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浆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梁越 聂皓 +4 位作者 任华亮 李方达 田翠 李汇华 郑月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8-195,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以及其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75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病例组)及6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Angptl2水平。...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以及其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75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病例组)及6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Angptl2水平。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ngptl2、脂联素水平。结果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Angptl2水平较健康对照显著升高[(13.55±9.17)μg/L比(9.04±4.79)μg/L,P=0.010]。糖尿病人群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浆Angptl2水平(18.67±9.84)μg/L较对照组(13.01±3.47)μg/L升高(P=0.021)。在重症下肢缺血组Angptl2水平较间歇性跛行组更高[(17.01±10.20)μg/L比(10.53±6.97)μg/L,P=0.003]。Angptl2>13.67μg/L诊断效果最好,敏感性为60.34%,特异性为81.25%。在病例组中,血浆Angptl2水平与踝-肱指数呈负相关(斯皮尔曼相关系数=-0.244,P=0.035)。结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浆Angptl2水平升高。当疾病进展为重症下肢缺血时,Angptl2水平的升高更为明显,可以作为判断疾病进展程度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间歇性跛行 重症下肢缺血 诊断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例周围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治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望德 苑超 +4 位作者 原标 宋盛晗 王克勤 邢彤 李谈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458-460,共3页
目的探讨周围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不同治疗方法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06年10月34例周围动脉PSA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34例周围动脉PSA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加压治疗(5例)、超声引导下凝血酶... 目的探讨周围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不同治疗方法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06年10月34例周围动脉PSA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34例周围动脉PSA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加压治疗(5例)、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5例)和手术方法治疗(27例)。超声引导下加压治疗5例,成功3例,2例改手术治疗。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5例,成功4例,1例改手术治疗。手术治疗27例,其中直接修补术12例,自体静脉补片修补术3例,动脉端端吻合1例,血管缝扎7例,人造血管重建术1例,自体静脉重建术3例;1例直接修补术后20d复发再次行直接修补术成功,其余26例均手术成功。所有病例无死亡,无远心端缺血加重。治疗成功后,假性动脉瘤包块消失。随访3~36个月,平均15个月,无复发。结论外科手术仍是治疗PSA的主要方法,按照适应症选择超声引导下加压治疗、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也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动脉 假性动脉瘤 动脉重建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tarex血栓清除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3年随访结果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廖传军 宋盛晗 张望德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36-840,共5页
目的评估Rotarex血栓清除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femoropopliteal artery in-stent restenosis,FP-IS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间,接受Rotarex血栓清除术联合DCB... 目的评估Rotarex血栓清除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femoropopliteal artery in-stent restenosis,FP-IS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间,接受Rotarex血栓清除术联合DCB治疗的32例FP-ISR患者,进行3年随访。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术后3年的原发通畅率,免于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干预率(clinically-driven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CD-TLR)。次要终点包括不良事件发生率、截肢率及病死率。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由步行障碍调查问卷(Walking Impairment Questionnaire,WIQ)评估。结果所有32例患者均获得了技术成功和手术成功,其中27例(84.4%)患者完成了3年的随访。术前平均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为0.45±0.14,3年时为0.81±0.10(P<0.05);术前WIQ评分为30.45±21.14,3年时为51.32±27.92(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随访3年,原发通畅率为81.5%,免于CD-TLR为85.2%。结论Rotarex血栓清除术联合DCB治疗FP-ISR是安全有效的,其中长期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腘动脉病变 支架再狭窄 Rotarex血栓清除术 药物涂层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期非肿瘤女性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4
4
作者 牛敬荣 张丽金 杨文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224-2230,共7页
目的探究绝经期非肿瘤女性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268例绝经期非肿瘤女性疑似VTE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是否发生VTE... 目的探究绝经期非肿瘤女性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268例绝经期非肿瘤女性疑似VTE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n=42)和非VTE组(n=226)。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用灵敏度、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及预测正确率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OR值=15.318,95%CI=6.563~74.275,P=0.036)、Caprini评分≥5分(OR值=7.737,95%CI=2.459~13.168,P=0.012)、D-二聚体>0.5 mg/L(OR值=10.602,95%CI=3.767~17.706,P=0.000)、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1.7 mmol/L(OR值=2.651,95%CI=1.238~5.357,P=0.002)、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52.3 U/L(OR值=1.539,95%CI=1.127~4.673,P=0.031)、雌二醇(Estrodiol,E_2)<30 nmol/L(OR=1.164,95%CI=1.064~2.058,P=0.047)为绝经期非肿瘤女性发生VTE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得出预测模型:Prob=1/(e^(^-Y)),Y=36.578-2.729×合并糖尿病-2.046×Caprini评分-2.361×血清D-二聚体-0.975×血清TG-0.431×血清LH-0.152×血清E_2。模型经ROC曲线分析得AUC为0.915,灵敏度为90.30%,特异度为94.10%。通过验证得出模型预测的正确率为88.43%。结论合并糖尿病、Caprini评分≥5分、D-二聚体>0.5 mg/L、TG>1.7 mmol/L、LH>52.3 U/L、E_2<30 nmol/L是绝经期非肿瘤女性发生VTE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能有效评估绝经期非肿瘤女性VTE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82例临床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华 李洁 +4 位作者 王海燕 李辉 周辉 原标 田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0-404,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经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诊断为POTS的患者82例,其平均年龄(38.7±12.24)岁;以直立倾斜试验阴性排除POTS... 目的探讨成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经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诊断为POTS的患者82例,其平均年龄(38.7±12.24)岁;以直立倾斜试验阴性排除POTS的31名受试者为对照组,平均年龄(39.22±10.98)岁。对POTS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分析POTS患者发病的临床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OTS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平卧位心率和血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TS患者以晕厥多见(63例,76.8%),症状发作频繁34.14%(发作>10次)。晕厥发作和非晕厥患者(19例,23.2%)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多数POTS患者发作前有诱因,诱因多为体位变化、情绪紧张、劳累、运动、天气闷热等。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晕厥、头晕、心悸、胸闷、黑矇、大汗、面色苍白、乏力。在直立倾斜试验中,POTS患者心率逐渐增加,平均最大增加值为(45.05±11.06)次/min。结论 POTS在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生,晕厥发生率较高。诱因以情绪紧张、劳累、运动、天气闷热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直立倾斜试验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缺血的腔内治疗现状 被引量:11
6
作者 苑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4,共4页
髂动脉狭窄闭塞的腔内治疗应用最多,成功率最高,技术最普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在股腘动脉狭窄闭塞治疗方面的应用还处于开发阶段。尽管股浅动脉腔内治疗的中远期通畅率低于手术转流,但其具有微创性和可重复的优势。腘动脉... 髂动脉狭窄闭塞的腔内治疗应用最多,成功率最高,技术最普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在股腘动脉狭窄闭塞治疗方面的应用还处于开发阶段。尽管股浅动脉腔内治疗的中远期通畅率低于手术转流,但其具有微创性和可重复的优势。腘动脉狭窄的治疗应采取谨慎态度。对小腿动脉狭窄闭塞的中远期疗效还缺少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结果,但因其可解决部分患者糖尿病足长期不愈的痛苦,故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动脉 股浅动脉 胭动脉 小腿动脉 狭窄闭塞 腔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腹部器官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任添华 牛驰 原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致腹部器官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复制缺血2h再灌注1h动物模型并分为3组,即A组(假手术组)、B组(I/R模型组)、C组(HBO治疗组)。观察实验动物肝、胰、肾及回肠微血流变化;记录血清血...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致腹部器官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复制缺血2h再灌注1h动物模型并分为3组,即A组(假手术组)、B组(I/R模型组)、C组(HBO治疗组)。观察实验动物肝、胰、肾及回肠微血流变化;记录血清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CD61平均荧光强度和CD62p的阳性率。结果与B组比较,C组肝脏及肾脏微血流速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上述各脏器组织病理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有缓解。与A组比较,B组CD31、CD61及CD62p均升高,其中CD31和CD62p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CD31、CD61及CD62p均有下降趋势,其中CD31和CD62p下降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HBO治疗可显著减少急性下肢I/R大鼠模型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和CD62p的表达,有助于减轻下肢I/R继发腹部器官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缺血再灌注 高压氧 激光多普勒 血小板膜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PHF8重组慢病毒的制备及其对食管鳞癌细胞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秀静 原标 +2 位作者 朱圣韬 李鹏 徐有青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目的制备锌指蛋白8(plant homeodomain finger protein 8,PHF8)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重组慢病毒(lentivirus)颗粒,建立PHF8表达沉默的人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ESCC)稳定细胞系并观察PHF8对细胞增生的... 目的制备锌指蛋白8(plant homeodomain finger protein 8,PHF8)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重组慢病毒(lentivirus)颗粒,建立PHF8表达沉默的人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ESCC)稳定细胞系并观察PHF8对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将目的基因或阴性对照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载体与包装载体共转染病毒包装细胞293T,收集并浓缩上清液获得重组慢病毒;测定病毒滴度后用于感染食管鳞癌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感染效率,嘌呤霉素筛选法建立稳定细胞系;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PHF8的表达沉默;MTS法检测细胞的增生特性。结果成功制备了沉默PHF8的重组慢病毒;应用重组病毒感染食管鳞癌细胞后,PHF8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细胞的增生明显下降。结论慢病毒介导的shRNA干扰能有效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PHF8表达及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D锌指蛋白8 慢病毒 食管鳞癌细胞 细胞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附40例报告)
9
作者 苑超 张望德 +2 位作者 原标 邢彤 李谈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 总结我科 4 0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经验。 方法  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7月 4 0例颈动脉狭窄行腔内成形、支架置入术 ,共放支架 4 3个 ,其中Wallstent支架 39个 ,Smart支架 4个。应用脑保护装置 5例。 结... 目的 总结我科 4 0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经验。 方法  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7月 4 0例颈动脉狭窄行腔内成形、支架置入术 ,共放支架 4 3个 ,其中Wallstent支架 39个 ,Smart支架 4个。应用脑保护装置 5例。 结果所有病人都完成支架置入 ,颈内动脉口都恢复到 4mm以上。术中出现轻度卒中 2例 ,较重卒中 2例 :1例术中出现左眼视野缺损 ,3月后仍有残余症状 ;1例术中出现意识丧失、右侧肢体偏瘫 ,经救治神志恢复。并发症发生率 10 % (4 4 0 ) ,严重卒中发生率 5 % (2 4 0 ) ,应用脑保护装置的病人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 ,用脑保护装置时安全保证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