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北京市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无创产前检测(NI P T)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的效率,并评价NIPT在产前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北京市8家产前诊断机构行NIPT产前筛查的133899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目的分析北京市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无创产前检测(NI P T)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的效率,并评价NIPT在产前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北京市8家产前诊断机构行NIPT产前筛查的133899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检测指征、检测结果和产前诊断结果。所有孕妇按照检测指征计算阳性率;按照检测结果分为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性染色体异常、其他染色体异常,计算产前诊断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NIPT筛查指征中高龄孕产妇检测占比最高,达34.0%(45509/133899),其次为自愿要求,占32.7%(43860/133899)。NIPT高风险1647例,阳性率为1.2%(1647/133899),其中胎儿颈后透明层厚度(NT)增厚和超声结构异常孕妇的阳性率最高。NIPT高风险孕妇中1348例进行了产前诊断,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的产前诊断率最高,为91.5%(130/142),最低的是性染色体异常率,为76.4%(488/639),总体产前诊断率为81.8%(1348/1647)。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性染色体异常和其他染色体异常的阳性率分别为0.2%(318/133899)、0.1%(142/133899)、0.1%(77/133899)、0.5%(639/133899)和0.4%(471/13389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1.1%(226/318)、38.0%(54/142)、18.2%(14/77)、31.3%(200/639)和17.8%(84/471)。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及13-三体综合征的筛查敏感度分别为98.7%、96.4%和100.0%,特异度均为99.9%。结论NIPT的筛查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但仍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NIPT高风险孕妇应行产前诊断,加强检测前后的遗传咨询至关重要。展开更多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孕早期孕妇膳食蛋白质摄入情况,探讨膳食蛋白质摄入频率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北京出生队列研究(Beijing Birth Cohort Study),最终纳入10320例于2018年9月至2...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孕早期孕妇膳食蛋白质摄入情况,探讨膳食蛋白质摄入频率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北京出生队列研究(Beijing Birth Cohort Study),最终纳入10320例于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门诊进行常规产检的孕6~16周健康单胎孕妇,通过食物频率法了解孕早期孕妇膳食蛋白质摄入情况。于孕24~28周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IADPSG)标准诊断GDM。采用χ^(2)检验分析研究对象基线特征与GDM发病率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膳食蛋白质摄入频率与GDM发病率的关系。结果①本研究纳入的10320例孕妇中确诊为GDM的有1585例,发病率为15.4%。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蛋白质类食物、动物蛋白、红肉的摄入频率与GDM的发生风险有关(P<0.05),每周摄入频率越高,GDM发病率越高;而植物蛋白、白肉摄入频率与GDM的发生风险无关(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猪肉的摄入频率与GDM的发生风险有关(P<0.05),摄入频率越高,GDM发病率越高。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年龄、学历、产次、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家族史后,孕早期蛋白质类食物总摄入频率增加会增加GDM的发生风险(OR=1.504,95%CI:1.138~1.988);其中动物蛋白摄入频率对GDM发生有影响(OR=1.429,95%CI:1.122~1.984),而未发现植物蛋白摄入频率对GDM发生有影响。进一步分析显示,红肉的摄入频率增加会增加GDM的发生风险(OR=1.288,95%CI:1.072~1.547),而未发现白肉摄入频率对GDM发生有影响。在红肉类别中,猪肉的摄入频率增加会增加GDM的发生风险(OR=1.025,95%CI:1.007~1.044)。结论北京地区孕早期孕妇膳食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为动物蛋白中的肉类。较高的动物蛋白摄入频率,特别是以猪肉为主的红肉,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白肉和植物蛋白摄入频率与GDM发生无关。妇幼保健人员应该开展孕早期,甚至备孕期的营养宣教,以利于GDM的预防。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BirthRite坐位分娩组件接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缩短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提升产妇生产体验提供参考。方法将住院分娩的低危初产妇236例,第二产程按照产妇意愿分为观察组(116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采用BirthRite坐位分娩组...目的探讨BirthRite坐位分娩组件接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缩短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提升产妇生产体验提供参考。方法将住院分娩的低危初产妇236例,第二产程按照产妇意愿分为观察组(116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采用BirthRite坐位分娩组件坐式分娩,对照组采用电动产床坐式分娩。观察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非枕前位占比、阴道助产、产后出血、肩难产、会阴侧切、会阴裂伤、会阴水肿、会阴疼痛程度和产后满意度;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1 min、5 min Apgar评分。结果对照组中途2例退出。两组均顺利分娩,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娩非枕前位占比、肩难产发生率、会阴侧切率、会阴水肿及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结论使用BirthRite分娩椅能够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提高产妇满意度,优化坐位分娩结局。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肥胖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2022年10月~2023年12月就诊的PCOS肥胖患者进行研究。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0例。两组...目的探讨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肥胖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2022年10月~2023年12月就诊的PCOS肥胖患者进行研究。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0例。两组均使用孕激素调理月经3个月,试验组进行个体化饮食、运动和行为综合生活方式干预,专人随访和体质量管理。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减重的常规诊疗宣教。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量表及简易健康状况检查(12-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12)量表评估参与者的性功能及生活质量。收集可能影响性功能的临床资料并测定性激素水平,包括人体测量指标、血清雌二醇、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总睾酮、生物活性睾酮和硫酸脱氢表雄酮。结果干预3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体质量指数、腰围、体脂率、胰岛素抵抗指数、总睾酮、生物活性睾酮和硫酸脱氢表雄酮显著降低(P<0.05),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01)。试验组SF-12心理健康领域得分以及FSFI总分、性欲、性高潮和性满意得分均显著增高(P<0.05),而SF-12生理健康领域得分及性唤起、阴道润滑和性交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更好改善PCOS肥胖患者的性功能及心理健康。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北京市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无创产前检测(NI P T)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的效率,并评价NIPT在产前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北京市8家产前诊断机构行NIPT产前筛查的133899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检测指征、检测结果和产前诊断结果。所有孕妇按照检测指征计算阳性率;按照检测结果分为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性染色体异常、其他染色体异常,计算产前诊断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NIPT筛查指征中高龄孕产妇检测占比最高,达34.0%(45509/133899),其次为自愿要求,占32.7%(43860/133899)。NIPT高风险1647例,阳性率为1.2%(1647/133899),其中胎儿颈后透明层厚度(NT)增厚和超声结构异常孕妇的阳性率最高。NIPT高风险孕妇中1348例进行了产前诊断,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的产前诊断率最高,为91.5%(130/142),最低的是性染色体异常率,为76.4%(488/639),总体产前诊断率为81.8%(1348/1647)。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性染色体异常和其他染色体异常的阳性率分别为0.2%(318/133899)、0.1%(142/133899)、0.1%(77/133899)、0.5%(639/133899)和0.4%(471/13389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1.1%(226/318)、38.0%(54/142)、18.2%(14/77)、31.3%(200/639)和17.8%(84/471)。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及13-三体综合征的筛查敏感度分别为98.7%、96.4%和100.0%,特异度均为99.9%。结论NIPT的筛查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但仍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NIPT高风险孕妇应行产前诊断,加强检测前后的遗传咨询至关重要。
文摘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孕早期孕妇膳食蛋白质摄入情况,探讨膳食蛋白质摄入频率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北京出生队列研究(Beijing Birth Cohort Study),最终纳入10320例于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门诊进行常规产检的孕6~16周健康单胎孕妇,通过食物频率法了解孕早期孕妇膳食蛋白质摄入情况。于孕24~28周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IADPSG)标准诊断GDM。采用χ^(2)检验分析研究对象基线特征与GDM发病率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膳食蛋白质摄入频率与GDM发病率的关系。结果①本研究纳入的10320例孕妇中确诊为GDM的有1585例,发病率为15.4%。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蛋白质类食物、动物蛋白、红肉的摄入频率与GDM的发生风险有关(P<0.05),每周摄入频率越高,GDM发病率越高;而植物蛋白、白肉摄入频率与GDM的发生风险无关(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猪肉的摄入频率与GDM的发生风险有关(P<0.05),摄入频率越高,GDM发病率越高。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年龄、学历、产次、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家族史后,孕早期蛋白质类食物总摄入频率增加会增加GDM的发生风险(OR=1.504,95%CI:1.138~1.988);其中动物蛋白摄入频率对GDM发生有影响(OR=1.429,95%CI:1.122~1.984),而未发现植物蛋白摄入频率对GDM发生有影响。进一步分析显示,红肉的摄入频率增加会增加GDM的发生风险(OR=1.288,95%CI:1.072~1.547),而未发现白肉摄入频率对GDM发生有影响。在红肉类别中,猪肉的摄入频率增加会增加GDM的发生风险(OR=1.025,95%CI:1.007~1.044)。结论北京地区孕早期孕妇膳食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为动物蛋白中的肉类。较高的动物蛋白摄入频率,特别是以猪肉为主的红肉,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白肉和植物蛋白摄入频率与GDM发生无关。妇幼保健人员应该开展孕早期,甚至备孕期的营养宣教,以利于GDM的预防。
文摘目的探讨BirthRite坐位分娩组件接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缩短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提升产妇生产体验提供参考。方法将住院分娩的低危初产妇236例,第二产程按照产妇意愿分为观察组(116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采用BirthRite坐位分娩组件坐式分娩,对照组采用电动产床坐式分娩。观察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非枕前位占比、阴道助产、产后出血、肩难产、会阴侧切、会阴裂伤、会阴水肿、会阴疼痛程度和产后满意度;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1 min、5 min Apgar评分。结果对照组中途2例退出。两组均顺利分娩,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分娩非枕前位占比、肩难产发生率、会阴侧切率、会阴水肿及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结论使用BirthRite分娩椅能够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提高产妇满意度,优化坐位分娩结局。
文摘目的探讨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肥胖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2022年10月~2023年12月就诊的PCOS肥胖患者进行研究。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0例。两组均使用孕激素调理月经3个月,试验组进行个体化饮食、运动和行为综合生活方式干预,专人随访和体质量管理。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减重的常规诊疗宣教。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量表及简易健康状况检查(12-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12)量表评估参与者的性功能及生活质量。收集可能影响性功能的临床资料并测定性激素水平,包括人体测量指标、血清雌二醇、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总睾酮、生物活性睾酮和硫酸脱氢表雄酮。结果干预3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体质量指数、腰围、体脂率、胰岛素抵抗指数、总睾酮、生物活性睾酮和硫酸脱氢表雄酮显著降低(P<0.05),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01)。试验组SF-12心理健康领域得分以及FSFI总分、性欲、性高潮和性满意得分均显著增高(P<0.05),而SF-12生理健康领域得分及性唤起、阴道润滑和性交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更好改善PCOS肥胖患者的性功能及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