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意外大出血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峪东 杜燕夫 +1 位作者 渠浩 李敏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2期143-144,15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意外大量出血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我院普外科腹腔镜专业组2007年7月~2010年11月完成386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一次出血量>100 ml的术中意外出血17例,发生率为4.4%。出血原因包括:①大血管处理失败...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意外大量出血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我院普外科腹腔镜专业组2007年7月~2010年11月完成386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一次出血量>100 ml的术中意外出血17例,发生率为4.4%。出血原因包括:①大血管处理失败导致出血:右结肠动脉出血1例,结肠中动脉右支出血2例,肠系膜下动脉主干出血2例,左结肠血管出血3例,乙状结肠血管或肠系膜下动脉其他分支出血4例;②手术中误伤,右结肠动脉出血1例,左侧阴部内静脉损伤出血3例,骶前静脉出血1例。联合应用纱布填塞、钛夹夹闭、能量刀头等止血。结果中转开腹止血2例,其余15例术中出血均在腹腔镜下止血。结论腹腔镜手术中的意外出血应根据具体出血原因进行相应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肠癌 直肠癌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中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迪莎联合美沙拉嗪栓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2
作者 赵敏 桑畅野 +1 位作者 王振军 许艳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243-1245,共3页
目的:分析艾迪莎(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联合美沙拉嗪栓治疗溃疡性直肠炎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直肠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艾迪莎治疗... 目的:分析艾迪莎(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联合美沙拉嗪栓治疗溃疡性直肠炎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直肠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艾迪莎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以予美沙拉嗪栓剂纳肛治疗,用药4~6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缓解情况,结肠镜下粘膜病变总缓解率及治疗后3、6个月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DAI)变化,治疗前后血清IL-8、IL-10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临床疗效量化评分及D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两项指标显著下降(P〈0.05),且下降幅度均大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8水平较同期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IL-10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艾迪莎口服联合美沙拉嗪栓剂治疗溃疡性直肠炎可使肠道局部药物浓度增加,纠正抗炎细胞因子与促炎细胞因子失衡,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直肠炎 美沙拉嗪缓释颗粒 美沙拉嗪栓 疗效评价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制剂在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马华崇 赵琦 +3 位作者 赵博 韩加刚 魏广辉 王振军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2-134,138,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病人术前使用肠内营养(EN)制剂进行肠道准备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78例行择期保肛手术的直肠癌病人,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205例,术前均口服EN制剂(瑞能)进行肠道准备;对照组173例,术前均口服聚乙二醇进行机械性... 目的:探讨直肠癌病人术前使用肠内营养(EN)制剂进行肠道准备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78例行择期保肛手术的直肠癌病人,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205例,术前均口服EN制剂(瑞能)进行肠道准备;对照组173例,术前均口服聚乙二醇进行机械性肠道准备(MBP)。观察两组病人术中肠道清洁度,比较术后30 d内吻合口瘘、感染并发症、非感染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的发生率,以及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耐受固体食物时间和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病人术中肠道清洁度均较好,研究组病人术后总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耐受固体食物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和P<0.01)。两组病人的术后吻合口瘘、感染并发症、非感染并发症、手术死亡以及住院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N制剂用于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可获得满意的肠道清洁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制剂 直肠癌 术前肠道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手术中近端肠管血运障碍的原因分析(附17例报告) 被引量:11
4
作者 渠浩 杜燕夫 +2 位作者 李敏哲 张峪东 沈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458-460,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手术中出现近端肠管血运障碍的原因。方法 2009年10月~2013年10月311例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手术中,出现吻合口近端肠管血运改变17例,采取温生理盐水湿敷,0.5%普鲁卡因溶液5~10ml做系膜封闭,或将可疑...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手术中出现近端肠管血运障碍的原因。方法 2009年10月~2013年10月311例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手术中,出现吻合口近端肠管血运改变17例,采取温生理盐水湿敷,0.5%普鲁卡因溶液5~10ml做系膜封闭,或将可疑肠管标记后还纳入腹腔等保守治疗措施。结果 吻合口近端肠管血运障碍原因:3例结肠系膜血管解剖变异,14例手术操作不当。12例肠管血运恢复正常,5例仍然出现近端肠管缺血性坏死,行坏死肠段切除术。17例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出血、坏死或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术后无任何不适,半年后复查肠镜:吻合口直径、颜色,肠壁血运均正常。9例加做保护性造口,术后6个月行造口还纳术,术后肠道功能正常。结论 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手术中近端肠管血运障碍与结肠系膜血管的解剖学因素及手术操作不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乙状结肠手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探索 被引量:5
5
作者 韩加刚 王振军 +4 位作者 魏广辉 高志刚 杨勇 翟志伟 赵宝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5-799,共5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xtralevator 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ELAPE)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术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精准指导下,56例低位进展期直... 目的探讨个体化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xtralevator 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ELAPE)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术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精准指导下,56例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接受个体化ELAPE。观察肿瘤环周切缘、术中穿孔、术后合并症和局部复发情况。结果术前50例(89.3%)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常见合并症包括:会阴伤口感染(9/56,16.1%)、性功能障碍(5/41,12.2%)、尿潴留(4/56,7.1%)和慢性会阴部疼痛(3/56,5.4%)。术后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阳性3例(5.4%),术中肠管穿孔2例(3.6%)。平均随访35个月(12~60个月),局部复发2例(3.6%)。结论在新辅助治疗和术前MRI的精准指导下,在不影响手术根治性的前提下,个体化ELAPE是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安全可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个体化 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合并症 局部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E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中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渠浩 王振军 +2 位作者 杜燕夫 李敏哲 杨新庆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加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经验和效果。方法对31例癌灶下缘距离齿状线≤2cm的直肠低位肿瘤进行术前评估,对其中18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术前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腹部手术施行直肠全系膜... 目的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加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手术经验和效果。方法对31例癌灶下缘距离齿状线≤2cm的直肠低位肿瘤进行术前评估,对其中18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术前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腹部手术施行直肠全系膜切除,向下切断骶骨直肠韧带和部分提肛肌达肛门外括约肌环上缘,沿外括约肌环和肠壁(内括约肌)之间再向下分离1—2cm。肛门手术于癌灶下缘2cm、齿状线下方垂直于肛管处长轴切开内括约肌全层,然后沿内外括约肌间向上游离至腹部,将近端结肠或结肠袋与肛管或肛管一齿状线端端吻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31例病人平均随访24月,26例患者无复发和转移,1例患者出现复发和转移,1例患者糖链抗原19-9(CA19-9)增高,但未见转移灶。30例患者手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可用于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根治性,并能较好保留肛门功能。对较早期或对术前放、化疗敏感的超低位直肠癌、直肠间质瘤、基底广泛息肉和骨盆狭窄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根治性保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 直肠癌 保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浓度对甲状腺全切除术后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预测效果 被引量:16
7
作者 蔡淑艳 郑建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24 h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浓度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permanent hypoparathyroidism,pHPP)的关系及其预测效果。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2008年12月至201...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后24 h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浓度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permanent hypoparathyroidism,pHPP)的关系及其预测效果。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200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行甲状腺全切除的共622例甲状腺癌及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24 h iPTH与术后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预测效力。结果622例患者中,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共25例,发生率为4.02%(25/622),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第1天测定的iPTH(OR=2.815,95%CI:1.169~6.781,P=0.021)是术后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独立预测危险因素。AUC为0.974(95%CI:0.958~0.985,P<0.001),iPTH浓度5.45 pg/mL为临界值。预测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8.6%,Kappa=0.38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第1天测定的iPTH浓度和术后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密切相关临床预测的灵敏度高,但总一致性较差,临床应用误差较高,需要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全切除术 术后低钙血症 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79
8
作者 徐雅莉 孙强 +13 位作者 单广良 张瑾 廖海波 李世拥 姜军 邵志敏 蒋宏传 沈念春 石岳 尉承泽 张保宁 陈妍华 段学宁 李波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筛查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个体化评估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性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8个省市14家研究中心开展1∶m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交流收集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信息。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对... 目的筛查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个体化评估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性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8个省市14家研究中心开展1∶m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交流收集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信息。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对健康对照女性年龄、生活环境相匹配。应用1∶m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特点,明确其与乳腺癌发病危险性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416例乳腺癌患者及1156例健康对照女性。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OR=4.07,95%CI:2.98~5.55),乳腺良性病变活检史(OR=1.68,95%CI:1.19~2.38),初潮年龄≥14岁(OR=1.41,95%CI:1.07~1.87),生存压力大(1~4级,OR=2.15,95%CI:1.26~3.66;5~9级,OR=3.48,95%CI:2.03~5.95),绝经(OR=2.22,95%CI:1.50~3.28)(P〈0.05),乳腺癌家族史(OR=1.72,95%CI:1.15~2.58),肿瘤家族史(乳腺癌除外)(OR=1.55,95%CI:1.22~1.98)。口服避孕药(OR=1.59,95%CI:0.83~3.05)亦增加乳腺癌发病危险性,但差异未达到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BMI≥24、乳腺良性病变活检史、初潮年龄≥14岁、生存压力大、绝经、乳腺癌家族史及其他肿瘤家族史。本研究为个体化评估中国女性罹患乳腺癌危险性及广泛开展乳腺癌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AFP的人肝癌细胞株中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肝癌组织特异性载体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程香普 金中奎 +4 位作者 段芳龄 张智清 唐芙爱 冯常炜 郑鹏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3-616,共4页
目的 :研究阳离子脂质体 (cationicliposome)介导甲胎蛋白 (α fetoprotein ,AFP)启动子 /增强子载体在分泌AFP的人肝癌细胞株中的靶向表达。方法 :测定比较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质粒pDR2 luc、pEBAFluc转染分泌AFP的人肝癌细胞株... 目的 :研究阳离子脂质体 (cationicliposome)介导甲胎蛋白 (α fetoprotein ,AFP)启动子 /增强子载体在分泌AFP的人肝癌细胞株中的靶向表达。方法 :测定比较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质粒pDR2 luc、pEBAFluc转染分泌AFP的人肝癌细胞株 (HepG2 )、不分泌AFP的人肝癌细胞株 (SMMC772 1 )、人肾癌细胞株 (GRC)及非洲绿猴肾细胞(COS7)的转染效率 ,通过液体闪烁计数仪单光子计数法测定荧光素酶活性 ,估计转染效率。结果 :①以Lipofectin介导pDR2 luc转染 4株细胞 ,荧光素酶活性在 4株细胞中均能表达 ,且表达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②以Lipofectin介导pEBAFluc转染 4株细胞 ,荧光素酶活性仅在能分泌AFP的HepG2 中表达。结论 :含人AFP启动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甲胎蛋白 转录调控序列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愈平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敏 桑畅野 +1 位作者 王振军 许艳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104-1106,1140,共3页
目的:探讨速愈平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手术治疗的180例肛瘘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对照组9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外科清创换药,每日一次。治疗组术后在常规外科清创换药后给... 目的:探讨速愈平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手术治疗的180例肛瘘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对照组9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外科清创换药,每日一次。治疗组术后在常规外科清创换药后给予伤口窦道涂抹速愈平后给予半导体激光仪治疗,每日一次每次照射10min,连续照射至伤口愈合。记录两组术后创面肿胀消退、面积、创面分泌物量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创面周围肿胀程度及创口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创面面积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第6、9、12天创面分沁物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速愈平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可有效改善肛痿术后患者创面局部血液、淋巴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利于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速愈平 半导体激光照射 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