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婷婷 汪振佳 +2 位作者 李璐 孙雨蒙 于薇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4,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关键致病因素,精准识别易损斑块对优化诊疗策略至关重要。磁共振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能无创性评估斑块成分及其微观结构,量化分析斑块易损性,为卒中风险预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已成为精准医疗的研...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关键致病因素,精准识别易损斑块对优化诊疗策略至关重要。磁共振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能无创性评估斑块成分及其微观结构,量化分析斑块易损性,为卒中风险预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已成为精准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磁共振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分析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望在易损斑块识别、风险分层及疗效监测等方面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定量影像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参数定量管壁成像技术 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患者冠状动脉及颈动脉血管病变的影像学分析——双源CT和高分辨MRI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于薇 张小洁 +2 位作者 王瑞 王绿娅 张兆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1-465,共5页
目的:评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HoFH)患者临床前期冠状动脉、颈动脉硬化(AS)病变的特征,探讨两大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9例HoFH患者(女4例,男5例,年龄16.00±3.17岁)分别行颈动脉高分辨MR成像和双源CT冠状动脉血... 目的:评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HoFH)患者临床前期冠状动脉、颈动脉硬化(AS)病变的特征,探讨两大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9例HoFH患者(女4例,男5例,年龄16.00±3.17岁)分别行颈动脉高分辨MR成像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颈动脉和冠状动脉分节段进行分析并评分。Spearman相关分析用于评价颈动脉和冠状动脉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9名患者均在颈动脉和冠状动脉见到AS病变。冠状动脉110个节段中,38个节段存在病变,34.2%位于右冠状动脉,65.8%位于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颈动脉54个节段中47个节段发现病变,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分叉是最常受累的节段。冠状动脉和颈动脉平均评分为5.89±2.20和7.22±1.99,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72,P=0.029)。结论:HoFH患者颈动脉和冠状动脉临床前期即可见动脉硬化病变。高分辨MR和多排CTA可作为HoFH患者的疗效评价和随访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钙化斑块影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孙雨蒙 杨萌 +2 位作者 胥海洋 汪振佳 于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177,共6页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重要原因,早发现和早治疗可显著降低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是临床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两...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重要原因,早发现和早治疗可显著降低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是临床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两种血运重建方式。不稳定斑块与IS的发生密切相关。斑块成分影响斑块稳定性。然而,钙化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尚未被完全阐明。且既往研究大多探讨钙化的单一影像特征(如大小、数量、位置、形状、成分等)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研究结果之间也存在争议。钙化作为CAS的相对禁忌证,与CAS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既往文献进行回顾,进一步梳理钙化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以及钙化与CAS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思路,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斑块 钙化斑块 斑块稳定性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钙化影像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磁共振成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显像 颈动脉血管超声 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血流动力学成像技术及新进展
4
作者 李璐 胥海洋 +2 位作者 孙雨蒙 李婷婷 于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4-218,共5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主要疾病之一,尽早发现狭窄并识别易损斑块可以显著改善疗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斑块的形成、发展、破裂有着密切关系。利用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评估动脉...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主要疾病之一,尽早发现狭窄并识别易损斑块可以显著改善疗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斑块的形成、发展、破裂有着密切关系。利用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风险及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已经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精确诊疗的研究焦点。然而,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斑块相互作用的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血流动力学相关影像学技术也未广泛开展。本文通过对既往文献进行回顾,进一步梳理颈动脉斑块血流动力学的影像进展,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斑块形成、发展、破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探讨了这些特征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旨在评估综合分析斑块成分和血流动力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引起脑卒中事件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计算流体动力学 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R特征追踪成像在鉴别心脏淀粉样变性亚型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庄白燕 李爽 +2 位作者 王辉 张宏凯 徐磊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9,62,共8页
目的利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feature tracking,CMR-FT)成像获得心脏淀粉样变性(cardiac amyloidosis,CA)不同亚型患者的左心室整体及各区域层面的心肌应力值,探讨其在CA分型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 目的利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feature tracking,CMR-FT)成像获得心脏淀粉样变性(cardiac amyloidosis,CA)不同亚型患者的左心室整体及各区域层面的心肌应力值,探讨其在CA分型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有心内膜活检的CA患者,并根据免疫组化、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Tcm-DPD/HMDP/PYP闪烁成像,将患者分为20例免疫球蛋白轻链心脏淀粉样变性(immunoglobulin light chain cardiac amyloidosis,AL-CA)组和22例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性(transthyretin cardiac amyloidosi,ATTR-CA)组。通过评估ATTR-CA组和AL-CA组患者延迟强化的类型和范围,反映组织特征学差异。通过CMR-FT技术得到左心室整体(2D和3D)以及各心肌层面[心外膜下(epicardial,epi)和心内膜下(endocardial,endo)]径向、周向和纵向应力,分析各参数的组间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应力参数在鉴别两种CA类型中的准确性。结果与ATTR-CA组相比,AL-CA组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略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相对较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体表面积后,ATTR-CA组的左室心肌质量略高于AL-CA组[左室心肌质量指数:(106.38±29.79)mL/m^(2)vs.(100.04±36.73)mL/m^(2)]。ATTR-CA型患者的延迟强化较多弥漫分布(60%),AL-CA型患者的左室心肌延迟强化多分布于endo。ATTR-CA组的3D左室心肌整体径向应力(12.96%±5.21%vs.16.58%±4.39%)、2D左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力(-6.70%±1.94%vs.-7.87%±1.70%)、epi左室整体周向应力(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epicardial,GCSepi)(-8.41%±2.78%vs.-10.51%±3.10%)及epi左室整体纵向应力(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epicardial,GLSepi)(-6.49%±2.03%vs.-8.15%±1.86%)的绝对值均低于AL-CA组(P值均<0.05)。GCSepi和GLSepi鉴别两种类型CA的准确性最高,AUC值均为0.7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LSepi是鉴别不同亚型的独立因素(OR=1.60,P=0.021)。结论CMR-FT成像在CA患者中可以提供有关心肌功能和应力的有价值信息,并且能够区分ATTR-CA和AL-CA这两种常见亚型。ATTR-CA的左室心肌应力低于AL-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淀粉样变性 免疫球蛋白轻链心脏淀粉样变性 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性 分型 心肌应力 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低管电压降低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 被引量:40
6
作者 晏子旭 张兆琪 +5 位作者 徐磊 范占明 杨琳 李志敏 郭淼 肖金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14-1616,共3页
目的观察低管电压在体质指数(BMI)正常范围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图像质量。方法将65例BMI在正常范围并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管电压采用常规扫描120kV,B组管电压采用100kV,均采用回顾性心... 目的观察低管电压在体质指数(BMI)正常范围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图像质量。方法将65例BMI在正常范围并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管电压采用常规扫描120kV,B组管电压采用100kV,均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对两组扫描的冠状动脉分别做图像处理,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总体评分,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结果A组评价443段冠状动脉,B组评价451段冠状动脉。A组图像质量评价为优和良好的占97.74%,B组占97.56%。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评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A组平均有效剂量为(15.04±2.42)mSv;B组平均有效剂量为(7.95±1.69)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对比剂用量为(75.17±3.69)ml,B组对比剂用量为(62.27±3.4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时管电压设为100kV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低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功能在CT引导经皮肺内结节穿刺活检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陆东旭 黄小勇 +1 位作者 王瑞 张兆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65-176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提高肺内结节的穿刺成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0例因肺内结节拟接受穿刺活检患者分为两组:MPR重建图像参照组与轴位图像参照组。在穿刺定位过程中对MPR重建图像参照组患者的容积数据进行轴、矢...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提高肺内结节的穿刺成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0例因肺内结节拟接受穿刺活检患者分为两组:MPR重建图像参照组与轴位图像参照组。在穿刺定位过程中对MPR重建图像参照组患者的容积数据进行轴、矢、冠三方位重建,指导穿刺进针轨迹;轴位图像参照组使用常规轴位图像定位。记录两组在术中调整进针方向的次数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PR重建图像参照组25例患者成功取到活检组织。轴位图像参照组1例因肺大泡破裂导致穿刺失败,余24例均成功取到活检组织。MPR重建图像参照组在穿刺针过胸膜后调整进针方向平均1次,肺内轻微出血患者3例,少量气胸患者1例;轴位图像参照组在穿刺针过胸膜后调整进针方向平均3次,肺内轻微出血患者4例,少量气胸患者6例。结论多层螺旋CTMPR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重建功能的使用有助于术者在穿刺活检术中准确把握进针方向,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 多平面重建 气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传臣 张兆琪 +3 位作者 赵轶轲 陆东旭 晏子旭 王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CT血管造影(CTP)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对13例疑诊为下腔静脉阻塞的患者行直接法下腔静脉CTP检查,通过Vitrea 4.0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图像进行VR、MIP及MPR重建。...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CT血管造影(CTP)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对13例疑诊为下腔静脉阻塞的患者行直接法下腔静脉CTP检查,通过Vitrea 4.0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图像进行VR、MIP及MPR重建。由1名医师测量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上方1 cm处的CT值,另2名医师采用9段分段法对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对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下腔静脉CTP检查;CT值为(341.33±62.95)HU;13例共117个血管节段中,图像质量为优、良、中等、差的节段分别为64、29、16、8个。重建图像可直观显示下腔静脉的结构、病变部位、范围及狭窄程度。结论直接法下腔静脉CTP用以诊断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切实可行,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静脉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及MRI诊断子宫平滑肌瘤病累及下腔静脉及右心腔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永梅 李宇 张兆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43-1246,共4页
目的观察子宫平滑肌瘤病累及下腔静脉及右侧心腔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8例病理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病累及下腔静脉及右侧心腔患者,回顾性分析术前CT及MRI表现。结果子宫平滑肌瘤病累及下腔静脉及右侧心腔CT及MRI影像学特点:病灶... 目的观察子宫平滑肌瘤病累及下腔静脉及右侧心腔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8例病理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病累及下腔静脉及右侧心腔患者,回顾性分析术前CT及MRI表现。结果子宫平滑肌瘤病累及下腔静脉及右侧心腔CT及MRI影像学特点:病灶大部分游离于静脉或心腔内,中等不均匀强化,病变与子宫静脉平滑肌瘤原发灶或复发灶相延续;累及右心腔时可见似"拐杖头"或"蛇头"状改变。子宫平滑肌瘤病的特异性表现为子宫或宫旁血管增粗、纡曲成团。结论 CT及MRI不仅可显示子宫平滑肌瘤病累及下腔静脉及右心受累范围,同时可以检出盆腔原发或复发病变,对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平滑肌瘤病 腔静脉 右心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血管成像诊断单中心206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对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凤菊 程颐 +1 位作者 濮欣 黄连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49-854,共6页
目的以CT血管造影(CTA)为诊断金标准,对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诊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准确性。方法2017年10月至2021年1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经DSA明确诊断的206例Stanford B型AD患者纳入研究。男性153例,女性53例,年龄(55.... 目的以CT血管造影(CTA)为诊断金标准,对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诊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准确性。方法2017年10月至2021年1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经DSA明确诊断的206例Stanford B型AD患者纳入研究。男性153例,女性53例,年龄(55.3±9.3)岁(28~77岁)。DSA术前3 d内完成主动脉及其分支CTA和CDUS检查。以术前CTA诊断分析结果为金标准,探讨CDUS对AD诊断指标的显示率、诊断准确率和漏诊率。CDUS与CTA测量结果对照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CDUS诊断B型AD准确率为100%(206/206)。AD双腔显示率100%,内膜片显示率93.2%(192/206),真假腔诊断准确率88.8%(183/206),AD累及范围符合率95.6%(197/206),假腔血栓显示率72.5%(66/91),降主动脉原发破口显示率68.9%(142/206),远端再破口显示率64.6%(360/557),内脏分支(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动脉)受累形式符合率83.7%~100%,内脏分支(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下肢动脉)灌注不良诊断符合率100%(17/17、9/9、3/3)。降主动脉原发破口大小、原发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主动脉各节段最宽处管腔内径、真腔内径、假腔内径与CTA测量值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DUS是一种快速、简单诊断Stanford B型AD的方法,可与CTA良好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心动图 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成像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与测量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永梅 张兆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及三维重建对腹主动脉瘤(AAA)的诊断价值和SCTA测量对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术前支架选择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5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SCTA成像,于二维原始横断面、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测量瘤颈长度、直径,瘤体...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及三维重建对腹主动脉瘤(AAA)的诊断价值和SCTA测量对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术前支架选择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5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SCTA成像,于二维原始横断面、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测量瘤颈长度、直径,瘤体大小,双髂动脉的直径及长度。为选择术式和支架提供准确依据。结果SCTA及三维重建可以显示腹主动脉瘤管径的扩张程度、管壁的钙化和腔内血栓,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等血管分支及双髂动脉受累情况和瘤周情况。于二维原始横断面及MIP图像上测量数据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3例依据我们测量的结果定制的支架经手术证实与需求相符。结论SCTA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评价各分支血管受累情况、术式的选择及内膜支架的定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容积CT低剂量左心房肺静脉成像 被引量:6
12
作者 晏子旭 徐磊 +1 位作者 杨琳 张兆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72-1774,共3页
目的评价320排容积CT低剂量左心房肺静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3例心房颤动患者(男24例,女9例),行左心房肺静脉CT成像。按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分为3组:BMI<22kg/m2,BMI22~28kg/m2及BMI>28kg/m2,分别评价左心房肺静脉图像质量(... 目的评价320排容积CT低剂量左心房肺静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3例心房颤动患者(男24例,女9例),行左心房肺静脉CT成像。按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分为3组:BMI<22kg/m2,BMI22~28kg/m2及BMI>28kg/m2,分别评价左心房肺静脉图像质量(优、良、差),测量左心房及各肺静脉分支的CT值,计算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等辐射剂量指标。结果 33例患者扫描辐射剂量为:CTDI(10.25±2.63)mGy(8.5~12.3mGy);DLP(134.84±13.50)mGy.cm(118.81~172.14mGy.cm);ED(2.29±0.23)mSv(2.02~2.93mSv)。图像质量评价优22例,良11例。左心房及各肺静脉分支近段CT值在BMI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320排容积CT进行低剂量左心房肺静脉成像,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满足诊断需要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房颤动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双源CT冠状动脉支架成像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蕾 张兆琪 +2 位作者 范占明 杨琳 晏子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04-1507,共4页
目的比较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在双源CT评估冠状动脉支架成像中的图像质量、诊断准确性及放射线剂量中的价值。方法将6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扫描。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参... 目的比较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在双源CT评估冠状动脉支架成像中的图像质量、诊断准确性及放射线剂量中的价值。方法将6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扫描。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参考标准,分别对支架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匹配性、图像质量的评价一致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图像质量与年龄、体重指数和心率均无相关性,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组心率波动对图像质量有较弱影响。前瞻性门控组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4.09%、68.18%和100%;回顾性门控组为94.44%、86.84%、77.27%和97.06%。两组放射剂量有明显差异。用平滑重建算法的图像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锐利算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律齐且心率≤70次/分的患者,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法与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方式评估冠状动脉支架效果相似,但前者的有效放射剂量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门控 冠状动脉支架 冠状动脉造影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脑梗死血流灌注及侧支循环状态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楼小琳 钱怡宁 +1 位作者 马晓海 张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6期1318-1320,共3页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及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价急性重症脑梗死的血流灌注及侧支循环状态。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10例,在4d内做PWI、DWI、MRA、MRI及TCD检查,同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Glasgow昏迷评分,记...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及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价急性重症脑梗死的血流灌注及侧支循环状态。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10例,在4d内做PWI、DWI、MRA、MRI及TCD检查,同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Glasgow昏迷评分,记录死亡者。功能磁共振结果采用Stroketool(v1·6)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90%的患者显示患侧局部脑血流量(rCBF)和局部脑血容量(rCBV)呈明显下降,较对侧脑组织分别降低64·1%和49·7%,两侧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t=-4·174,P=0·001;t=-2·835,P=0·011);而健侧脑组织也处于相对缺血状态,较同侧小脑组织rCBF减少41·4%,rCBV减少33·0%,但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本组MRA及TCD结果分析:患者患侧大血管(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者占100%,同时合并对侧狭窄或闭塞者占70%,患者均存在着多发而广泛的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结论首次发病即表现为重症脑梗死的患者有血管病变基础;对于急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应同时进行影像学、血管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检查,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梗死 侧支循环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单次扫描多组织对比序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价的临床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利新 于薇 +6 位作者 Fan ZY Xie YB 王占宏 Bi XM 安靖 张天静 Li DB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评价MR 3D单次扫描多组织对比序列(MATCH)定量评价颈动脉血管形态学和定性评价斑块内成分的价值。方法选择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50%且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30例,术前分别行MATCH(5min)及MRI常规多序列扫描(T1WI,T2WI,三... 目的评价MR 3D单次扫描多组织对比序列(MATCH)定量评价颈动脉血管形态学和定性评价斑块内成分的价值。方法选择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50%且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30例,术前分别行MATCH(5min)及MRI常规多序列扫描(T1WI,T2WI,三维时间飞跃和质子密度加权像,18min),扫描范围以颈动脉分叉为中心覆盖全部斑块。用MRI-Plaque View软件分析斑块形态学参数:管腔面积(LA)、管壁面积(WA)、标准化管壁指数(NWI),定性评价斑块内成分,包括斑块内出血(IPH)、斑块钙化(CA)、斑块脂质核心(LRNC)。用Cohen kappa分析2种序列对斑块内成分定性的一致性。结果 30例患者双侧颈动脉入选898个图像层面,MATCH和常规序列LA[(36.27±24.23)mm2 vs(35.72±20.12)mm2,t=1.87,P=0.062],WA[(42.80±20.67)mm2 vs(43.64±24.87)mm2,t=1.74,P=0.082],NWI[(59.21±13.90)vs(59.81±13.96),t=1.80,P=0.072]无显著差异。MATCH与常规序列判断斑块内成分有中到高度的一致性(LRNC:κ值=0.840,CA:κ值=0.802,IPH:κ值=0.773)。结论 MATCH有可能成为评估颈动脉易损斑块成分及斑块破裂危险程度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二瓣畸形与升主动脉形变的血流动力学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超越 李宇 范占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16-518,共3页
主动脉瓣二瓣畸形(BAV)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BAV与升主动脉形变的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对其进行综述。
关键词 主动脉瓣二瓣畸形 升主动脉形变 血流动力学现象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的肾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被引量:4
17
作者 秦淮 武海波 +1 位作者 程颐 范占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23-62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情况。方法收集4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别在手术前1天、术后即刻(进入重症监护室)、手术后6、24、48h测量双肾叶间动脉...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情况。方法收集4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别在手术前1天、术后即刻(进入重症监护室)、手术后6、24、48h测量双肾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最小流速(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同时记录血肌酐(sCr)水平和尿量。以AKIN为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和无AKI组,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40例患者中,AKI组27例,无AKI组13例。无AKI组与AKI组患者术后6、24h肾叶间动脉EDV、PI、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肾叶间动脉EDV与sCr呈负相关(r=-0.508,P=0.001),PI、RI与SCr呈正相关(r=0.411、0.443,P=0.009、0.005)。结论通过肾叶间动脉EDV、PI、RI可早期预测AKI发生,术后6、24h是超声测量肾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预测肾损伤的最佳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动脉瘤 夹层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血管内超声与磁共振管壁成像评价左冠状动脉斑块负荷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娅 贺毅 +1 位作者 李治安 张兆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00-180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血管内超声(IVUS)与MR黑血序列冠状动脉管壁成像评价左冠状动脉斑块负荷。方法对拟诊为冠心病(CAD)的患者15例,于7天内分别进行IVUS和MR检查。在两种技术所获图像相对应的层面上分别测量血管横截面积、管腔横截面积计算斑... 目的对比分析血管内超声(IVUS)与MR黑血序列冠状动脉管壁成像评价左冠状动脉斑块负荷。方法对拟诊为冠心病(CAD)的患者15例,于7天内分别进行IVUS和MR检查。在两种技术所获图像相对应的层面上分别测量血管横截面积、管腔横截面积计算斑块负荷,并行配对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结果 IVUS和MRI评价血管横截面积、管腔横截面积和斑块负荷具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59、0.68和0.59(P<0.001)。与IVUS比较,MR检查测得的血管横截面积和管腔横截面积较小,斑块负荷计算值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IVUS和MR测量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均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结论 IVUS和MRI技术均可准确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血管内超声 磁共振成像 斑块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造影正常者的冠脉血流储备分析:经胸多普勒冠脉血流显像与冠脉内超声和多普勒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娅 Thomas Bartel +1 位作者 李治安 Raimund Erbel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9期1355-1358,共4页
目的 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内超声 (IVUS)相结合 ,探讨冠脉造影正常者的冠状动脉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探测 47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前降支 (LAD)IVUS及血流速度并计算冠脉血流储备 (CFVR)。结果  47例患者中 ,14例 (3 0... 目的 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内超声 (IVUS)相结合 ,探讨冠脉造影正常者的冠状动脉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探测 47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前降支 (LAD)IVUS及血流速度并计算冠脉血流储备 (CFVR)。结果  47例患者中 ,14例 (3 0 % )LAD内无斑块 ,CFVR正常 ;16例 (3 4% )无斑块 ,CFVR减低 ;9例 (19% )有斑块 ,CFVR正常 ;8例 (17% )有斑块 ,CFVR减低。结论 冠脉造影正常者中仅 3 0 %为真正的正常 ,其余患者冠脉内或有斑块形成和 /或CFVR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血流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血流成像测量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与冠状动脉内多普勒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娅 李治安 Thomas BARTEL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血流成像(CFI)测量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方法的准确性,以确定一种简便而准确的方法。方法利用CFI检测106例怀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基础状态和经静脉注射腺苷140μg/(kg·min)达到最大充血反应状态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血流成像(CFI)测量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方法的准确性,以确定一种简便而准确的方法。方法利用CFI检测106例怀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基础状态和经静脉注射腺苷140μg/(kg·min)达到最大充血反应状态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血流,分别通过舒张期最大峰值血流速度(PDV)、舒张期平均血流速度(MDV)和平均血流速度(APV)计算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CFVR)。与冠状动脉内多普勒(ICD)的测值相比较,分析CFI方法的准确性。结果CFI通过PDV、MDV和APV计算CFVR的测值与ICD测值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61x+1.32、y=0.71x+0.96和y=0.91x+0.33,相关系数r分别为0.55、0.64和0.83(P<0.01)。结论CFI是一项准确测量CFVR的方法,通过MDV计算CFVR的测值准确且简洁、方便,可广泛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流成像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冠状动脉内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