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王以新 廉京雷 +3 位作者 杨杰 朱平辉 曾汝园 冯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552-1555,共4页
目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共有4种形式: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毕业后教育、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及继续教育。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决定了将来全科医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因此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效果相关问题... 目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共有4种形式: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毕业后教育、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及继续教育。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决定了将来全科医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因此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效果相关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对我国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中的不同教学模式进行了归纳整理、概括分析,了解其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看法和建议,以期为探索更加先进的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教育 医学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通培训对北京三甲医院门诊医生干预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铁夫 许学敏 +4 位作者 周洪丹 陈伟 周经志 马莉 马涵英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17期63-66,70,共5页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巡讲团对医务人员的进行了历时一年的系列人文医学执业沟通技能培训。通过SEGUE量表测评门诊医生培训前、后沟通技能得分情况发现,人文医学执业沟通技能培训可以显著提高门诊医生的沟通能力,缩短普通...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巡讲团对医务人员的进行了历时一年的系列人文医学执业沟通技能培训。通过SEGUE量表测评门诊医生培训前、后沟通技能得分情况发现,人文医学执业沟通技能培训可以显著提高门诊医生的沟通能力,缩短普通医生与专家之间沟通水平的差异,减少外科系统医生与内科系统医生的沟通水平差异,并减小我国医生与美国全科医生间沟通能力之间的差距;固定师资和专业化、系通化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沟通技能培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 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整体血糖管理模式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李亚冬 马立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创建医院社区整体血糖管理模式,探讨该模式在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血糖控制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选取在北京市朝阳区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在北京市安贞医院建立产检档... 目的创建医院社区整体血糖管理模式,探讨该模式在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血糖控制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选取在北京市朝阳区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在北京市安贞医院建立产检档案,且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GDM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GDM常规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试验组采用医院社区整体血糖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孕期血糖控制情况、妊娠结局、母婴并发症情况及预后,分析医院社区整体血糖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孕期血糖控制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酮症和羊水过多的发生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12周后,试验组患者糖代谢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整体血糖管理模式在GDM患者血糖控制和预后中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社区整体血糖管理模式 糖尿病 妊娠 血糖控制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养老机制建设中的发展思路探讨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以新 冯妍 +5 位作者 杨敏京 马立萍 乔曼丽 余英 邓利群 刘新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493-1497,共5页
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探索科学的养老模式是养老机制建设的核心工作。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适合我国特定国情的养老模式,它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对家庭的情感依赖,降低社会养老资金支出,更能提高老年人的养... 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探索科学的养老模式是养老机制建设的核心工作。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适合我国特定国情的养老模式,它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对家庭的情感依赖,降低社会养老资金支出,更能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质量,缓解子女的养老压力。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所需解决的最大困难和挑战就是医疗问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是加快养老机制建设的关键基础。本研究探讨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养老机制建设中的发展思路,并以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其通过承担医疗联合体建设重要环节、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稳定全科医师团队等举措,努力帮助社区居民实现社区居家养老,以期为社区居家养老机制的建设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 医疗联合体 家庭医生式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在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意义及其辅助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冯妍 张京春 +3 位作者 王以新 郭芳 陈顺华 吕树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964-1968,共5页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意义,并对其辅助评价指标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选取2008年3—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意义,并对其辅助评价指标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选取2008年3—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5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活血组和活血解毒组,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患者后,最终活血组31例,活血解毒组30例。在西医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活血组加用芎芍胶囊治疗,活血解毒组加用芎芍胶囊和黄连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心绞痛计分、血瘀证计分、中医主症计分、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活血解毒组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活血组(P<0.05);活血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解毒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心绞痛计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活血解毒组心绞痛计分低于活血组(P<0.05);活血组和活血解毒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计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瘀证计分、中医主症计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瘀证计分、中医主症计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C、LDL-C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与活血组相比,血清hs-CRP水平在评价活血解毒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中意义更加明显;心绞痛计分可能可以作为hs-CRP的辅助指标综合评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活血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指标评估门诊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邓利群 王茜 +2 位作者 张冬花 左惠娟 林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4080-4085,共6页
背景血脂异常、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不健康饮食及身体活动不足等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并用于进行10年风险评估。而上述4项行为因素以及3项生理和生化指标维持理想状态可明显降低人群ASCV... 背景血脂异常、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不健康饮食及身体活动不足等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并用于进行10年风险评估。而上述4项行为因素以及3项生理和生化指标维持理想状态可明显降低人群ASCVD的发生。目的分析门诊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SCVD的危险因素水平、危险分层以及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综合反应ASCVD发病风险。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3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45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询问和现场测量、血液生化检查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采用武阳丰教授建立的国人10年ASCVD风险评估预测模型(以下简称预测方法)及《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提供的方法(以下简称指南方法)对ASCVD发病风险进行评估及危险分层,理想的心血管健康定义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建议(包括7项理想的健康因素和行为)。计算Kappa值,评估两种方法对ASCVD危险分层结果的一致性。结果≥5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种工具判断的ASCVD不同危险人群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8,P=0.005),预测模型方法判断ASCVD为高危的比例高于指南方法初评的结果(χ^(2)=4.219,P=0.04)。<5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种工具判断的ASCVD不同危险人群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350,P<0.001);预测模型方法评估以低危为主(76.3%),高危的比例仅为6.6%,指南方法初评高危比例达到29.5%。对中危患者进行余生风险评估,66例患者(13.0%)调整为高危,最终高危患者比例达到34.5%。预测模型方法判断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患者,指南方法同样评估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比例分别为51.9%、44.5%和56.0%,一致率为50.8%,经内部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261(u=17.010,P<0.001)。仅2.4%患者具有5项健康行为和因素,70.4%具有2~3项健康行为和因素。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吸烟/戒烟比例、理想体质指数(BMI)比例、空腹血糖(FPG)<5.6 mmol/L、血压<120/80 mm Hg比例高于男性,总胆固醇(TC)<5.2 mmol/L比例低于男性;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理想身体活动比例、心血管健康指标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1项、≥2项、≥3项、≥4项心血管健康指标的比例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80,P<0.001;χ^(2)=34.946,P<0.001;χ^(2)=107.419,P<0.001;χ^(2)=37.488,P<0.001)。结论两种评估方法的内部一致性较差;对于<55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指南判定高危的比例也超过1/3,和≥55岁高危比例相近,有高估此人群ASCVD危险的可能;5项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约70%患者具有2~3项健康行为和因素。加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的控制,改善心血管健康可能是降低ASCVD危险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 危险分层 理想心血管健康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可观察马尔科夫决策过程优化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方案的建模方法与验证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冯妍 冯奇 +3 位作者 王以新 邱禹 周雪忠 徐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181-2185,共5页
背景部分可观察马尔科夫决策过程(POMDP)是一种解决序列决策问题的数学算法,在医学领域中常应用于复杂治疗方案的动态优化。其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方案优化中的应用已进行了初步尝试。目的详细描述POMDP在UA中西医... 背景部分可观察马尔科夫决策过程(POMDP)是一种解决序列决策问题的数学算法,在医学领域中常应用于复杂治疗方案的动态优化。其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方案优化中的应用已进行了初步尝试。目的详细描述POMDP在UA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方案优化过程中的建模方法并对模型的可靠性做出初步验证。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市中医院、通州区中医院、东直门医院、怀柔中医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8-2010年2212例UA患者结构化住院病历111060条记录。将UA证候要素类型为气虚、血瘀的患者随机分为测试组732例和验证组732例,对测试组患者应用POMDP得出一组最优治疗方案的核心处方,在验证组患者中筛选符合方案的患者(作为优化组),与不符合方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血瘀证积分、远期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术,次要终点事件包括脑卒中、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再住院、心功能不全、其他血栓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验证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气虚优化组(n=152)、血瘀优化组(n=127)患者血瘀证积分降分分别为(5.29±2.64)、(4.87±3.0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优化组、血瘀优化组远期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4%(25/152)、12.6%(16/12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MDP可以实现UA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模型经验证较为稳定可靠,可尝试为其他疾病临床方案的制定提供更为细化、深入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冠心病 部分可观察马尔科夫决策过程 建模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微量清蛋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8
作者 姜爱凤 王以新 +1 位作者 马立萍 冯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93-95,共3页
目的 探讨尿微量清蛋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的价值,以期早期诊治,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月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6例为病例组,根据空腹血糖(FPG)水平进一步分为A亚组(7.1-10.0 mmol/... 目的 探讨尿微量清蛋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的价值,以期早期诊治,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月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6例为病例组,根据空腹血糖(FPG)水平进一步分为A亚组(7.1-10.0 mmol/L)、B亚组(10.1-13.1 mmol/L)、C亚组(〉13.1 mmol/L)。另选取同时期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7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尿微量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病例组尿微量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升高(P〈0.05)。C亚组尿微量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较A亚组和B亚组升高(P〈0.05)。尿微量清蛋白检测糖尿病肾病阳性率为40.79%(31/76),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糖尿病肾病阳性率为38.16%(29/76),联合检测糖尿病肾病阳性率为97.36%(74/76),联合检测糖尿病肾病阳性率较尿微量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升高(P〈0.01)。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微量清蛋白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半年内发生终点事件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冯妍 张京春 +2 位作者 王以新 郭芳 李田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3049-3052,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稳定型心绞痛半年内发生终点事件患者的临床资料,为预防终点事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9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4例,随访半年,综合分析发生终点事件患者的临床特点、心血... 目的回顾性分析稳定型心绞痛半年内发生终点事件患者的临床资料,为预防终点事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9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4例,随访半年,综合分析发生终点事件患者的临床特点、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医证型、血瘀证积分、中医症状积分、生化指标等。结果共有10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其中一级终点事件1例,二级终点事件9例。10例患者中男6例,年龄≥65者7例;平时工作劳累、压力大者6例,性格急躁者8例,喜食咸食者6例,喜食甜食者6例;有高血压病史者10例,达到高血压3级者8例;有高脂血症者9例;有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史10例;心功能不全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2级者7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2支者8例,支架总长度≥26 mm(中位数)者6例。中医证型为气虚型者10例,血瘀型者8例,痰浊型者6例,入组时的血瘀证积分≥14分(中位数)者7例,中医症状积分≥10分(中位数)者6例。10例患者入组时与发生终点事件时的生化指标比较,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中医证型、西医生化指标的综合评估,对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重点监测以减少终点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终点事件 危险因素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0
作者 邓利群 王茜 +2 位作者 张冬花 左惠娟 林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50-85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评价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69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斑块组1143例,...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评价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69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斑块组1143例,无颈动脉斑块组547例。收集研究对象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糖尿病、吸烟、饮酒、缺乏休闲活动等基本信息,测量血压和腰围,检测TC、LDL-C和空腹血糖,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67.6%。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77.2%vs 62.7%,P<0.01);60~64岁、65~69岁以及≥70岁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1.9%、71.3%和73.4%,随着年龄增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增加(χ2=18.455,P趋势<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性别和年龄外,高血压病程[OR=1.19,95%CI:1.05~1.35,P=0.006]、高TC血症(OR=1.43,95%CI:1.14~1.79,P=0.002)和饮酒(OR=1.62,95%CI:1.17~2.23,P=0.003)与颈动脉斑块发生显著相关。颈动脉斑块组与无颈动脉斑块组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vs 12.2%,P=0.240)。调整相关因素的影响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与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无显著相关性(OR=1.09,95%CI:0.80~1.50,P=0.587)。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疾病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殷玲 魏炜 +5 位作者 张军 李燕娜 李晓蕾 曾汝园 王以新 冯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1-436,共6页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CVR)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4月—201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CVR术后妊娠患者42例。根据术中置入的人工瓣膜类型,将患者分为机械瓣膜组和生物瓣膜组。通过查阅病案系统...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CVR)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4月—201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CVR术后妊娠患者42例。根据术中置入的人工瓣膜类型,将患者分为机械瓣膜组和生物瓣膜组。通过查阅病案系统,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CVR术距妊娠时间、宫内妊娠时间、住院时间、孕次、心脏病类型、换瓣部位、心功能分级、抗凝情况、围生期情况及母婴并发症等。分别于产后42 d和2014年5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纳入的42例妊娠患者共妊娠45例次,其中机械瓣膜组37例次,生物瓣膜组8例次。两组平均年龄、平均宫内妊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心脏病类型、换瓣部位及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CVR术距妊娠时间、平均孕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瓣膜组孕期未行抗凝治疗;机械瓣膜组术后一直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其中1例抢救无效死亡,2例胎死宫内引产。两组分娩时间、分娩方式及麻醉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时及产后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有活产新生儿44例,其中机械瓣膜组36例,生物瓣膜组8例。两组活产儿性别、平均阿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 d,完成随访的25例产妇和26例子代均恢复良好。2014年5月,完成随访的14例机械瓣膜组产妇仍口服华法令抗凝,1例偶有皮下瘀斑;8例生物瓣膜组无明显瓣膜功能失调,无再次换瓣者;22例子代均无异常。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较生物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高,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华法令剂量有关,但存在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结局 分娩 心脏瓣膜成形术 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状态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殷玲 王以新 +3 位作者 冯妍 李晓蕾 张军 李燕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3143-3146,共4页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患心脏瓣膜疾病的妇女成功通过心脏瓣膜置换术来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妇女需终身抗凝治疗。妊娠合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状态是妇产科高危妊娠,国内外对其处理缺乏统一性,多...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患心脏瓣膜疾病的妇女成功通过心脏瓣膜置换术来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妇女需终身抗凝治疗。妊娠合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状态是妇产科高危妊娠,国内外对其处理缺乏统一性,多强调个体化治疗。本文就妊娠合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状态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诊疗与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脏病 妊娠 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