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FNC与NPPV对于心外科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杨毅 刘楠 +3 位作者 候晓彤 孙立忠 王红 金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4-671,共8页
目的比较研究新型无创通气方式——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与传统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2种呼吸治疗方式在心外术后低氧血症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1日至... 目的比较研究新型无创通气方式——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与传统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2种呼吸治疗方式在心外术后低氧血症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1日至2016年7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心脏外科手术入住心外危重症中心,术后拔除气管插管之后24 h内发生低氧血症(hypoxima),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应用HFNC或NPPV进行呼吸治疗[患者年龄(52.9±7.8)岁vs(53.8±8.9)岁,P〉0.05;男性性别比65%vs 70%,P〉0.05;术后基础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II)评分(9.4±2.2)分vs(9.3±2.2)分,P〉0.05]。起始参数设置:HFNC:流量45 L/min,温度37℃,吸氧浓度(Fi O2)60%~80%;NPPV:吸气压(inspiratory pressure,IPAP)10~12 cm H_2O(1cm H_2O=0.098 k Pa),呼气压(expiratory pressure,EPAP)4~6 cm H_2O,FiO_2 60%~80%,吸呼比(radio of inspiration and expiration,I∶E)为1∶1.5~2.0,根据临床疗效和患者耐受程度等逐渐调节。对比研究2种方法治疗方法在不同时间点(治疗后2 h、8 h、24 h、结束时)的呼吸、循环等方面情况,以及并发症、再次插管率、气切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分别接受HFNC与NPPV 2种方法治疗,发现HFNC在改善氧合指数(PaO_2/FiO_2)、降低PaCO_2均较NPPV组效果明显(P〈0.05);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心率(heart rate,HR)在HFNC组均较NPPV组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结束时HFNC组较NPPV组胃肠胀气(0vs 20%,P〈0.05)、不耐受(0 vs 25%,P〈0.05)等主要合并症发生率为低;HFNC治疗时间明显较NPPV组为短(P〈0.05);再次插管、气管切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耐受性良好、合并症少,在改善氧合、降低PaCO_2方面最终都体现了很好的疗效,且降低呼吸功、对循环的改善也有良好作用;但是2组的再次气管插管率、气管切开率、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氧疗 无创正压通气 低氧血症 心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