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胶质瘤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和错配修复基因mutLhomolog1(Homo sapiens,hMLH1)的甲基化及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在胶质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目的探讨胶质瘤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和错配修复基因mutLhomolog1(Homo sapiens,hMLH1)的甲基化及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在胶质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了78例胶质瘤患者组织中MGMT和hMLH1的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43例(55.1%),hMLH1启动子区甲基化32例(41.0%)。MGMT与hMLH1在胶质瘤中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比的中位数分别为15.9%和84.6%。两种基因的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均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结论胶质瘤细胞中同属于DNA修复系统的MGMT蛋白表达率远低于hMLH1表达率,这提示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与DNA修复系统紊乱有关的一些独特的路径。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支架置入与球囊扩张治疗特发性颅内高压(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IH)伴静脉窦狭窄的疗效差异。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介入治疗(支架置入或球囊扩张)的IIH伴静脉窦狭窄患者的基线特征、手术过程、围手术期管理和临床结局进行了前瞻性连续性登记。介入治疗方案由神经介入医师和患者协商决定。临床结局改善程度分为3级:症状消失、症状改善、症状无变化或加重。通过比较支架组和球囊扩张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症状消失的比例,探讨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5例患者,其中支架组26例,球囊扩张组19例。两组患者的基线人口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组术后颅内静脉窦狭窄两端的压力差显著低于球囊扩张组(中位数:0 vs 7 mm Hg,P<0.001)。与球囊扩张相比,接受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术后3个月(57.7%vs 0,P<0.001)、6个月(88.5%vs 5.9%,P<0.001)和12个月(88.5%vs 23.5%,P=0.001)症状消失的比例更高,提示临床预后更好。结论支架置入治疗IIH伴静脉窦狭窄的效果优于球囊扩张,但该结论还需要未来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文摘目的探讨胶质瘤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和错配修复基因mutLhomolog1(Homo sapiens,hMLH1)的甲基化及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在胶质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了78例胶质瘤患者组织中MGMT和hMLH1的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43例(55.1%),hMLH1启动子区甲基化32例(41.0%)。MGMT与hMLH1在胶质瘤中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比的中位数分别为15.9%和84.6%。两种基因的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均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结论胶质瘤细胞中同属于DNA修复系统的MGMT蛋白表达率远低于hMLH1表达率,这提示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与DNA修复系统紊乱有关的一些独特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