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超声指导的零对比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晗 窦克非 +6 位作者 宋光远 毛懿 钱杰 徐波 乔树宾 杨伟宪 宋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65-1069,共5页
目的:评价存在对比剂禁忌证的冠心病患者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使用零对比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8年8月至2021年3月有PCI指征,但存在明确碘对比剂使用禁忌[包括严... 目的:评价存在对比剂禁忌证的冠心病患者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使用零对比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8年8月至2021年3月有PCI指征,但存在明确碘对比剂使用禁忌[包括严重过敏反应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30 ml/(min·1.73 m^(2))]的10例患者,患者均在IVUS指导下行零对比剂PCI。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变特点、介入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在IVUS指导下行零对比剂PCI的手术成功率为100%,无夹层、血肿、穿孔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中位随访197(150,431)d,无死亡、心肌梗死或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结论:初步提示对存在对比剂禁忌证但有明确介入治疗指征的冠心病患者,IVUS指导的零对比剂PCI安全、有效,长期疗效有待更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站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墨扬 宋光远 +6 位作者 张倩 牛冠男 叶蕴青 罗彤 滕思勇 乔树宾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46-851,共6页
目的:总结“一站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一站式”PCI+TAVR的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或反流患者35例,记... 目的:总结“一站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一站式”PCI+TAVR的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或反流患者35例,记录术中、术后不良事件及6个月随访结果。结果:35例患者平均年龄(77.0±6.6)岁,平均心胸外科协会风险评分(6.8±2.1)%。术前平均主动脉瓣最大流速(4.6±0.8)m/s,跨瓣压差(53.4±23.0)mmHg(1 mmHg=0.133 kPa)。35例患者均进行了PCI,其中处理冠状动脉靶病变≥2处共5例,左主干病变8例,重度钙化病变予以旋磨3例,所有患者PCI过程无并发症。PCI后立即应用国产自膨胀瓣膜行TAVR,1例术中死亡,2例急诊转外科,2例置入第二个TAVR瓣膜,无术后即刻中度及以上瓣周反流,无急性冠状动脉闭塞。住院期间永久起搏器植入5例,无大出血及脑卒中发生,6个月随访全因死亡2例,无新发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及脑卒中。二叶瓣比三叶瓣瓣叶钙化程度更为严重[(529.5±277.8)mm^(3) vs.(301.8±316.2)mm^(3),P=0.041],二叶瓣患者术中死亡、急诊转外科及瓣中瓣比例相对三叶瓣患者更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三叶瓣比较30 d全因死亡率、早期安全率以及6个月全因死亡率、脑卒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具备成熟PCI和TAVR经验的中心行“一站式”PCI+TAVR安全、有效,在二、三叶瓣患者均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一站式 主动脉瓣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前CT解剖特征与风险分类——多中心前瞻性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阳 王墨扬 +16 位作者 牛冠男 赵杰 张洪亮 刘庆荣 赵振燕 随永刚 丰德京 张斌 李子昂 胡祥铭 张宇轩 王璨 曾正 吕滨 武涛 宋光远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42-1049,共8页
目的:CT测量对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术前风险评估不可或缺,然而当前国内外缺少TAVR术前CT解剖风险评估分类,本研究将初步就此进行总结。方法:多中心前瞻性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就诊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病变患者210例,... 目的:CT测量对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术前风险评估不可或缺,然而当前国内外缺少TAVR术前CT解剖风险评估分类,本研究将初步就此进行总结。方法:多中心前瞻性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就诊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病变患者210例,收集并分析患者基线信息、CT测量及解剖风险和解剖风险分类。TAVR术前主动脉瓣病变的CT解剖综合风险分为A类(简单病变)、B类(复杂病变)、C类(高危复杂病变)、D类(禁忌病变)四类。结果:210例患者平均年龄(73.1±5.5)岁,男性89例(42.4%),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5.0±13.8)%。瓣叶分型包括70例(33.3%)三叶瓣,47例(22.4%)0型二叶瓣,82例(39.1%)1型二叶瓣和11例(5.2%)2型二叶瓣。其中常见解剖风险包括冠状动脉闭塞风险(38.6%),横位心(22.4%),下肢入路风险(21.4%),重度钙化(20.0%),瓣叶钙化不足(14.8%),小心室(12.9%),升主动脉扩张(12.4%)和瓣环破裂风险(10.5%)。综合风险分类结果为,31例A类(14.8%),131例B类(62.4%),36例C类(17.1%),12例D类(5.7%)。结论:不同瓣叶分型的TAVR术前CT解剖特征及病变风险分类有所差异,术前CT识别TAVR的高危复杂病变和禁忌病变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CT解剖特征 风险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lara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治疗中国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安全性和可行性的首次人体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洪亮 郭应强 +11 位作者 罗建方 宋光远 王宇彬 刘路路 李捷 陈阳 牛冠男 王墨扬 吕守良 陶春丽 高润霖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5-340,共6页
目的:明确中国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应用Silara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成都赛拉诺)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全国三家中心的11例患者入选本研究。研究终点包括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即刻器械成功率、手术成功率、TAVR后30 d全因死... 目的:明确中国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应用Silara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成都赛拉诺)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全国三家中心的11例患者入选本研究。研究终点包括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即刻器械成功率、手术成功率、TAVR后30 d全因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死亡率及脑卒中、心肌梗死、再次手术、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发生率)。结果:瓣膜学术研究联盟(VARC)-2定义的器械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均为81.8%(9/11)。TAVR后30 d无患者死亡,无事件生存率为90.9%(10/11),1例患者在术后30 d再次进行TAVR,所有患者中无中量及以上程度的主动脉瓣反流和瓣周漏以及新发起搏器植入。结论:中国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应用Silara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Silara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 首次人体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打印指导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马燕燕 毛予 +7 位作者 刘洋 李兰兰 吴永健 张海波 宋光远 尚小珂 杨毅宁 杨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8-355,共8页
目的:利用3D打印主动脉根部模型评估分析来辅助指导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以减少TAVR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2021年在国内28家心脏中心行TAVR的86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3D打印组(n=326)和非3D打印组(n=542)。... 目的:利用3D打印主动脉根部模型评估分析来辅助指导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以减少TAVR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2021年在国内28家心脏中心行TAVR的86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3D打印组(n=326)和非3D打印组(n=542)。非3D打印组按照正常的影像评估规划行TAVR,3D打印组在影像评估的基础上,利用患者1:1的3D打印模型进行分析、模拟辅助指导TAVR手术,评估两组平均手术时间、跨瓣时间、X线照射时间、射线辐射量及并发症、预后等临床数据方面的差异。结果:86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与非3D打印组相比,3D打印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16.8±35.8)min vs(.103.4±27.9)min]、跨瓣时间[(11.7±5.2)min vs(.6.4±3.9)min]、X线照射时间[(22.3±10.7)min vs(.16.9±7.4)min]均明显缩短,射线辐射量明显减少[(1392.1±215.78)mGy vs.(964.2±169.9)mGy];3D打印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5.5±43.3)min vs.(112.6±31.6)min]、跨瓣时间[(4.3±1.6)min vs.(2.9±1.3)min]、X线照射时间[(12.9±4.6)min vs.(8.6±3.1)min]也均明显缩短,射线辐射量显著减少[(663.4±148.6)mGy vs.(486.3±117.8)mGy];与非3D打印组相比,3D打印组术后≥中度瓣周漏[5.7%(31/542)vs.1.2%(4/326)]发生率显著降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共3例患者TAVR术后发生冠状动脉阻塞,均在非3D打印组中。结论:心血管3D打印对TAVR的辅助指导作用显著,可缩短TAVR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助力TAVR个性化方案的制订及精准实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3D打印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根部3D打印模型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测量指导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的单中心中短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阳 赵杰 +16 位作者 张洪亮 牛冠男 王墨扬 刘庆荣 周政 赵振燕 张倩 丰德京 张斌 李子昂 罗彤 滕思勇 安云强 吕滨 许海燕 宋光远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4-641,共8页
目的:初步总结精准测量指导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的中短期疗效。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诊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并行TAVR治疗的37例患者,采用两款国产自展式瓣膜Venu... 目的:初步总结精准测量指导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的中短期疗效。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诊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并行TAVR治疗的37例患者,采用两款国产自展式瓣膜Venus A瓣膜(杭州启明)和VitaFlow瓣膜(上海微创)完成TAVR。收集并分析患者的基线信息、CT测量和解剖分型、围术期情况和1年内随访指标。结果:37例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的年龄为(73.1±8.7)岁,男性23例(62.2%)。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评分为(8.6±2.1)%。37例患者的CT解剖分型分为4型:1型17例(45.9%)、2型3例(8.1%)、3型13例(35.1%)和4型4例(10.8%)。19例(51.3%)置入VitaFlow瓣膜,18例(48.6%)置入Venus A瓣膜。TAVR即刻器械成功率为67.6%(25/37),手术成功率为86.5%(32/37),“瓣中瓣”置入8例(21.6%),永久性起搏器植入9例(24.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窦管交界直径、人工瓣膜类型和CT解剖分型是器械失败的影响因素(P均<0.05)。1年随访死亡2例,1例3型患者单瓣置入成功后3个月瓣膜下移实施“瓣中瓣”置入。与基线相比,患者术后1年内左心室射血分数逐渐增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持续缩小,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应用自展式瓣膜行TAVR治疗解剖分型合适的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安全、可行且1年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反流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多平面测量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分流术应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探索性研究
7
作者 常三帅 吴文辉 +6 位作者 刘新民 姜正明 科雨彤 吕强 杜昕 董建增 宋光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9-996,共8页
目的:探索心房分流术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心功能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组研究,连续入选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采用D-Shant心房分流器行心房分流术的15例HFrEF患者。... 目的:探索心房分流术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心功能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组研究,连续入选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采用D-Shant心房分流器行心房分流术的15例HFrEF患者。术前及术后即刻行右心导管测量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右心房平均压(RAP)、跨房间隔梯度压差、肺动脉平均压、全肺阻力(TPR)、肺血管阻力(PVR)、心脏指数(CI)及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术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6MWD)、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评分评估患者心功能,收集患者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住院以及器械相关不良事件等信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心房分流术。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患者的PCWP、跨房间隔梯度压差、TPR均显著下降,Qp/Qs显著升高(P均<0.01),肺动脉平均压、RAP、PVR和C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即刻与术后12个月的心房分流器分流孔径、分流速度及分流压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KCCQ评分增高,6MWD>450 m的患者例数增加,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显著下降(P均<0.05),右心房内径、右心室面积变化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2个月随访期内无患者死亡,无器械相关不良事件,2例患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结论:小样本探索性研究表明心房分流术可有效改善HFrEF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随访12个月时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房分流术 右心导管 肺毛细血管楔压 左心室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首例完全局部麻醉且无镇静下极简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阳 王墨扬 +13 位作者 牛冠男 宋光远 张洪亮 叶蕴青 周政 赵振燕 赵跃武 谢慕蓉 罗彤 滕思勇 刘庆荣 赵杰 马宁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27-1030,共4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开展近20年以来,早期遵循与外科手术类似的复杂流程,比如手术操作在杂交手术室或外科手术室,全身麻醉(全麻)与气管插管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X线引导进行,需要建立动脉和中心静脉等多条有创通路进行血流动力学监...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开展近20年以来,早期遵循与外科手术类似的复杂流程,比如手术操作在杂交手术室或外科手术室,全身麻醉(全麻)与气管插管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X线引导进行,需要建立动脉和中心静脉等多条有创通路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以双侧股动脉切开或经皮穿刺入路;需要经静脉系统植入临时起搏器辅助瓣膜置入;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拔除气管插管,等待患者清醒病情稳定后,再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功能恢复,因此住院时间一般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极简式 完全局部麻醉 无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低开口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牛冠男 王墨扬 +10 位作者 赵庆豪 张倩 叶蕴青 宋光远 张洪亮 罗彤 滕思勇 赵杰 安云强 吕滨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6-361,共6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低开口(≤10 mm)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TAVR治疗的患者622例,分为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低开口(≤10 mm)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TAVR治疗的患者622例,分为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n=556);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n=66,均经术前影像学筛选,排除冠状动脉阻塞高风险后接受TAVR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各项基线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部患者早期手术成功率较高(83.28%);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和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术中使用第二枚瓣膜、术后早期植入起搏器、早期全因死亡、脑卒中、严重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均明显减低(P<0.01),主动脉瓣瓣口面积均明显扩大(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阻塞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2%vs.0%,P=0.49)。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需要进行冠状动脉保护的患者比例较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0 mm组明显增高(6.06%vs.1.44%,P<0.01),经冠状动脉保护后无患者出现冠状动脉阻塞或围术期死亡、脑卒中等并发症。结论:经术前细致影像学筛选的冠状动脉低开口患者接受TAVR治疗安全、有效。对冠状动脉低开口患者结合形态学特征、冠状动脉开口水平瓣叶结构及窦部宽度评估冠状动脉阻塞风险,并进行适当冠状动脉保护,是避免冠状动脉阻塞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冠状动脉阻塞 冠状动脉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a)与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振燕(综述) 宋光远 吴永健(审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20-923,共4页
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lcific aortic valve stenosis,CAVS)是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之一,升高的脂蛋白(a)(Lp(a))及其相关的氧化磷脂(OxPL)是CAVS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其可能通过促炎作用及多种钙调节途径促进瓣膜钙化、狭窄。目前缺乏... 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lcific aortic valve stenosis,CAVS)是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之一,升高的脂蛋白(a)(Lp(a))及其相关的氧化磷脂(OxPL)是CAVS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其可能通过促炎作用及多种钙调节途径促进瓣膜钙化、狭窄。目前缺乏有效的预防或减慢CAVS进展的措施,希望探讨因果危险因素为预防提供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 主动脉瓣狭窄 脂蛋白(a)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反流的影像学评估与治疗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然 付贺 +9 位作者 谢萌 王辉 高一峰 姚晶 夏瑀 卢志南 徐磊 朱俊明 张纯 宋光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3-578,共6页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主动脉瓣反流严重程度和解剖结构特征、评估心肌纤维化和判断手术阈值的重要手段。随着主动脉瓣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主动脉瓣反流的治疗方式也发生变化。本文旨在梳理主动脉瓣反流的多模态影像学评估技术与参数,结合指...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主动脉瓣反流严重程度和解剖结构特征、评估心肌纤维化和判断手术阈值的重要手段。随着主动脉瓣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主动脉瓣反流的治疗方式也发生变化。本文旨在梳理主动脉瓣反流的多模态影像学评估技术与参数,结合指南总结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反流 多模态影像学评估 多学科心脏团队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瓣中瓣手术治疗外科生物瓣衰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尚艳文 关欣 +8 位作者 付博 陈庆良 朱延波 姜楠 宋光远 王墨扬 牛冠男 赵振燕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8-373,共6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瓣中瓣(TAVR-VIV)手术治疗外科生物瓣衰败中超声心动图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21年6月接受TAVR-VIV手术治疗的32例外科生物瓣衰败患者(天津市胸科医院15例,中国医学科学院...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瓣中瓣(TAVR-VIV)手术治疗外科生物瓣衰败中超声心动图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21年6月接受TAVR-VIV手术治疗的32例外科生物瓣衰败患者(天津市胸科医院15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17例),其中重度狭窄16例(50%),重度反流5例(15.6%),混合型(至少中度狭窄合并中度反流)11例(34.4%)。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主动脉瓣峰值流速(AVmax)、峰值跨瓣压差(PGmax)、平均跨瓣压差(PGmean)、有效瓣口面积(EO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全程监测有无并发症,瓣膜置入后即刻评估瓣膜置入效果。对比术前、术后7 d、术后3个月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人工主动脉瓣,置入后即刻无或微量瓣周反流。术后7 d AVmax、PGmax、PGmean、EO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7 d与术后3个月相比AVmax、PGmax、PGmean、EO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F增高(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现瓣周反流增多。术后3个月,有8例患者PGmean≥20 mmHg(1 mmHg=0.133 kPa),残留高压差发生率为25%。7例小瓣环患者中3例发生残留高压差;25例中瓣环患者中5例发生残留高压差。8例残留高压差患者中衰败类型为狭窄型者有4例,反流型者有1例,混合型者有3例。结论:TAVR-VIV为外科生物瓣衰败患者提供了一种微创且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超声心动图在术前评估、术中监测、术后即刻评估手术效果及术后随访中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瓣中瓣 超声心动描技术 生物瓣衰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imney支架技术联合All in One技术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应用的初步经验
13
作者 宋光远 刘新民 +8 位作者 姚晶 阴赪茜 吴文辉 苑飞 罗太阳 卢志南 常三帅 闫云峰 蒲俊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2-317,共6页
目的:总结Chimney支架技术联合All in One技术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中应用的初步经验。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在TAVR术中联合应用Chimney支架技术和All in One技术的10... 目的:总结Chimney支架技术联合All in One技术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中应用的初步经验。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在TAVR术中联合应用Chimney支架技术和All in One技术的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操作、住院和出院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76.2±3.9)岁,三叶式主动脉瓣7例,二叶式主动脉瓣3例,术前CT评估均有冠状动脉阻塞危险因素,并且术中球囊预扩张提示冠状动脉阻塞。所有患者均使用一枚药物洗脱支架完成Chimney支架技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有8例位于左主干,2例位于右冠状动脉,支架平均直径(3.7±0.3)mm,平均长度(20.6±2.4)mm,在住院及平均随访(7.8±3.7)个月期间,无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TAVR术中Chimney支架技术联合All in One技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mney支架技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All in One技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