肿的多排螺旋CT诊断 被引量:2
4
作者 彭峰河 彭如臣 +3 位作者 张雪梅 张殿平 马小芳 那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6期1079-1083,共5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创伤性肺假性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连续收治的42例创伤性肺假性囊肿患者进行MSCT检查,回顾性分析创伤性肺假性囊肿的CT表现。结果 42例患者经MSCT检测共发现98个病灶,多发病灶26例,单发性病灶16例。病灶位于上肺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创伤性肺假性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连续收治的42例创伤性肺假性囊肿患者进行MSCT检查,回顾性分析创伤性肺假性囊肿的CT表现。结果 42例患者经MSCT检测共发现98个病灶,多发病灶26例,单发性病灶16例。病灶位于上肺37个(37.8%),中下肺61个(62.2%),54个(55.1%)位于胸膜下区,中心区44个(44.9%)。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69个(70.4%),不规则形29个(29.6%)。98个病灶中,MSCT发现气囊肿33个(30.7%),气液囊肿50个(51.0%)和血肿15个(15.3%),病变周围可见不同程度肺挫伤改变。42例患者均有2~5次CT复查,大部分病变一周后缩小。动态随访发现气囊肿可演变为气液囊肿或血肿,气囊肿可演变为血肿,及血肿向气液囊肿逆向演变。不伴有大量血气胸的26例(61.9%)局灶型患者平均住院15天,伴有大量血气胸的16例(38.1%)复杂型患者平均住院48天,平均住院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结论 MSCT是诊断创伤性肺假性囊肿及随访的最佳影像学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创伤 创伤性肺假性囊肿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技术在头颈部动脉成像滤波反投影算法中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志鹏 钟佳利 +1 位作者 杜司续 张晶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5期757-761,共5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下行低管电压、低对比剂剂量(双低)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50例患者分为两组,25例患者行双低头颈部血管成像(CTA),管电压为100k V,对比剂用量为35ml;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管电压为120k V,对比剂用量为50ml,分...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下行低管电压、低对比剂剂量(双低)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50例患者分为两组,25例患者行双低头颈部血管成像(CTA),管电压为100k V,对比剂用量为35ml;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管电压为120k V,对比剂用量为50ml,分析和对比两组间在辐射剂量、感兴趣层面上CT值、图像质量和静脉对比剂堆积情况上的差异。结果双低组剂量长度乘积(DLP)平均值为(458.81±19.99)m Gy/cm和有效剂量(ED)平均值为(1.43±0.06)m Sv,常规组DLP平均值为(776.43±22.67)m Gy·cm和ED平均值为(2.42±0.08)m S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动脉弓层面,双低组与常规组的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CT值高于常规组,在颈动脉分叉层面和大脑中动脉M1层面,两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评分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对比剂堆积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的静脉对比剂堆积情况好于常规组。结论 256层螺旋CT下行低管电压,低对比剂剂量(双低)头颈部CTA检查所得图像能够满足诊断的要求,同时可以降低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对比剂 头颈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MATRIX技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伶 彭如臣 +3 位作者 张杰 杨旗 蔡建新 钟佳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92-797,共6页
目的评估T1和T2两种加权的磁共振超长回波链可变回聚脉冲反转角成像序列(MATRIX)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连续纳入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下肢DVT 26例,对双侧下肢进行静脉超声及MR检查[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 目的评估T1和T2两种加权的磁共振超长回波链可变回聚脉冲反转角成像序列(MATRIX)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连续纳入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下肢DVT 26例,对双侧下肢进行静脉超声及MR检查[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MPRAGE)、T1-MATRIX及T2-MATRIX序列]。分析各序列在血管节段水平图像质量、血栓诊断结果及诊断信心的差异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以超声诊断结果为参考,比较各序列诊断DVT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T1-MATRIX序列具有比MPRAGE及T2-MATRIX序列更高的敏感度(分别为97.65%、95.29%和94.12%)、特异度(分别为90.83%、88.99%和88.9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25%、88.04%和87.91%)、阴性预测值(98.02%、96.04%和95.10%)及准确度(分别为93.81%、91.75%和91.24%)。两种MATRIX序列图像质量、血栓诊断结果及诊断信心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均较好(ICC及Kappa值≥0.75,P<0.05)。结论T1-MATRIX及T2-MATRIX能够实现非对比剂条件下血栓的直接成像和诊断,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磁共振成像 黑血血栓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供血不足的MRI诊断 被引量:3
7
作者 董伟 王建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8期1451-1452,1453,共3页
目的分析椎动脉供血不足的MRI征象,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椎动脉供血不足而行MRI检查的患者86例,进行MRI检查,对其MRI及MRA重建图像进行分析,对椎动脉的MRA评价主要包括其血管形态的观察以及周围组织结构改变。结果本组86例... 目的分析椎动脉供血不足的MRI征象,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椎动脉供血不足而行MRI检查的患者86例,进行MRI检查,对其MRI及MRA重建图像进行分析,对椎动脉的MRA评价主要包括其血管形态的观察以及周围组织结构改变。结果本组86例共172条椎动脉显像中,104条椎动脉可见椎动脉形态异常:1血管先天发育畸形27条,其中管腔纤细16条,1例为双侧椎动脉变细,15例单侧椎动脉变细,其中10例单侧椎动脉管径变细而对侧管径明显增粗;2椎动脉走行变异11条,有7条和4条分别越过颈6、颈5横突前方进入颈5、颈4横突孔;3血管局部狭窄45例主要位于颈椎段23例,椎动脉颅内段14例;4椎动脉扭曲32例,发生在颈椎段25例,椎动脉颅内段扭曲7例。结论 MRI尤其是MRA技术可以简便、无创、直观显示椎动脉以及全面多方位观察它的形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临床准确诊断椎动脉供血不足提供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病变 供血不足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非高强化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与胰腺导管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闯 彭如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5期801-805,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鉴别非高强化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和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41例动脉期非高强化PNET和176例PDAC患者的治疗前增强CT资料。2位放射科医师评估了肿瘤的形态特征和增强方式。定量和定...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鉴别非高强化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和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41例动脉期非高强化PNET和176例PDAC患者的治疗前增强CT资料。2位放射科医师评估了肿瘤的形态特征和增强方式。定量和定性分析包括评价肿瘤大小、均匀性、增强方式、是否有胰管扩张、肿瘤是否侵犯邻近血管和胰周浸润情况。结果与PDAC相比,非高强化PNET的肿瘤边界清晰、钙化增多,而主胰管扩张、胰周浸润和血管侵犯的发生率较低(均P<0.01)。门静脉期非高强化PNET肿瘤相对强化率较高(P<0.01)。非高强化PNET多表现为门静脉高强化或持续性等强化,而PDAC多表现为持续性低强化或渐进性延迟强化(P<0.001)。预测非高强化PNET最准确的MDCT表现是门静脉期相对强化率>0.70(准确率93.55%)和无胰管扩张(准确率93.09%);其次为肿瘤内钙化、门静脉期强化或持续等强化、无胰周浸润,准确率分别为82.03%,77.48%和75.12%。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形态学特征可提高非高强化PNET与PDAC的鉴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