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血管外科的“先驱者”——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吴庆华教授
1
作者 杨耀国 寇镭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9-670,F0003,共3页
[编者按]吴庆华,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早期从事普外科工作,1984年加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任职于血管外科。1988-1990年曾远赴美国Mayo Clinic血管外科进修,1984-1990年任首都医... [编者按]吴庆华,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早期从事普外科工作,1984年加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任职于血管外科。1988-1990年曾远赴美国Mayo Clinic血管外科进修,1984-1990年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常务副主任,1990-2003年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教授,并担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北京医学会理事、原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顾问、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北京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务;为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国家医药总局药品评审专家;担任《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十余家杂志社的副主编、编委和顾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安贞医院 周围血管疾病 血管外科 北京医科大学 北京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科技奖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系患者 推动血管外科发展的寻路人——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陈忠教授
2
作者 王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5-178,F0003,共5页
陈忠,男,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突出贡献专家。1979年考入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系。1984年毕业后分配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工作,师从我国著名血管外科专家汪忠镐院士以及吴... 陈忠,男,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突出贡献专家。1979年考入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系。1984年毕业后分配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工作,师从我国著名血管外科专家汪忠镐院士以及吴庆华教授。1984年-1991年从事血管外科住院医师工作,1991年晋升为主治医师,1996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8年曾赴当时国际一流的德国杜伊斯堡圣约翰医院及纽伦堡公立医院血管外科进修学习,2000-2003年担任血管外科副主任职务,2003年晋升为主任医师,任血管外科科室主任至今。现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学分会创始主任委员等职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安贞医院 血管外科 中国医师协会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职务 科室主任 杜伊斯堡 博士研究生导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外科疾病再次手术的疑难问题和解决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忠 唐小斌 +5 位作者 吴章敏 寇镭 刘晖 李庆 王盛 吴庆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20,共5页
下肢动脉再手术的原因包括移植物狭窄、闭塞和感染等,应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没有静脉可用或难以耐受手术的高风险患者,腔内成形可能是开放手术的最佳替代方法。腹主动脉瘤传统手术及腔内修复术后的再手术应根据不同原因采... 下肢动脉再手术的原因包括移植物狭窄、闭塞和感染等,应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没有静脉可用或难以耐受手术的高风险患者,腔内成形可能是开放手术的最佳替代方法。腹主动脉瘤传统手术及腔内修复术后的再手术应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策略,腔内修复较传统手术有较高的再次干预率。复发性的颈动脉狭窄再次手术方法尚有争论,应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临床实验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CEA)和颈动脉支架(CAS)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再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炎胸腹主动脉狭窄的腔内血管成形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庆华 寇镭 +7 位作者 陈忠 杨宝钟 邓鸿儒 罗小云 唐小斌 吴章敏 刘晖 韩延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372-374,共3页
目的 总结应用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 ,PTA)治疗 12例大动脉炎胸腹主动脉狭窄的经验。 方法  1987年~ 2 0 0 1年 ,我科应用PTA治疗 12例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 ,以扩张前后动脉造影以... 目的 总结应用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 ,PTA)治疗 12例大动脉炎胸腹主动脉狭窄的经验。 方法  1987年~ 2 0 0 1年 ,我科应用PTA治疗 12例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 ,以扩张前后动脉造影以及术中狭窄段两端测压判断疗效。术后应用上、下肢Doppler和彩色超声检查作为随访手段。 结果  12例PTA均获得成功 ,除 1例患儿术后发生髂股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外 ,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出现 ,无死亡率。本组病例扩张后病变狭窄均小于 5 0 %。扩张前狭窄段近远端压力差为 2 5mmHg~ 46mmHg ,平均 37 7mmHg;扩张后压力差降至 5 0mmHg~ 10 5mmHg ,平均7 2mmHg。本组病例术后随访 12月~ 72月 ,无再狭窄或阻塞。 结论 PTA治疗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 ,安全、有效、经济。PTA是短段狭窄的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首选治疗方法。对长段狭窄的病例PTA仍是可行而有效的治疗手段。操作时不必勉强将狭窄段动脉扩张至正常管径 ,有效地降低跨狭窄段压力差即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胸腹主动脉狭窄 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形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在诊断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丁一妹 李小鹰 +3 位作者 杨培 刘敏艳 刘亮 朱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7-407,共1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症 周围血管 多功能 诊断 检查 多普勒血流图形 老年 临床价值 无创伤性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预防血管开放术后黏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何楠 龙安妮 +5 位作者 胡畅 刘思博 王迁 邱菊 陈东 李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14-718,共5页
目的 :探讨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PVA-CMC)复合膜预防血管开放术后黏连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本研究合成并检测了PVA-CMC复合膜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安全性;纳入新西兰白兔16只,建立新西兰大白兔颈动脉实验模型,将兔进行自身对照,即一侧... 目的 :探讨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PVA-CMC)复合膜预防血管开放术后黏连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本研究合成并检测了PVA-CMC复合膜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安全性;纳入新西兰白兔16只,建立新西兰大白兔颈动脉实验模型,将兔进行自身对照,即一侧颈动脉PVA-CMC复合膜植入(实验组)和对侧颈动脉实施假手术(对照组)。于术后4周、12周取材行肉眼观察、组织学观察,评估PVA-CMC复合膜抗术后血管周围组织黏连的能力。结果:(1)理化检测:PVA-CMC复合膜的厚度、含水率、溶胀比、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计算结果显示其柔顺性、黏附性及稳定性优良,电镜下观察PVA和CMC结构相容性良好。(2)细胞毒性实验:达到了国颁标准对生物材料细胞毒性所限定的要求;(3)皮内刺激实验:PVA-CMC复合膜侧注射点的平均原发刺激指数为0.17;(4)动物实验:术后4周、12周肉眼观察,对照组血管与周围组织黏连程度明显高于实验组(P=0.0002);术后4周、12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而实验组的颈动脉周围纤维化表现显著弱于对照组(4周:P=0.015;12周:P=0.002)。结论:PVA-CMC复合膜可有效预防术后血管周围黏连,并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无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羧甲基纤维素钠 防黏连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志英 韩永鑫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期29-30,共2页
对36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认为护理要点包括:在常规腹部外科手术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需要准确地执行抗凝治疗,严密观察有无心绞痛复发、心律失常、伤口出血、颅内出血,保持血压稳定,并防止肢体栓塞等,... 对36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认为护理要点包括:在常规腹部外科手术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需要准确地执行抗凝治疗,严密观察有无心绞痛复发、心律失常、伤口出血、颅内出血,保持血压稳定,并防止肢体栓塞等,以保证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术 开腹手术 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闭塞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技术在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庆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6-7,共2页
关键词 微创技术 血管疾病 治疗 血管瘤 动脉狭窄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外科治疗经验
9
作者 韩延民 吴庆华 +2 位作者 杨宝钟 陈忠 邓鸿儒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探讨 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周围血管疾病外科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 30例 80岁以上高龄的急、慢性周围动脉闭塞患者的血管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共施周围血管手术 32例次 ,术后 30d内病死率为 16 .7% (5 30 ) ... 目的 探讨 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周围血管疾病外科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 30例 80岁以上高龄的急、慢性周围动脉闭塞患者的血管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共施周围血管手术 32例次 ,术后 30d内病死率为 16 .7% (5 30 ) ,肢体保全率为 71.9% (2 3 32 )。其中急诊死亡为 2 7.3% (3 11) ,择期死亡为 10 .5 3% (2 19)。随访 2 4个月 ,全组生存率为 76 .7% (2 3 30 ) ,肢体保全率为 6 5 .6 % (2 1 32 )。结论 对经选择的 80岁以上患者施行周围血管手术是可行的 ,术后死亡率低 ,远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治疗 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缺血性疾病与冠心病、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煜亚 吴庆华 +2 位作者 陈忠 杨培 周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82-1484,共3页
目的调查动脉硬化闭塞症累及下肢造成的周围动脉性疾病与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率的相关性,以及这3种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明确患者是否需要统一进行踝臂指数(ABI)的检查。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对心脏科、神经科、血管科患者进... 目的调查动脉硬化闭塞症累及下肢造成的周围动脉性疾病与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率的相关性,以及这3种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明确患者是否需要统一进行踝臂指数(ABI)的检查。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对心脏科、神经科、血管科患者进行ABI的测量并记录病史、射血分数、冠状动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结果,计算患者中ABI降低的发生率,并统计ABI与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心脏科132例患者,ABI<0.9者占29.5%;神经科124例患者,ABI<0.9者占17.7%,其中缺血性脑卒中109例,ABI<0.9的发生率为14.7%;出血性脑卒中15例,ABI<0.9者占40%。随着ABI的降低,患者射血分数逐渐降低,冠状动脉和颈动脉病变程度也逐渐加重。结论周围动脉性疾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和脑卒中都是动脉硬化闭塞症在全身不同部位的表现,周围动脉性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严重程度相关,无论患者以哪一种疾病为首发症状就诊,对全身血管的全面检查都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臂指数 外周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性疾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8
11
作者 丁一妹 王玉 +5 位作者 李燕 杨培 刘敏艳 刘亮 朱平 李小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2-168,共7页
目的了解高龄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性疾病(PAD)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无损伤周围血管检查仪测定门诊及住院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踝肱指数(ABI)、标准问卷调查及各项指标测量确定患者身体基线状况;任一侧肢体ABI≤0.9诊断为PAD。结果 ... 目的了解高龄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性疾病(PAD)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无损伤周围血管检查仪测定门诊及住院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踝肱指数(ABI)、标准问卷调查及各项指标测量确定患者身体基线状况;任一侧肢体ABI≤0.9诊断为PAD。结果 290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的高龄男性高血压患者,9例除年龄、ABI外部分基线资料不全,平均年龄(84.61±4.20)岁,平均ABI值0.948±0.258,ABI分布频率最高的区间为0.91~1.30,其中106例为PAD患者,182例为非PAD患者,2例ABI〉1.3。PAD患者的ABI值明显低于非PAD患者(P〈0.05),而年龄、血尿素氮水平、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高于非PAD患者(P〈0.05)。高龄高血压男性PAD的患病率为36.5%,其中小于85岁的患者PAD患病率为28.6%,而85岁以上者为46.3%(P〈0.05);高血压有效控制者的PAD患病率(27.5%)比高血压未有效控制者的PAD患病率(40.1%)明显降低(P〈0.05);使用利尿剂、钙拮抗剂、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患者PAD患病率分别为41.4%、36.1%、22.4%、26.8%;PAD患病率合并脑卒中者比无脑卒中者(44.7%比27.5%)、血脂异常者比血脂正常者(41.4%比33.3%)、合并冠心病者比无冠心病者(44.1%比13.9%)、合并糖尿病者比无糖尿病者(53.7%比21.8%)明显增高(P〈0.05),有无吸烟和饮酒者PA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值1.12,95%置信区间1.014-1.238)、尿素氮(OR值1.15,95%置信区间1.025-1.30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OR值1.05,95%置信区间1.005-1.089)、糖尿病(OR值4.02,95%置信区间1.797-9.009)、冠心病(OR值6.34,95%置信区间1.734-23.214)是PA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PAD患病率高,PAD的发生与年龄、尿素氮、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糖尿病、冠心病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外周动脉疾病 踝肱指数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基于MRI颈动脉狭窄预警易损斑块的效能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董莉 于薇 +4 位作者 王振常 王艳阳 陆东旭 赵轶轲 张兆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36-739,744,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MRI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易损斑块的相关性,判断其识别易损斑块的能力。资料与方法66例患者行双侧颈动脉MRI检查,包括常规增强血管造影和高分辨斑块MRI。测量管腔狭窄程度,定性分析斑块成分,判断斑块的稳定性。结果血管狭窄... 目的探讨高分辨MRI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易损斑块的相关性,判断其识别易损斑块的能力。资料与方法66例患者行双侧颈动脉MRI检查,包括常规增强血管造影和高分辨斑块MRI。测量管腔狭窄程度,定性分析斑块成分,判断斑块的稳定性。结果血管狭窄程度与易损斑块内出血、纤维帽破裂呈正相关(r=0.25,P=0.007;r=0.36,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管腔狭窄程度预测斑块内出血及纤维帽破裂的准确性均较低(斑块内出血ROC曲线下面积0.74,95%CI 0.52~0.96,P=0.10;纤维帽破裂ROC曲线下面积0.65,95%CI 0.43~0.88,P=0.20)。即使在颈动脉管腔无狭窄的血管壁上,仍有8.7%出现斑块内出血,4.3%出现纤维帽破裂。结论单纯评判血管狭窄程度不足以判断斑块的稳定性,需结合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的易损成分综合评估患者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磁共振成像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围术期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京岚 陈忠 +4 位作者 陈尧 李强 李同勋 叶清 卢家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768-2770,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特征和预后,总结临床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4例经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观察组)临床资料,将同期进行的腹主动脉瘤切开人工血管植入术(传统手术... 目的:探讨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特征和预后,总结临床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4例经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观察组)临床资料,将同期进行的腹主动脉瘤切开人工血管植入术(传统手术)46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术中及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为(105.5±37.9,24.8±6.4)mL明显少于对照组(715.2±58.6,279.8±44.9)mL,P<0.001;手术时间(107.7±46.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292.2±47.8)min,P<0.001;术后进食时间(21.2±9.2)h明显早于对照组(140.4±45.0)h,P<0.001;留住ICU观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31.4±2.7)h,(15.6±4.6)d明显短于对照组(55.3±10.6)h,(21.6±7.3)d,P<0.001,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1.4%)低于对照组(3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病死率(0%)低于对照组(2.2%),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主动脉瘤应用腔内修复术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失血少、临床恢复快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应用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临床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S敲除对小鼠腹主动脉瘤巨噬细胞MMP-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秦彦文 张耀中 +3 位作者 曹旭 刘欧 陈忠 张宏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S(Cat 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灌注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Apo E-/-)导致腹主动脉瘤(AAA)病变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AngⅡ以1 000 ng/(kg.min)的剂量持续灌注Apo E-/-小鼠及Cat S、ApoE双敲除...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S(Cat 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灌注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Apo E-/-)导致腹主动脉瘤(AAA)病变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AngⅡ以1 000 ng/(kg.min)的剂量持续灌注Apo E-/-小鼠及Cat S、ApoE双敲除小鼠(CTSS-/-ApoE-/-小鼠)28 d建立小鼠AAA模型,以等量生理盐水灌注的小鼠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AAA病变中MMP-9的蛋白表达。分离ApoE-/-小鼠和CTSS-/-ApoE-/-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以0.1μmol/L的AngⅡ刺激12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细胞上清液中MMP-9的蛋白表达。结果 Cat S敲除后小鼠AAA的MMP-9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Cat S敲除后小鼠巨噬细胞MMP-9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 Cat S可能通过减少小鼠AAA病变和巨噬细胞的MMP-9分泌参与小鼠AAA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组织蛋白酶S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吴庆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1,共3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临床上引起并发症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应根据危险分层进行制订。抗凝仍然是主要治疗方法。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研究以确定适合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治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测压管与外周静脉采血检测活化凝血时间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立华 陈海鸿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2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从桡动脉测压管采血检测活化凝血时间(ACT)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血管外科手术后留置桡动脉测压管的患者,按手术时间分为第1组和第2组各30例。第1组从桡动脉测压管抽取5 ml肝素盐水稀释的动脉血弃去,更换注射器再抽取2 ml血检测A... 目的探讨从桡动脉测压管采血检测活化凝血时间(ACT)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血管外科手术后留置桡动脉测压管的患者,按手术时间分为第1组和第2组各30例。第1组从桡动脉测压管抽取5 ml肝素盐水稀释的动脉血弃去,更换注射器再抽取2 ml血检测ACT;同时采集外周静脉血2 ml测定ACT。第2组按同法抽取血标本,不同之处为弃去10 ml肝素盐水稀释的动脉血。比较桡动脉测压管采血与静脉采血检测的ACT值。结果第1组动脉血标本所测得的ACT值显著高于静脉血测得的ACT值(P<0.01),第2组动脉血标本所测得的ACT值与静脉血测得的A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桡动脉测压管采集动脉血检测ACT是可行的,但要先弃去10 ml肝素盐水稀释的动脉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凝血时间 桡动脉测压管 静脉 肝素盐水 血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志英 刘玲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0期26-27,共2页
对25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及时行小腿切开减压术,并配合心理护理、对症护理以及切开减压手术后护理,结果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正常,无截肢病例,切口愈合良好。提示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需要及... 对25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及时行小腿切开减压术,并配合心理护理、对症护理以及切开减压手术后护理,结果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正常,无截肢病例,切口愈合良好。提示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需要及时观察、准确判断,并辅以耐心细致的护理,才能提高疗效、降低截肢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 缺血再灌注损伤 骨筋膜室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不同部位闭塞的手术适应证选择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庆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54-155,共2页
正确选择下肢动脉各部位闭塞的手术及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对于挽救患者肢体和提高生活质量极为重要。叙述了下肢动脉闭塞的主要部位:腹主动脉或(和)髂动脉闭塞、股浅动脉闭塞及动脉或(和)动脉下段闭塞的适应证选择。
关键词 手术适应证 不同部位 下肢动脉闭塞 髂动脉闭塞 生活质量 介入治疗 腹主动脉 腘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刺刺破食管及颈动脉致假性颈总动脉瘤1例的护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志英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4期77-79,共3页
对1例鱼刺扎伤咽喉部致左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3次手术治疗,患者痊愈出院。认为术前心理护理对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防止瘤体破裂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术后重点做好颅脑症状的观察、紧急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高位食管瘘的护理、预... 对1例鱼刺扎伤咽喉部致左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3次手术治疗,患者痊愈出院。认为术前心理护理对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防止瘤体破裂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术后重点做好颅脑症状的观察、紧急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高位食管瘘的护理、预防菌血症的发生,促进感染瘘口的愈合以及呼吸道的管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 异物 食管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