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注消化道肿瘤早期病变的病理诊断
1
作者 金木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1-843,共3页
我国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国家,以胃癌、食管癌和结肠癌为代表的三大消化道肿瘤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本文从消化道早癌病理发展面临的挑战、消化道早癌诊断标准的变化、消化道进展期癌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等加以述评。在消化道早癌... 我国是消化道肿瘤高发国家,以胃癌、食管癌和结肠癌为代表的三大消化道肿瘤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本文从消化道早癌病理发展面临的挑战、消化道早癌诊断标准的变化、消化道进展期癌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等加以述评。在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中,病理医师密切联系临床的同时,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提高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准确率,并合理利用相关分子病理手段协助指导临床治疗,密切关注消化道肿瘤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早期病变 病理诊断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铬素A表达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齐亚楠 金木兰 +6 位作者 黄安琪 陈家琦 郭昕萌 路军 李雪 赵宏颖 胡秀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2-867,共6页
目的 探讨嗜铬素A(chromogranin A, CgA)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GEP-NENs)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2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目的 探讨嗜铬素A(chromogranin A, CgA)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GEP-NENs)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2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诊断的GEP-NENs病例,收集临床病理学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法判断CgA的表达情况,将其分为CgA(+)组和CgA(-)组,比较2组病例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差异。结果 229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1~89岁,平均54.4岁,原发于直肠最多见,占56.8%(130/229),胃占16.6%(38/229),胰腺占14.4%(33/229),小肠占6.1%(14/229),结肠占6.1%(14/229)。瘤体单发206例,瘤体多发(瘤体数≥2)23例。G1级153例(66.8%),G2级29例(12.7%),G3级7例(3.1%),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NEC)40例(17.5%)。CgA在G1、G2、G3和NEC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7.2%、75.8%、71.4%、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gA在T1期、T2期、T3期及T4期阳性率分别为37.2%、83.3%、75.9%、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gA(+)组和CgA(-)组在年龄、有无脉管侵犯,有无淋巴结转移,瘤体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性别、肿瘤部位、Syn及CD56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5,P=0.098,P=0.173,P=0.557)。结论 免疫组化抗体CgA是GEP-NENs良好的标志物。CgA阳性可能是GEP-NENs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胃肠 胰腺 嗜铬素A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机会性筛查人群HR-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87
3
作者 何鑫 陶绘丞 +4 位作者 刘晨 王淑珍 王跃 刁小莉 曲久鑫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9-225,共7页
目的:研究医院机会性筛查人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HR-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 目的:研究医院机会性筛查人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HR-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科门诊,同时接受HR-HPV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符合纳入标准的2305例患者资料。采用二代杂交捕获法(hybird capture II,HC-II)进行HR-HPV检测。结果1)医院机会性筛查人群HR-HPV感染率为34.84%,年轻女性(20~24岁)感染率最高(50.0%),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率逐渐下降,45~49岁女性感染率最低(24.18%),≧55岁者感染率升高(47.02%),感染率呈双高现象。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异常率的年龄分布特点,与HR-HPV感染率的年龄分布特点一致。2) TCT结果为正常或者炎性反应、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low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high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of cervical carcinoma,SCC)中, HR-HPV的感染率分别是23.98%、66.47%、87.21%、98.04%、100%。宫颈组织活检病理为正常或炎性反应、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级(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lesions-Ⅰ,CIN-Ⅰ)、CIN-Ⅱ、CIN-Ⅲ、SCC患者HR-HPV的感染率分别为67.44%、86.96%、88.24%、94.57%、90.48%。3)在ASCUS患者中,宫颈高级别病变(≧CIN-Ⅱ)的发生率31.73%,HR-HPV阳性组宫颈高级别病变(≧CIN-Ⅱ)的检出率36.93%,HR-HPV阴性组宫颈高级别病变(≧CIN-Ⅱ)的检出率21.43%,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3,P=0.042)。4)在LSIL患者中,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发生率34.40%,HR-HPV阳性组宫颈高级别病变的检出率37.37%,HR-HPV阴性组宫颈高级别病变的检出率14.29%,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6,P=0.016)。结论不同年龄,HR-HPV感染率及TCT异常率不同,〈24岁和≧55岁为HR-HPV感染及异常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高峰年龄。 HR-HPV感染率和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HR-HPV检测不能作为ASCUS和LSIL患者分流管理的唯一手段,HR-HPV阴性的ASCUS和LSIL不能排除≧CIN-Ⅱ级病变,仍然需要做阴道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流行病学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青 张云岗 +3 位作者 路军 曹勍 潘静 金木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DLBCL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 8例患者为女性,1例为男性,年龄56~83岁,中位年... 目的探讨原发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DLBCL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 8例患者为女性,1例为男性,年龄56~83岁,中位年龄70岁。9例均有结外累及,包括骨髓、肺及肾上腺、鼻咽部、回盲部、脾脏、乳腺、胸壁。光镜下见中-大异型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核仁显著。免疫表型:9例CD5、CD20、CD79a呈弥漫阳性,8例BCL-2呈阳性,6例BCL-6呈阳性,5例MUM-1呈阳性,4例CD10呈阳性,Ki-67增殖指数40%~80%。Hans分型:6例为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cell,GCB)亚型,3例为活化B细胞(activated B-cell,ABC)亚型。随访6. 5~23. 5个月,1例死亡,6例存活,但病情均进展或复发,2例失访。结论 CD5阳性DLBCL患者的病程呈侵袭性,多见于老人,常累及结外。免疫组化标记BCL-2多为阳性,CD10多为阴性。常规化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CD5 临床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结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居红格 谢建兰 +5 位作者 郭新建 李月红 韦萍 郑媛媛 金妍 周小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0-843,共4页
目的 探讨眼结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 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tissue)(简称为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5例眼结膜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 目的 探讨眼结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 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tissue)(简称为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5例眼结膜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复查和完善HE及免疫组化染色切片,4例进行Ig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结果 (1)15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42岁,病史平均20个月。(2)病理形态:黏膜下大量密集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并有模糊淋巴滤泡样结节。浸润细胞多为小~中等大小的淋巴样细胞及单核样B细胞。(3)免疫表型:浸润细胞CD20、CD79a、BCL-2均(+),CD3、CD5、CD10、Cyclin D1、TdT均(-)。(4)Ig基因克隆性分析:4例均呈单克隆。(5)随访:随访时间2~35个月,截止随访日期,所有患者均生存,且病变无复发。结论 眼结膜MALT淋巴瘤好发于中年女性,结膜红肿突起为主要特征,镜下以小细胞样边缘带B细胞为主,具有典型MALT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和惰性临床经过,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结膜肿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早期乳头状胃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列线图诊断模型的构建
6
作者 陈家琦 金木兰 周成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4-852,共9页
目的探讨早期乳头状胃腺癌(early papillary gastric adenocarcinoma,EP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早期分化型胃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以EPGA作为病例组,早期分化型管状胃腺癌(early well-moderatel... 目的探讨早期乳头状胃腺癌(early papillary gastric adenocarcinoma,EP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早期分化型胃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以EPGA作为病例组,早期分化型管状胃腺癌(early well-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 tubular gastric adenocarcinoma,ETGA)作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预测EP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及校准曲线检验评估列线图诊断模型。结果325例早期分化型胃腺癌中,EPGA 121例、ETGA 20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隆起型(56.3%)、溃疡形成(11.5%)、肿瘤最大径2.15(1.60,3.00)cm、中分化(55.2%)、黏膜下层浸润(21.9%)、脉管侵犯(10.4%)、MUC5AC高表达(75.0%)、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15.6%)、p53野生型表达(59.4%)在EPGA中发生的风险明显增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大体类型、溃疡形成、肿瘤最大径及MUC5AC表达是EP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诊断模型并计算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AUC分别为0.847(95%CI=0.799~0.896)和0.830(95%CI=0.733~0.927),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分别为χ^(2)=13.498,P=0.096和χ^(2)=7.138,P=0.415。结论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诊断EPGA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可为病理医师快速且精确的诊断EPGA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早期乳头状胃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危险因素 列线图 MUC5AC 微卫星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家族C糖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周紫如 孙梦菲 +7 位作者 张华坤 孙淑妍 孙琦 李锋 陈云昭 禹洁 曹玉文 崔晓宾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9-1027,共9页
目的:探讨Rh家族C糖蛋白(RHCG)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ESC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RHCG作为ESCC患者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的价值。方法:收集ESCC组织样本143例,癌旁正常组织样本10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将... 目的:探讨Rh家族C糖蛋白(RHCG)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ESC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RHCG作为ESCC患者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的价值。方法:收集ESCC组织样本143例,癌旁正常组织样本10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将143例ESCC样本分为2组,免疫组织化学评分≤6分为RHCG低表达组,免疫组织化学评分>6分为RHCG高表达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43例ESCC组织和105例正常组织中RHCG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RHCG蛋白在ESCC患者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EPIA)2数据库分析多种肿瘤组织中RHCG mRNA表达情况。培养ESCC TE-1细胞,设置不同Lipofectamine 2000∶RHCG比例,在6孔细胞培养板中转染TE-1细胞,RHCG转染组质粒添加量分别为2.0、2.5和3.0μg,分别转染24和48 h,转染空载体的正常对照作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浓度转染后各组TE-1细胞中RHCG蛋白表达量并验证最佳转染条件,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检测2组TE-1细胞增殖活性,平板克隆实验检测2组TE-1细胞克隆形成数,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2组TE-1细胞迁移细胞数。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ESCC、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等多种癌组织中RHCG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RHCG蛋白主要位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的胞膜上,ESCC组织中RHCG蛋白表达强度低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χ^(2)=109.373,P<0.001),且RHCG低表达组患者分化程度差于RHCG高表达组(P=0.041)。RHCG诊断ES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1%及75.0%;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与RHCG高表达组比较,RHCG低表达组患者生存期更短,预后较差[风险比(HR)=0.269,95%置信区间(CI)=0.113~0.639,P=0.020];COX回归分析,RHCG低表达可作为影响ES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4.569,95%CI=1.315~15.877,P=0.017)。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最佳转染条件为RHCG质粒3.0μg转染48 h,此时RHCG过表达效果最佳,RHCG蛋白表达量最高。CCK-8实验,与对照组比较,接种细胞第4天时,过表达RHCG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01)。在TE-1细胞中,过表达RHCG组TE-1细胞克隆形成数低于对照组(t=17.70,P<0.001)。Transwell小室实验,与对照组比较,过表达RHCG组TE-1细胞迁移数减少(t=23.74,P<0.001)。结论:RHCG在ESCC组织中低表达且与ESCC患者预后不良相关,过表达RHCG可以抑制TE-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RHCG有望成为ESCC新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家族C糖蛋白 食管鳞状细胞癌 诊断 预后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腺癌伴肠母细胞分化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FAT1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齐曼 周翔 +3 位作者 石中月 赵宏颖 金木兰 路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0-654,共5页
目的探讨胃腺癌伴肠母细胞分化(gastric adenocarcinoma with enteroblastic differentiation,GAE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FAT1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06例胃腺癌中SALL4、Glypican-3、AFP的表达,共诊断42例GAED... 目的探讨胃腺癌伴肠母细胞分化(gastric adenocarcinoma with enteroblastic differentiation,GAE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FAT1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06例胃腺癌中SALL4、Glypican-3、AFP的表达,共诊断42例GAED,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GAED中CD10、CDX2、MUC-2和FAT1的表达,分析各标志物与GAED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GAED与同期普通型胃癌相比,具有更高的淋巴管血管侵犯和转移率,具有多种组织学形态。GAED不同程度表达SALL4、Glypican-3和AFP,三种标志物表达与肿瘤大小、T分期及血管、淋巴管侵犯具有相关性(P<0.05)。GAED中CDX-2高表达,FAT1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GAED是一类侵袭性高、预后差的肿瘤,SALL4和Glypican-3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率。FAT1在GAED中发挥抑癌基因作用。GAED和肝样腺癌在形态学、免疫表型上有较大重叠性,应规范此类肿瘤的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腺癌 肠母细胞分化 FAT1 临床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黏液腺腺瘤1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雪 金木兰 +3 位作者 王跃 黄克武 王臻 赵宏颖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探讨气管黏液腺腺瘤(mucous gland adenoma,MGA)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发生于气管的MGA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62岁,痰中带血半年余。胸部CT示胸段气管内占位性病变... 目的探讨气管黏液腺腺瘤(mucous gland adenoma,MGA)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发生于气管的MGA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62岁,痰中带血半年余。胸部CT示胸段气管内占位性病变。支气管镜下见肿物呈息肉样突入管腔,显微镜下见肿瘤由富含黏液、大小不等的腺腔构成,衬覆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无异型性,无极向消失,免疫组化标记TTF-1阴性,Ki-67增殖指数<5%。结论气管MGA罕见,良性,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应与低级别黏液表皮样癌相鉴别,完整切除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黏液腺腺瘤 病理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结直肠病理切片图像的自动辅助诊断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莹 段佳佳 +4 位作者 祝闯 刘军 董慧慧 齐勇刚 金木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探讨借助深度学习算法进行结直肠病理组织切片的自动辅助诊断。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病理科已确诊的92例增生性息肉、61例管状腺瘤、135例腺癌及100例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存档病理切片,利用数字显微镜采集1 790张数字病理... 目的探讨借助深度学习算法进行结直肠病理组织切片的自动辅助诊断。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病理科已确诊的92例增生性息肉、61例管状腺瘤、135例腺癌及100例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存档病理切片,利用数字显微镜采集1 790张数字病理图像。其中1 530张图像作为训练集,260张图像作为测试集。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基于训练集训练自动辅助诊断模型,并在测试集上进行测试。结果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在结直肠病理图像测试集上的整体准确率≥91%,采用该方法对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可达96. 7%。结论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结直肠病理组织切片的自动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诊断效率,还能够降低漏诊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深度学习 病理切片 自动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谷雨妹 梁小龙 +4 位作者 张云岗 赵宏颖 金木兰 李雪 路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9-435,共7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诊断及与偶发前列腺癌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12例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诊断及与偶发前列腺癌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12例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病理科2位副主任医师重新阅片后,按照2022版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世界卫生组织分类进行复核。通过检索电子病历及电话进行随访,随访自病理确诊开始至患者死亡或最后一次随访结束,截止日期2023年1月31日。结果 12例患者中,7例为pT3期,1例为pT4期;8例合并膀胱高级别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等其他类型肿瘤,5例合并偶发前列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12例患者中,12例(100.0%)CD56阳性,10例(83.3%)Syn阳性,8例(66.7%)CgA阳性,Ki67增殖指数介于80%~90%;5例尿路上皮癌CK20、GATA3和CK7均为阳性;5例前列腺癌P504S均为阳性,P63和34βE12均为阴性。随访时间3~60个月,8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中位生存时间15.5个月;4例患者生存。结论 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罕见的泌尿系统肿瘤,侵袭性强,预后差。男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患者,前列腺组织应全部取材。如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术后应监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临床病理 免疫表型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高表达、驱动基因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谷雨妹 刘菲菲 +3 位作者 赵宏颖 金木兰 路军 李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11-1315,共5页
目的 探讨PD-L1高表达、驱动基因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141例PD-L1高表达、驱动基因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ARMS-PCR法、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 目的 探讨PD-L1高表达、驱动基因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141例PD-L1高表达、驱动基因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ARMS-PCR法、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检测PD-L1表达和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41例NSCLC患者肿瘤细胞PD-L1高表达,其中TPS百分比≥50%且<60%者57例;≥60%且<70%者18例;≥70%且<80%者35例;≥80%者31例。141例PD-L1高表达的NSCLC患者中,53例发生驱动基因突变(37.6%),包括4例BRAF 15号外显子突变,9例MET相关突变,17例EGFR相关突变,16例KRAS 2号外显子突变,4例EML4-ALK融合突变和3例其他罕见突变。PD-L1高表达、发生驱动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吸烟史和病理类型均有关(P<0.05)。MET相关突变和KRAS 2号外显子突变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发生BRAF 15号外显子突变均为女性。PD-L1平均TPS百分比,在MET突变、KRAS 2号外显子突变和3例罕见突变患者中较高。33例发生BRAF 15号外显子突变、MET扩增或突变、EGFR相关突变和3例其他罕见突变的病例中,PD-L1在实性、腺管、微乳头状排列的肿瘤细胞中高表达;20例发生KRAS 2号外显子突变和EML4-ALK融合突变的病例中,PD-L1在实性巢状排列的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结论 NSCLC中PD-L1高表达和驱动基因突变阳性与肿瘤低分化程度相关,分化差的肺腺癌手术标本,应尽可能选取实性、微乳头状或腺管状排列肿瘤组织检测PD-L1表达和驱动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PD-L1 驱动基因突变 临床病理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江滕 沈西华 +5 位作者 牛肖 王超 贾薇 胡文浩 邹泓 李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2-574,共3页
目的探讨具有恶性形态、复发或转移行为的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 of the kidney,MESTK)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复发性MESTK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送检肾及... 目的探讨具有恶性形态、复发或转移行为的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 of the kidney,MESTK)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复发性MESTK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送检肾及周围组织一个,肿瘤大小8 cm×5 cm×2 cm,质软,切面囊实性,部分区似灰红色息肉样物。镜下见肿瘤为囊、实性区域构成,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囊壁被覆立方、柱状及复层上皮,部分上皮下见子宫内膜间质样组织,部分区上皮似成釉上皮样、条索状;实性区主要为梭形间质成分,其中可见纤维、平滑肌及少许内膜间质样组织,局灶间质水肿;上皮和间质细胞均未见明显异型性及核分裂象。免疫表型:肿瘤上皮区CK(AE1/AE3)阳性,间质vimentin、SMA、desmin、ER和PR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5%。结论具有恶性形态、复发或转移行为的MESTK十分罕见,熟悉其临床病理特征对该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 恶性形态 复发 转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大流行对我国细胞病理学工作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书佚 何淑蓉 +6 位作者 焦琼 张惠箴 张智慧 金木兰 刘东戈 吴玲 刘志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暴发期间,疫情防控措施对我国临床细胞病理学检查各方面的影响。方法通过微信平台向我国13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细胞病理室发放在线问卷调查。结果23家医院的23个细胞病理室参...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暴发期间,疫情防控措施对我国临床细胞病理学检查各方面的影响。方法通过微信平台向我国13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细胞病理室发放在线问卷调查。结果23家医院的23个细胞病理室参与了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城市(87.0%)和医院(82.6%)均实施了限制医疗服务措施。COVID-19暴发对细胞学工作流程和工作量均有影响。多数细胞病理室均实施部署新生物安全方案(95.7%)以及设施改善(91.3%)。重新安排(73.9%)或调整(21.7%)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细胞病理室妇科标本(82.6%)和非妇科标本(87.0%)相关病例数量显著减少(>10%),其中非妇科标本以细针穿刺标本及脱落细胞学标本减少最明显,肺标本量减少不明显,这可能与COVID-19以呼吸道损伤为首发症状有关。与2019年同期相比,妇科标本(69.6%)和非妇科标本(60.9%)的恶性肿瘤率无明显变化。少数医院妇科和非妇科细胞病理室为独立部门,但受影响程度基本一致。结论调查结果表明,COVID-19大流行导致细胞样本量显著减少,以妇科标本减少最显著,而对应的恶性肿瘤比例无明显变化。我国细胞病理室急需实施新生物安全方案和标准化生物安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病理 生物安全 新型冠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阴性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侯卫华 宋书杰 +1 位作者 石中月 金木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2-298,共7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阴性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2021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共计30例Hp阴性早期胃癌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形...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阴性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2021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共计30例Hp阴性早期胃癌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30例患者的中位年龄58.5岁(范围21~80岁),男性13例,女性17例;胃上部13例,胃中部9例,胃下部8例;肿瘤中位直径11 mm(范围1~30 mm);按巴黎分型0-Ⅱa型9例,0-Ⅱb型7例,0-Ⅱc型14例。内镜检查18例病变发红,12例病变呈退色调或发白,均可见微血管结构和微表面结构异常;所有病例胃体及胃角黏膜可见规律排列的集合小静脉。黏膜内高分化腺癌18例,肿瘤呈腺管样及乳头状结构,腺体密集,排列紊乱;细胞呈立方形或柱状,核染色质增多,核极性丢失,多表达胃型黏蛋白。印戒细胞癌7例,癌组织全部由印戒细胞构成,癌细胞主要分布在黏膜中表层内;胃泌酸腺瘤(局限于黏膜内的胃底腺型胃癌)2例、胃底腺型胃癌2例和胃底腺黏膜型胃癌1例。肿瘤组织由轻度大小不等的分枝管状腺构成,除1例黏膜表面上皮局部是肿瘤性外,其余4例黏膜表面上皮全为非肿瘤性;细胞单层排列,核靠近基底侧,细胞核仅有轻度的不典型性。5例胃底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胃蛋白酶原Ⅰ和H+/K+ATPase阳性,其中1例黏膜表面和深处的小凹型肿瘤细胞MUC5AC阳性。所有的病例癌旁胃黏膜大致正常,无萎缩、肠上皮化生和Hp。结论:Hp阴性早期胃癌是一组异质性疾病群体,组织学类型多样,常见的有管状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管状腺癌多发生于老年人和胃中上部,印戒细胞癌多发生于中青年人和胃下部,胃底腺型肿瘤相对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幽门螺杆菌阴性 临床病理学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及微血管密度在肉瘤样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6
作者 赵媛 陈红 +2 位作者 谢燕 李宁 金木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6-390,共5页
目的探讨肉瘤样肾细胞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情况,为肉瘤样肾细胞癌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CD31及CD34在16例肉瘤样肾细胞癌(癌成分均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肉瘤样肾细胞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情况,为肉瘤样肾细胞癌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CD31及CD34在16例肉瘤样肾细胞癌(癌成分均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并评估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16例肿瘤中CD31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肉瘤样肾细胞癌区域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不伴肉瘤样分化的区域,微血管密度计数分别为68.6±25.8 vs 38.7±16.0(t=3.931,P=0.0005)和69.5±28.1 vs 40.1±18.4(t=3.506,P=0.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肉瘤样区域PD-L1表达水平高于非肉瘤样区域,CPS分别为34.7±26.9和25.9±2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肉瘤样肾细胞癌中,肉瘤样区域微血管密度和PD-L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肉瘤样区域,提示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可能为此类肿瘤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样肾细胞癌 PD-L1 微血管密度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性相关分子Nanog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基于激活TGF-β信号通路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畅 郑士耀 +9 位作者 李梅 杨铭 秦梦园 徐媛 梁伟华 胡建明 王良海 李锋 周虹 杨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9-1216,共8页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中干性相关分子胚胎干细胞关键因子(Nanog)和侵袭迁移相关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及其之间的调控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7例食管鳞癌组织和82例...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中干性相关分子胚胎干细胞关键因子(Nanog)和侵袭迁移相关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及其之间的调控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7例食管鳞癌组织和8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Nanog和MMP-2/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Nanog和MMP-2/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相关性及与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GEO数据库分析Nanog等干性相关分子主要富集通路;应用TIMER在线网站分析食管癌中TβR1和MMP-2及MMP-9的相关性。在体外运用siRNA转染的方式将食管鳞癌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Nanog低表达组,采用划痕实验分析其对食管鳞癌细胞迁移的影响,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组之间TβR1、p-Smad2/3、MMP-2/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Nanog和MMP-2/MMP-9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均上调(χ^(2)=70.475,P<0.01;χ^(2)=34.415,P<0.01;χ^(2)=46.605,P<0.01),且呈正相关(r=0.205,P=0.045;r=0.307,P<0.001)。Nanog和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相关(χ^(2)=23.9,P<0.01;χ^(2)=6.029,P<0.05;χ^(2)=11.89,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样本中,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样本(χ^(2)=10.08,P<0.01;χ^(2)=5.731,P<0.05)。MMP-2/MMP-9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Nanog和MMP-2/MMP-9蛋白高表达组的食管鳞癌患者生存时间短于低表达组(P<0.001;P=0.004;P=0.017);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Nanog等干性相关分子主要富集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MMP-2/MMP-9与TβR1表达在食管癌中呈正相关关系。体外划痕实验结果显示,Nanog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系的迁移;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敲低Nanog后,TβR1、p-Smad2/3、MMP-2/MMP-9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Nanog和MMP-2/MMP-9蛋白在食管鳞癌患者组织中高表达且呈正相关,其与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且Nanog通过TGF-β信号通路影响MMP-2/MMP-9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胚胎干细胞关键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 浸润转移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9活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18
作者 张之钰 王良海 +2 位作者 徐贵璇 李锋 陈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3,171,共7页
目的探讨SOX9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ESC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OX9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对过表达SOX9的Eca109-... 目的探讨SOX9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ESC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OX9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对过表达SOX9的Eca109-SOX9细胞和Eca109-Vector进行全转录芯片检测。qRT-PCR技术检测TE-1和干扰SOX9表达的TE-1细胞中差异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干扰和过表达SOX9后活化/非磷酸化β-catenin蛋白表达。使用Wnt抑制剂LGK974处理不同ESCC细胞后,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SOX9在ESCC组织(4.58±3.04)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56±2.08,P<0.001)。SOX9表达与ESCC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SOX9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者(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AXIN2、FZD7和WNT5A在Eca109-SOX9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使用siRNA干扰SOX9后,AXIN2、FZD7和WNT5A的mRNA表达水平及活化/非磷酸化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过表达SOX9则活化/非磷酸化β-catenin表达增加;经不同浓度LGK974处理的TE-1和Eca109-SOX9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降低,而低表达SOX9的Eca109-Vector细胞增殖能力未见明显改变,且SOX9蛋白表达不受LGK974影响。结论SOX9在ESCC中高表达,并可通过活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ESCC增殖,提示SOX9有望成为ESCC的预后标志物和药物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SOX9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LGK97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疾病动态增强MRI半定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2
19
作者 王丽 翟仁友 +4 位作者 蒋涛 刘小娟 刘晖 王跃 赵宏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病灶动态增强MRI半定量参数与病灶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44例乳腺病人经病理证实分为良恶性两组,经过MRI动态增强后计算时间-信号曲线半定量参数,并对所有病灶进行免疫组化CD34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进行评分,...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病灶动态增强MRI半定量参数与病灶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44例乳腺病人经病理证实分为良恶性两组,经过MRI动态增强后计算时间-信号曲线半定量参数,并对所有病灶进行免疫组化CD34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进行评分,评价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24例,乳腺良性病灶20例,恶性组的早期强化率(Ee)、最大强化率(Emax)、最大强化速率(Vmax)、最大相对强化斜率(Eslop)及最大排泄率(Ewash)与微血管密度有明显正相关性(r=0.632,0.783,0.651,0.792,0.723,P<0.01),达峰时间(Tmax)与微血管密度呈明显的负相关(r=-0.785,P<0.01),而良性组中仅有早期强化率(Ee)、早期强化速率(Ve)、最大强化率(Emax)与微血管密度有明显正相关性(r=0.728,0.708,0.850,P<0.01)。结论MRT1动态增强是无创检测肿瘤微血管改变有效诊断方式,其强化参数与微血管密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动态增强 磁共振成像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阴性/不典型鳞状细胞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16
20
作者 何鑫 陶绘丞 +4 位作者 王淑珍 朱志清 王跃 刁小莉 曲久鑫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5-211,共7页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阴性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ow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阴性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ow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患者的随访结果,探讨HR-HPV阴性的ASCUS和LSIL患者的合理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科门诊,HR-HPV阴性、宫颈液基细胞学为ASCUS和LSIL的356例患者的病理资料,对HR-HPV阴性的ASCUS和LSIL经阴道镜及宫颈活检排除高级别病变的306例患者定期进行HR-HPV随访。 HR-HPV检测采用杂交检测法2代(hybird capture-Ⅱ,HC-Ⅱ)。结果 HR-HPV阴性/ASCUS和LSIL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lesions,CIN)-Ⅲ及以上病变发病率分别为7.9%和9.1%。 HR-HPV阳性/ASCUS和LSIL患者CIN -Ⅲ及以上病变发病率分别是22.9%和17.9%。 HR-HPV阳性的ASCUS和LSIL患者CIN-Ⅲ及以上病变发病率明显高于HR-HPV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HR-HPV阳性对ASCUS及LSIL患者宫颈高级别病变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13%和84.42%。 HR-HPV阴性/ASCUS和LSIL患者CIN-Ⅱ及以上病变检出率是14.3%。不同年龄段的HR-HPV阴性/ASCUS和LSIL的患者,宫颈高级别病变患者的发生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39岁妇女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发生率最高(18.2%)。结论 HR-HPV阴性的ASCUS和LSIL患者发生CIN-Ⅲ及以上病变分别是7.9%和9.1%,CIN-Ⅱ及以上病变达14.3%,30~39岁的HR-HPV阴性/ASCUS和LSIL患者宫颈高级别病变发生率达18%,建议对于HR-HPV阴性的ASCUS和LSIL患者应行阴道镜检查可疑病变部位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不典型鳞状细胞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