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s,EICU)成人患者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好发部位,为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护理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E...目的:调查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s,EICU)成人患者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好发部位,为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护理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EICU成人患者的人口学、疾病、医疗设备处置以及压力性损伤评估等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EICU成人患者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主要为压力性损伤Ⅰ期18例(56.3%),多发在头部(34处,82.93%),是否发生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在入院第一诊断、压力性损伤风险、呼吸方式、是否手术和医疗设备使用数量方面存在差异。结论:EICU成人患者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高,建议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增加对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关注,重点加强高危人群的防护工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的关系,旨在提高ISR患者临床检出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收治的冠心病首次PCI患者3100例,PCI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的关系,旨在提高ISR患者临床检出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收治的冠心病首次PCI患者3100例,PCI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ISR患者430例(ISR组),未发现ISR患者2670例(无ISR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化验指标,分析ISR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与CRP的关系。结果ISR组出院时及随访时CRP水平明显高于无ISR组[17.1(1.1,26.9)mg/L vs 12.9(0.9,23.5)mg/L,P=0.034;15.2(0.7,23.9)mg/L vs 3.9(0.2,7.9)mg/L,P=0.00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出院时及随访时血清CRP水平是预测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ISR的危险因素(P<0.05,P<0.01)。随访时CR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95%CI:0.815~0.907,P<0.01),截点值12.23 mg/L,敏感性80.5%,特异性77.9%;出院时CR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7(95%CI:0.566~0.709,P<0.01)。结论冠状动脉ISR发生与出院时及随访时CRP水平密切相关,应用随访时CRP水平对ISR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分析肺动脉缺如患者的误诊过程,分析肺通气/灌注显像等肺栓塞确诊手段的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肺栓塞的右上肺动脉缺如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指南推荐的肺栓塞确诊手段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为中年男性,以...目的通过分析肺动脉缺如患者的误诊过程,分析肺通气/灌注显像等肺栓塞确诊手段的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肺栓塞的右上肺动脉缺如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指南推荐的肺栓塞确诊手段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为中年男性,以喘憋伴双下肢水肿3周余入院,经相关医技检查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肺动脉高压、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经肺通气/灌注显像提示双肺多发栓塞(累及5个肺段),补充诊断为肺栓塞,予华法林口服抗凝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13 d后因咳嗽、咯血再次入院,急查国际标准化比率2.20,停用华法林后观察仍有咯血。行肺动脉、主动脉及支气管动脉造影示:右上肺动脉近段纤细、以远缺如,左下肺动脉纤细,平均肺动脉压35 mm Hg,右下肺支气管动脉迂曲、扩张。修正诊断为右上肺动脉缺如,于病变支气管动脉近端行弹簧圈栓塞术,术后咯血停止。结论肺动脉缺如很难第一时间确诊,多因反复咳嗽、咯血、憋气就诊,常误诊为肺栓塞或支气管扩张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肺通气/灌注显像作为肺栓塞的排除性诊断手段对诊断肺动脉缺如价值有限,肺栓塞的诊断应基于医技检查前评估临床诊断的可能性,对高度可能者选择确诊手段,对低度可能者选择排除性诊断检查,最大限度避免肺栓塞的诊断不足和诊断过度。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调查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s,EICU)成人患者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好发部位,为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护理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EICU成人患者的人口学、疾病、医疗设备处置以及压力性损伤评估等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EICU成人患者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主要为压力性损伤Ⅰ期18例(56.3%),多发在头部(34处,82.93%),是否发生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在入院第一诊断、压力性损伤风险、呼吸方式、是否手术和医疗设备使用数量方面存在差异。结论:EICU成人患者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高,建议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增加对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关注,重点加强高危人群的防护工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文摘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的关系,旨在提高ISR患者临床检出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收治的冠心病首次PCI患者3100例,PCI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ISR患者430例(ISR组),未发现ISR患者2670例(无ISR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化验指标,分析ISR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与CRP的关系。结果ISR组出院时及随访时CRP水平明显高于无ISR组[17.1(1.1,26.9)mg/L vs 12.9(0.9,23.5)mg/L,P=0.034;15.2(0.7,23.9)mg/L vs 3.9(0.2,7.9)mg/L,P=0.00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出院时及随访时血清CRP水平是预测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ISR的危险因素(P<0.05,P<0.01)。随访时CR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95%CI:0.815~0.907,P<0.01),截点值12.23 mg/L,敏感性80.5%,特异性77.9%;出院时CR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7(95%CI:0.566~0.709,P<0.01)。结论冠状动脉ISR发生与出院时及随访时CRP水平密切相关,应用随访时CRP水平对ISR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文摘目的通过分析肺动脉缺如患者的误诊过程,分析肺通气/灌注显像等肺栓塞确诊手段的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肺栓塞的右上肺动脉缺如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指南推荐的肺栓塞确诊手段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为中年男性,以喘憋伴双下肢水肿3周余入院,经相关医技检查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肺动脉高压、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经肺通气/灌注显像提示双肺多发栓塞(累及5个肺段),补充诊断为肺栓塞,予华法林口服抗凝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13 d后因咳嗽、咯血再次入院,急查国际标准化比率2.20,停用华法林后观察仍有咯血。行肺动脉、主动脉及支气管动脉造影示:右上肺动脉近段纤细、以远缺如,左下肺动脉纤细,平均肺动脉压35 mm Hg,右下肺支气管动脉迂曲、扩张。修正诊断为右上肺动脉缺如,于病变支气管动脉近端行弹簧圈栓塞术,术后咯血停止。结论肺动脉缺如很难第一时间确诊,多因反复咳嗽、咯血、憋气就诊,常误诊为肺栓塞或支气管扩张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肺通气/灌注显像作为肺栓塞的排除性诊断手段对诊断肺动脉缺如价值有限,肺栓塞的诊断应基于医技检查前评估临床诊断的可能性,对高度可能者选择确诊手段,对低度可能者选择排除性诊断检查,最大限度避免肺栓塞的诊断不足和诊断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