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癌合并冠心病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管理
1
作者 缪祺 洪保安 +6 位作者 张学舟 孙志鹏 王维 王宇轩 薄予轩 赵佳晖 张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8-703,共6页
目的:探讨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的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围手术期的不良事件风险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2022... 目的:探讨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的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围手术期的不良事件风险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2022年6月至2024年9月行TURBT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合并CAD的患者术前均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根据CCTA诊断和评估结果,将合并CAD的膀胱癌患者分为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组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根据术前维持抗血小板治疗或进行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桥接治疗,再将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分为两个亚组。术前根据心内科医生意见,调整围手术期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管理策略,随访术后30 d内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研究共纳入80例符合标准的膀胱癌合并CAD进行TURBT的患者,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组患者55例(68.8%),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患者25例(31.2%)。与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组相比,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患者出现了术后出血以及肺栓塞,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增多(P=0.034)。在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患者中,有8例(32.0%)患者进行了TURBT术前LMWH桥接治疗,17例(68.0%)患者维持抗血小板治疗。与维持抗血小板治疗亚组相比,术前LMWH桥接治疗亚组出现了术后出血及肺栓塞,但两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显著增多(P=0.032)。结论: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患者进行TURBT的围手术期不良事件风险较低,可在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安全地进行TURBT治疗;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围手术期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较高,需要严密监测。对于合并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膀胱癌患者,在TURBT术前LMWH桥接治疗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较高,且维持抗血小板治疗不会增加术后出血风险,建议在平衡出血风险的前提下,维持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抗血栓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附1180例报告) 被引量:18
2
作者 庄红雨 彭涛 许学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426-429,共4页
目的 总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2月~2013年7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1180例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硬膜外麻醉1100例,静脉复合麻醉72例,尿道黏膜表面麻醉8例。在F4输尿... 目的 总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2月~2013年7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1180例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硬膜外麻醉1100例,静脉复合麻醉72例,尿道黏膜表面麻醉8例。在F4输尿管插管或斑马导丝引导下,采用上挑法、旋转法或直入法等将输尿管镜置人输尿管口,使用1.2mm气压弹道碎石金属探杆,空气压力泵气压2~3kPa,以单脉冲或连续脉冲粉碎结石。结果 置镜失败21例:8例因输尿管口狭窄,13例因输尿管严重扭曲;13例行开放手术或腹腔镜取石,8例行体外震波碎石(ESWL)。41例结石移位至肾盂改行ESWL,2例因并发症(1例输尿管部分断裂,1例输尿管套袖状撕脱)转开放手术,27例碎石失败自行选择其他治疗。碎石成功率92.3%(1089/1180)。输尿管损伤37例:黏膜下假道形成21例,穿孔9例,部分断裂5例,除1例急诊手术修补外均放置支架管治愈;输尿管套袖状撕脱2例,1例长段撕脱急诊手术修补,术后3个月死于其他疾病,1例撕脱1cm,放置支架管3个月后痊愈。术后发热36例,腰痛160例,对症治疗好转。42例有较大碎石残留术后行ESWL。术后1个月结石排净1036例,结石排净率87.8%(1036/1180);3个月后另有69例结石排净。994例随访3个月,1例死于其他疾病,超声及静脉肾盂造影提示肾盂轻度扩张25例,残余结石11例,其余患者未见异常。结论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结石排净率高,结合ESWL疗效满意。在导丝引导下采用下压上挑法置镜成功率高,F4输尿管导管作为导丝综合效果好,控制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双J管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输尿管结石 气压弹道碎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12
3
作者 庄红雨 彭涛 姜永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00-80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的时机。方法 2013年9月~2015年9月,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后行TURP 60例,按时间先后分为A、B组各30例,2组年龄、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 目的探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的时机。方法 2013年9月~2015年9月,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后行TURP 60例,按时间先后分为A、B组各30例,2组年龄、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前列腺体积、血红蛋白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无统计学差异。A、B组分别于穿刺后1周及4周行TURP,记录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重量、术中失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术后3个月IPSS。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术后3个月IPSS均显著低于A组[(58.3±6.0)min vs.(62.0±3.3)min,t=2.952,P=0.005;(154.1±15.8)ml vs.(167.4±29.5)ml,t=2.181,P=0.035;(19.2±0.8)h vs.(20.6±2.3)h,t=3.034,P=0.004;(18.3±2.5)分vs.(20.3±2.0)分,t=3.419,P=0.001],切除前列腺重量明显高于A组[(37.1±4.0)g vs.(33.3±7.8)g,t=-2.341,P=0.024]。结论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4周再行TURP,可以显著增加切除前列腺重量,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更显著地改善排尿症状。如无特殊情况,建议穿刺后4周行TU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癌合并腹主动脉瘤外科治疗4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侯铸 赵佳晖 +4 位作者 孙立忠 韦能宝 罗勇 李明川 姜永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5-557,共3页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左右,男女发病率比例为2∶1,中国最新统计结果[1-2]显示肾癌的发病率比10年前明显提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还没有找到肾癌的确切病...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左右,男女发病率比例为2∶1,中国最新统计结果[1-2]显示肾癌的发病率比10年前明显提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还没有找到肾癌的确切病因,肾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B超和CT,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为外科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成人恶性肿瘤 肾细胞癌 泌尿生殖系统 男女发病率 影像学检查 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人工血管 肾脏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彭涛 庄红雨 姜永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4-149,共6页
背景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代谢综合征(MS)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具有密切联系,MS可能是加剧BPH的危险因素,而且MS某些相关指标可能是BPH的预测因素。目的探讨MS各组分对BPH的影响,分析BPH疾病进展的可能危险因素,从而为临床防治BPH提供... 背景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代谢综合征(MS)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具有密切联系,MS可能是加剧BPH的危险因素,而且MS某些相关指标可能是BPH的预测因素。目的探讨MS各组分对BPH的影响,分析BPH疾病进展的可能危险因素,从而为临床防治BPH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BPH合并MS患者214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年龄、吸烟史、饮酒史、体质指数(BMI),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尿微量清蛋白水平。B超检测前列腺体积、膀胱残余尿量,采用尿流动力学分析仪检测最大尿流率,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价患者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BPH合并MS患者前列腺体积、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IPSS的影响因素(b=0.223、0.778、-0.151、0.116,P<0.01),LDL-C是BPH合并MS患者最大尿流率的影响因素(b=-0.441,P<0.01),尿微量清蛋白是BPH合并MS患者IPSS的影响因素(b=0.023,P<0.01)。结论 MS与BPH密切相关,LDL-C和尿微量清蛋白改变可能是MS、BPH的共同环节,可加剧BPH患者疾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代谢综合征 脂蛋白类 胆固醇 LDL 清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MT1、β-catenin和P-GSK-3β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9
6
作者 魏永长 贺大林 +1 位作者 赵佳辉 白纪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2,114,共4页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β-连环素(β-catenin)和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P-GSK-3β)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62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21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DN...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β-连环素(β-catenin)和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P-GSK-3β)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62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21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DNMT1、β-catenin和GSK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方法验证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结肠癌组织中DNMT1、β-catenin和P-GSK-3β表达程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织。DNMT1在低分化程度的癌组织间相对含量高,β-catenin在肿瘤的不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间相对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P-GSK-3β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DNMT1、β-catenin和P-GSK-3β的活性改变与结肠癌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1 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 Β-连环素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微环境下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前列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永兴 姜永光 +4 位作者 罗勇 赵佳晖 陈雅童 韩毅力 林云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78-283,共6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缺氧的条件下对前列腺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在缺氧的环境中培养前列腺癌细胞PC3,并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测其是否是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关键转录因子。结果缺氧微环境可以诱导前列腺癌细胞PC...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缺氧的条件下对前列腺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在缺氧的环境中培养前列腺癌细胞PC3,并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测其是否是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关键转录因子。结果缺氧微环境可以诱导前列腺癌细胞PC3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缺氧诱导因子-1α起关键的调节作用,并且可以增强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缺氧条件下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可以阻止前列腺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结论缺氧微环境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诱导前列腺癌细胞PC3发生上皮间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微环境 缺氧诱导因子-1Α 前列腺癌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216例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侯铸 姜永光 +1 位作者 赵佳晖 罗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3719-3721,共3页
目的分析近20年来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201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216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的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时... 目的分析近20年来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201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216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的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时间分为前10年组(n=100)和后10年组(n=116),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前10年组比较,后10年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增加,术中出血量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并发症越来越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缩短,手术质量不断上升,患者更加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良性生长特性的肾细胞癌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俊生 林云华 +1 位作者 商建峰 姜永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44-1046,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良性生长特性的肾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此两种肾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此两种肾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组4例,男3例,女1例。年龄30~68岁,平均56岁。黏液性管状和梭性... 目的:探讨两种良性生长特性的肾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此两种肾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此两种肾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组4例,男3例,女1例。年龄30~68岁,平均56岁。黏液性管状和梭性细胞癌(MTASCC)组3例,均为女性,年龄35~46岁,平均42岁。两组病例均为无症状肾癌,影像学检查为主要手段,其特点均为边界清楚的囊性肿瘤。结果:MCRCC组组织病理:囊壁及分隔内均可见透明细胞,透明细胞数量少,增生不活跃,未见有丝分裂像。MTASCC组组织病理:肿瘤呈三项细胞形态,包括梭形细胞、管状结构和黏液样基质。肿瘤细胞呈短梭形,大小不一,界不清,细胞核呈梭形和椭圆形,核仁明显,分裂像少见。两组病例TNM分期均为T1-2N0M0,无局部淋巴结转移或肾静脉癌栓。结论:MCRCC和MTASCC是具有良性肿瘤的临床生长特性及低度恶性的病理结果的低恶性潜能的肾细胞癌,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性管状和梭性细胞癌 影像学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舍尼通改善3型前列腺炎患者精液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464-1465,共2页
目的:研究舍尼通能否改善3型前列腺炎患者的精液质量。方法:将门诊62名3型前列腺炎患者分为空白对照组与舍尼通组进行研究,分析精液液化时间、精子活力、精子活率。结果:舍尼通能够改善3型前列腺炎患者的精液质量,发挥疗效。结论:舍尼... 目的:研究舍尼通能否改善3型前列腺炎患者的精液质量。方法:将门诊62名3型前列腺炎患者分为空白对照组与舍尼通组进行研究,分析精液液化时间、精子活力、精子活率。结果:舍尼通能够改善3型前列腺炎患者的精液质量,发挥疗效。结论:舍尼通可能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反应而发挥3型前列腺炎患者的生精调节,未来可能有助于治疗男性不育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尼通 前列腺炎 精液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人β-catenin基因sh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11
作者 姜永光 赵佳晖 +2 位作者 吴春婷 罗勇 贺大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65-967,共3页
目的:构建针对人β-catenin基因mRNA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HEK-293细胞,观察其对β-catenin的抑制效应。方法:化学合成用于产生针对β-catenin shRNA的对应DNA片段,将合成的寡核苷酸链退火形成双链,克隆入pSU-PER真核表达载体,对... 目的:构建针对人β-catenin基因mRNA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HEK-293细胞,观察其对β-catenin的抑制效应。方法:化学合成用于产生针对β-catenin shRNA的对应DNA片段,将合成的寡核苷酸链退火形成双链,克隆入pSU-PER真核表达载体,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和测序鉴定,筛选阳性克隆。通过脂质体介导,把重组质粒转染HEK-293细胞,RT-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其对β-catenin mRNA和蛋白的干涉效果,MTT比色法检测β-catenin基因表达抑制的细胞和对照组细胞的增殖。结果: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转染组β-catenin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MTT检测显示β-catenin表达抑制的细胞光密度值下降,细胞增殖受到了抑制(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人β-catenin基因的shRNA载体,转染HEK-293细胞后可抑制β-catenin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连环素 RNA干扰 SHRNA HEK 293细胞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囊内间皮瘤八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庄红雨 洪鑫 +2 位作者 彭涛 陈东 许学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893-1894,共2页
目的探讨阴囊内间皮瘤的种类、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分类、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4月—2009年1月收治的8例(10例次)阴囊内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分类、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结果单侧发病6例,双侧发病2例;年... 目的探讨阴囊内间皮瘤的种类、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分类、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4月—2009年1月收治的8例(10例次)阴囊内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分类、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结果单侧发病6例,双侧发病2例;年龄3~59岁,病程2个月~2年。6例(8例次)患者为附睾头部0.8~4.0cm囊性肿物,1例为精索中部2.0cm实性肿物,1例幼儿阴囊内约4.0cm囊性肿块。患者均行经阴囊切口肿物切除术,术中见附睾头部囊性肿物6例(8例次),4例次为单发多房,2例次为单发单房,2例次为多发单房;精索鞘膜囊性肿物1例次,为单发单房;1例次为睾丸鞘膜灰白色实性肿物。病理检查示:睾丸鞘膜间皮瘤1例次,为低度恶性;精索鞘膜间皮瘤1例次,为良性;附睾间皮瘤8例次,除1例次为低度恶性外余均为良性。术后患者随访3个月~4年,未见复发。结论阴囊内附睾的间皮瘤多为囊性表现,大多为良性,发生于鞘膜的间皮瘤有一定恶性概率,但高度恶性少见。手术切除肿瘤的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皮瘤 阴囊 附睾 睾丸鞘膜 精索鞘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