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春市138名7~12岁儿童口腔牙周健康状态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倪雪岩 吕亚林 +2 位作者 铃木基之 黄洋 井上美津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4-529,共6页
目的:了解长春市小学7~12岁儿童牙周疾病患病状态及4种牙周致病菌检出情况,为进一步大规模系统的儿童口腔疾病调查提供依据。方法:以上颌第一磨牙颊面为被检部位,记录探诊后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联邦、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目的:了解长春市小学7~12岁儿童牙周疾病患病状态及4种牙周致病菌检出情况,为进一步大规模系统的儿童口腔疾病调查提供依据。方法:以上颌第一磨牙颊面为被检部位,记录探诊后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联邦、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后,判断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同时取龈上菌斑、应用PCR法检测4种牙周致病菌。结果:长春儿童牙龈炎患病率98.2%,探诊后出血阳性率为29.5%。被检部位PD≥4mm比例为12.7%,磨牙区PD≥4mm比例(18.2%)高于切牙区(7.3%)2.5倍。PD值随年龄增长探诊深度加深趋势。同部位检出3种以上牙周致病菌的比例,BOP阳性部位(33.3%)高于BOP阴性部位(19.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春市7~12岁儿童牙龈炎患病率高,磨牙区为牙周疾病好发部位,且患病程度重;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疾病患病率增加、病情加重倾向,4种牙周致病菌检出与牙周临床指标相关,提示儿童时期进行牙周病早期预防非常必要。本研究为今后开展大规模系统的儿童牙周疾病调查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疾病 儿童 流行病学调查 牙周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口腔卫生干预措施对心脏移植患者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曹莹 吕亚林 +3 位作者 丁芳 贾一新 韩笑 李若萱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26-530,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卫生宣教和牙周洁治对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56例原位心脏移植并中度以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口腔卫生宣教组、治疗组、对照组。口腔卫生宣教组采用口腔卫生宣教措施,治疗组用牙周洁治联合口腔卫生宣教... 目的:探讨口腔卫生宣教和牙周洁治对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56例原位心脏移植并中度以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口腔卫生宣教组、治疗组、对照组。口腔卫生宣教组采用口腔卫生宣教措施,治疗组用牙周洁治联合口腔卫生宣教。在实施口腔干预措施前(基线水平)、治疗后3、6个月分别检测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探诊出血百分率(blooding on probing rate,BOPR),牙石指数(calculus index,CI),龈沟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3组间各项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口腔卫生宣教组的PLI(1.68±0.45),BOPR(37%)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LI(1.08±0.93),SBI(0.97±0.12),BOPR(25%),CI(0.67±0.49),PD(2.01±0.34)与口腔宣教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口腔卫生宣教组PLI(1.57±0.67),SBI(1.68±0.76),BOPR(34%)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LI(1.13±0.37),SBI(1.31±0.62),BOPR(24%)CI(0.87±0.58),PD(2.24±0.27)与口腔卫生宣教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位心脏移植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联合定期牙周洁治能有效降低牙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口腔卫生宣教 牙周洁治 牙周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法对日本儿童口腔内4种牙周致病菌的检测 被引量:4
3
作者 倪雪岩 伊田博 +3 位作者 欧阳喈 铃木基之 井上美津子 佐佐龍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6-310,共5页
目的:应用PCR检测日本儿童口腔内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中间普氏菌以及福赛斯坦氏菌4种牙周病致病菌,并探讨检出结果与牙周临床检查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被检儿童为昭和大学齿科病院儿童牙病科就诊的儿童。随机选取全身健康... 目的:应用PCR检测日本儿童口腔内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中间普氏菌以及福赛斯坦氏菌4种牙周病致病菌,并探讨检出结果与牙周临床检查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被检儿童为昭和大学齿科病院儿童牙病科就诊的儿童。随机选取全身健康的儿童37名作为被检对象,在上颌右侧中切牙和上颌右侧第一磨牙的近中唇、颊面采取龈上菌斑,应用PCR法检测牙周致病菌;临床检查包括口腔内检查、探诊深度及牙龈探诊后出血。结果:临床检查结果显示37名儿童均未患有牙周病。牙周致病菌检测结果显示Pg检出率为21.6%,Aa、Pi、Tf三菌种检出率为55%~58%。混合牙列期Aa、Pi、Tf检出率增高和恒牙列完成期检出率减低的倾向。Pg与牙龈探诊后出血之间未见相关,而Aa、Pi、Tf的检出率呈BOP阳性部位高于BOP阴性部位的倾向。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6~18岁儿童龈上菌斑中高频度存在着牙周致病菌。为早期预防牙周病,对将来患牙周病危险性高的儿童进行早期筛查,并且从儿童时期采取预防措施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PgAa牙周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阿司匹林患者牙周机械治疗的出血控制 被引量:9
4
作者 丁芳 吕亚林 +3 位作者 宣玮 刘冬宇 段向青 韩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通过对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不停药进行牙周机械治疗时给予相应的止血措施,探讨不停药进行牙周机械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69例作为服药组(A组),20例... 目的:通过对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不停药进行牙周机械治疗时给予相应的止血措施,探讨不停药进行牙周机械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69例作为服药组(A组),20例自行停用阿司匹林1周的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作为停药组(B组),单纯慢性牙周炎患者50例为对照组(C组),对3组患者进行牙周机械治疗,术后观察牙周局部出血情况。牙周机械治疗术后30 min局部仍有活动性渗血需采取局部止血措施(牙周袋内放置氧化纤维素、纱布压迫、缝合),采取止血措施30 min(即术后60 min)仍出血者使用Nd:YAG激光止血。结果:基线时A组和B、C组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的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显著高于C组(P=0.024),也高于B组(P=0.088)。部分研究对象使用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法检测了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平均为15.2%,大于B组(60.7%)和C组(62.5%)。3组病例均顺利进行了牙周机械治疗,术后30 min A组有5例,B组和C组各有1例活动性渗血,采取局部止血措施,术后60 min后A组仍有1例活动性渗血,使用Nd:YAG激光彻底止血。结论:对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可以进行牙周机械治疗,在不停药的前提下,局部止血效果肯定,没有出现术后出血不止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牙周机械治疗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慢性牙周炎治疗效果的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丁芳 吕亚林 +1 位作者 王杰 刘银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8-772,共5页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是否能够维持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85名,牙周基础治疗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实验组给予包括口腔健康教育的认知行为干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是否能够维持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85名,牙周基础治疗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实验组给予包括口腔健康教育的认知行为干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4个月、治疗后6个月进行牙周检查并记录牙周指标。结果治疗后2个月时实验组的菌斑指数(plague 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个月时实验组的PLI为1.48±0.29,对照组为1.77±0.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4个月时实验组的BI(2.41±0.31)低于对照组(2.54±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实验组的PD(3.18±0.25)mm,低于对照组(3.38±0.3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4个月实验组的AL(2.59±0.21)低于对照组(2.77±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治疗后6个月时实验组的PLI、BI、PD、AL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慢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是有益的,可以纳入牙周维护治疗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认知行为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阿司匹林患者不停药牙种植手术出血情况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项天庆 吕亚林 +3 位作者 余兰 段向青 丁芳 蔡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不停药情况下行简单牙种植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心血管患者45例纳入试验组,每位患者不停药情况下植入1~3枚种植体,采用牙龈拉拢缝合、盐水纱布压迫等局部处理措施控制术后出...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不停药情况下行简单牙种植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心血管患者45例纳入试验组,每位患者不停药情况下植入1~3枚种植体,采用牙龈拉拢缝合、盐水纱布压迫等局部处理措施控制术后出血;同时选择未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或抗凝治疗的患者45例纳入对照组,每位患者植入1~3枚种植体,术后未采取特殊止血措施。两组患者术中均无需大面积翻瓣植骨。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出血、延迟出血和严重出血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后即刻出血患者共2例(4%),对照组1例(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强化局部处理措施后出血停止;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延迟出血和严重出血情况发生。结论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行简单牙种植手术出血风险很低,可在不停药情况下实施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 牙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前磨牙拔牙模式对前磨牙区比率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若萱 吕亚林 +2 位作者 张萍 张伟 李国庆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8-821,共4页
目的:比较正畸不拔牙和拔4 44 4、5 55 5、4 45 5、5 54 4不同模拟拔牙模式后上下颌前磨牙近远中宽度比率,探讨较为合适的拔牙模式。方法:选取93例Bolton指数前牙比和全牙比都正常的12~16岁患者模型。将4种模拟拔牙模式分为4组,不拔牙... 目的:比较正畸不拔牙和拔4 44 4、5 55 5、4 45 5、5 54 4不同模拟拔牙模式后上下颌前磨牙近远中宽度比率,探讨较为合适的拔牙模式。方法:选取93例Bolton指数前牙比和全牙比都正常的12~16岁患者模型。将4种模拟拔牙模式分为4组,不拔牙模式作为对照组,分别计算不拔牙和4种模拟拔牙模式后上下前磨牙近远中宽度比率,进行方差分析并两两比较。结果:不拔牙与前磨牙不同模拟拔牙模式相比较,上下前磨牙比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两两比较,拔54 54和45 45模式与不拔牙组的前磨牙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拔44 44和55 55模式与不拔牙组前磨牙比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前牙比和全牙比正常的安氏不同错畸形进行拔牙矫治时,前磨牙的拔牙模式会对前磨牙近远中宽度的比率产生影响。45 45和54 54拔牙模式较为合适,更接近不拔牙的上下前磨牙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模式 前磨牙比率 BOLTON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筋膜疼痛伴开口受限患者咬肌肌电图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非煜 吕亚林 +2 位作者 董坚 张杰夫 李俨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使用肌电图研究肌筋膜疼痛伴开口受限患者咬肌肌电。方法:选择20例肌筋膜疼痛伴开口受限患者为实验组。选择10位无症状者为对照组,用肌电图仪分别记录下两组下颌姿势位MPP和最大牙尖接触紧咬合ICP时,双侧的咬肌MM肌电。结果:MPP,... 目的:使用肌电图研究肌筋膜疼痛伴开口受限患者咬肌肌电。方法:选择20例肌筋膜疼痛伴开口受限患者为实验组。选择10位无症状者为对照组,用肌电图仪分别记录下两组下颌姿势位MPP和最大牙尖接触紧咬合ICP时,双侧的咬肌MM肌电。结果:MPP,患病组双侧MM肌电振幅均方根值RMS值高于对照组(P<0.01);ICP,患病组MM肌电电位值较正常对照组低(P<0.01)。MPP,患者MF值低于对照组(P<0.05);在ICP,患者MF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结论:肌筋膜疼痛伴开口受限患者下颌姿势位和最大牙尖接触紧咬时,咬肌肌电活动较正常人明显异常,咬肌表现为疲劳和失代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 肌电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移植患者3种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检测 被引量:3
9
作者 曹莹 吕亚林 +3 位作者 贾一新 韩笑 刘冬宇 丁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19-522,527,共5页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心脏移植患者龈上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进行检测,分析其存在状况与牙周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55例心脏移植患者为实验组,36例正常成人为对照组。以16、26为受检牙位,分别采集龈上菌...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心脏移植患者龈上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进行检测,分析其存在状况与牙周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55例心脏移植患者为实验组,36例正常成人为对照组。以16、26为受检牙位,分别采集龈上菌斑,应用PCR技术检测菌斑中的Pg,Tf,Td。同时记录受检牙位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龈沟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结果:心脏移植组PLI、SBI、PD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移植组龈上菌斑中Pg、Tf、Td检出率分别为为81.8%、69.1%、76.4%,对照组中3种细菌检出率分别为58.3%、41.7%、41.7%。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移植组3种致病菌同时检测出率为53.6%(59/110),对照组3种致病菌同时检出率为29.2%(21/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移植组中3种致病菌均为阳性患者的PLI、SBI、PD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移植患者口腔卫生状况较差,为防止牙周疾病的发生,应及早进行口腔卫生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移植 龈上菌斑 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瘤患者的牙周状况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芳 吕亚林 +2 位作者 韩笑 刘冬宇 刘银花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115-1117,共3页
目的:评价主动脉瘤患者的牙周状况,了解牙周病变程度对主动脉瘤发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9例临床诊断为主动脉瘤的病例及100例无主动脉瘤的健康对照者。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全身状况等一般情况,检... 目的:评价主动脉瘤患者的牙周状况,了解牙周病变程度对主动脉瘤发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9例临床诊断为主动脉瘤的病例及100例无主动脉瘤的健康对照者。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全身状况等一般情况,检查受试者的牙周临床指标,并依据临床附着丧失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牙周炎,分析了解牙周感染与主动脉瘤间的关系。结果:数据分析显示主动脉瘤组牙周炎患病率较高,109人中105人患牙周炎,对照组100人中52人患牙周炎;主动脉瘤组牙周破坏程度较为严重,中、重度牙周炎占69.7%,而对照组中、重度牙周炎仅占9%。结论:中、重度牙周炎可能与主动脉瘤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主动脉瘤 临床附着丧失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树脂间接法和直接法修复的疲劳破坏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吕亚林 江青松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315-317,共3页
目的通过体外咀嚼模拟实验,比较复合树脂间接法嵌体和直接法充填修复的抗疲劳破坏能力。方法30颗牙冠完整离体磨牙制备Ⅱ类洞,随机分为3组,每组10颗牙。2个组以嵌体修复(分别用PermaCem-Dual和ParaCore-Dual粘接),第3组以复合树脂直接... 目的通过体外咀嚼模拟实验,比较复合树脂间接法嵌体和直接法充填修复的抗疲劳破坏能力。方法30颗牙冠完整离体磨牙制备Ⅱ类洞,随机分为3组,每组10颗牙。2个组以嵌体修复(分别用PermaCem-Dual和ParaCore-Dual粘接),第3组以复合树脂直接充填。24h后于冷热循环机械载荷(TCML)咀嚼模拟疲劳实验机上进行疲劳实验,经1000次5℃/55℃冷热循环,1.2×106次50N机械负荷疲劳实验后,体视显微镜观察粘接破坏裂纹染色剂渗透情况,图像分析管理系统测定每个样本颈缘染色剂渗透距离。结果2个嵌体修复组间的破坏和裂纹染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嵌体组均优于直接充填组(P<0.05)。结论复合树脂间接法嵌体修复较树脂直接充填具有更好的抗疲劳破坏能力,而2种不同粘接剂之间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树脂 嵌体 疲劳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转染与阳性细胞的初步筛选
12
作者 姜秋 倪雪岩 +1 位作者 聂代邦 孙宏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0-993,共4页
目的:建立表达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方法体系,为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3.5dICR小鼠胚胎为材料,采用胰酶消化方法,培养小鼠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利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线性化的pcDNA3.1-LIF真核表... 目的:建立表达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方法体系,为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3.5dICR小鼠胚胎为材料,采用胰酶消化方法,培养小鼠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利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线性化的pcDNA3.1-LIF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经G418筛选阳性细胞,提取阳性细胞的基因组DNA并测序。结果:通过对小鼠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获得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经过转染,建立了表达LIF的胚胎成纤维细胞,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筛选得到的阳性细胞。对阳性细胞克隆质粒测序表明同源性达99%。结论:pcDNA3.1-LIF真核表达载体成功转染到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抑制因子 成纤维细胞 转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釉原蛋白对牙髓硬组织形成的诱导作用
13
作者 倪雪岩 姜秋 +1 位作者 吕亚林 高野吉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6-959,916,共5页
目的:探讨釉原蛋白对牙髓硬组织形成的诱导作用,为釉原蛋白诱导硬组织形成功能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istar雄性大鼠1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连续注射环磷酰胺(CP)14d],采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切牙成牙本质... 目的:探讨釉原蛋白对牙髓硬组织形成的诱导作用,为釉原蛋白诱导硬组织形成功能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istar雄性大鼠1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连续注射环磷酰胺(CP)14d],采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切牙成牙本质细胞及牙髓组织发生的各种变化及与釉原蛋白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注射CP后切牙形成端处于细胞增殖期和分化期的成牙本质细胞和牙髓细胞发生了广泛的水肿、变性甚至部分坏死、消失。牙髓损害区唇侧成釉器对应的牙髓侧,可见骨样牙本质样的硬组织形成;成釉器的增殖端附近可见成釉细胞分化,而且在新生硬组织表面分泌很厚的釉基质,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釉原蛋白呈阳性表达。正常对照组无变化。结论:CP抑制成牙本质细胞形成后,釉原蛋白具有诱导牙髓形成硬组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原蛋白 环磷酰胺 免疫组织化学 牙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gg及Edgewise矫治器减数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硬组织变化及其稳定性
14
作者 曾金玲 许天民 林久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5-278,283,共5页
目的对Begg及Edgewise矫治器减数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硬组织变化及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对30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其中19例Begg矫治器治疗、11例Edgewise矫治器治疗)治疗前后及追踪时的头影测量片... 目的对Begg及Edgewise矫治器减数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硬组织变化及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对30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其中19例Begg矫治器治疗、11例Edgewise矫治器治疗)治疗前后及追踪时的头影测量片进行扫描测量分析,用配对t检验和非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结束时,Begg矫治组和Edgewise矫治组的上颌前牙均发生明显的舌向移动和伸长,Edgewise矫治组的上颌磨牙无明显近中移动,但其下颌磨牙及Begg矫治组的上下磨牙均发生明显的近中移动及伸长。治疗后追踪观察时,Begg矫治组和Edgewise矫治组的上颌前牙均发生唇向移位和伸长,上颌磨牙均发生近中移位和伸长,而下颌磨牙除Edgewise矫治组伸长外,其余均无明显变化。Begg矫治组和Edgewise矫治组在治疗结束时及追踪时的硬组织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egg矫治器和Edgewise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拔牙患者的硬组织变化及其稳定性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gg矫治器 Edgewise矫治器 牙齿移动 硬组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