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武艺伟 武杏伟 闫丽欣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5期119-121,共3页
目的评估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144例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术后对照组给予药物干预和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推拿、机械预防、体位护理、... 目的评估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144例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术后对照组给予药物干预和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推拿、机械预防、体位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下肢DVT发生情况,评价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的11.11%(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为(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一定程度上减少骨科大手术后下肢DVT的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综合护理 骨科手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中医推拿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Ilizarov技术在旋转中心穹顶状截骨治疗青少年股骨远端外翻畸形
2
作者 徐明亮 陈国梁 +3 位作者 伊力扎提·伊力哈木 董长红 彭爱民 石荣剑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7期725-731,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在旋转中心穹顶状截骨治疗青少年股骨远端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11例股骨远端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右侧6例,左侧5例;年龄10...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在旋转中心穹顶状截骨治疗青少年股骨远端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11例股骨远端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右侧6例,左侧5例;年龄10~14岁。在股骨远端畸形处找出成角旋转中心(center of roration of angulation,CORA),以CORA为中点,行穹顶状截骨,根据Ilizarov外固定穿针原则安装环形外固定架,截断股骨远端,即时矫正股骨远端目测下外翻畸形,外固定架固定维持。术后根据双下肢负重全长正侧位X线片提示的下肢力线及长度结果,矫正残余畸形及短缩。结果:11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3~25个月,带架时间12~17周。末次随访拍摄双下肢负重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11例双下肢长度均等长,畸形均矫正。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均为优。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在旋转中心穹顶状截骨治疗青少年股骨远端外翻畸形,术中即时矫正目测下股骨外翻畸形,术后根据双下肢负重正侧位片提示的下肢力线及短缩程度,动态调整矫正残余畸形及短缩,损伤小,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畸形 畸形成角旋转中心 穹顶状截骨 ILIZAROV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D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华清 章耀华 +6 位作者 李强 张鸿悦 赵殿钊 韩庆海 杨云 杨启昌 曲龙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921-926,共6页
目的:探讨NRD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20年12月治疗的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48例,男34例,女14例,年龄24~55(40.54±11.64)岁,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25例,... 目的:探讨NRD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20年12月治疗的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48例,男34例,女14例,年龄24~55(40.54±11.64)岁,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31~55(41.36±9.69)岁,采用NRD辅助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对照组23例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24~53(38.61±8.76)岁,采用传统骨搬移技术治疗。通过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针道感染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外固定携带时间、骨搬移时间、骨愈合情况、术后功能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时间12~62(33.0±7.2)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针道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的骨搬移时间、外固定携带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愈合情况、术后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D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缩短了治疗周期及抗生素使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骨搬移 骨髓炎 骨缺损 骨不连 N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izarov骨搬移技术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华清 曲龙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903-907,共5页
前苏联Ilizarov教授发明的以张力-应力法则为理论基础的Ilizarov骨外固定技术体系,是20世纪骨科发展的里程碑之一[1]。骨搬移(bone transport)技术则是Ilizarov外固定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Ilizarov技术面世之前,临床大量无菌... 前苏联Ilizarov教授发明的以张力-应力法则为理论基础的Ilizarov骨外固定技术体系,是20世纪骨科发展的里程碑之一[1]。骨搬移(bone transport)技术则是Ilizarov外固定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Ilizarov技术面世之前,临床大量无菌性或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患者的治疗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难题,直到Ilizarov骨搬移技术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外固定 骨搬移 骨缺损 骨不连 骨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质骨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中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郭峰 宋兵 +4 位作者 解焕鑫 章耀华 刘晓磊 张鸿悦 杨华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期79-83,共5页
目的 探索膝关节松质骨及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中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收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目的 探索膝关节松质骨及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中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收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6例。关节腔注射组进行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内注射,关节腔+松质骨注射组进行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联合松质骨注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西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结果 两组治疗后第3、6、12个月时VAS和WOMA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个月时关节腔+松质骨注射组WOMAC评分低于关节腔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6、12个月时关节腔+松质骨注射组VAS和WOMAC评分均低于关节腔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腔联合松质骨注射富血小板血浆能够有效减轻中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有望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骨性关节炎 关节腔穿刺 松质骨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椎板间隙入路治疗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梁庆晨 孙凤龙 +2 位作者 王宏庆 郭恒冰 于德军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3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椎板间隙入路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M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12例M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使用PELD进行治疗。分析术前1 d和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 目的探讨椎板间隙入路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M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12例M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使用PELD进行治疗。分析术前1 d和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且采用MacNab标准对末次随访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随访时间(12.1±2.6)个月,手术时间(45.5±8.5)min。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Macnab疗效评定:优9例,良3例。结论椎板间隙入路PELD治疗MLDH,创伤小,症状改善明显,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脊柱内镜 椎板间隙入路 腰椎间盘摘除术 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能级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对老年人足跟痛近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晓红 郄淑燕 刘晓磊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6期720-724,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能级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在治疗老年足跟痛中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3例老年足跟痛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36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5.73岁;病程0.6~6.0年,平均病程3.48年。随机将其分为A组、B组及... 目的研究不同能级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在治疗老年足跟痛中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3例老年足跟痛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36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5.73岁;病程0.6~6.0年,平均病程3.48年。随机将其分为A组、B组及C组。A组采用低能级体外冲击波,B组采用中能级体外冲击波,C组采用类固醇药物局部封闭治疗,比较3组治疗后晨起第一步足跟疼痛程度、踝-足功能、检测患者治疗前后俯卧位跟骨-筋膜结合处足底筋膜厚度、患者治疗满意度及足底筋膜炎复发情况。结果3组治疗前晨起第一步足跟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1周及1个月后,晨起第一步足跟疼痛VA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A组<B组<C组(1.19分±0.32分<1.65分±0.35分<2.31分±0.26分)(P<0.01),且3组两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及1个月后,3组AOFAS量表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治疗1个月后,AOFAS量表评分A组>B组>C组(91.06分±16.65分>85.04分±14.63分>81.63分±12.36分)(P<0.01),且3组两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足底筋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及1个月后,3组足底筋膜厚度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1个月后,足底筋膜厚度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4 mm±0.94 mm<4.06 mm±0.84 mm<4.36 mm±0.73 mm)(P<0.05),且3组两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C组复发率显著高于A组、B组(22.58%vs 3.2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7,P<0.05)。结论与超声引导下药物治疗相比,体外冲击波在治疗足底筋膜炎中的效果更好,而低能级体外冲击波治疗效果优于中能级,建议临床采用低能级体外冲击波治疗老年足跟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低能量 老年足跟痛 类固醇药物局部封闭治疗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