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基因变异对早发冠心病危险的协同作用
1
作者 李东宝 华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DNA突变分析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内大量血栓形成患者2例
2
作者 刘志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6期106-109,共4页
1 病例1  1.1 一般资料 男性,56岁,主因突发持续胸痛5小时来院。既往高血压8年。入院查体血压128/69 mm Hg,双肺未及啰音,心率48次/分,律齐,腹软,下肢不肿,体重75 kg。入院心电图示窦缓,Ⅱ、Ⅲ、AVF导联ST抬高0.2~0.4 mV,Ⅰ... 1 病例1  1.1 一般资料 男性,56岁,主因突发持续胸痛5小时来院。既往高血压8年。入院查体血压128/69 mm Hg,双肺未及啰音,心率48次/分,律齐,腹软,下肢不肿,体重75 kg。入院心电图示窦缓,Ⅱ、Ⅲ、AVF导联ST抬高0.2~0.4 mV,Ⅰ、AVL, V2-5导联ST压低0.1~0.2 mV(图1)。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Ⅰ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高血压2级(极高危)。立即予拜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嚼服后行急诊介入治疗,冠脉造影示RCA中段巨大血栓影,狭窄99%,远端血流TIMIⅡ级(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导管 心肌梗死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胶原重构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谢锦萍 汪家瑞 魏嘉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 对比研究非选择性 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及选择性 β1 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胶原的影响 ,以了解卡维地洛改善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机制。方法 将梗死后 4 8h存活大鼠分为心肌梗死对照组、美托洛尔组 (15mg·kg- ... 目的 对比研究非选择性 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及选择性 β1 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胶原的影响 ,以了解卡维地洛改善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机制。方法 将梗死后 4 8h存活大鼠分为心肌梗死对照组、美托洛尔组 (15mg·kg- 1 ·d- 1 )、低剂量卡维地洛组 (1mg·kg- 1 ·d- 1 )和高剂量卡维地洛组 (10mg·kg- 1 ·d- 1 )。另设假手术组。给药 6周后 ,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心功能。取血测量血浆内皮素及血管紧张素Ⅱ。测量心肌梗死区及非梗死区的总间质胶原容积分数 (ICVF)及Ⅰ、Ⅲ型胶原的ICVF。结果 美托洛尔及卡维地洛均可减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增加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 ,以高剂量卡维地洛组效果最好。与心肌梗死对照组比较 ,高剂量的卡维地洛可减轻心肌非梗死区尤其是右心室的ICVF及Ⅰ、Ⅲ型胶原的ICVF。低剂量卡维地洛及美托洛尔对间质胶原影响不明显。结论 卡维地洛可抑制非梗死区胶原增生 ,减少心肌纤维化 ,而美托洛尔无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心肌梗塞 胶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许骥 华琦 +2 位作者 刘力松 李东宝 刘荣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71-373,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曲线类型和年龄、性别、血压水平、眼底小动脉、肾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2 34例 ,根据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将昼夜节律曲线分为反杓型、非杓型、杓型和超杓...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曲线类型和年龄、性别、血压水平、眼底小动脉、肾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2 34例 ,根据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将昼夜节律曲线分为反杓型、非杓型、杓型和超杓型 4组。检测 2 4h动态血压、眼底、血液生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不同血压曲线类型组之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年龄以及各曲线类型组之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分布有显著差异 ,其中 ,反杓型组和非杓型组的年龄显著大于杓型组 ,非杓型组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比例高于杓型组 ;而不同血压曲线类型组之间性别、眼底动脉硬化程度、尿素氮、血肌酐、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4种血压节律曲线类型与年龄明显相关 ,而与性别、眼底小动脉硬化程度、肾功能、血管内皮功能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测定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给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高雅宁 马莉 王蕾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104,共3页
近年来,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开发了各种释药系统,但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大多数常规药物难以进入脑部,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文中总结了国内外近10年中枢神经给药研究的现状,包括药物传输系统(前药系统、载体给药系统、微粒给药系统等)... 近年来,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开发了各种释药系统,但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大多数常规药物难以进入脑部,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文中总结了国内外近10年中枢神经给药研究的现状,包括药物传输系统(前药系统、载体给药系统、微粒给药系统等)、给药方法(脑室内注射、鼻腔给药、植入疗法、肌内注射和腹腔注射)、临床常用药物(阿莫达非尼片等药物),并阐述了各自的机制、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给药系统 给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