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鞘磷脂合酶抑制剂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高血压小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范一帆 齐丹 +1 位作者 刘佳馨 杨新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1-735,共5页
目的研究鞘磷脂合酶抑制剂D609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2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区组分组法分为对照组、D609组、AngⅡ组和AngⅡ+D609组,每组7只。通过持续皮下灌注AngⅡ... 目的研究鞘磷脂合酶抑制剂D609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2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区组分组法分为对照组、D609组、AngⅡ组和AngⅡ+D609组,每组7只。通过持续皮下灌注AngⅡ建立高血压模型,2周后观察小鼠的血压变化,行心脏超声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采用HE与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使用ELISA方法测定小鼠血浆中炎性反应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IL-6)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小鼠比较,AngⅡ组小鼠血压出现显著升高和心肌肥厚,而且心肌纤维化明显增加,血浆中TNF-α及IL-6的浓度显著增加。与AngⅡ组比较,AngⅡ+D609组小鼠血压降低,心肌肥厚明显减轻,心肌及血管组织的胶原纤维沉积显著减少,且血浆TNF-α及IL-6的浓度显著降低。结论鞘磷脂合酶在高血压导致的心肌纤维化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肌纤维化 鞘磷脂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年人群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对冠心病事件预测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董莹 王馨 +3 位作者 陈祚 张林峰 田野 王增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77-1082,共6页
目的:探究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对冠心病事件的独立预测作用以及血压和apoB/apoA-1两因素对冠心病事件的联合作用。方法: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心血管疾病监测、预防预警和诊治技术应用研究”开始于2009~2010年,2016~2... 目的:探究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对冠心病事件的独立预测作用以及血压和apoB/apoA-1两因素对冠心病事件的联合作用。方法: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心血管疾病监测、预防预警和诊治技术应用研究”开始于2009~2010年,2016~2017年通过面对面、电话和死亡登记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根据apoB/apoA-1的中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apoB/apoA-1<0.64组(n=4443)和apoB/apoA-1≥0.64组(n=4285)。结果:经过中位随访时间为6.35年的随访,在最终纳入分析的8728例研究对象中,有88例发生了冠心病事件。在调整年龄、性别、血压水平和其它危险因素后,随着apoB/apoA-1的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增加[HR(95%CI):5.18(2.18~12.33),P<0.001]。apoB/apoA-1<0.64组血压正常者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为0.73/1000人年;而apoB/apoA-1≥0.64组合并高血压患者冠心病事件发生率为3.77/1000人年。在全部发生冠心病事件病例中由apoB/apoA-1增高与高血压的相加交互作用所引起的病例占52.2%[95%CI:0.23~0.82,P=0.024]。结论:apoB/apoA-1增高,特别是与高血压同存时,冠心病事件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因而,在中国人群中预防冠心病事件需要apoB/apoA-1和血压同时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 高血压 冠心病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心力衰竭清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社区管理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徐晓蓉 平鹏娜 +6 位作者 王欣 王华 陈鹏旭 韩蒙蒙 徐琳 于丽平 赵文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1-146,共6页
背景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和良好的管理可避免心力衰竭加重。目前国内外没有统一、公众认可的心力衰竭管理模式。本课题拟应用心力衰竭清单方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统一的管理,旨在为我国探索社区管理模式提供参考。目... 背景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和良好的管理可避免心力衰竭加重。目前国内外没有统一、公众认可的心力衰竭管理模式。本课题拟应用心力衰竭清单方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统一的管理,旨在为我国探索社区管理模式提供参考。目的应用心力衰竭清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社区管理,并评价此方法的效果,希望通过此研究探索一种简单易行的慢性心力衰竭社区管理模式并可进行推广。方法选取2016-06-30至2017-06-30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住院且明确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管理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管理组由全科团队采用心力衰竭清单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管理,随访1次/月;对照组不应用心力衰竭清单,由全科团队进行常规门诊管理,随访1次/月,仅记录相关资料但不特别干预。查阅患者电子病例系统收集基线资料。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慢性心力衰竭标准化药物使用率及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结果共176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管理组89例,对照组87例。管理后,管理组NT-proBNP、心功能分级、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组管理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使用率高于管理前,螺内酯使用率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两组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ACEI/ARB使用率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组心力衰竭再住院率[11.2%(10/89)]低于对照组[29.9%(26/87)](χ2=9.404,P=0.002)。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8/89)与11.5%(10/87),χ2=0.301,P=0.583]。结论全科医生应用心力衰竭清单管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明显提高管理效果,提示心力衰竭清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慢性心力衰竭社区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社区管理 心力衰竭清单 心脏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曦艳 杨新春 +1 位作者 陈牧雷 高元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09-813,共5页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房性心律失常并不少见,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以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老龄是心房颤动等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端粒长度缩短是生物学衰老的重要标志。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对急性心肌...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房性心律失常并不少见,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以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老龄是心房颤动等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端粒长度缩短是生物学衰老的重要标志。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3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连续心电监测记录患者心肌梗死发作后1周内新发的房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房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设为房性心律失常组,未发生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实时定量PCR测定患者的白细胞端粒相对长度(以t/s比值表示,即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的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拷贝数与血红蛋白编码基因拷贝数的比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t/s比值与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2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7例(12.8%)在心肌梗死发作后1周内新发房性心律失常。与对照组(n=184)相比,房性心律失常组(n=27)患者的年龄较大[(58.56±9.12)岁vs(.66.30±8.69)岁],白细胞端粒相对长度明显缩短(t/s比值:1.32±1.17 vs.0.75±0.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s比值为心肌梗死后房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04,95%CI:1.149~6.842,P=0.024)。结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相对长度缩短与急性心肌梗死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显著相关,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房性心律失常有潜在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端粒 房性心律失常 新发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比值对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心血管疾病危重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朱晓明 李奎宝 +1 位作者 卢长林 刘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比值(NPR)对冠心病监护室(CCU)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心血管疾病危重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CCU接受CRRT的1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比值(NPR)对冠心病监护室(CCU)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心血管疾病危重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CCU接受CRRT的172例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81例和死亡组9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相关的预测因子。结果通过精简模型得到与接受CRRT的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明显相关的9个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诊断(非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射血分数、收缩压、血滤前的肌酐水平和NPR。其中,NPR与接受CRRT的CCU患者的住院死亡明显相关(OR=3.60,95%CI:1.40~11.34,P=0.009)。结论本组资料显示,NPR对于接受CRRT的心血管疾病危重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比值 生存预测 危重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