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minar⁃CBL⁃课程思政”创新模式在临床药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杜萍 刘河 安卓玲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6-469,共4页
临床药理学是桥接临床医学与药理学的重要学科,在该学科的教学实践中需紧跟教育改革形势,采用研讨式(Seminar)教学法联合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以切实提高“教”与“学”的双重获益。而课程思政教学是培养学生高度责任心... 临床药理学是桥接临床医学与药理学的重要学科,在该学科的教学实践中需紧跟教育改革形势,采用研讨式(Seminar)教学法联合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以切实提高“教”与“学”的双重获益。而课程思政教学是培养学生高度责任心和高尚医德,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路径。目前,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药理课程教学中存在学生肿瘤药理专业基础知识薄弱、传统讲授方法导致“教”与“学”分离、教材内容陈旧且滞后、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本文以这一部分课程教学为例,初步探讨“Seminar⁃CBL⁃课程思政”这一创新模式在临床药理学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教”与“学”的双重目标,为优化临床药理学教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理学 研讨式教学 案例教学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某三级综合医疗机构实施处方前置审核效果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慧 王诗卉 +4 位作者 张东肃 赵瑞 于晓佳 苏晔 刘丽宏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03-1205,共3页
目的评估药师实施处方前置审核的药学服务价值。方法抽取北京某三级综合医疗机构处方前置审核流程改造前1年和改造后3年的1周处方,以相同的标准进行处方评价,比较前后的处方问题差异,评估开展此项药学服务产生的效果。结果相对于流程改... 目的评估药师实施处方前置审核的药学服务价值。方法抽取北京某三级综合医疗机构处方前置审核流程改造前1年和改造后3年的1周处方,以相同的标准进行处方评价,比较前后的处方问题差异,评估开展此项药学服务产生的效果。结果相对于流程改造前,人均用药数量从3.97种降至3.04种;人均药费从380.02元降至337.65元。不合格医嘱的比例从12.21%降至0.36%。其中无适应证用药从6.18%降至0.03%;用法用量不适宜从4.61%降至0.32%;联合用药不适宜从1.24%降至0.01%;禁忌证用药从0.18%降至0.00%。结论药师通过提供处方前置审核服务,可降低明显用药风险,降低患者的药费支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方前置审核 合理用药 药学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说明书高浓度外周静脉泵入艾司洛尔致严重的局部组织损伤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卫楠 陈罡 +2 位作者 顾伟 刘颖青 游兆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36-1537,共2页
1病例介绍 患者,男,81岁,2017年7月24日因呼吸困难3d来院就诊,神志清楚,精神弱,入院体检:体温36.7℃,心率122次·min-1,血压145/90mmHg(1mmHg=0.133kPa),呼吸27次·min-1,血氧饱和度90%,入院诊断:心房颤动(房颤),心功能... 1病例介绍 患者,男,81岁,2017年7月24日因呼吸困难3d来院就诊,神志清楚,精神弱,入院体检:体温36.7℃,心率122次·min-1,血压145/90mmHg(1mmHg=0.133kPa),呼吸27次·min-1,血氧饱和度90%,入院诊断:心房颤动(房颤),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静脉炎 外渗 不良反应 药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外科患者入院自带药品使用问题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崔向丽 宋向锋 +4 位作者 吕亚丽 叶志康 杨辉 邱爽 刘丽宏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1期1315-1317,共3页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整合胸外科住院患者自带药品实践,探索防范患者用药差错的措施。方法对2014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胸外科新入院患者自带药品单次服用剂量、频次、疗程及过敏史等用药信息进行登记,将重复用药、剂量不恰当、无适应证...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整合胸外科住院患者自带药品实践,探索防范患者用药差错的措施。方法对2014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胸外科新入院患者自带药品单次服用剂量、频次、疗程及过敏史等用药信息进行登记,将重复用药、剂量不恰当、无适应证用药、不必要药品、服药时间错误、药物相互作用等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干预,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结果共461例入院带药患者,57例患者服用自带药品存在问题,占12.4%,其中不必要或无效治疗12例,药物不良反应10例,依从性差8例,剂量过高或过低、药物治疗不足、重复用药各6例,禁忌证用药5例,药物相互作用4例。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入院患者自带药品登记和药物整合可有效防范用药差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治疗 用药差错 药物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肿瘤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曼 安卓玲 +1 位作者 张予辉 马卓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4382-4387,共6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潜在不适当用药(PIM)在老年肿瘤患者中普遍发生,并且相较于普通老年人,肿瘤患者PIM发生率可能更高,并且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既往研究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分析,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支持和参考。本...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潜在不适当用药(PIM)在老年肿瘤患者中普遍发生,并且相较于普通老年人,肿瘤患者PIM发生率可能更高,并且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既往研究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分析,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支持和参考。本文通过系统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对肿瘤患者PIM的审查工具、PIM发生率、主要涉及的药物、影响因素,以及PIM与各种不良结局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与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的PIM审查工具在调查老年肿瘤患者PIM发生率时存在差异,而《NCCN临床实践指南:老年肿瘤(2020.v2)》中提供的老年患者慎用的支持治疗药物列表在为肿瘤患者提供个体化药物管理方面表现出了优势。多重用药、年龄、合并症等与PIM的发生显著相关,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和镇痛类药物是肿瘤患者使用较多的高风险药物。存在PIM的老年肿瘤患者可能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急诊及住院再就诊率等。希望本文能够为国内进行老年肿瘤患者PIM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促进老年肿瘤人群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不适当用药 多重用药 肿瘤患者 老年人 不良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标准制订与解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毕玉 杜雅薇 +9 位作者 陆进 沈素 胡欣 缪丽燕 刘向红 张艳华 林阳 安卓玲 甄健存 赵荣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65-1469,共5页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是药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具有积极作用。该文介绍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标准。该标准是中国医院协会药事专业委员会牵头制订的团体标准的一部分。标准内容涵盖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基本要求、...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是药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具有积极作用。该文介绍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标准。该标准是中国医院协会药事专业委员会牵头制订的团体标准的一部分。标准内容涵盖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基本要求、药品与耗材管理、流程管理、质量管理与评价改进四个关键环节,共包含15个要素。该文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标准的制订过程和重点内容进行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药学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节参皂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邹海艳 赵晖 +2 位作者 邱葵 崔小桂 于萍 《世界中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565-566,共2页
目的:对竹节参中的皂苷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丁醇萃取,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制备竹节参中的皂苷类成分,应用波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竹节参中分离得到了5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巨花雪胆皂苷B(1),竹节... 目的:对竹节参中的皂苷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丁醇萃取,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制备竹节参中的皂苷类成分,应用波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竹节参中分离得到了5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巨花雪胆皂苷B(1),竹节参皂苷Ⅴ(2)、IV(3)、IVa(4)和Cynarasaponin C(5)。结论:化合物1和化合物5为首次从人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参 化学成分 三萜皂苷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体内百草枯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鹏飞 范家明 +3 位作者 刘河 张茜 安卓玲 刘丽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6-730,共5页
目的探索性研究百草枯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方法雄性大鼠36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9组,分别为给药前组、给药后0.5、1、3、6、10、24、48、72 h组,给药前组不给予百草枯,直接处死取组织;给药后组单次灌胃给予90 mg/kg百草枯,分别... 目的探索性研究百草枯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方法雄性大鼠36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9组,分别为给药前组、给药后0.5、1、3、6、10、24、48、72 h组,给药前组不给予百草枯,直接处死取组织;给药后组单次灌胃给予90 mg/kg百草枯,分别于对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处死前取血浆,处死后分别取心、肝、肺、肾、大脑、小脑、胃组织,对组织进行匀浆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测定各组织和血浆中百草枯浓度。结果大鼠灌胃给予百草枯后,胃、肾、肺和肝的最高质量浓度均>30μg/g,心、大脑和小脑的最高质量浓度均<10μg/g。胃和肺1 h质量浓度最高,分别为(205.5±69.5)μg/g、(35.5±28.0)μg/g;肾和肝3 h浓度最高,分别为(124.8±146.9)μg/g、(30.9±42.1)μg/g。各组织和血浆大多数浓度点个体间变异超过50%,呈现较高的个体差异。结论百草枯体内分布状况与其中毒后靶器官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高度一致,百草枯血浆质量浓度仅能间接反映百草枯体内情况,并不能代表受损伤器官中毒物质量浓度水平,临床中应重点关注各靶器官的损伤和器官衰竭情况,及时干预和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组织分布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发病机制与诊治模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许先兴 杨静文 +1 位作者 卢学春 刘丽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30-535,共6页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缺陷性疾病,其病变细胞X-染色体上PIG-A基因发生突变与PNH细胞克隆的演变及疾病进展密切相关。但是,PIG-A基因突变本身并不能赋予PNH克隆增殖优势,而免疫损伤和凋亡机制可能参与...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缺陷性疾病,其病变细胞X-染色体上PIG-A基因发生突变与PNH细胞克隆的演变及疾病进展密切相关。但是,PIG-A基因突变本身并不能赋予PNH克隆增殖优势,而免疫损伤和凋亡机制可能参与了PNH克隆的选择。伴随着PNH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诊断和治疗模式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靶向模式的出现为PNH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但是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PNH寻找一种理想的治疗模式已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工作者共同的目标。本文就PNH发病机制、实验室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糖基磷脂酰肌醇锚链蛋白 靶向治疗 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万单位维生素D_3单次口服治疗维生素D缺乏 被引量:7
10
作者 宁志伟 苗莉 +6 位作者 刘佳 胡延晋 高霞 潘永华 孙红 徐援 刘丽宏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4年第4期320-324,共5页
目的寻找治疗维生素D缺乏有效且依从性良好的治疗方案,为寻找治疗维生素D缺乏症的理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干预方法,给予62例维生素D缺乏症患者单次口服60万单位负荷剂量维生素D3,观察用药第4、30、60和90天血钙、磷、尿... 目的寻找治疗维生素D缺乏有效且依从性良好的治疗方案,为寻找治疗维生素D缺乏症的理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干预方法,给予62例维生素D缺乏症患者单次口服60万单位负荷剂量维生素D3,观察用药第4、30、60和90天血钙、磷、尿钙和血清25OHD和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结果患者血清25OHD水平基线值为(8.9±2.9)ng/m L,用药第4天为(58.9±11.1)ng/m L,第90天为(30.3±9.6)n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TH基线值水平为(66.6±30.2)pg/m L,用药第4天降至(32.7±21.6)pg/m L,第90天为(38.8±18.3)p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用药后不同时点血钙与和血磷均较基线水平升高,但在正常值范围内;尿钙水平在用药第4天显著升高,但高尿钙患者未见明显增多。所有受试者均未出现泌尿系结石。结论单次口服60万单位负荷剂量维生素D3,可快速纠正维生素D缺乏,维持血清25OHD理想水平并持续3个月,该治疗方案可有效逆转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且未增加发生高钙血症和高尿钙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症 维生素D3 治疗 25-羟基维生素D 甲状旁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花体外抗结核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邱葵 刘宇红 +4 位作者 孔繁翠 赵兵 顾昊 徐佳佳 王鹤尧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6期876-879,共4页
目的:探讨金银花体外抗结核活性。方法:使用试管倍比稀释法测定金银花、绿原酸、异烟肼对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和金色分支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 目的:探讨金银花体外抗结核活性。方法:使用试管倍比稀释法测定金银花、绿原酸、异烟肼对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和金色分支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结果:金银花对金色分支杆菌的MIC为0.83mg·mL^(-1),MBC为1.75mg·mL^(-1),对H37Rv的MIC、MBC均为0.18mg·mL^(-1);绿原酸对两种分支杆菌的MIC、MBC均为0.18mg·mL^(-1);异烟肼对两种分支杆菌的MIC、MBC均为10.5μg·mL^(-1),异烟肼配伍金银花使用,异烟肼对两种分支杆菌的MIC、MBC为5.25μg·mL^(-1)。结论:金银花有抗结核活性。同异烟肼联合使用能显著降低异烟肼的MIC和M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结核分支杆菌 金色分支杆菌 最小抑菌浓度(MIC) 最小杀菌浓度(M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氨基葡萄糖的浓度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鹏飞 王淑民 +2 位作者 张茜 安卓玲 刘丽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715-719,共5页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氨基葡萄糖的浓度.方法 选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以乙腈-0.01%氨水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离,样本先用5%磺基水杨酸沉淀,上清液用二氯甲烷液-液萃取后进样,选用3200QTRAP型质谱仪...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氨基葡萄糖的浓度.方法 选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以乙腈-0.01%氨水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离,样本先用5%磺基水杨酸沉淀,上清液用二氯甲烷液-液萃取后进样,选用3200QTRAP型质谱仪的多重反应监测扫描方式进行检测.结果 氨基葡萄糖线性范围为20.0-2 000.0 ng/mL,定量下限为20.0 ng/mL.准确度与精密度结果显示方法日间、日内变异均小于15%,相对偏差为-0.30%-1.69%,低、中、高3个浓度提取回收率为93.59%-106.27%,稳定性较好.结论 该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高,可用于人体氨基葡萄糖血药浓度的监测,及其制剂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氨基葡萄糖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口服两性霉素B脂质卷和胶束溶液后的组织分布
13
作者 吴诚 曹静 +3 位作者 张晓菲 马萍 李鹏飞 刘丽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4-345,共2页
两性霉素B (AmB)属多烯类广谱抗真菌抗生素,是第一个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但AmB在水中溶解度低,口服无效,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为冻干粉针剂,含去氧胆酸钠作为增溶剂,加水溶解可形成胶束,注射给药.但因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肾毒性,... 两性霉素B (AmB)属多烯类广谱抗真菌抗生素,是第一个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但AmB在水中溶解度低,口服无效,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为冻干粉针剂,含去氧胆酸钠作为增溶剂,加水溶解可形成胶束,注射给药.但因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肾毒性,极大地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上市的AmB脂质给药剂型(脂质体、胶态分散体、脂质复合物)[1]能显著减少AmB的毒性,但均需注射给药,且价格昂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卷 胶束溶液剂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褪黑素1型和2型受体激动及5-羟色胺2C受体拮抗剂GW117抗抑郁、抗焦虑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雅琪 杨秋实 +4 位作者 木热扎提·提力瓦尔地 高娜娜 顾为 李晓蓉 金增亮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1-410,共10页
目的评价具有褪黑素1型和2型(MT1/MT2)受体激动及5-羟色胺2C(5-HT2C)受体拮抗作用的新型化合物GW117的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ICR小鼠在测定蔗糖偏嗜率基线后,按照蔗糖偏嗜率均衡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阳性... 目的评价具有褪黑素1型和2型(MT1/MT2)受体激动及5-羟色胺2C(5-HT2C)受体拮抗作用的新型化合物GW117的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ICR小鼠在测定蔗糖偏嗜率基线后,按照蔗糖偏嗜率均衡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阳性药阿戈美拉汀(Ago,20和40 mg·kg^(-1))组、模型+GW117(5,10,20和40 mg·kg^(-1))组。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其余组进行5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CUMS)建立CUMS模型。造模5周后开始给药,各组连续ig给药6周后,采用蔗糖偏嗜、强迫游泳、悬尾、高架十字迷宫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评价GW117的抗焦虑和抗抑郁行为效应;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鼠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密度;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检测海马组织中神经递质5-HT、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在蔗糖偏嗜实验中蔗糖偏嗜率显著降低(P<0.01),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中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P<0.01),新奇抑制摄食实验中摄食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进入开臂时间(OT)百分比和进入开臂次数(OE)百分比显著减少(P<0.01);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密度和海马组织DA含量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Ago 40 mg·kg^(-1)组和模型+GW117(20和40 mg·kg^(-1))组小鼠蔗糖偏嗜率显著升高(P<0.05,P<0.01);模型+Ago(20和40 mg·kg^(-1))组和模型+GW117(5,10,20和40 mg·kg^(-1))组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缩短(P<0.01);模型+Ago 40 mg·kg^(-1)组和模型+GW117(10,20和40 mg·kg^(-1))组悬尾不动时间和摄食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P<0.01);模型+Ago 40 mg·kg^(-1)组和模型+GW117(20和40 mg·kg^(-1))组小鼠OE百分比显著增加(P<0.01),模型+Ago 40 mg·kg^(-1)组和模型+GW117(20和40 mg·kg^(-1))组小鼠OT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P<0.01);模型+Ago(20和40 mg·kg^(-1))组和模型+GW117(10,20和40 mg·kg^(-1))组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密度显著增加(P<0.05,P<0.01);模型+Ago(20和40 mg·kg^(-1))组和模型+GW117(5,10和20 mg·kg^(-1))组小鼠海马组织5-HT含量显著增加(P<0.05,P<0.01)。结论GW117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CUMS模型小鼠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数量和升高海马5-HT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焦虑症 GW117 褪黑素受体 单胺系统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患者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熙木 王华光 +3 位作者 赵昕 吕少诚 贺强 刘丽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4-671,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肝移植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同特征以寻找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行肝移植手术并具有CMV实验室检查结果的134例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通过分析肝移植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同特征以寻找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行肝移植手术并具有CMV实验室检查结果的1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13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2±10)岁。根据术后3个月内是否有CMV感染分为感染组(n=24)和对照组(n=110)。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对定量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卡方检验对定性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CM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5)、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P=0.001)、Child-Pugh评分(P=0.048)、总胆红素(P=0.002)、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P=0.002)、血氨(P=0.040)、腹水(P=0.042);术中术式(P=0.023)、失血量(P=0.006)、输血量(P=0.004);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P=0.016)等因素是肝移植术后CMV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MELD评分(P=0.007,95%CI:1.027~1.187)可能为肝移植术后CM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CNI)、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以及多克隆抗体的使用与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CMV感染不相关。结论MELD评分高可能是肝移植术后患者CM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免疫抑制剂不是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CMV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巨细胞病毒 免疫抑制剂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解毒方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心脏康复的治疗效果及炎性反应介质的干预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新芝 薛欣欣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2413-2416,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解毒方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心脏康复的治疗效果及炎性反应介质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心脏康复患者8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治疗...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解毒方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心脏康复的治疗效果及炎性反应介质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心脏康复患者8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解毒方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统计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炎性反应介质水平、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 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 61%(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心悸、痰多、胸闷气短及神倦乏力等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心脏康复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解毒方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反应,对其术后效果和心功能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解毒方 冠脉支架植入术 白细胞介素-6 高敏C反应蛋白 症状积分 左心室射血分数 6MIN步行距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