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危险因素与手术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毅 黄国晖 +3 位作者 贾士杰 贾明 万久贺 张健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0-423,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术前、术中危险因素及术后主要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01至2009-07-31我院心脏外科行CABG或CABG合并手术的≥80岁高龄患者资料50例(≥80岁组),同时随机抽取... 目的:对比研究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术前、术中危险因素及术后主要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01至2009-07-31我院心脏外科行CABG或CABG合并手术的≥80岁高龄患者资料50例(≥80岁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行CABG或CABG合并手术的60~79岁一般老年患者临床资料50例(60~79岁组)。对两组术前、术中潜在危险因素及术后主要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80岁组手术时平均年龄(81.52±1.93)岁,女性18%(9/50);60~79岁组手术时平均年龄(66.80±4.41)岁,女性24%(12/50)。统计分析结果:≥80岁组较60~79岁组外周血管疾病、心律失常、主动脉瓣反流的发生、术前最后一次肌酐值、术前最后一次血糖值、术前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的发生均较高(P均〈0.05或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最后一次血红蛋白值、吸烟的发生、体重指数、使用乳内动脉的发生均较低(P均〈0.05或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0岁组较60~79岁组重症监护时间延长(术后重症监护时间≥5 d)、术后呼吸衰竭、二次开胸止血等3个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较高(P均〈0.05或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比较一般老年人,80岁以上的高龄CABG患者具有更多的潜在危险因素,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重症监护治疗时间也有所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患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危险因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复张对预防老年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党海明 宋跃 +3 位作者 曹剑 吴立松 贾明 董然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肺复张(LRM)治疗对预防老年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作用。方法纳入了2012年1~12月106例年龄≥60岁的首次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的老年患者,其中男性8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6±4)岁(60... 目的观察肺复张(LRM)治疗对预防老年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作用。方法纳入了2012年1~12月106例年龄≥60岁的首次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的老年患者,其中男性8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6±4)岁(60~75岁),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机械通气组(对照组,53例)及肺复张治疗组(治疗组,53例),对照组患者入住监护室后按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患者常规机械通气同时分别于入住监护室后1 h及2 h应用压力控制法(PCV)进行两次肺复张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氧合指数(OI)、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低氧血症定义为OI<200,延迟拔管定义为机械通气时间≥24 h。结果全部患者无住院死亡。治疗组患者入监护室后3 h及试停呼吸机前OI明显好于对照组(272±45比251±48及287±32比262±41,P<0.01),低氧血症(16例,30.2%比2例,3.8%,P=0.0003)、肺部感染(4例,7.5%比0例,0%,P=0.041)、延迟拔管(9例,17%比2例,3.8%,P=0.026)以及拔管后需无创机械通气辅助(12例,22.6%比3例,5.7%,P=0.012)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无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终止LRM的患者。结论术后早期适当肺复张治疗可改善老年OPCABG术后患者的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肺复张 控制性肺膨胀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预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毅 黄国晖 +4 位作者 贾士杰 贾明 万久贺 周晔 张健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9-382,共4页
目的:评估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EuroSCORE)系统预测我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早期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6-01至2007-12-31我院心脏外科行CABG手术或CABG合并手术的1623例患者资料,使用EuroSCORE的加法模型... 目的:评估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EuroSCORE)系统预测我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早期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6-01至2007-12-31我院心脏外科行CABG手术或CABG合并手术的1623例患者资料,使用EuroSCORE的加法模型(additive)及对数回归模型(logistic)评估所有患者的死亡、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延长以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并评价其效能,分辨能力评价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度评价采用Hosmer-Lemeshowχ2检验。结果:EuroSCORE的additive模型及logistic模型预测术后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87和0.801,ICU时间延长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25和0.741,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92和0.702,术后肾功能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88和0.796,二次开胸止血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11和0.723。Hosmer-Lemeshowχ2检验结果:additive模型拟合优度较好,P值均大于0.05,logistic模型拟合优度不佳,P值除预测ICU时间延长一项大于0.05,其余均小于0.05。结论:EuroSCORE对我国CABG患者手术死亡、ICU时间延长、术后呼吸功能衰竭、术后肾功能衰竭、二次开胸止血预测能力中等,且additive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logistic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 手术死亡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围术期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石秋霞 贾世杰 +3 位作者 张健群 李温斌 陈英 李小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82-1584,共3页
目的总结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Ross手术)围术期治疗的经验。方法我院1994年10月—2009年2月共收治了58例中重度主动脉瓣病变行Ross手术者,其中男42例,女16例;平均年龄(28±15)岁。术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中重度狭窄和(或)关... 目的总结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Ross手术)围术期治疗的经验。方法我院1994年10月—2009年2月共收治了58例中重度主动脉瓣病变行Ross手术者,其中男42例,女16例;平均年龄(28±15)岁。术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中重度狭窄和(或)关闭不全54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BE)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心内膜炎合并瓣周漏1例;主动脉瓣成形术后主动脉瓣大量反流1例;老年性退行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1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术前准备: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患者术前按心脏手术常规准备,心功能Ⅲ级患者术前给予洋地黄、利尿剂、极化液治疗,待心功能改善后再行手术。手术方式:患者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接受Ross手术,手术顺利。围术期监护治疗措施: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积极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预防并有效处理心律失常的发生,维护心功能,加强抗炎治疗。结果58例患者术后死亡1例(1.7%),自动出院1例;术后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为(6.11±0.12)mmHg,显著低于术前的(35.56±9.10)mmHg;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为(56±3)mm,亦显著低于术前的(62±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室射血分数为(0.49±0.22)%,心功能均为Ⅰ~Ⅱ级。结论Ross手术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的有效方法,良好的围术期治疗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有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S手术 手术期间 移植 自体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氨溴索对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呼吸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周啸 徐岩 +2 位作者 周晔 宋铁鹰 贾士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9-740,共2页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盐酸氨溴索对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患者早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9年9-10月北京安贞医院院心脏外科监护病房收治的OPCABG术后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治疗组给予盐酸氨溴索150...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盐酸氨溴索对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患者早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9年9-10月北京安贞医院院心脏外科监护病房收治的OPCABG术后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治疗组给予盐酸氨溴索150mg+0.9%生理盐水100ml静脉点滴,每12h一次,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100ml静脉点滴,每12h一次。观察两组用药前后PaO2、PaO2/FiO2、PA-aO2、SaO2等指标,并观察气道峰压(PIP)、气道阻力(RAW)以及呼吸机辅助时间、撤离机械通气后患者浅快呼吸指数(RSBI)等情况。结果治疗组PaO2、PaO2/FiO2、PA-aO2、SaO2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静脉应用盐酸氨溴索可显著改善OPCABG术后患者早期呼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氨溴索 呼吸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