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庆祝首都医科大学建校50周年——心血管病专业学科建设进展
1
作者 吕树铮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6-450,共5页
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学科经过50年的潜心建设,已经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针对威胁人民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病和目前的薄弱环节,以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房颤的根... 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学科经过50年的潜心建设,已经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针对威胁人民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病和目前的薄弱环节,以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房颤的根治以及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新防治模式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方向,顺应我国医疗制度改革形势,开展大规模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调查和新因素探索,并结合预防、治疗,建立心血管疾病的社区防治模式。稳定的科研队伍,形成较为合理的研究梯队结构,营造学术氛围,为学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学科发展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2017年北京某医院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指标特征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红霞 左惠娟 +3 位作者 贾淑杰 南楠 张纯 宋现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2-676,共5页
目的分析青年冠心病的临床指标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首次住院且出院第一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例150846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冠心病(<45岁)、中年冠心病(45~64岁)、老年冠心病(≥65岁)。收集患者的... 目的分析青年冠心病的临床指标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首次住院且出院第一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例150846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冠心病(<45岁)、中年冠心病(45~64岁)、老年冠心病(≥65岁)。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实验室检查结果[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尿酸(uricacid,U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与中、老年冠心病比较,青年冠心病患者TG(2.31±2.03)mmol/L、TC(1.24±4.38)mmol/L、LDL-C(2.70±1.01)mmol/L、UA(378.1±95.2)μmol/L、HCY(18.0±11.8)μmol/L水平最高(F=1850.499,F=132.331,F=190.149,F=649.552,F=155.630,P<0.001),HDL-C(0.92±0.21)mmol/L最低(F=1486.654,P<0.001)。与青年女性比较,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TG(2.35±2.05)mmol/L(t′=7.66,P<0.001)、HbA1c(6.34±1.89)%(t′=6.356,P<0.001)、UA(384.7±92.4)μmol/L(t′=28.790,P<0.001)、HCY(18.46±11.93)μmol/L(t′=17.732,P<0.001)水平高,HDL-C(0.91±0.20)mmol/L(t′=15.676,P<0.001)水平低。青年冠心病患者TC、LDL-C水平呈逐年降低的趋势(4.45±1.16)降至(4.30±1.26);(2.88±1.02)降至(2.62±1.09),趋势P<0.001)。结论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程度最严重且同时合并高尿酸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青年 代谢 指标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型心肌淀粉样变一例及文献回顾
3
作者 邵兴慧 姚晶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8-391,共4页
本文报道了一例罕见的混合型心肌淀粉样变病例。患者66岁女性,因反复晕厥就诊,初诊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多系统受累表现。最终通过心内膜心肌活检确诊为系统性轻链(AL)-λ型和转甲状腺素蛋白型(ATTR)的混合型心肌淀... 本文报道了一例罕见的混合型心肌淀粉样变病例。患者66岁女性,因反复晕厥就诊,初诊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多系统受累表现。最终通过心内膜心肌活检确诊为系统性轻链(AL)-λ型和转甲状腺素蛋白型(ATTR)的混合型心肌淀粉样变,以AL-λ型为主。文章回顾了心肌淀粉样变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并讨论了混合型淀粉样变的罕见性及其诊断挑战。本例提示临床医师在面对进行性心力衰竭患者时,应保持高度警惕,考虑淀粉样变性可能,并强调了心内膜心肌活检在诊断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淀粉样变 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 转甲状腺素蛋白型淀粉样变 心内膜心肌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内科诊治实践中的几个哲学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健 马长生 黄元伟 《医学与哲学》 2003年第11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心内科 诊断 治疗 哲学思维 医学思维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影像组学用于冠心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高雪莲 王瑞 +3 位作者 张宏凯 杜俣 张天浩 徐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1-454,共4页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是无创评估冠心病(CAD)及预测其风险分层的一线检查方法,对于识别冠状动脉斑块、评估血管周围脂肪组织、识别心肌缺血等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影像组学可提取高通量医学图像定量特征,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对CCT...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是无创评估冠心病(CAD)及预测其风险分层的一线检查方法,对于识别冠状动脉斑块、评估血管周围脂肪组织、识别心肌缺血等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影像组学可提取高通量医学图像定量特征,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对CCTA影像组学用于CAD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T血管成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心医学临床实践的哲学思考与教育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冠守 葛力萌 +1 位作者 高秉钰 葛长江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50-53,58,共5页
随着双心医学理念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已认识到人文关怀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受限于既往长期临床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多数临床医生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相关理论和技能而无所适从。追根溯源,夯实双... 随着双心医学理念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已认识到人文关怀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受限于既往长期临床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多数临床医生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相关理论和技能而无所适从。追根溯源,夯实双心医学理念下普适性临床医学教育至关重要。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从哲学层面深入剖析双心医学理念的理论基础,探讨双心医学在心内科实际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和医学本科生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以期为当今临床医学专业发展和医学教育体系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医学 哲学 医学人文教育 本科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短期预后不良预测价值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7
作者 张泽华 史雨晨 +5 位作者 柳景华 李如月 张雪 任思颖 伍国锋 王丽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6-245,共10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乌当医院、贵州...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乌当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金阳医院、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共155例,分别为86、13、6、4、26、5、14、1例,所有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按照患者是否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分为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组即新冠阳性组和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但不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组即新冠阴性组。入院2周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进行预后评分,以mRS评分≤3分为预后良好,纳入预后良好组,以mRS评分>3分为预后不良,纳入预后不良组。对比各组患者入院时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个人史(吸烟史)及临床资料如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出血量、脑疝形成、血肿规则与否、临床检验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肌酐、尿素、丙氨酸转氨酶、天门氨酸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头部CT及胸部CT、机械通气与否、手术治疗、抗病毒治疗、脓毒症发生情况以及出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GCS评分以及入院2周时mRS评分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危险因素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1)新冠阳性组较新冠阴性组患者入院NIHSS评分升高,淋巴细胞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NLR、PLR升高,入院2周时mRS评分升高,机械通气患者比例升高,抗病毒治疗患者比例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脑疝形成患者比例[25.5%(13/51)比1.9%(2/104)]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率[62.7%(32/51)比31.7%(33/104)]明显增高(均P<0.01),入院NIHSS评分升高[中位数评分:34(15,40)比8(4,11)分,P<0.01],入院GCS评分降低[9(5,12)分比14(12,15)分,P<0.01],尿素升高[5.90(4.50,7.01)mmol/L比4.90(4.10,5.86)mmol/L,P=0.028],脓毒症发生率[13.7%(7/51)比0]、机械通气患者比例[58.8%(30/51)比6.8%(7/104)]均增高(均P<0.01),出院时NIHSS评分较高[中位数评分:14.00(10.75,21.00)分比3.00(0.00,6.00)分,P<0.01],出院时GCS评分较低[12(10,14)分比15(15,15)分,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OR(95%CI):4.041(1.264~12.920),P=0.019]、机械通气应用[OR(95%CI):9.116(2.467~33.683),P=0.001]、入院NIHSS评分增加[OR(95%CI):1.118(1.015~1.231),P=0.023]均为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0%和68.6%;机械通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0%和93.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机械通气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0%和93.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机械通气应用可能使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该结论有待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肺部感染 机械通气 不良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9
8
作者 高阅春 李全 +3 位作者 何继强 姜腾勇 任学军 陈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40-843,共4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hs-CRP水平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667例。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hs-CRP水平、心血管...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hs-CRP水平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667例。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hs-CRP水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左室射血分数等。并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终点事件主要指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靶血管病变重建、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肌梗死、脑卒中或者一过性脑缺血、需要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功能衰竭。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5±12)个月,所有患者根据hs-CRP水平分为3组,高hs-CRP水平组(≥4.90 mg/L),中hs-CRP水平组(1.43~4.90 mg/L)和低hs-CRP水平组(<1.43 mg/L)。随访期间共146例患者发生MACCE,MACCE组患者较无MACCE组的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hs-CRP是冠心病患者将来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RR=1.06,95%CI(1.025,1.109),P=0.003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随着hs-CRP水平升高,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明显降低(log-rankχ2=11.56,P=0.003)。结论 hs-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并且可以预测冠心病患者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超敏C反应蛋白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卜聪亚 周玉杰 +6 位作者 赵迎新 马涵英 韩红亚 刘宇杨 史冬梅 胡斌 杨士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03-905,共3页
目的研究高龄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探讨炎症、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合并房颤的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高龄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 目的研究高龄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探讨炎症、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合并房颤的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高龄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房颤组)115例,糖尿病窦性心律患者(窦律组)103例及窦性心律除外糖尿病者(对照组)98例。房颤组中阵发性房颤42例、持续性房颤37例及永久性房颤36例。检测各组hs-CRP和Hcy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Crouse积分,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和窦律组hs-CRP、Hcy、IMT和斑块Crouse积分明显升高(P<0.05);与窦律组比较,房颤组上述指标明显升高(P<0.05)。房颤组患者hs-CRP、Hcy与房颤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64、r=0.53,P<0.05),与IMT和斑块Crouse积分呈正相关(r=0.59、r=0.66,P<0.05)。结论炎症和氧化应激在高龄糖尿病合并房颤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而且随着房颤的持续而加重,hs-CRP、Hcy水平与糖尿病合并房颤的发生、发展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C反应蛋白质 心房颤动 高半胱氨酸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T1 mapping成像评价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弥漫性心肌纤维化 被引量:27
10
作者 马晓海 赵蕾 +4 位作者 李松南 董建增 张天静 安靖 范占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mapping)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纤维化的价值,及心肌纤维化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方法收集经临床诊断证实的30例HCM患者(HCM组)、27例DCM患者(DCM)和符合纳入标准的33... 目的探讨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mapping)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纤维化的价值,及心肌纤维化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方法收集经临床诊断证实的30例HCM患者(HCM组)、27例DCM患者(DCM)和符合纳入标准的33例患者(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均行心脏电影成像、对比增强前、后T1mapping成像、延迟对比增强(LGE)成像。测量不同受检者增强前、后左心室平均T1值及心功能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心肌平均T1值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CM组22例(22/30,73.33%)患者存在延迟强化,DCM组15例(15/27,55.56%)患者存在延迟强化,对照组无延迟强化。比增强前,HCM组[(1 294.79±85.22)ms]、DCM组[(1312.88±59.57)ms]左心室心肌T1值均较对照组[(1 266.56±57.33)ms]显著增加(P均<0.05);对比增强后,HCM组[(491.31±121.59)ms]、DCM组[(466.77±126.34)ms]左心室心肌T1均值较对照组[(534.09±92.73)ms]显著减低(P均<0.05)。HCM患者左心室心肌增强前T1值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8,P<0.05),增强后T1值与其呈正相关(r=0.59,P<0.05);DCM患者左心室心肌增强前T1值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5,P<0.05),增强后T1值与其呈正相关(r=0.51,P<0.05)。结论 HCM和DCM患者心肌纤维化与心功能相关;T1mapping成像有助于评价HCM和DCM患者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型 心肌病 扩张型 磁共振成像 T1mapping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高云 孙涛 +3 位作者 阴赪茜 程宇彤 李志忠 张京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分为再次血运重建组(血运重建组)55例,无再次血运重建组(无血运重建组)223例,比较2组的病史、症状和冠状动脉造影等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分为再次血运重建组(血运重建组)55例,无再次血运重建组(无血运重建组)223例,比较2组的病史、症状和冠状动脉造影等临床资料。对复发胸痛再次血运重建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与无血运重建组比较,血运重建组第一次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50.9%vs 14.3%,P=0.030)、心功能≥Ⅱ级(34.5%vs9.0%,P=0.020)、室壁运动异常(72.7%vs 26.9%,P=0.035)、多支冠状动脉病变(89.1%vs 40.4%,P=0.010)等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复发胸痛(OR:2.49,95%CI:1.16~5.00,P=0.020)、左心室舒张末内径(OR:1.12,95%CI:1.00~1.22,P=0.043)是血运重建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冠状动脉单支病变(OR:0.25,95%CI:0.15~0.90,P=0.040)和双支病变(OR:0.22,95%CI:0.07~0.53,P=0.006)较冠状动脉3支病变再次血运重建治疗风险低。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1年的随访提示,复发胸痛、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和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增大是再次血运重建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药物洗脱支架 心肌梗死 胸痛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B型钠尿肽联合尼可地尔与尼可地尔单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7
12
作者 吴铮 李文铮 +2 位作者 王平 吕昀 柳景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B型钠尿肽联合尼可地尔与尼可地尔单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 AHF)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AHF患者21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106例,... 目的 观察重组人B型钠尿肽联合尼可地尔与尼可地尔单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 AHF)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AHF患者21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106例,对照组10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尼可地尔,研究组给予重组人B型钠尿肽联合尼可地尔。对比2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血清NO、内皮素1、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1,TRPC1)以及miR-181b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4%vs 81.1%,P=0.007);研究组治疗后LVESV、LVEDV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2.8±7.2)ml vs(61.5±9.0)ml、(103.7±7.2)ml vs(112.4±8.4)ml,P<0.05],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49.8±5.1)%vs(45.7±4.9)%,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NO、miR-181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79.3±9.1)μmol/L vs(66.0±8.5)μmol/L、25.6±2.5 vs 22.4±2.8,P<0.05],内皮素1、TRPC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8.4±6.8)ng/L vs(47.2±7.3)ng/L、(27.2±1.9)%vs(32.3±2.3)%,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32%vs 6.60%,P=0.229)。结论 尼可地尔联合重组人B型钠尿肽治疗AHF可提升疗效,改善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TRPC1及miR-181b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钠肽 尼可地尔 心力衰竭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内皮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规范剂量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俊辉 刘文娴 +2 位作者 陈立颖 李江 马琛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46-548,共3页
目的探讨不规范剂量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6—12月于我院门诊和社区规律服用阿司匹林40~150mg/d、满2周以上的患者456例,其中服用阿司匹林≥75mg/d者定义为规范剂量组275例,<75mg/d者定义为不规范... 目的探讨不规范剂量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6—12月于我院门诊和社区规律服用阿司匹林40~150mg/d、满2周以上的患者456例,其中服用阿司匹林≥75mg/d者定义为规范剂量组275例,<75mg/d者定义为不规范剂量组181例,对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规范剂量组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11±3)%、(70±11)%,不规范剂量组分别为(22±6)%、(73±9)%,两组患者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规范剂量组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异常率分别为12.73%、52.00%,不规范剂量组分别为25.41%、64.64%,两组患者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异常率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分析显示,女性、超重、吸烟是不规范剂量组发生血小板聚集异常的危险因素,吸烟是规范剂量组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应规范阿司匹林的服用剂量,以达到满意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结果,从而减少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导致的死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心脑血管疾病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4
14
作者 高玉龙 陶英 李志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599-2602,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2003年1月-2005年1月间住院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个月内)501例。根据入院时 TIMI 危险评分分为低危...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2003年1月-2005年1月间住院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个月内)501例。根据入院时 TIMI 危险评分分为低危组(0~3分)、中危组(4~6分)、高危组(≥7分)。所有患者随访5年,分析TIMI 危险评分与 AMI 患者5年内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根据 TIMI 危险评分,低危组216例、中危组241例、高危组44例。3组的年龄、男性比例、糖尿病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é0.05)。高危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中危组与低危组,中危组高于低危组(Pé0.05);高危组男性比例低于中危组与低危组,中危组低于低危组(Pé0.05);高危组与中危组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于低危组,高危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中危组与低危组(Pé0.05)。低危组 TIMI 危险评分为(1.9±0.9)分,中危组 TIMI 危险评分为(5.2±1.1)分,高危组 TIMI 危险评分为(8.4±1.3)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87.52,Pé0.05)。高危组TIMI 危险评分高于中危组与低危组,中危组高于低危组(Pé0.05)。3组的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é0.05)。高危组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高于中危组与低危组,中危组高于低危组(Pé0.05);高危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于中危组与低危组(Pé0.05);高危组与中危组再发心绞痛、再次 AMI 发生率高于低危组(Pé0.05)。年龄〔OR(95% CI)=2.017(1.151,4.994)〕、糖尿病病史〔OR(95% CI)=3.736(1.173,5.605)〕及TIMI 危险评分〔OR(95% CI)=4.987(1.245,7.527)〕是影响随访期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é0.05)。结论TIMI 危险评分与随访5年期间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相关,可能成为AMI 患者危险分层与长期预后评估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危险评分 随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在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意义及其辅助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冯妍 张京春 +3 位作者 王以新 郭芳 陈顺华 吕树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964-1968,共5页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意义,并对其辅助评价指标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选取2008年3—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意义,并对其辅助评价指标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选取2008年3—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5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活血组和活血解毒组,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患者后,最终活血组31例,活血解毒组30例。在西医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活血组加用芎芍胶囊治疗,活血解毒组加用芎芍胶囊和黄连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心绞痛计分、血瘀证计分、中医主症计分、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活血解毒组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活血组(P<0.05);活血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解毒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心绞痛计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活血解毒组心绞痛计分低于活血组(P<0.05);活血组和活血解毒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计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瘀证计分、中医主症计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瘀证计分、中医主症计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C、LDL-C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与活血组相比,血清hs-CRP水平在评价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中意义更加明显;心绞痛计分可能可以作为hs-CRP的辅助指标综合评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活血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管生成素2及缺氧诱导因子1α对慢性心力衰竭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关杨 李红 +3 位作者 郭飞 刘新民 张骞 吕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究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管生成素2(Ang-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287例,根据远期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244例和死亡组43例,比较2组血清A... 目的探究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管生成素2(Ang-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287例,根据远期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244例和死亡组43例,比较2组血清Ang-2、RDW、HIF-1α、B型钠尿肽(BNP)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清Ang-2、RDW、HIF-1α、BNP水平明显升高(P=0.000)。血清Ang-2、RDW、HIF-1α水平与慢性心衰患者远期预后呈正相关(r=0.542,r=0.443,r=0.477,P=0.000),是慢性心衰患者远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3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慢性心衰患者远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74(95%CI:0.947~1.000),明显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Ang-2、RDW、HIF-1α增加是慢性心衰患者远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血管生成素2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PCI术相关心肌损伤及术后再发心绞痛症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许晓晗 张维君 +5 位作者 周玉杰 周志明 马涵英 胡宾 康云鹏 雒芳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应用负荷剂量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60 mg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相关心肌损伤的影响;探讨术后长期应用曲美他嗪对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症状的影... 目的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应用负荷剂量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60 mg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相关心肌损伤的影响;探讨术后长期应用曲美他嗪对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症状的影响。方法 93例拟行择期PCI手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药物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于PCI术前0.5~1.0 h一次性口服60 mg曲美他嗪,PCI术后长期口服常规剂量曲美他嗪(20 mg Tid)。分别测定PCI术前和术后16~18 h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cTnI)浓度,电话随访2组患者PCI术后有无再发心绞痛症状。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79例成功完成PCI手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曲美他嗪组35例,对照组44例)。PCI术后16~18 h时,曲美他嗪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TnI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对照组相比,曲美他嗪组患者术后cTnI水平升高>0.1 ng/mL患者的比例显著减少(P<0.05);平均随访9月后,与对照组相比,曲美他嗪组再发心绞痛症状患者的比例显著减少(P<0.05)。结论 PCI术前口服负荷剂量曲美他嗪可以减少手术相关心肌损伤,术后长期服用则可以降低再发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肌钙蛋白Ⅰ 曲美他嗪 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杨秀秀 陈韵岱 +3 位作者 田峰 骆景光 吕媛 吕树铮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评价葛根素防治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复流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葛根素小中大剂量组,每组12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90min,松解120min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再灌注期间,各组分别静滴生... 目的:评价葛根素防治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复流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葛根素小中大剂量组,每组12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90min,松解120min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再灌注期间,各组分别静滴生理盐水及不同剂量葛根素。再灌注后观察左心室心肌无复流程度、梗死程度及ST段抬高指数。结果:①对照组再灌注后出现了明显的无复流及心肌梗死,无复流程度为(65.6±3.1)%,梗死程度为(92.7±2.2)%。无复流程度在小中大剂量葛根素组分别为(51.1±1.4)%、(41.7±2.7)%、(39.4±2.1)%,梗死程度分别为(81.0±4.3)%、(75.2±4.4)%和(71.9±8.4)%,均小于对照组(P均<0.01)。葛根素中和大剂量组无复流和梗死程度也均小于小剂量组(P均<0.01)。大剂量组无复流程度小于中剂量组(P<0.05)。②再灌注后葛根素小中大剂量组ST段抬高指数分别为0.32±0.04、0.26±0.04和0.24±0.03,均小于对照组的0.59±0.07(P均<0.01)。结论:葛根素可减轻兔AMI再灌注后心肌无复流程度及梗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复流 葛根素 急性心肌梗死 新西兰大白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指标评估门诊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邓利群 王茜 +2 位作者 张冬花 左惠娟 林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4080-4085,共6页
背景血脂异常、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不健康饮食及身体活动不足等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并用于进行10年风险评估。而上述4项行为因素以及3项生理和生化指标维持理想状态可明显降低人群ASCV... 背景血脂异常、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不健康饮食及身体活动不足等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并用于进行10年风险评估。而上述4项行为因素以及3项生理和生化指标维持理想状态可明显降低人群ASCVD的发生。目的分析门诊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SCVD的危险因素水平、危险分层以及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综合反应ASCVD发病风险。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3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45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询问和现场测量、血液生化检查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采用武阳丰教授建立的国人10年ASCVD风险评估预测模型(以下简称预测方法)及《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提供的方法(以下简称指南方法)对ASCVD发病风险进行评估及危险分层,理想的心血管健康定义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建议(包括7项理想的健康因素和行为)。计算Kappa值,评估两种方法对ASCVD危险分层结果的一致性。结果≥5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种工具判断的ASCVD不同危险人群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8,P=0.005),预测模型方法判断ASCVD为高危的比例高于指南方法初评的结果(χ^(2)=4.219,P=0.04)。<5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种工具判断的ASCVD不同危险人群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350,P<0.001);预测模型方法评估以低危为主(76.3%),高危的比例仅为6.6%,指南方法初评高危比例达到29.5%。对中危患者进行余生风险评估,66例患者(13.0%)调整为高危,最终高危患者比例达到34.5%。预测模型方法判断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患者,指南方法同样评估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比例分别为51.9%、44.5%和56.0%,一致率为50.8%,经内部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261(u=17.010,P<0.001)。仅2.4%患者具有5项健康行为和因素,70.4%具有2~3项健康行为和因素。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吸烟/戒烟比例、理想体质指数(BMI)比例、空腹血糖(FPG)<5.6 mmol/L、血压<120/80 mm Hg比例高于男性,总胆固醇(TC)<5.2 mmol/L比例低于男性;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理想身体活动比例、心血管健康指标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1项、≥2项、≥3项、≥4项心血管健康指标的比例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80,P<0.001;χ^(2)=34.946,P<0.001;χ^(2)=107.419,P<0.001;χ^(2)=37.488,P<0.001)。结论两种评估方法的内部一致性较差;对于<55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指南判定高危的比例也超过1/3,和≥55岁高危比例相近,有高估此人群ASCVD危险的可能;5项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约70%患者具有2~3项健康行为和因素。加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的控制,改善心血管健康可能是降低ASCVD危险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 危险分层 理想心血管健康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雅 刘阔 +8 位作者 楼煜清 刘洁琳 王佐广 文杰 严山 牛秋丽 顾伟 李志忠 温绍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785-1788,共4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是否相关,探讨NT-proBNP作为冠心病疾病严重程度客观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顺序入选因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且行NT-proBNP检测的患者844例,... 目的研究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是否相关,探讨NT-proBNP作为冠心病疾病严重程度客观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顺序入选因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且行NT-proBNP检测的患者844例,按照冠状动脉狭窄Gensini积分、不同冠状动脉病变和不同梗死相关血管进行分组,采用方差分析和2χ检验等分析对比各组间NT-proBNP水平和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NT-proBNP水平升高,左房直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随着Gensini积分的增加,NT-proBNP水平、患者年龄和左室舒张末径(LVEDd)升高,LVEF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与年龄、左房直径、LVEDd、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NT-proBNP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NT-proBNP可能会成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N末端脑钠肽前体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