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的良性疾病,多见于30~50岁。随着对子宫腺肌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子宫腺肌病恶变(endometrial cancer arising in adenomyosis,EC-AIA)受到重视。EC-AIA患病率低,多为病例报道,但EC-AIA仍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临床问题,重...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的良性疾病,多见于30~50岁。随着对子宫腺肌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子宫腺肌病恶变(endometrial cancer arising in adenomyosis,EC-AIA)受到重视。EC-AIA患病率低,多为病例报道,但EC-AIA仍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临床问题,重要的是EC-AIA没有特异性症状和有效辅助检查手段,临床诊断困难,不易早期发现且容易漏诊、误诊和延迟诊断,需要不断总结再认识。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及内膜非典型增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对189例异常子宫出血可疑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行电子宫腔镜检查,对宫腔内膜依次使用白光和NBI模式进行分类和...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及内膜非典型增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对189例异常子宫出血可疑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行电子宫腔镜检查,对宫腔内膜依次使用白光和NBI模式进行分类和病灶性质的判断,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观察模式对子宫内膜癌及内膜非典型增生诊断的作用。结果 189例共取子宫内膜病理标本334份,其中病理阳性病灶(包括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127份,阴性病灶(正常子宫内膜及内膜良性病变)207份。依照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宫腔镜下诊断特征:病灶增厚高出周边内膜、异型血管和(或)组织坏死致病灶表面毛糙不规则,NBI及白光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癌及内膜非典型增生诊断的准确率为93.7%(313/334)及84.7%(283/334)(χ2=14.010,P=0.000),敏感性为95.3%(121/127)及79.5%(101/127)(χ2=14.302,P=0.000),NBI模式均显著高于白光;二者诊断的特异性为92.8%(192/207)及87.9%(182/207)(χ2=2.767,P=0.096),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NBI弥补了普通光宫腔镜对病变形态学识别的不足,可明显提高对子宫内膜癌及内膜非典型增生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NBI指导下的对宫腔内病变的定位活检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展开更多
文摘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的良性疾病,多见于30~50岁。随着对子宫腺肌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子宫腺肌病恶变(endometrial cancer arising in adenomyosis,EC-AIA)受到重视。EC-AIA患病率低,多为病例报道,但EC-AIA仍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临床问题,重要的是EC-AIA没有特异性症状和有效辅助检查手段,临床诊断困难,不易早期发现且容易漏诊、误诊和延迟诊断,需要不断总结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