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氧预处理对小鼠低氧耐受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洁 王泳 +1 位作者 武连华 高春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0-673,共4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预处理对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小鼠模型动脉血中表示缺氧脑损伤的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预处理对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小鼠模型动脉血中表示缺氧脑损伤的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含量的影响,探讨高压氧治疗提高低氧耐受能力预防急性高原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低压舱模拟不同海拔高度建立小鼠急性高原病模型,高压氧预处理组与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中IL-6及MMP-9含量。结果 1)模型组动物IL-6含量较空白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000 m及5 000 m高压氧预处理组动物IL-6含量较同高度未进行高压氧处理组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动物MMP-9含量较空白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000 m及5 000 m高压氧预处理组动物MMP-9含量较同高度未经高压氧处理组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高压氧预处理对减少急性高原病模型脑缺氧损伤有意义;2)IL-6和MMP-9都是组织损伤的评价指标,在脑缺氧损伤中可能有一定意义,可能作为急性高原病脑缺氧损伤的指标;3)2ATA、治疗时间升压10 min-稳压吸氧45 min-减压20 min、疗程1次×3 d的高压氧预处理方案可能对急性高原病无明确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预处理 急性高原病动物模型 白细胞介素-6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高原病预防 低氧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静 吴栗洋 +1 位作者 杨晶 张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4-448,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 HBO)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 IC/BPS)的临床疗效。方法 IC/BPS患者HBO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1、3、6个月,记录3 d排尿日记,并评估O’lear...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 HBO)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 IC/BPS)的临床疗效。方法 IC/BPS患者HBO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1、3、6个月,记录3 d排尿日记,并评估O’leary-Sant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e index, QoL)以及盆腔疼痛和尿频、尿急症状(pelvic pain, urgency and frequency, PUF)评分;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时评估患者的膀胱容量、红斑征和溃疡情况。结果收治的19例患者中,与治疗前相比,其治疗6个月后的24 h排尿次数(11.37±1.98),夜尿次数(1.53±1.17),O’leary-Sant评分(15.95±2.80),VAS评分(31.79±9.53),QoL评分(2.11±0.74),PUF评分(16.16±4.39)及膀胱容量(347.53±75.28) mL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4 h排尿次数、O’ leary-Sant评分、VAS评分在不同随访时间之间比较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时间<0.01)。此外,有7例患者"红斑征"转阴,3例患者溃疡愈合。结论高压氧对难治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具有明确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高压氧 症状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泳 高春锦 +2 位作者 杨晋才 武连华 李海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33-2234,2239,共3页
目的: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模型。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模型2周(M2)组和模型4周(M4)组。使用内毒素+激素建立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给药后2周和4周取双侧股骨头观察骨小梁和髓腔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 目的: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模型。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模型2周(M2)组和模型4周(M4)组。使用内毒素+激素建立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给药后2周和4周取双侧股骨头观察骨小梁和髓腔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骨小梁内骨细胞核固缩,空骨陷窝增加,小梁间脂肪细胞增多、增大;髓腔内脂肪细胞增多、增大,造血组织明显减少。结论:小剂量内毒素+激素成功诱导兔股骨头坏死模型,这种动物模型操作简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为研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类 股骨头坏死 模型 动物 脂多糖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泳 高春锦 +3 位作者 庞宝森 杨晋才 李海东 武连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观察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凝血-纤溶系统指标的变化,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各组分别采血测定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 目的观察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凝血-纤溶系统指标的变化,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各组分别采血测定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含量。结果1)凝血系统指标变化:AT-Ⅲ:给药24h后明显升高(P<0.05),然后开始下降,1周时下降最明显(P<0.05);TM:给药后24h开始升高(P<0.01),1周时升高最明显(P<0.01)。2)纤溶系统指标变化:tPA:给药后24h至2周时均明显降低(P<0.01);PAI-1:给药后24h至2周时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模型动物的凝血-纤溶系统存在明显功能障碍,这可能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 股骨头坏死 凝血 纤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重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不同时相诊断单侧突发性耳聋 被引量:3
5
作者 闵小红 顾华 +3 位作者 马琳琳 张奕 郭晓娟 蒋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94-997,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重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HF)序列不同时相诊断单侧突发性耳聋的价值。方法对42例单侧突发感音性耳聋患者行HF序列扫描,分别比较HF序列不同扫描时间点(平扫,增强后10min、4h)前庭及耳蜗信号强度比值的差异,以及同一扫描时间点... 目的探讨三维重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HF)序列不同时相诊断单侧突发性耳聋的价值。方法对42例单侧突发感音性耳聋患者行HF序列扫描,分别比较HF序列不同扫描时间点(平扫,增强后10min、4h)前庭及耳蜗信号强度比值的差异,以及同一扫描时间点前庭与耳蜗信号强度比值的差异。结果 42例中,18例(18/42,42.86%)内耳HF序列可见高信号。HF序列前庭、耳蜗信号强度比值均随扫描时间延长而增大,HF序列同一扫描时间点前庭信号强度比值均高于耳蜗(P均<0.05)。结论 HF序列增强扫描有利于显示单侧突发性耳聋病变,4h延迟扫描对于内耳异常信号的改变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听觉丧失 突发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凝血功能及炎症反应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延学 高春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846-2848,共3页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经过数日或数周的“假愈期”后,再次出现以痴呆、精神和锥体外系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即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delayd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经过数日或数周的“假愈期”后,再次出现以痴呆、精神和锥体外系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即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delayd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发病率国内为10%~30%,国外为0.8%~43%。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明了.2.6%的人死于DEACM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 凝血功能 炎症反 中毒后 应变 神经系统疾病 锥体外系症状 carb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氧中毒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国忠 赵立明 +1 位作者 高春锦 葛环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35-137,共3页
为探讨细胞因子在急性氧中毒中的作用和意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急性氧中毒后1、6和12 h小鼠血清IL-1β、IL-6、IL-10的质量浓度。结果显示,急性氧中毒1、6、12 h时小鼠血清IL-1β的质量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 为探讨细胞因子在急性氧中毒中的作用和意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急性氧中毒后1、6和12 h小鼠血清IL-1β、IL-6、IL-10的质量浓度。结果显示,急性氧中毒1、6、12 h时小鼠血清IL-1β的质量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急性氧中毒6、12 h时血清IL-6的质量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急性氧中毒后血清IL-10的质量浓度无显著性变化。提示急性氧中毒早期存在促炎症介质和抗炎症介质之间的失衡,这可能是急性氧中毒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氧中毒 小鼠 血清 细胞因子水平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变化
8
作者 王国忠 高春锦 +4 位作者 葛环 王绍亭 夏成青 齐曼 陈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37-39,共3页
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 ,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再灌注后 3、6、1 2、2 4、48、96h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CD6 1和CD6 2 p的表达。结果显示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在再灌注 3h时表达增高 ,2 4h达到高峰 ,到 96h仍未... 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 ,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再灌注后 3、6、1 2、2 4、48、96h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CD6 1和CD6 2 p的表达。结果显示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在再灌注 3h时表达增高 ,2 4h达到高峰 ,到 96h仍未降到正常水平。CD6 1在再灌注 3h时表达增高 ,持续到 2 4h,48h时恢复到正常水平。CD6 2 p在再灌注3h时表达增高 ,1 2h达到高峰 ,之后缓慢降低 ,到 96h时仍处较高水平。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可以导致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CD6 1、CD6 2p表达量增加 ,可能促进血小板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血小板膜糖蛋白 血小板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