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心为灯,敬佑生命——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杨新春教授
1
作者 张大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8-1143,共6页
杨新春,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河北燕达医院医疗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学系副主任、北京市高血压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 杨新春,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河北燕达医院医疗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学系副主任、北京市高血压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于日本Nihon大学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克利夫兰心脏中心、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霍普金斯医院、英国牛津大学牛津医学中心等学习交流。获1999年赛克勒(Sackker)中国医师年度奖,2005年起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2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普金斯大学 英国牛津大学 心脏中心 心血管病学 重点实验室 全国卫生系统 特殊津贴 克利夫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格列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侯东燕 冯丹 李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5-720,共6页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合并HFp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服用达格列净的69例患者为达格列净组,未服用达格列净的81例患者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标准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如无禁忌证,给予心力衰竭标准化治疗。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住院及出院12个月门诊随访资料,包括血糖、血脂、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等化验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每搏输出量、左心室舒张功能E/e’avg等超声指标,记录住院及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急性左心衰发作、心衰再住院、心绞痛再住院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达格列净组患者的血脂、血糖控制程度及NT-proBNP、LVEF、E/e’avg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达格列净组患者急性左心衰发作,因心衰再住院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格列净可以提高冠心病合并HFpEF患者心脏舒张功能,降低NT-proBNP浓度,提高生活质量及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三级医院护理专科门诊建立与实践现状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93
3
作者 高凤莉 丁舒 +7 位作者 黄静 董亮 王淑芹 吕扬 段洁盟 李婷婷 张立新 刘均娥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10期1297-1302,共6页
目的 :调查我国三级医院护理专科门诊的建立与实践现状。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通过问卷调查我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0家三级医院。结果 :330家三级医院共开设各类护理专科门诊926个,开设数量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PICC护理门诊、伤... 目的 :调查我国三级医院护理专科门诊的建立与实践现状。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通过问卷调查我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0家三级医院。结果 :330家三级医院共开设各类护理专科门诊926个,开设数量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PICC护理门诊、伤口/造口/失禁护理门诊、糖尿病健康教育门诊、围产期保健护理门诊和腹膜透析护理门诊。共有2 701名护理专科门诊出诊护士,81.2%的护士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取得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相关学术团体的专科认证是多数护理专科门诊岗位的上岗资质要求,分别占55.8%和55.2%。护理门诊现有的收费项目主要是诊疗费,为61.2%。82.1%的医院认为在门诊筹建过程中缺少配套政策的支持,73.6%的医院表示无明确收费标准是护理门诊运营中的主要阻力。结论:护理专科门诊在我国发展前景良好,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以促进我国护理专科门诊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门诊 高级护理实践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的血管壁结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高晓慧 杨新春 +7 位作者 王乐丰 崔亮 葛永贵 王红石 倪祝华 李惟铭 徐立 刘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9-422,共4页
目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只是粗略地反映了血管腔狭窄的程度和范围,无法反映血管壁病变的具体情况。本试验利用血管内超声检测左主干来阐述上述两类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特点。方法:129例冠心病患者被入选,分... 目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只是粗略地反映了血管腔狭窄的程度和范围,无法反映血管壁病变的具体情况。本试验利用血管内超声检测左主干来阐述上述两类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特点。方法:129例冠心病患者被入选,分为单支病变组49例,多支病变组80例。所有患者在进行左冠状动脉系统的介入检查和治疗时,给予左主干的血管内超声检查,然后在每间隔1 mm的超声断面上测量血管外腔面积、内腔面积、斑块面积以及钙化角度,再将所有检测断面的相应数值相加,从而得到整个左主干的外腔容积、内腔容积、斑块体积和总的钙化负荷,最后比较在最小内腔面积的血管断面上以及整个左主干,各检测数据在两组间的差别。结果:左主干血管内、外腔和粥样斑块的定量血管内超声方面:无论在最小内腔面积(MLA)部位还是在整个左主干(除斑块面积、血管外腔外),单支病变组的血管外腔面积、血管内腔面积均显著大于多支病变组,斑块负荷均显著低于多支病变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在MLA横断面上,单支病变组的斑块偏心指数显著高于多支病变组(0.46±0.18对0.33±0.22,P=0.001),即前者斑块的偏心程度显著低于后者。在粥样斑块的钙化方面:单支病变组钙化阳性率显著低于多支病变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其次,对钙化角度的定量分析显示,单支病变组患者MLA部位的钙化度数、左主干总钙化度数、最大钙化度数以及平均钙化度数均显著低于多支病变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单支和多支病变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病理结构的显著差异,表现为多支病变的患者斑块负荷更重,钙化几率和钙化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支病变 多支病变 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扩张型心肌病与心脏β_1和M_2受体自身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麟 胡大一 +5 位作者 曾文军 史旭波 李静 刘秀兰 徐立 崔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298-300,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脏β1和M2 受体的自身抗体在老年扩张型心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技术 ,检测 32例老年扩张型心肌病 (seniledilatedcardiomyopathy,SDCM... 目的 探讨心脏β1和M2 受体的自身抗体在老年扩张型心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技术 ,检测 32例老年扩张型心肌病 (seniledilatedcardiomyopathy,SDCM)、2 6例非老年扩张型心肌病 (non senileDCM ,NSDCM)和 2 0名正常对照的老年人。结果 SDCM组心脏 β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 2 8.1% (9/32 ) ,NSDCM组为 5 3 .8% (14/2 6 ) ,对照组为 15 .0 % (3/2 0 ,P <0 .0 5 ) ;SDCM组心脏M2 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 31.3% (10 /32 ) ,NSDCM组为 5 7.7% (15 /2 6 ) ,对照组为 2 0 .0 % (4/2 0 ,P<0 .0 1) ;SDCM组心功能Ⅱ~Ⅲ级的两种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与心功能Ⅳ级比较无明显差异。NSDCM组心功能Ⅱ~Ⅲ级的阳性率及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心功能Ⅳ级。结论 心脏 β1与M2 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与SDCM相关 ,但相关程度低于NSDCM组 ;提示在SDCM患者心功能状态多属晚期的病程中 ,心脏 β1和M2 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疾病 肾上腺素能Β受体 毒蕈碱受体 老年人 ELIS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博麦布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Ⅲ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纪言 张宇辉 +12 位作者 肖文良 魏琰 郭小梅 齐丽彤 董吁钢 赵水平 周淑娴 丁春华 黄恺 陈晞明 陈晓平 杨新春 霍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8-714,共7页
目的:评估海博麦布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共纳入分析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373例,按2:1随机接受海博麦布(试验组,n=248)或安慰剂(对照组,n=125)20... 目的:评估海博麦布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共纳入分析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373例,按2:1随机接受海博麦布(试验组,n=248)或安慰剂(对照组,n=125)20 mg/d治疗12周(治疗评价期)。延伸期持续40周,两组均口服海博麦布20 mg/d。主要疗效终点为第12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基线的变化率,次要疗效终点为治疗评价期和延伸期其他血脂指标的变化率,同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第12周试验组LDL-C较基线的变化率为(-10.23±13.58)%,显著优于对照组(4.34±15.88)%,P<0.05。试验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总胆固醇(TC)和载脂蛋白B(Apo B)的变化率分别为(-10.81±12.28)%、(-7.92±9.88)%和(-12.06±11.3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22±15.90)%、(2.18±11.68)%和(0.51±13.37)%(P均<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载脂蛋白AI变化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第12周分别为4.55%和8.40%,在延伸期分别为4.43%和7.07%,未发现新的或加重的与海博麦布可能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海博麦布可以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LDL-C、non-HDL-C、TC和Apo B水平,降脂效果可长期持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 海博麦布 随机对照试验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移植到大鼠梗死心脏后的分化研究
7
作者 钱伟莉 杨新春 +3 位作者 于丽萍 郭雷生 高飞 刘秀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研究胚胎下细胞在梗死心脏微环境下向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分化情况。方法将大鼠分为两组,梗死组为正常大鼠通过结扎左前降支(LAD)制备,对照组为正常大鼠。将4,6-二氨基(DAPI)标记的具有伞能分化能力的鼠胚胎干细胞(mESCs)注射人... 目的研究胚胎下细胞在梗死心脏微环境下向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分化情况。方法将大鼠分为两组,梗死组为正常大鼠通过结扎左前降支(LAD)制备,对照组为正常大鼠。将4,6-二氨基(DAPI)标记的具有伞能分化能力的鼠胚胎干细胞(mESCs)注射人急性心肌梗死大鼠(18只)或对照绀大鼠(16只)的心脏,观察胚胎干细胞在休内的分化情况。结果 DAPI标记的移植mESCs在对照和梗死心脏均能成活并形成稳定的移植岛,同时在移植区有巨噬细胞浸润。mESCs移植2~4周后,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阳性的移植mESCs比例在正常心脏较梗死心脏高(2.67%±0.79%比1.06%±0.52%,P<0.01),但4周后cTnT阳性的DAP1标记细胞在正常和梗死心脏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7%±0.98%比1.07±1,02%,P>0.05)。mESCs在埘照组和梗死组心脏都能分化为成纤维细胞。结论移植mESCs不仪能仔活,还可分化进入大鼠梗死心肌细胞。但是,梗死心脏的微环境不能选择性促进mESCs分化进入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弱对老年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宗敏 关晓楠 +1 位作者 常晶 张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3-526,共4页
目的探讨衰弱对老年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长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年龄≥75岁的HFrEF患者245例,根据临床衰弱量表(CFS)... 目的探讨衰弱对老年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长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年龄≥75岁的HFrEF患者245例,根据临床衰弱量表(CFS)评分分为衰弱组(CFS 1~4分)135例和非衰弱组(CFS 5~9分)110例,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用药以及预后,并且分析衰弱与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衰弱组心率、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男性、糖尿病、冠心病、≥5种慢性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贫血、肌钙蛋白I升高比例高于非衰弱组(P<0.05,P<0.01),体质量指数(BM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低于非衰弱组(P<0.05,P<0.01)。衰弱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比例低于非衰弱组(P<0.01),衰弱组3个月内急诊/再住院、2年内死亡比例高于非衰弱组(P<0.05,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种慢性病、LVEF≤35%、BMI、GFR为影响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OR=0.167,95%CI:0.064~0.453,P=0.000;OR=0.306,95%CI:0.160~0.586,P=0.000;OR=0.868,95%CI:0.786~0.958,P=0.005;OR=0.966,95%CI:0.943~0.991,P=0.007),而≥5种慢性病、衰弱为影响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衰弱在老年HFrEF患者中发病率高,衰弱患者不易接受指南引导药物治疗,是老年HFrEF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休克 心源性 危险因素 心力衰竭 衰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比值对重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年全因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欣 张媛 +3 位作者 刘佳 刘佳梅 陈牧雷 史琳影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究入院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比值(NPHR)对重症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1—2016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的重症CHF患者622例,收集其入院24 h内的NPHR... 目的探究入院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比值(NPHR)对重症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1—2016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的重症CHF患者622例,收集其入院24 h内的NPHR,对患者进行电话和门诊随访,终点事件定义为患者出院后1年的全因死亡。根据患者NPHR中位数分为高NPHR组(≥53.8,312例)和低NPHR组(<53.8,310例)。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水平的NPHR对重症CH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的影响。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NPHR对重症CH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NPHR对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的预测效能。结果622例患者随访期间无失访,共计死亡122例,死亡率为19.6%,低NPHR组死亡33例,死亡率为10.6%,高NPHR组死亡89例,死亡率为28.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NPHR组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低NPHR组(Log-rankχ^(2)=31.24,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NPHR是重症CH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HR=1.03,95%CI:1.01~1.04,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NPHR能够预测重症CH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曲线下面积为0.697,最佳临界值为56.07,该指数预测的敏感度为69.7%,特异度为63.8%(P<0.001)。结论入院NPHR与重症CH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显著相关,是重症CH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贫血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比值 1年全因死亡率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院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与不同 类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欣 张媛 +3 位作者 徐晓蓉 史琳影 陈牧雷 郭宗生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2-418,共7页
目的评估入院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NPAR)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并分析其与不同类型CH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1—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CHF患者622例,包括射血分... 目的评估入院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NPAR)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并分析其与不同类型CH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1—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CHF患者622例,包括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268例、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患者111例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243例。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NPAR数值,根据三分位数分为NPAR≤18.0组209例、18.0<NPAR<21.2组207例和NPAR≥21.2组206例。对患者进行电话和门诊随访,终点事件定义为患者出院当日起至90 d、1年和2年的全因死亡。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NPAR水平CHF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验证NPAR对3种不同类型CHF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622例患者随访期间无失访。CHF患者入院NPAR中位数为19.7,波动于7.8~44.9之间。CHF患者90 d、1年和2年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7.7%、19.6%和27.8%,并且随着入院NPAR水平升高,患者90 d(P=0.009)、1年(P<0.001)和2年(P<0.001)的全因死亡率均明显增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高水平NPAR与HFpEF患者的90 d(HR=1.15,95%CI:1.05~1.25,P=0.003)、1年(HR=1.08,95%CI:1.04~1.14,P=0.004)和2年全因死亡(HR=1.05,95%CI:1.01~1.10,P=0.016)显著相关;还与HFmrEF患者的2年全因死亡(HR=1.10,95%CI:1.02~1.18,P=0.016)显著相关;但未见与HFrEF患者的预后相关。结论入院NPAR与CHF患者90 d、1年和2年全因死亡独立相关。入院NPAR与HFpEF患者短期、长期以及HFmrEF患者长期预后相关,可能为其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预后 全因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匹配评分的老年患者X线对比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的安全性分析
11
作者 闫鹤 张冬燕 +4 位作者 郭旭 郭玉清 马宁 张建军 关晓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4-778,共5页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应用X线对比超声引导经股动脉穿刺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朝阳医院行经股动脉心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480例,采用X线透视引导股动脉穿刺患者326例作为X线组,采用血管多普勒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应用X线对比超声引导经股动脉穿刺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朝阳医院行经股动脉心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480例,采用X线透视引导股动脉穿刺患者326例作为X线组,采用血管多普勒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患者154例作为超声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以1?1比例进行分组,最终纳入患者270例,分为X线组135例,超声组135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穿刺成功率、穿刺位置及血管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PSM前,2组皮肤皱褶到股总动脉分叉距离、褶皱到腹股沟韧带距离比较无显著差异[(2.5±1.0)cm vs(2.4±0.8)cm,P>0.05;(6.4±1.4)cm vs(6.3±1.7)cm,P>0.05]。PSM后,X线组穿刺位置位于股总动脉分叉以下发生率高于超声组(14.8%vs 6.7%,P<0.05),2组穿刺一次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穿刺位置非股总动脉和股动脉钙化是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8.379,95%CI:3.561~19.717;OR=3.922,95%CI:1.664~9.242)。结论 X线与超声引导股动脉穿刺安全性无显著差异。在临床工作中根据不同患者选择合适的穿刺技术或者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内镜超声引导细针穿刺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血管并发症 经股动脉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1
12
作者 杨新春 徐立 +7 位作者 王乐丰 葛永贵 王红石 丁枭伟 王文君 邹阳春 李惟铭 刘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评价替罗非班对术后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2004年8月~2005年5月,共50例接受急诊直接 PCI 治疗的急性...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评价替罗非班对术后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2004年8月~2005年5月,共50例接受急诊直接 PCI 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43~73(60.2±19.1)岁,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以及住院期间随访情况,术后即刻对病变血管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分级、计算校正的 TIMI 计帧数和心肌 Blush 分级。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介入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 TIMI 3级获得率未见显著性差异(96%和88%,P>0.05),但替罗非班组的校正的 TIMI 计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2.8±8.9帧和30.9±3.4帧,P <0.05);而 Blush 3级获得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72.0%和32.0%,P<0.01)。同时,替罗非班组术后肌酸激酶峰值浓度较对照组低[(1862.9±301.0)IU/L 和(2302.3±582.6)IU/L,P<0.05],术后90分钟心电图相关导联 ST 段回落幅度较对照组大[(63.2±13.3)%和(40.9±12.9)%,P<0.05]。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替罗非班组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 PCI 术中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是安全的,可以改善 PCI 术后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其对临床结果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13
作者 刘佳 徐援 +5 位作者 高霞 范慧 贾育梅 张恒 杨新春 王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76-580,共5页
目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观察HHcy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6至2013-06就诊于北京朝阳医院的门诊及住院患者91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例为原发性高血压组... 目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观察HHcy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6至2013-06就诊于北京朝阳医院的门诊及住院患者91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例为原发性高血压组,年龄性别匹配健康人40例为对照组,并根据是否合并HHcy分四个亚组:未合并HHcy的原发性高血压亚组、合并HHcy的原发性高血压亚组、未合并HHcy的对照亚组及合并HHcy的对照亚组。测定生化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等,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并以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作为评价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指标。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血Hcy水平高于对照组[(15.60±6.58)vs(13.08±4.13)μmol/L,P<0.05],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显著低于对照组[(2.88±0.70)vs(3.23±0.54),P<0.05]。相关分析显示,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水平与血浆Hcy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78,P<0.01)。亚组分析显示,合并HHcy的原发性高血压亚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水平显著低于未合并HHcy的原发性高血压亚组[(2.31±0.31)vs(3.25±0.62),P<0.01],而空腹胰岛素水平[(16.11±7.94)vs(10.98±6.05)μIU/ml,P<0.05]及胰岛素抵抗指数[(3.92±2.16)vs(2.72±1.50),P<0.05]显著高于未合并HHcy的原发性高血压亚组。结论: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较差,可能与促进胰岛素抵抗等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型高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血管内超声特点与治疗决策选择 被引量:16
14
作者 倪祝华 杨新春 +4 位作者 王乐丰 邹阳春 王红石 葛永贵 佟子川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 (IVUS)观察冠状动脉造影中等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血管内超声特点 ,选择治疗决策。方法 应用血管内超声仪检查 3 8例血管造影狭窄程度 40 %~ 60 %患者的 43处冠状动脉病变 ;测量管腔以及血管直径和面积。结果  4...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 (IVUS)观察冠状动脉造影中等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血管内超声特点 ,选择治疗决策。方法 应用血管内超声仪检查 3 8例血管造影狭窄程度 40 %~ 60 %患者的 43处冠状动脉病变 ;测量管腔以及血管直径和面积。结果  43处病变中 ,脂质斑块为 3 0处 ,纤维、钙化、混合斑块分别为 4、2、5处 ,2处未发现明显病变或仅轻度内膜增生 ;其中 4处可见明显血栓影。 41处粥样硬化斑块中偏心斑块 3 6处 ( 87.8% ) ,向心斑块 5处 ( 12 .2 % )。 3 0处脂质斑块大部分可见薄的纤维帽 ,其中 5处 ( 16.7% )明显的纤维帽不完整。病变血管直径狭窄百分比 ( 4 0 .73± 13 .2 1) % ;面积狭窄百分比 ( 5 6.75± 12 .68) %。对IVUS示面积狭窄 >5 0 %的 2 5处、<5 0 %的 1处 ( 60 .5 % )且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变行进一步介入治疗 ,对IVUS示面积狭窄 <5 0 %的 17处 ( 3 9.5 % )病变未行进一步介入治疗。结论 IVUS可进一步明确血管造影中等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的性质、严重性和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程度 冠状动脉狭窄 血管内超声 血管造影术 IVUS 急性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年人群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对冠心病事件预测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董莹 王馨 +3 位作者 陈祚 张林峰 田野 王增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77-1082,共6页
目的:探究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对冠心病事件的独立预测作用以及血压和apoB/apoA-1两因素对冠心病事件的联合作用。方法: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心血管疾病监测、预防预警和诊治技术应用研究”开始于2009~2010年,2016~2... 目的:探究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对冠心病事件的独立预测作用以及血压和apoB/apoA-1两因素对冠心病事件的联合作用。方法: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心血管疾病监测、预防预警和诊治技术应用研究”开始于2009~2010年,2016~2017年通过面对面、电话和死亡登记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根据apoB/apoA-1的中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apoB/apoA-1<0.64组(n=4443)和apoB/apoA-1≥0.64组(n=4285)。结果:经过中位随访时间为6.35年的随访,在最终纳入分析的8728例研究对象中,有88例发生了冠心病事件。在调整年龄、性别、血压水平和其它危险因素后,随着apoB/apoA-1的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增加[HR(95%CI):5.18(2.18~12.33),P<0.001]。apoB/apoA-1<0.64组血压正常者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为0.73/1000人年;而apoB/apoA-1≥0.64组合并高血压患者冠心病事件发生率为3.77/1000人年。在全部发生冠心病事件病例中由apoB/apoA-1增高与高血压的相加交互作用所引起的病例占52.2%[95%CI:0.23~0.82,P=0.024]。结论:apoB/apoA-1增高,特别是与高血压同存时,冠心病事件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因而,在中国人群中预防冠心病事件需要apoB/apoA-1和血压同时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 高血压 冠心病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改善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患者左心室心肌弥漫性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高霞 刘敏 +2 位作者 杨宁 杨新春 王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9-353,共5页
目的:采用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无创性定量评估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左心室心肌的弥漫性病变,以及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对左心室心肌病变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初诊的临床甲减患者(甲减组)20例,及健康志愿者(对照组)17例... 目的:采用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无创性定量评估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左心室心肌的弥漫性病变,以及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对左心室心肌病变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初诊的临床甲减患者(甲减组)20例,及健康志愿者(对照组)17例。采用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评价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前后甲减患者左心室心肌T1值及左心功能的改变,并分别将T1值与甲状腺功能和左心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甲减组患者左心室心肌T1值明显升高(P<0.01),并且心脏指数和左心室高峰充盈率显著降低(P<0.05);(2)甲减组患者左心室心肌T1值与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r=-0.52,P=0.0006)和左心室高峰充盈率(r=-0.43,P=0.0085)呈负相关;(3)给予甲减组患者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恢复正常甲状腺功能后,与治疗前相比,左心室心肌T1值明显降低,并且心脏指数和左心室高峰充盈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结论:甲减可以导致左心室心肌弥漫性病变以及左心功能异常,这种心肌弥漫性病变可以被心脏磁共振T1mapping技术评估。而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可以改善甲减患者的左心室心肌弥漫性病变,继而改善左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T1 mapping 心肌疾病 甲状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左主干病变所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与特点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大鹏 王乐丰 +6 位作者 徐立 王红石 李惟铭 倪祝华 夏昆 刘宇 杨新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左主干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CI的疗效与特点。方法选择在我中心完成AMI行急诊PCI的患者中以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的老年患者14例,7例合并心源性休克(50.0%),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7... 目的探讨老年人左主干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CI的疗效与特点。方法选择在我中心完成AMI行急诊PCI的患者中以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的老年患者14例,7例合并心源性休克(50.0%),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7例和存活组7例,对比2组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对存活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是否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结果共有12例患者接受PCI支架置入,其中2例于术后1h内死于导管室。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无侧支循环比例明显增高(100%vs 42.9%,P=0.02)。结论老年左主干急性病变所致AMI患者急性期病死率高,尤其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但存活者远期预后较好。对于左主干非完全闭塞且有较好侧支循环者急诊PCI可能会降低院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血管造影术 休克 心源性 药物洗脱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徐晓蓉 李奎宝 +4 位作者 王攀 刘宇 卢长林 杨新春 杨中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后残余血小板功能和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行急诊PCI的120例STE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组(标准...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后残余血小板功能和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行急诊PCI的120例STE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组(标准组,n=60)、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组(强化组,n=60)。120例患者分别于急诊PCI前及他汀药物治疗后第7天取血,行血脂及生化检测。并通过血栓弹力图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MAADP)和花生四烯酸(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经血栓弹力图检测的MAADP值在治疗7天后,强化组较标准组明显下降[(38.40±17.40)mm vs(45.70±14.50)m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于治疗第7天ADP高反应性的发生率在强化组较标准组明显较少(18.3%vs 31.7%,P<0.05)。AA高反应性的发生率在强化组和标准组无差异(13.3%vs 18.3%,P>0.05)。随访3个月临床终点事件(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及心血管疾病死亡或靶血管重建)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急诊PCI后早期给予短疗程的高剂量他汀治疗较常规剂量可更显著地抑制血小板活性,降低血小板高反应性。强化治疗3个月临床终点事件未出现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降血脂药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冠心病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倪祝华 杨新春 +6 位作者 王乐丰 葛永贵 邹阳春 王红石 夏昆 李惟铭 徐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支架植入中的作用。方法50例患者的52处病变在支架植入前后分别用血管内超声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根据血管内超声标准决定支架的直径以及植入的终点,分析CAG和IVUS对支架植入终点判断的差异和最终获得的管...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支架植入中的作用。方法50例患者的52处病变在支架植入前后分别用血管内超声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根据血管内超声标准决定支架的直径以及植入的终点,分析CAG和IVUS对支架植入终点判断的差异和最终获得的管腔面积大小的差别以及支架后管腔面积增大的机制。结果IVUS比CAG判断的平均支架直径大[(3.48±0.29)mmvs(3.36±0.33)mm,P=0.011],支架囊的最终峰值压力明显增大[(17.7±2.9)atmvs(12.8±2.4)atm,P<0.001],QCA测得的支架面积狭窄百分比减小(13.2%±6.6%vs16.6%±9.1%,P=0.044);首次高压扩张后支架满意率CAG达96.2%,而IVUS只有37.7%。IVUS指导后最终的球囊压力更高[(16.13±1.87)atmvs(12.62±2.61)atm,P<0.001],获得的管腔直径更大[(3.64±0.53)mmvs(3.31±0.57)mm,P<0.001],管腔面积也更大[(9.90±2.05)mm2vs(8.84±1.67)mm2,P<0.001],面积狭窄百分比更小(49.15%±9.03%vs54.24%±10.05%,P<0.001];所有患者支架的近段和远段CAG均未发现明显的狭窄。而IVUS却发现支架近段血管有39例(75.0%),远段血管有23(44.2%)例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支架植入后非脂质斑块较脂质斑块获得的管腔面积更大[(4.50±1.67)mm2vs(3.68±0.97)mm2,P<0.001],其中脂质斑块血管面积增大较非脂质斑块小1.30mm2,斑块压缩程度却增加0.48mm2。结论IVUS较CAG能更好地判断病变的性质,指导支架更好地选择,可获得更大的管腔面积,更小的面积狭窄百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冠状血管造影术 支架植入术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新春 徐立 +6 位作者 王乐丰 葛永贵 王红石 李惟铭 倪祝华 刘宇 崔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56-65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方法150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按年龄≥65岁和<65岁将患者分为老年组(40例)和非老年组(110例),分析两组患者出血并发...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方法150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按年龄≥65岁和<65岁将患者分为老年组(40例)和非老年组(110例),分析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并根据是否达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出血标准将患者分为TIMI出血组(10例)和非TIMI出血组(140例),分析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组达到TIMI出血标准的发生率有高于非老年组的趋势(12.5%vs4.5%,P=0.132)。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仅有术后即刻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值是发生TIMI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OR=1.458)。两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0vs2.7%,P=0.565)。结论在≥65岁的老年AMI患者中,急诊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 血小板减少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