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
16
1
作者
裴葆青
师振鹏
+2 位作者
王唯
鲁世保
孔超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8-723,共6页
为了给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依据,建立T10-L2节段正常脊柱模型、爆裂性骨折模型,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模型、经伤椎双节段固定模型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钉模型。在T10上表面施加400 N的压缩载荷和7.5 N·...
为了给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依据,建立T10-L2节段正常脊柱模型、爆裂性骨折模型,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模型、经伤椎双节段固定模型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钉模型。在T10上表面施加400 N的压缩载荷和7.5 N·m的力矩,模拟人体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侧旋转6种生理活动,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3种手术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与完整的正常脊柱模型相比,3种固定模型在所有运动状态下的活动度(ROM)均有所减少。相比经伤椎双节段内固定模型,经伤椎单节段内固定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弯、右弯、左旋和右旋6种受力状态下,椎弓根螺钉上的应力分别增加了78.1%、87.8%、90.5%、81.3%、51.3%,72.3%。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系统的活动度和正常脊柱最为相似,其在恢复脊柱稳定性的同时可最大可能地保护脊柱原有的力学属性,但其钉棒的最大应力远高于经伤椎双节段固定术。对于失稳严重的损伤,经伤椎双节段固定术可明显降低螺钉应力,同时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伤椎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全腰椎模态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吴楠
裴葆青
+2 位作者
王唯
师振鹏
孔超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0-325,共6页
目的研究日常生活中振动环境对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建立正常全腰椎和固定L4~5节段全腰椎有限元模型,在L1上终板添加40 kg质量点,并进行模态分析。结果与正常全腰椎相比,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全腰椎的各阶共振频率均降低,对应振...
目的研究日常生活中振动环境对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建立正常全腰椎和固定L4~5节段全腰椎有限元模型,在L1上终板添加40 kg质量点,并进行模态分析。结果与正常全腰椎相比,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全腰椎的各阶共振频率均降低,对应振型的主运动也发生改变;术后模型第1、2阶固有频率分别为2.94、3.81Hz,均接近日常生活中的振动频段;在前3阶振型中,术后模型L2和L3节段后部单元振幅均增大,增大了该部位术后退变的风险,L3~4节段椎间盘振幅明显增大,特别是该椎间盘靠近L3节段的部分,可能会增大其应力和应变,进而加速其退变。结论基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腰椎的模态分析,研究融合术后腰椎振动特性的变化,为术后患者恢复和健康生活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间融合术
腰椎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
16
1
作者
裴葆青
师振鹏
王唯
鲁世保
孔超
机构
北京
航空航天
大学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北京
航空航天
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8-72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72029
81672201)
文摘
为了给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依据,建立T10-L2节段正常脊柱模型、爆裂性骨折模型,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模型、经伤椎双节段固定模型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钉模型。在T10上表面施加400 N的压缩载荷和7.5 N·m的力矩,模拟人体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侧旋转6种生理活动,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3种手术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与完整的正常脊柱模型相比,3种固定模型在所有运动状态下的活动度(ROM)均有所减少。相比经伤椎双节段内固定模型,经伤椎单节段内固定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弯、右弯、左旋和右旋6种受力状态下,椎弓根螺钉上的应力分别增加了78.1%、87.8%、90.5%、81.3%、51.3%,72.3%。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系统的活动度和正常脊柱最为相似,其在恢复脊柱稳定性的同时可最大可能地保护脊柱原有的力学属性,但其钉棒的最大应力远高于经伤椎双节段固定术。对于失稳严重的损伤,经伤椎双节段固定术可明显降低螺钉应力,同时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伤椎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Keywords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injured vertebrae
biomechanic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分类号
R31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全腰椎模态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吴楠
裴葆青
王唯
师振鹏
孔超
机构
北京
航空航天
大学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北京
航空航天
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骨科
出处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0-325,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372029,81672201)
国防基础科研计划资助课题(JCKY2016601B009)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一般项目(KM20140025030)
文摘
目的研究日常生活中振动环境对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建立正常全腰椎和固定L4~5节段全腰椎有限元模型,在L1上终板添加40 kg质量点,并进行模态分析。结果与正常全腰椎相比,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全腰椎的各阶共振频率均降低,对应振型的主运动也发生改变;术后模型第1、2阶固有频率分别为2.94、3.81Hz,均接近日常生活中的振动频段;在前3阶振型中,术后模型L2和L3节段后部单元振幅均增大,增大了该部位术后退变的风险,L3~4节段椎间盘振幅明显增大,特别是该椎间盘靠近L3节段的部分,可能会增大其应力和应变,进而加速其退变。结论基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腰椎的模态分析,研究融合术后腰椎振动特性的变化,为术后患者恢复和健康生活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关键词
后路椎间融合术
腰椎
模态分析
Keywords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lumbar spine
modal analysis
分类号
R318.01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裴葆青
师振鹏
王唯
鲁世保
孔超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全腰椎模态分析
吴楠
裴葆青
王唯
师振鹏
孔超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