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外科术后随访数据库的建立及完善 被引量:5
1
作者 焦玉清 王坚刚 +7 位作者 张海波 贾一新 李岩 韩杰 许春雷 曾文 孟斐 孟旭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55,共3页
目的构建新型、双向交互式、远程医疗随访平台,完善心脏术后临床数据的收集,并为患者提供可靠优质的随访服务。方法运用现代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开发与移动网兼容的随诊数据库及软件,以术后随访率、术后重要指标的随访质量,作为评... 目的构建新型、双向交互式、远程医疗随访平台,完善心脏术后临床数据的收集,并为患者提供可靠优质的随访服务。方法运用现代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开发与移动网兼容的随诊数据库及软件,以术后随访率、术后重要指标的随访质量,作为评估随访系统的标准。结果系统正式运行1年余,共录入术后患者1 392例,总随访率80.1%,其中超声心动图1 065人次,心电图953人次,胸片567人次,国际标准化比值3 856人次。结论三爱医疗随访平台能有效地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并将医疗服务延伸,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访 心脏外科 远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郝兴海 黄方炯 +3 位作者 王盛宇 李进华 张兆光 来永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5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年龄>40岁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2年2月~2009年5月,26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18例,室间隔缺损4例,房室管畸形3例,三心房1例)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10例,双支病变9... 目的探讨年龄>40岁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2年2月~2009年5月,26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18例,室间隔缺损4例,房室管畸形3例,三心房1例)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10例,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7例)接受心脏畸形矫治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2例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矫治和冠状动脉搭桥术,4例食管超声引导下行房间隔缺损术中伞堵(intraoperative device closure,IODC)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共完成46处远端吻合,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三尖瓣成形术5例,房颤射频消融术2例。结果 1例房室管畸形因肺部感染和多器官衰竭死亡,其余25例康复出院,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7~105个月,(57.6±24.7)月:1例术后18个月再发心绞痛,未接受再次医疗干预;术后患者心功能和肺动脉高压情况改善;4例杂交手术随访中未发现残余分流、血栓和封堵装置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外科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效果良好。IODC联合OPCAB治疗房间隔缺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冠心病 术中伞堵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杂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控制原则专家共识(2024) 被引量:7
3
作者 柴文昭 刘晶晶 +16 位作者 王小亭 马小军 汤铂 张青 王滨 王晓猛 朱世宏 陈文劲 陈祖君 杨全会 杨荣利 丁欣 赵华 程卫 段军 高景利 刘大为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2-531,共10页
重症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且医院感染会显著增加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和治疗成本,因此,在治疗原发疾病的过程中,严格防控新发医院感染是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症患者的救治涉及多个环节,需从理论、管理、教育、规范、监督等... 重症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且医院感染会显著增加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和治疗成本,因此,在治疗原发疾病的过程中,严格防控新发医院感染是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症患者的救治涉及多个环节,需从理论、管理、教育、规范、监督等多个层面发挥合力作用,才能实现医院感染的有效防控,但目前医院感染防控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和规范。为此,2024年3月,国内多名重症医学、感染病学及医院感染相关专家共同探讨了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控制现状及其问题,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形成了《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控制原则专家共识(2024)》,以期为重症医学科制订医院感染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医院感染 感染防控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的严重程度分级
4
作者 王奕文 李呈龙 侯晓彤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3-370,共8页
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严重程度的分级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以及一般管理,对传统血流动力学分型与休克管理进行综述,并讨论严重程度分级与休克管理的研究... 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严重程度的分级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以及一般管理,对传统血流动力学分型与休克管理进行综述,并讨论严重程度分级与休克管理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休克管理 围术期 心源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NC与NPPV对于心外科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杨毅 刘楠 +3 位作者 候晓彤 孙立忠 王红 金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4-671,共8页
目的比较研究新型无创通气方式——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与传统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2种呼吸治疗方式在心外术后低氧血症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1日至... 目的比较研究新型无创通气方式——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与传统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2种呼吸治疗方式在心外术后低氧血症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1日至2016年7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心脏外科手术入住心外危重症中心,术后拔除气管插管之后24 h内发生低氧血症(hypoxima),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应用HFNC或NPPV进行呼吸治疗[患者年龄(52.9±7.8)岁vs(53.8±8.9)岁,P〉0.05;男性性别比65%vs 70%,P〉0.05;术后基础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II)评分(9.4±2.2)分vs(9.3±2.2)分,P〉0.05]。起始参数设置:HFNC:流量45 L/min,温度37℃,吸氧浓度(Fi O2)60%~80%;NPPV:吸气压(inspiratory pressure,IPAP)10~12 cm H_2O(1cm H_2O=0.098 k Pa),呼气压(expiratory pressure,EPAP)4~6 cm H_2O,FiO_2 60%~80%,吸呼比(radio of inspiration and expiration,I∶E)为1∶1.5~2.0,根据临床疗效和患者耐受程度等逐渐调节。对比研究2种方法治疗方法在不同时间点(治疗后2 h、8 h、24 h、结束时)的呼吸、循环等方面情况,以及并发症、再次插管率、气切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分别接受HFNC与NPPV 2种方法治疗,发现HFNC在改善氧合指数(PaO_2/FiO_2)、降低PaCO_2均较NPPV组效果明显(P〈0.05);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心率(heart rate,HR)在HFNC组均较NPPV组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结束时HFNC组较NPPV组胃肠胀气(0vs 20%,P〈0.05)、不耐受(0 vs 25%,P〈0.05)等主要合并症发生率为低;HFNC治疗时间明显较NPPV组为短(P〈0.05);再次插管、气管切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耐受性良好、合并症少,在改善氧合、降低PaCO_2方面最终都体现了很好的疗效,且降低呼吸功、对循环的改善也有良好作用;但是2组的再次气管插管率、气管切开率、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氧疗 无创正压通气 低氧血症 心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扬 董然 +6 位作者 芮宏亮 刘韬帅 郑居兵 徐晓宇 赵洋 宋邦荣 张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7-602,共6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056例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基本资料、手术过程、围术期合并症、住院费用及出院情况,并完成中远期随访。结果入组患者术前肌酐浓度为(184.56±145.93)mmol/L,肾小球滤过率为(34.57±12.61)mL·min^-1·1.73m^-2,其中CKD 3期739例、4期226例、5期91例。左主干病变183例(17.3%),平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3.02±0.73)支。非体外循环搭桥手术936例(88.6%),平均完成冠状动脉吻合数(2.92±0.82)支。围术期病死率为64例(6.1%),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需透析患者83例(7.9%)、二次开胸止血率73例(6.9%)、围术期心肌梗死134例(12.7%)、新发房颤155例(14.7%)。术后随访率为92.2%,随访时间6(1,11)年,长期生存率93.6%,其中全因死亡58例,232例患者随访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in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术后新增长期透析患者34例。Logistic分析显示女性、急诊手术、术前透析史、脑梗史、左主干病变与围术期死亡成正相关(P=0.039,0.037,0.020,0.009,0.000),而非体外循环手术与围术期死亡呈负相关(P=0.002);术前透析史、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史及三酰甘油浓度控制不佳,随访期间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6,0.003,0.031)。结论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行搭桥手术的风险高于普通患者,其中女性、急诊手术、术前透析史、脑梗史及左主干病变是患者发生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而非体外循环可能是患者围术期恢复的保护性因素。此外,术前透析史、COPD病史及三酰甘油控制不佳则是术后中远期发生MACCE事件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慢性肾功能不全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器官衰竭评分系统及其修正法在心脏手术后的使用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毛斌 陈英 +1 位作者 颜晓蕾 张健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简便易行、适用于心脏外科的、行之有效的心脏手术评分系统。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期间,每日对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监护室收治的年满18岁的心脏手术后患者(共1 935例)进行多器官衰竭评分(mu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co... 目的:探讨简便易行、适用于心脏外科的、行之有效的心脏手术评分系统。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期间,每日对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监护室收治的年满18岁的心脏手术后患者(共1 935例)进行多器官衰竭评分(mu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core,MODS)和MODS修正法评分,每个患者至少连续评分3日,或直到死亡,或痊愈离开监护室,比较两种方法对手术风险评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按照MODS和MODS修正法两种不同的评分方法,分别计算手术当日分值、最大分值、3日内最大分值、第3日与第1日分值差,比较两种评分系统在不同时间段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包括手术当日分值的ROC值:MODS 0.742,MODS修正法0.810;最大分值的ROC值:MODS 0.896,MODS修正法0.901;3日内最大分值ROC值:MODS 0.886,MODS修正法0.896;第3日与第1日分值差的ROC值:MODS 0.777,MODS修正法0.808。结论:MODS及其修正法都可以用于心脏手术后的风险评估,MODS修正法对风险评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要优于M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心脏外科手术 危险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心房颤动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振华 张海波 +4 位作者 韩建成 孟旭 韩杰 李岩 王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1-375,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阵发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行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前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探讨该手术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九病房行外科微创手术(胸腔镜辅助射频消... 目的通过检测阵发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行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前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探讨该手术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九病房行外科微创手术(胸腔镜辅助射频消融、左心耳切除及Marshall韧带离断)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52例,分别于术前(窦性心律时)、术后7 d及术后3个月,应用实时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消融术后6例患者房颤复发,余46例完成研究,手术转窦率为88.5%(46/52)。无手术相关严重合并症发生,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栓塞事件。左心耳切.除成功率为77%(40/52,左心耳残端<1cm)。2)患者术后7 d及术后3个月左心房最大容积(left atrial maximum volume,LAVmax)较术前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左心房最小容积(left atrial minimum volume,LAVmin)术后3个月较术前、术后7 d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左心房总排空分数(left atrial emptying fraction,LAEF)术后7 d较术前、术后3个月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5);左心房被动排空分数(1eft atrial passive ejection fraction,LAPEF)术后7 d、术后3个月较术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1eft atrial active ejectionfraction,LAAEF)术后3个月较术前、术后7 d增强,术后7 d较术前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峰流速术后3个月较术后7 d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7)。结论 1)外科微创手术是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的恢复患者的窦性心律、预防栓塞事件的发生。2)外科微创手术治疗阵发性房颤有利于左心房逆重塑及功能增强,其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功能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室间隔缺损的外科经胸封堵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曾文 孟旭 +3 位作者 张纯 李岩 许春雷 贾一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6期561-563,共3页
目的探讨特殊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经胸封堵治疗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方法 2010年2~11月,应用外科经胸封堵治疗6例特殊VSD,包括2例不接受锯胸骨和X线辐射的先天性VSD(A组),3例内科介入封堵失败的先天性VSD(B... 目的探讨特殊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经胸封堵治疗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方法 2010年2~11月,应用外科经胸封堵治疗6例特殊VSD,包括2例不接受锯胸骨和X线辐射的先天性VSD(A组),3例内科介入封堵失败的先天性VSD(B组),1例急性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形成的后天性VSD(C组)。经胸骨下段小切口不锯胸骨(A组)或锯部分胸骨(B组)或正中大切口(C组)行外科经胸封堵术。于右心室表面选择适当的穿刺点,在食道超声实时引导下,用输送鞘将封堵伞送入封堵VSD。术后密切随访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胸部X线片。结果 6例全部封堵成功,无死亡。5例采用对称封堵伞,1例因VSD上缘距主动脉瓣较近采用非对称的偏心封堵伞。4例术后即刻和3个月及9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无分流和其他异常;1例术后即刻复查有3 mm分流,1例术后即刻复查有5 mm分流、3个月复查仍有3 mm分流,仍在随访中。无新发的主动脉瓣和三尖瓣反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左或右室流出道狭窄,无溶血或血栓形成,无封堵伞移位。结论外科经胸封堵VSD是一种简单有效而又安全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一些特殊的VSD病例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外科经胸封堵术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癌合并腹主动脉瘤外科治疗4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铸 赵佳晖 +4 位作者 孙立忠 韦能宝 罗勇 李明川 姜永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5-557,共3页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左右,男女发病率比例为2∶1,中国最新统计结果[1-2]显示肾癌的发病率比10年前明显提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还没有找到肾癌的确切病...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左右,男女发病率比例为2∶1,中国最新统计结果[1-2]显示肾癌的发病率比10年前明显提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还没有找到肾癌的确切病因,肾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B超和CT,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为外科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成人恶性肿瘤 肾细胞癌 泌尿生殖系统 男女发病率 影像学检查 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人工血管 肾脏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移植后PBMC表面蛋白分子的表达与组织病理学改变的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云 黄益民 +3 位作者 孟旭 白涛 李玉梅 辛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0-762,共3页
目的: 比较心脏移植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蛋白分子的表达与组织病理学改变时相间的差别,探讨免疫分子的活性变化与移植器官排斥反应时间进程间的关系.方法: 6例心脏移植患者于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取外周血,用不同荧光单克... 目的: 比较心脏移植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蛋白分子的表达与组织病理学改变时相间的差别,探讨免疫分子的活性变化与移植器官排斥反应时间进程间的关系.方法: 6例心脏移植患者于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取外周血,用不同荧光单克隆抗体(mAb)标记PBMC表面的蛋白分子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HC-II、CD3、CD4、CD8、HLA-DR和ICAM-I的表达.常规移植术后供心组织病理检查, 根据国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诊断标准分级.结果: (1)6例实施心脏移植的患者中, 有3例在不同时间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排斥反应.(2)发生排斥反应的病例在整个30 d的观测期内, CD3、CD4及CD8的表达水平, 均高于未发生排斥反应的病例.(3)发生移植排斥反应的患者,其PBMC上HLA-DR的表达于移植术后72 h出现高峰, 出现高峰的时间较用活组织检查诊断排斥反应的时间早4~7 d.(4)发生排斥反应的患者PBMC上MHC-II及ICAM-I的表达,分别于术后3 d及2 d 出现高于术前的表达峰,于术后15 d达峰值,峰值的出现时间与病理改变基本同步.结论: (1)心脏移植患者术前的免疫功能状况,与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性有一定的相关性.(2)监测PBMC表面HLA-DR、MHC-II及ICAM-I分子的表达, 对临床早期发现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免疫分子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软成形环与缘对缘瓣膜成形术在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成形术中的疗效比较
12
作者 周子凡 李殿坤 +1 位作者 李温斌 万居易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比较全软成形环与缘对缘瓣膜成形术在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外科收治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45例,予全软成形环术治疗;B组45例,予缘对缘瓣膜成形术治疗,术后均给予维持心输出量... 目的:比较全软成形环与缘对缘瓣膜成形术在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外科收治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45例,予全软成形环术治疗;B组45例,予缘对缘瓣膜成形术治疗,术后均给予维持心输出量、抗凝常规治疗,手术前后对比两组患者二尖瓣形态、心搏出量、射血速率、射血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1)手术后两组二尖瓣形态及左心室内径均有所改善,与B组比较,A组二尖瓣口面积明显增大,二尖瓣环的面积、收缩期及舒张期二尖瓣环周径、左心室内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后两组心搏出量、射血速率、射血时间均有所改善,与B组比较,A组心搏出量和射血速率明显增大,射血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后A组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B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缘对缘瓣膜成形术相比,全软成形环术在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成形术中的疗效更佳,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膜关闭不全 全软成形环 缘对缘瓣膜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手术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胡文莉 侯登榜 +4 位作者 王粮山 贾明 来永强 侯晓彤 王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9-914,共6页
目的探讨包含颈动脉超声参数的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手术的491例成人患者资料,选择其中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为病例组(脑梗死组),诊断... 目的探讨包含颈动脉超声参数的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手术的491例成人患者资料,选择其中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为病例组(脑梗死组),诊断为非脑梗死的患者为对照组(非脑梗死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因素。结果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在住院期间脑梗死的总发生率为1.8%,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住院存活率约为77.8%。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European System for Cardiac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EuroSCORE)Ⅱ高(OR=1.585,95%CI:1.043~2.409)、双侧颈+椎动脉均有斑块(OR=14.513,95%CI:2.538~82.978)、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OR=112.518,95%CI:8.967~1411.907)和术后新发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OR=20.800,95%CI:3.639~118.902)是心脏手术后脑梗死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EuroSCOREⅡ高、ECMO辅助和术后新发房颤之外,颈动脉超声发现双侧颈动脉和椎动脉斑块是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脑梗死的风险因素,有必要实施心脏术前颈动脉超声筛查并对有风险的患者严格术中、术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心脏手术 重症监护室 脑梗死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重症医学科导管相关血流零感染不是梦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滨 柴文昭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8-505,共8页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是重症医学科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甚至发生脓毒症致使死亡率增加。CRBSI的感染控制已成为重症医学科乃至医院管理的重点及质量控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是重症医学科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甚至发生脓毒症致使死亡率增加。CRBSI的感染控制已成为重症医学科乃至医院管理的重点及质量控制的核心。目前,重症医学科的CRBSI预防方案已基本完善,并建立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和维护的国家标准,这些规范的建立和实施可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重症医学科的CRBSI问题广泛存在且后果严重,表明临床中心静脉置管及使用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存在缺陷,针对其操作流程进行改进,从理论、管理、教育、规范、监督等多个层面努力,完善和落实各项感染控制要求,可有效避免和减少CRBSI的发生,甚至实现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感染控制 零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近中远期预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蔚然 汪川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2-385,共4页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需要依靠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实现病变血管的完全血运重建。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可改善患者冠状动脉通畅率并减少并发症。本文就不同手术方式、手术位点和靶血管数量...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需要依靠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实现病变血管的完全血运重建。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可改善患者冠状动脉通畅率并减少并发症。本文就不同手术方式、手术位点和靶血管数量的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近中远期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 血运重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内平滑肌瘤延伸至右侧心腔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3
16
作者 曹向戎 张健群 +3 位作者 伯平 李继勇 孙衍庆 黄国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 :探讨静脉内平滑肌瘤延伸至右侧心腔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1991年 10月至 2 0 0 1年 5月我院收治静脉内平滑肌瘤延伸至右侧心腔患者 6例 ,第 1例患者术前拟诊为右心房粘液瘤 ,术中发现右心房肿物系下腔静脉肿物的延伸 ,仅切除了右... 目的 :探讨静脉内平滑肌瘤延伸至右侧心腔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1991年 10月至 2 0 0 1年 5月我院收治静脉内平滑肌瘤延伸至右侧心腔患者 6例 ,第 1例患者术前拟诊为右心房粘液瘤 ,术中发现右心房肿物系下腔静脉肿物的延伸 ,仅切除了右心房内肿物 ,未进行二期手术。其余 5例术前应用超声心动图及腹部B超检查明确诊断 ,选择分期手术 ,一期胸腹联合切口 ,体外循环深低温暂停循环下切除心腔、下腔静脉及髂静脉肿瘤 ,3例二期切除子宫病变 ,行盆腔清扫术 ,2例未再接受妇科手术。结果 :第 1例患者术后 1年 6个月后死亡 ,其余 5例随访至今良好。结论 :对多发性子宫肌瘤或右心房肿物患者应警惕该病 ,结合超声心动图及腹部B超检查可确诊。一期胸腹联合切口切除右侧心腔、下腔静脉及髂静脉内肿瘤 ,二期切除子宫病变组织进行盆腔清扫术 ,可获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平滑肌瘤 超声心动图 B超 治疗 右侧心腔肿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干预对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中年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铁夫 王盛宇 +3 位作者 张春晓 张明 陈宏 马涵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752-1757,共6页
背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随着手术技术和器械的改进,国内每年接受该手术的患者逾30000例,且数量持续增加。既往医生对术后患者更多的关注其生理指标的康复效果,而忽视了患者心理康复的相关问题。目的探讨... 背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随着手术技术和器械的改进,国内每年接受该手术的患者逾30000例,且数量持续增加。既往医生对术后患者更多的关注其生理指标的康复效果,而忽视了患者心理康复的相关问题。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中年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OL)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单一手术组行OPCAB的中年患者34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术后6~18个月是否能够达到运动标准分为运动组(144例)和对照组(204例)。于术后6个月和18个月分别测定患者的射血分数(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应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进行测评,记录生理机能(PF)、生理角色限制(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角色限制(RE)、心理健康(MH)、生理健康内容(PHC)、心理健康内容(MHC)评分及SF-36总分,比较两组间术后6个月及术后18个月各指标间有无差异。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间EF、LVEDD、PF评分、RP评分、BP评分、GH评分、VT评分、SF评分、RE评分、MH评分、PHC评分、MHC评分、SF-36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运动组EF、PF评分、RP评分、BP评分、GH评分、VT评分、SF评分、RE评分、MH评分、PHC评分、MHC评分、SF-36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8个月,两组间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运动组术后18个月的EF、PF评分、RP评分、BP评分、GH评分、VT评分、SF评分、RE评分、MH评分、PHC评分、MHC评分、SF-36总分均高于术后6个月,LVEDD低于术后6个月(P<0.05)。结论达标的运动干预可以明显提升OPCAB后中年患者的HRQ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中年人 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运动疗法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策略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8
作者 王滨 张竹 马朋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2-127,共6页
镇静深度的优化已成为当前重症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大量研究证实深镇静不利于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但受多种因素(部分未知)的影响,临床上不必要的深镇静仍频繁发生。因此,尽可能保持机械通气患者处于浅镇静目标/避免深镇静被强烈推荐。... 镇静深度的优化已成为当前重症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大量研究证实深镇静不利于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但受多种因素(部分未知)的影响,临床上不必要的深镇静仍频繁发生。因此,尽可能保持机械通气患者处于浅镇静目标/避免深镇静被强烈推荐。但由于当前缺乏对于浅镇静禁忌证的准确界定,部分接受浅镇静方案的机械通气患者可能被错误设定镇静目标,并因此增加了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此外,慢性重症患者群体受到越来越密切的关注,镇痛/镇静与机体免疫、胃肠以及周围神经-肌肉等器官功能的关系等得到了广泛探讨,现有资料表明对该类患者应尽量少给予镇痛和镇静药物。更加重要的是,一项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以充分镇痛和浅镇静为基础、以全面人文关怀为核心的针对机械通气患者远期预后改善的综合性管理策略——"e CASH"被提出,为改变当前尚不完美的医疗、护理行为和认知,改善患者的舒适性、安全性与临床预后提出了临床研究的方向和工作目标,但其可行性与有效性尚待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镇静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缺血性心肌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方颖 韦华 +2 位作者 吴震 宋伟 顾承雄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33-936,共4页
目的评价术中辅助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中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完成的72例... 目的评价术中辅助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中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完成的72例的辅助应用IABP的OPCAB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转归情况。结果 72例患者均在IABP辅助下成功完成OPCAB,无一例转为体外循环下手术。平均每例搭桥(3. 8±1. 2)根,其中40例(55. 5%)患者术中出现心律失常,经调整固定器位置并喷洒硝酸甘油及利多卡因混合液后,其中36例心律失常好转。72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平均IABP辅助时间为(29. 4±18. 3) h,所有病例均未报道严重合并症。63例患者术后半年至1年复查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提高(0. 45±0. 08 vs 0. 33±0. 05,P <0. 05),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较术前显著缩小[(52. 3±7. 9) mm vs (63. 5±8. 7) mm,P <0. 05]。结论术中辅助应用IABP行OPCAB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是一种可行且相对安全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缺血性心肌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危险因素与手术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毅 黄国晖 +3 位作者 贾士杰 贾明 万久贺 张健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0-423,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术前、术中危险因素及术后主要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01至2009-07-31我院心脏外科行CABG或CABG合并手术的≥80岁高龄患者资料50例(≥80岁组),同时随机抽取... 目的:对比研究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术前、术中危险因素及术后主要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01至2009-07-31我院心脏外科行CABG或CABG合并手术的≥80岁高龄患者资料50例(≥80岁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行CABG或CABG合并手术的60~79岁一般老年患者临床资料50例(60~79岁组)。对两组术前、术中潜在危险因素及术后主要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80岁组手术时平均年龄(81.52±1.93)岁,女性18%(9/50);60~79岁组手术时平均年龄(66.80±4.41)岁,女性24%(12/50)。统计分析结果:≥80岁组较60~79岁组外周血管疾病、心律失常、主动脉瓣反流的发生、术前最后一次肌酐值、术前最后一次血糖值、术前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的发生均较高(P均〈0.05或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最后一次血红蛋白值、吸烟的发生、体重指数、使用乳内动脉的发生均较低(P均〈0.05或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0岁组较60~79岁组重症监护时间延长(术后重症监护时间≥5 d)、术后呼吸衰竭、二次开胸止血等3个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较高(P均〈0.05或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比较一般老年人,80岁以上的高龄CABG患者具有更多的潜在危险因素,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重症监护治疗时间也有所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患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危险因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