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4至1997年清华大学438例肺炎的年龄分组分析
1
作者 王念鸿 周啸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242-243,共2页
关键词 肺炎 年龄分组分析 临床表现 X线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泊芬净治疗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光发 刘双 +8 位作者 张蔚 杨京华 刘泽英 米玉红 陆艳辉 张京岚 张颖 宗华 徐秋芬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20-423,共4页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呼吸、急诊和外科ICU接受过卡泊芬净治疗的IF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005年5月—2006年11月共有13例接受了卡泊芬净治疗。13例中确诊IFI6例,包括念珠菌菌血...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呼吸、急诊和外科ICU接受过卡泊芬净治疗的IF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005年5月—2006年11月共有13例接受了卡泊芬净治疗。13例中确诊IFI6例,包括念珠菌菌血症4例(白念珠菌2例,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各1例)、肺IFI2例(光滑念珠菌和曲霉各1例);拟诊肺IFI3例(白念珠菌1例,曲霉2例);疑似肺IFI4例,病原真菌不明。基础疾病为心血管外科术后8例,骨科与普外科术后各1例,肺癌术后复发化疗、间质性肺疾病和成人Still′s病各1例。卡泊芬净中位疗程14(1~55d)d。1例于用药当天死于心脏骤停疗效无法判断,12例可评估患者中,痊愈4例(4/12,33.3%),显效4例(4/12,33.3%),总有效率(8/12,66.7%),进步和无效各2例。死亡6例(6/13,病死率46.2%)。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卡泊芬净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卡泊芬净是治疗IFI有效、安全的药物,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侵袭性真菌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念珠菌属 曲霉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泊芬净治疗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朱光发 刘双 +8 位作者 张蔚 杨京华 米玉红 张京岚 张向峰 刘泽英 陆艳辉 张颖 宗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81-385,共5页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呼吸科、急诊科和外科ICU接受卡泊芬净治疗的IFD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005年5月—2009年12月共35例接受卡泊芬净治疗患者。其中,确诊20例,包括念珠菌血...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呼吸科、急诊科和外科ICU接受卡泊芬净治疗的IFD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005年5月—2009年12月共35例接受卡泊芬净治疗患者。其中,确诊20例,包括念珠菌血症18例(白念珠菌10例,近平滑念珠菌3例,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各2例,克柔念珠菌1例)、肺IFD 2例(光滑念珠菌和曲霉各1例);拟诊肺IFD 5例;疑似肺IFD 10例。基础疾病为心血管手术后20例,骨科与普外科手术后各2例,产科手术后1例,间质性肺疾病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肺癌化疗后2例,成人Still's病1例。卡泊芬净疗程为(19.8±11.3)d。1例于用药当天死于心脏骤停疗效无法判断,34例可评估患者中,痊愈16例(16/34,47.1%),显效9例(9/34,26.5%),总有效率73.6%(25/34),进步5例,无效4例。最终死亡13例(13/35,病死率37.1%)。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卡泊芬净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卡泊芬净是治疗ICU中IFD的有效、安全药物,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侵袭性真菌病 重症监护室 念珠菌属 曲霉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心脏术后常用卧位下中心静脉压差异及压力零点位置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臻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6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术后患者3种常用卧位(头高30°、头高30°左侧45°和右侧45°)测量中心静脉压(CVP)的差异及压力零点位置,为临床获取正确监测结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成人心脏术后患者100例,在同一时段分别采用头高30&#...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术后患者3种常用卧位(头高30°、头高30°左侧45°和右侧45°)测量中心静脉压(CVP)的差异及压力零点位置,为临床获取正确监测结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成人心脏术后患者100例,在同一时段分别采用头高30°、头高30°左侧45°和右侧45°三种常用卧位测得CVP,并与平卧位测量值进行比较;当侧卧位时沿标准零点位置上下移动传感器,标记与平卧位CVP值相同时的压力零点胸壁位置,同时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头高30°卧位与平卧位时CV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高30°左侧45°卧位较平卧位时CVP值低,与平卧位CVP值相同的压力零点位于右侧腋后线与第四肋间交点(-0.15±0.49)cm;头高30°右侧45°卧位较平卧位时CVP值高,与平卧位CVP值相同的压力零点位于右侧腋前线与第四肋间交点(0.18±0.54)cm。3种常用卧位与平卧位时的HR、MAP、R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脏术后成人常用头高30°卧位下测得的CVP存在一定差异,且压力零点位置与平卧位不同。确定成人心脏术后患者临床3种常用卧位测量CVP的差异和压力零点位置的变化,有助于护理人员采取对应措施确保CVP测量值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术后 中心静脉压 卧位 零点位置 差异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