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肺运动试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制定和运动康复效果评估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87
1
作者 张振英 孙兴国 +6 位作者 席家宁 葛万刚 李浩 刘艳玲 冯静 姜立清 高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061-2067,共7页
目的采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客观定量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整体心肺功能变化,精准制定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进行运动康复,评估运动康复对CHF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Qo L)的影响,探讨CPET在CHF患者高强度个体化运动... 目的采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客观定量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整体心肺功能变化,精准制定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进行运动康复,评估运动康复对CHF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Qo L)的影响,探讨CPET在CHF患者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制定和运动康复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临床诊断为CHF的患者20例,按照随机原则和患者参与意愿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10)患者给予不包括运动处方的康复治疗;康复组(n=10)患者给予包括运动处方的康复治疗,根据CPET检查结果精准制定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进行运动康复,功率自行车运动强度为无氧阈以上Δ50%功率,30 min/d,5 d/周,共12周。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CPET指标、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超声心动图、6分钟步行距离(6MWD)、Qo L评分。结果康复组患者均安全无并发症完成症状限制性最大极限运动CPET检查和全程运动康复12周。治疗前,对照组与康复组患者静息及峰值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pred)、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WD、Qo 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组患者无氧阈(L/min、ml·min^(-1)·kg^(-1))、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峰值氧脉搏(ml/次)、LVEF、6MWD较对照组升高,BNP水平、Qo L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静息及峰值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pred)、BNP水平、LVEDD、LVEF、6MWD、Qo 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治疗后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pred)、LVEF、6MWD较治疗前升高,Qo L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CPET可以客观定量评估CHF患者病情,精准制定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运动康复12周可显著改善CHF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和Qo L,是CHF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运动疗法 康复 心肺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运动锻炼为核心的整体管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气效率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振英 王立中 +4 位作者 孙晓静 张柳 许志萍 杨澄 李艳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运动锻炼为核心的整体管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通气效率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临床诊断的CHF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运动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 目的探讨个体化运动锻炼为核心的整体管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通气效率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临床诊断的CHF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运动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运动组采用常规管理联合12周个体化运动锻炼为核心的整体管理。评估康复治疗前和12周康复治疗后患者心肺运动试验、心脏超声、6 min步行距离(6MWD)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QOL)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运动组患者二氧化碳排出通气当量最低值[(31.7±3.4)vs(35.1±4.9),P<0.05]、二氧化碳排出通气当量斜率[(28.8±3.7)vs(32.8±5.1),P<0.0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峰值摄氧量[(18.3±5.1)ml/(min·kg)vs(12.7±2.6)ml/(min·kg),P<0.01]、摄氧通气效率峰值平台[(38.2±6.5)vs(33.2±5.7),P<0.05]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后运动组患者6MWD[(485.0±70.3)m vs(395.9±72.0)m,P<0.01]、LVEF[(42.5±6.5)%vs(38.2±4.8)%,P<0.05]较对照组明显升高,QOL评分[(12.4±6.2)分vs(38.5±12.0)分,P<0.0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个体化运动锻炼为核心的整体管理可显著改善CHF患者通气效率和运动耐力,通气效率的改善参与了患者整体功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肺通气 身体耐力 运动 整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地区4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朱琴 张娜 +1 位作者 龙云霞 晋正敏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4期363-367,共5页
目的评估昆明地区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及其部分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进行横断面人口调查,于2014—2016年期间共对36 483名40岁及以上昆明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和体检调查。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心血管危险... 目的评估昆明地区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及其部分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进行横断面人口调查,于2014—2016年期间共对36 483名40岁及以上昆明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和体检调查。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卒中的患病率比值比。结果参与者冠心病的总体原始记录中的自我报告率为6.1%(95%CI:5.5%~6.8%),高于卒中患者(3.7%,95%CI:3.4%~4.0%)。糖尿病、高血压、超重和肥胖的年龄特异性患病率分别为8.6%、47.2%、43.2%和15.1%。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42),而女性糖尿病、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均为P<0.05)。此外,冠心病患者糖尿病、肥胖、1级和2级高血压的调整后患病率比值比(95%CI)分别为2.50(2.30~2.76)、1.53(1.38~1.69)、1.14(1.00~1.28)和1.35(1.20~1.52),卒中患者为2.22(1.96~2.49)、1.25(1.10~1.45)、1.41(1.22~1.68)和1.69(1.44~2.00)。结论昆明地区中老年人群中的心血管疾病流行率高,部分流行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人口老龄化,可能会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严峻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危险因素 昆明地区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