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剂氯胺酮抗抑郁治疗对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房捷欣 肖乐 +3 位作者 朱雪泉 王刚 冯若冰 胡永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单次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静脉点滴抗抑郁治疗对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重性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13例)和对照组(14例),分别接受氯胺酮(0.5 mg/kg)单次注射治疗和生理盐水单次注射,并口服4周... 目的探讨单次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静脉点滴抗抑郁治疗对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重性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13例)和对照组(14例),分别接受氯胺酮(0.5 mg/kg)单次注射治疗和生理盐水单次注射,并口服4周艾司西酞普兰片(10 mg/d)。比较两组基线、注射后40 min、100 min和280 min时点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结果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为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组别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40 min时点高于其它时点(P<0.05),其它时点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时间主效应、组别主效应、时间×组别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静脉点滴抗抑郁治疗可能引起一过性心率和血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抑郁障碍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起病年龄成年抑郁症患者残留症状特征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荣江 牛雅娟 +11 位作者 杜霞 王刚 吴文源 胡永东 胡建 王学义 高成阁 张宁 方贻儒 黄继忠 刘铁榜 贾福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9-27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起病年龄抑郁症患者急性期治疗后残留症状的特征。方法以8个城市11家医院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起病年龄将其分为早发组(≤30岁)、中年组(30~60岁)、晚发组(≥60岁)。应用抑郁症状快速评估量表(brief 16-... 目的探讨不同起病年龄抑郁症患者急性期治疗后残留症状的特征。方法以8个城市11家医院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起病年龄将其分为早发组(≤30岁)、中年组(30~60岁)、晚发组(≥60岁)。应用抑郁症状快速评估量表(brief 16-item quick inventory of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self-report,QIDS-SR16)评估抑郁症患者残留症状严重程度,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评估患者被常见躯体症状所困扰的严重程度,简明生活质量与满意度问卷(quality of life enjoyment and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Q-LES-Q-SF)评估患者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满意程度,席汉残疾量表(Sheehan disability scale,SDS)评估社会功能损害情况。结果共纳入1503例患者,经急性期治疗后,733例(48.8%)患者存在残留症状,常见残留症状为注意力/决策力下降(82.4%)、精力不足(79.6%)、兴趣减退(75.2%)、感觉沮丧(72.4%)、睡眠不深(72.3%)和反应迟钝(70.4%)。早发组残留症状中睡眠太多、食欲增加、体重增加及自杀观念发生率高于中年组和晚发组(P<0.05);早发组和晚发组感觉沮丧症状发生率高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晚发组入睡困难发生率高于早发组(P<0.05)。感觉沮丧(β=1.85)、自杀观念(β=1.57)、兴趣减退(β=2.71)、反应迟钝(β=3.00)、坐立不安(β=1.55)与SDS总分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起病年龄抑郁症患者残留症状的特征不同;患者社会功能受损与残留症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残留症状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治疗抑郁症抗自杀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房捷欣 肖乐 +3 位作者 朱雪泉 王刚 冯若冰 胡永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索氯胺酮是否具有独立于其抗抑郁作用的抗自杀作用。方法本研究利用临床研究项目“氯胺酮治疗重度抑郁障碍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数据库,进行二次数据分析。纳入13例接受氯胺酮单次注射治疗的抑郁症患者,采用17项汉密尔顿... 目的探索氯胺酮是否具有独立于其抗抑郁作用的抗自杀作用。方法本研究利用临床研究项目“氯胺酮治疗重度抑郁障碍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数据库,进行二次数据分析。纳入13例接受氯胺酮单次注射治疗的抑郁症患者,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the 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RDS)、贝克自杀意念问卷(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SSI)评估基线与氯胺酮静滴后4 h的抑郁症状与自杀意念。抗抑郁作用和抗自杀作用的评定分别采用抑郁评分减分值和自杀评分减分值,分析抗自杀作用和抗抑郁作用的相关性。结果HAMD-17自杀评分减分值与HAMD-17抑郁评分减分值有相关性(r=0.60,P=0.03),决定系数R2=0.36。SSI总分减分值与MARDS抑郁评分减分值有相关性(r=0.59,P=0.03),决定系数R2=0.35。结论氯胺酮抗自杀作用的变异中只有35%~36%可用其抗抑郁作用解释,提示氯胺酮可能具有独立于其抗抑郁作用的抗自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自杀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