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年北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耐药情况及其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姜越 刘禧杰 +3 位作者 秦选光 董艳青 董晓培 辛德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3778-3782,共5页
背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儿童和青少年肺炎支原体(MP)相关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近年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MP逐渐增多.目的 了解2011年北京地区儿童MP耐药情况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 采集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 背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儿童和青少年肺炎支原体(MP)相关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近年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MP逐渐增多.目的 了解2011年北京地区儿童MP耐药情况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 采集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收治的205例MP感染患儿呼吸道咽拭子标本,进行MP培养与药敏试验,采用巢式PCR扩增法鉴定MP耐药位点.结果 采集的205株MP中,MP培养阳性59株,阳性率为28.8%;23S rRNA巢式PCR扩增阳性122株,阳性率为59.5%,其中敏感株19例,耐药株103例,耐药率为84.4%,均为23S rRNA结构域Ⅴ区A2063G点突变.59株培养阳性的MP共在实验室储存了26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中2株为敏感株,红霉素最小抑菌浓度(MIC)≤0.01 mg/L;剩余24株为耐药株,红霉素MIC为32.00~256.00 mg/L,红霉素耐药率为92.3%.26株临床分离株均无23S rRNA结构域Ⅱ区基因改变,均存在23S rRNA结构域Ⅴ区A2063G点突变.1株敏感株和MP标准株FH发现核糖体蛋白L4的162位点C-A和430位点A-G点突变,1株敏感株发现209位点A-T点突变;26株临床分离株均出现核糖体蛋白L22的508位点T-C点突变.结论 2011年北京地区儿童MP感染率较高,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现象严重,其耐药机制主要为23S rRNA结构域Ⅴ区点突变,而核糖体蛋白L4、L22点突变及其引起的部分氨基酸变化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 肺炎 大环内酯类 抗药性 微生物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猩红热患儿A族链球菌emm基因分型及地域与毒力基因分布相关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禹定乐 梁云梅 +5 位作者 卢清华 马耀玲 沈叙庄 王传清 郑跃杰 杨永弘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探讨猩红热儿童分离来源的A族链球菌(GAS)emm分型、地域与毒力基因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采集北京和上海地区猩红热患儿标本进行GAS分离鉴定,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emm基因型以及13种毒力基因(speA、speB、speC、speF、speG... 目的探讨猩红热儿童分离来源的A族链球菌(GAS)emm分型、地域与毒力基因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采集北京和上海地区猩红热患儿标本进行GAS分离鉴定,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emm基因型以及13种毒力基因(speA、speB、speC、speF、speG、speH、speI、speJ、speK、speL、speM、ssa和smeZ)携带情况,分析GAS菌株毒力基因分布与地域、emm基因型的关系。结果114株GAS分离株中,emm1.0型60株,emm12.0型54株;52株分离自北京(emm1.0型31株,emm12.0型21株),62株分离自上海(emm1.0型29株,emm12.0型33株)。speA、speC、speG、speH、speI、speJ、speK、ssa和smeZ基因携带率分别为52.6%、76.3%、80.7%、43.9%、55.3%、57.0%、75.4%、97.4%、93.0%,speB和speF携带率均为98.2%,未检出speL、speM基因。北京地区emm1.0型与emm12.0 GAS菌株speA、speH、speI和speJ基因携带率比较,上海地区emm1.0型与emm12.0 GAS菌株speA、speH、speI、speJ和speK基因携带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mm1.0型GAS菌株speC、speH、speJ和speK基因携带率北京与上海两地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mm12.0型GAS菌株speC、speH、speI、speJ和speK基因北京与上海两地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AS菌株毒力基因的分布状态因emm基因分型及地域不同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猩红热 A族链球菌 emm基因分型 地域 超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定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2063位点点突变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静宜 孙岚 +5 位作者 秦选光 董艳青 姜越 李丹 田秀君 辛德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3774-3777,共4页
背景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对目前常用治疗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有升高趋势,而传统检测MP耐药株的方法耗时耗力。目的建立一种快速诊断MP感染及耐药表型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背景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对目前常用治疗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有升高趋势,而传统检测MP耐药株的方法耗时耗力。目的建立一种快速诊断MP感染及耐药表型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23S rRNA为靶序列,设计不同基因型探针及引物,构建阳性质粒,建立标准曲线。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敏感2063A质粒和耐药2063G质粒的下限分别为6和60拷贝数,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仅生殖支原体出现扩增。与23S rRNA巢式PCR测序结果相比,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43株MP临床分离株2063位点等位基因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12份鼻咽拭子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 MP阳性检出率为10/12,耐药率为4/12,1份标本同时发现2063A和2063G位点。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一种快速诊断MP感染并判断其耐药基因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 肺炎 大环内酯类 抗药性 微生物 聚合酶链反应 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脑积水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常贺生 张贵涛 +7 位作者 王誉博 于淼欣 王晓宇 徐娟玉 邓亚仙 刘改芬 赵成松 秦选光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6期581-584,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脑出血患者发生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儿童脑出血患者发生脑积水的风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分析,纳入北京市4家医院2018年度诊治的脑出血或非创伤颅内出血的儿童患者资料。从病案资料中收集... 目的探讨儿童脑出血患者发生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儿童脑出血患者发生脑积水的风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分析,纳入北京市4家医院2018年度诊治的脑出血或非创伤颅内出血的儿童患者资料。从病案资料中收集患儿年龄、性别、医疗保险类型、影像检查结果、住院期间并发症(脑积水、癫痫和肺部感染)、住院时长和住院总费用等信息。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140例脑出血儿童患者,其中17例(12.14%)发生脑积水。与未发生脑积水患者相比,脑积水患者脑室内出血比例更高(64.71%vs 20.33%,P<0.01),住院发生肺部感染的比例也更高(41.18%vs 4.8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低龄(OR 1.15,95%CI 1.01~1.31,P=0.03)、脑室出血(OR 9.77,95%CI 2.99~31.87,P<0.01)是儿童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龄、脑室出血可能为儿童脑出血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脑出血 脑积水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