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郊区县孕妇膳食及体力活动对妊娠糖尿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周莉 吴连方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616-619,共4页
目的探讨膳食因素和体力活动对妊娠糖尿病的影响。方法以北京郊区县9家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妊娠糖尿病(GDM)孕妇124例、妊娠糖耐量低减(GIGT)孕妇128例及其配对对照组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膳食及体力活动等情况进行调查。结... 目的探讨膳食因素和体力活动对妊娠糖尿病的影响。方法以北京郊区县9家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妊娠糖尿病(GDM)孕妇124例、妊娠糖耐量低减(GIGT)孕妇128例及其配对对照组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膳食及体力活动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GDM组、GIGT组的每日膳食热量、脂肪和糖类摄入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畜肉、禽肉类摄入量多于对照组,畜肉类、鱼类摄入量多于GI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IGT组谷类、蛋类、奶类摄入量多于对照组,蛋类摄入量多于G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孕期极轻体力劳动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热量、高脂肪的不合理膳食和极少的体力活动是妊娠糖尿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结构 体力活动 妊娠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对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性评估 被引量:68
2
作者 孔丽君 周莉 +1 位作者 杨丽 范玲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8-240,共3页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于2010年11月至2014年11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前检查过程中曾因可疑胎盘植入同时进行超声检查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的7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产后病理检...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于2010年11月至2014年11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前检查过程中曾因可疑胎盘植入同时进行超声检查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的7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产后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评价两种检查方法产前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结果 76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确诊为胎盘植入的共45例;超声诊断的胎盘植入45例,其中3例术后排除胎盘植入,漏诊3例;磁共振成像诊断的胎盘植入46例,其中3例术后排除胎盘植入,漏诊2例。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精确比、诊断指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值分别为0.835和0.863(>0.4)。结论超声作为一项产前检查的常规项目,其对于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是值得肯定的;彩超和磁共振检查作为产前诊断胎盘植入的主要手段,其诊断价值值得肯定;当超声结果为阴性或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时,磁共振成像可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产前诊断 胎盘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帆状胎盘的危险因素及围产儿结局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雪艳 于松 吴青青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5-357,共3页
目的探讨帆状胎盘(VCI)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就诊的588例VC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61 143例非VCI患者为对照组,分析VCI相关危险因素及对围产... 目的探讨帆状胎盘(VCI)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就诊的588例VC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61 143例非VCI患者为对照组,分析VCI相关危险因素及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总结VCI围产儿死亡的原因。结果双胎妊娠、多胎妊娠、试管婴儿、前置胎盘、副胎盘/双叶胎盘为VCI的相关危险因素。VCI组中小于胎龄儿、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死胎、单脐动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VCI组(P均<0.05)。678例帆状胎盘围产儿中,7例(1.0%)死亡,其中,1例死于VCI前置血管,3例死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例死于脐带扭转,1例死于脐带脱垂,1例死于胎盘早剥。结论重视VCI的相关危险因素,利用现代超声技术在产前作出正确诊断,提高产前诊断率,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帆状胎盘 危险因素 围产儿 死亡率 前置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与染色体及22q11微缺失异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闫亚妮 吴青青 +4 位作者 姚苓 王欣 山丹 安园园 高凤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9-253,共5页
目的 通过分析超声检查出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染色体及微缺失异常情况,探讨胎儿CHD的发病原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超声科行常规检查(孕18~28周)的孕妇26042例[年龄20~45(31... 目的 通过分析超声检查出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染色体及微缺失异常情况,探讨胎儿CHD的发病原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超声科行常规检查(孕18~28周)的孕妇26042例[年龄20~45(31.51±4.05)岁,孕(23.65±4.32)周]发现胎儿心脏结构异常者,行超声心动图诊断及染色体检查,终止妊娠者行病理检查.结果 近2年本院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CHD 416例,引产后尸解证实的82例,均行染色体检查,发现18例染色体异常,其中18-三体8例,21-三体4例,13-三体2例,45X 1例,三倍体1例,46 XXY 1例,46 XYY 1例.64例染色体正常者,其中31例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3例存在22q11.2微缺失综合征.结论 胎儿CHD与染色体及微缺失有关,若超声检查发现胎儿CHD时,应进行染色体常规核型分析及FISH法微缺失检测,以降低出生缺陷,避免染色体异常综合征患儿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 染色体核型 荧光原位杂交法 产前诊断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性 被引量:17
5
作者 梁娜 吴青青 +2 位作者 高凤云 冯颖 李菁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3D-HyCoSy)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206例(397条输卵管)不孕症患者,采用造影剂SonoVue及编码造影成像技术进行3D-HyCoSy检查。通过3D-HyCoSy评价输卵管的通畅性,并对其图像质量进行... 目的探讨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3D-HyCoSy)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206例(397条输卵管)不孕症患者,采用造影剂SonoVue及编码造影成像技术进行3D-HyCoSy检查。通过3D-HyCoSy评价输卵管的通畅性,并对其图像质量进行分析。42例患者同时接受腹腔镜下通染液检查,以此为金标准,与3D-HyCoSy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96.60%(199/206)3D-HyCoSy图像质量优良,能很好地评价输卵管的通畅性。80条输卵管同时接受腹腔镜下通染液检查,以其结果作为对照,3D-HyCoSy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准确率为90.00%(72/80),敏感度为94.83%(55/58),特异度为77.27%(17/22),阳性预测值为91.67%(55/60),阴性预测值为85.00%(17/20);判断输卵管的阻塞部位和阻塞程度的准确率为75.00%(60/80)。结论 3D-HyCoSy有望成为比较理想的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女性 输卵管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声诺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结合B超手术治疗持续胎盘植入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艳忠 赖爱鸾 +1 位作者 钱敏 张为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3-346,共4页
目的:比较宫腔镜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方法在持续胎盘植入治疗中应用的效果,阐明宫腔镜技术诊断及治疗持续胎盘植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7例持续胎盘植入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粘连型7例,植入型38例,穿透型2例。孕早期7... 目的:比较宫腔镜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方法在持续胎盘植入治疗中应用的效果,阐明宫腔镜技术诊断及治疗持续胎盘植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7例持续胎盘植入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粘连型7例,植入型38例,穿透型2例。孕早期7例,孕中期19例,孕晚期2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植入型胎盘38例分为宫腔镜下植入胎盘电切术组(n=20)及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药物治疗组(n=18),通过B超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率以及3个月月经恢复正常率等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各孕期发生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基本一致,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刮宫,占65.9%(31/47);其次为剖宫产,占34.0%(16/47)。孕早期以粘连型为主,占85.7%(6/7);孕中、晚期主要以植入型为主,占92.5%(37/40)。本组47例患者中采用宫腔镜治疗胎盘植入27例,包括粘连型7例,植入型20例;除外1例植入型同时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结扎术,其余均在B超监测下完成;20例植入型中19例一次手术完成,1例经过2次手术。宫腔镜下植入胎盘电切术组中20例植入型患者B超转阴率及3个月月经恢复正常率均为100%,未发现远期并发症;药物治疗中18例植入型患者B超转阴率64.7%,3个月月经恢复正常率58.8%,2组植入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植入型患者HCG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结合B超手术治疗持续胎盘植入较药物治疗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胎盘植入 宫腔镜 B型超声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月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马翠 伍绍文 刘晓巍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足月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定期产检的≥孕37周单胎臀位行外倒转术(均行椎管内麻醉)的孕妇14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倒转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将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足月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定期产检的≥孕37周单胎臀位行外倒转术(均行椎管内麻醉)的孕妇14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倒转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将相关因素(产妇年龄、产次、孕周、体质量指数、脐带长度、羊水指数、新生儿体质量、臀先露类型、绕颈与否、胎盘位置、是否使用宫缩抑制剂)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149例行足月臀位外倒转术的孕妇中,成功59例,成功率39.60%。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成功组(59例)与失败组(90例)脐带长度(54.00±5.92 cm vs 49.89±9.95 cm)和产次(初产妇与经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产次、宫缩抑制剂、脐带长度是足月臀位外倒转手术成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多学科联合下进行足月臀位外倒转术是安全可行的,其成功的相关因素可能与产次、使用宫缩抑制剂和脐带长度有关。选择合适的病例,术前使用宫缩抑制剂,建议行椎管内麻醉,术中及术后加强观察和母儿监护,以达到安全分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位 足月 胎位 外倒转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1
8
作者 周莉 吴连方 +1 位作者 范玲 李晓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63-267,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产后糖代谢转归情况及产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分娩及产后随访的624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产后糖代谢转归情况及产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分娩及产后随访的624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后6~8周糖代谢恢复情况分为糖代谢正常组(444例)和糖代谢异常组(180例),了解两组转归的相关因素。结果 1)444例孕妇产后6~8周糖代谢恢复正常,占71.2%,180例孕妇产后6~8周糖代谢仍然异常,占28.8%,其中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18例,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32例,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130例;2)产后糖代谢异常组孕期GDM诊断的孕周较糖代谢正常组早,空腹血糖、孕前及产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脂均较正常组高,孕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合并相关合并症、DM家族史的比例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母乳喂养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孕妇的年龄、孕产次以及孕期体质量增长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大部分GDM孕妇产后6~8周糖代谢可恢复正常,28.8%(180例)的孕妇产后仍然存在糖代谢异常;2)孕妇GDM诊断孕周早、孕期空腹血糖高、DM家族史、孕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孕期合并相关合并症、孕前及产后高BMI、高脂血症等均为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产后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麻联合双管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8
9
作者 白云波 徐铭军 +2 位作者 赵国胜 张青林 张同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78-781,共4页
目的评估腰麻联合双管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29例,随机分为两组。D组(n=68)腰麻后双管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S组(n=61)腰麻后单管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记录镇痛... 目的评估腰麻联合双管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29例,随机分为两组。D组(n=68)腰麻后双管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S组(n=61)腰麻后单管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记录镇痛前(T0)及镇痛后10min(T1)、30 min(T2)、120 min(T3)、宫口开至7~8 cm(T4)、宫口开全(T5)、第二产程用力分娩时(T6)的VAS疼痛评分,各产程时间及缩宫素使用情况,镇痛泵按压及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分娩方式,产时出血量,新生儿情况和镇痛不良反应。结果 T0~T4时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T6时D组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5)。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镇痛药物使用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镇痛泵总按压次数D组明显少于S组(P〈0.05)。各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率、分娩方式、产时出血量、新生儿情况和镇痛不良反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麻联合双管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产妇满意度高,对母婴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管硬膜外阻滞 单管硬膜外阻滞 腰麻 分娩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宫颈弹性超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双胎自发性早产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菁华 黄瑞贞 +2 位作者 刘晓巍 王晶晶 吴青青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宫颈弹性超声成像评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双胎自发性早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IVF-ET术后双绒毛膜性双胎初产孕妇20例,其中7例分娩孕周<35周纳入早产组,13例分娩孕周>35周纳入对照组。采用经阴道超声... 目的探讨经阴道宫颈弹性超声成像评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双胎自发性早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IVF-ET术后双绒毛膜性双胎初产孕妇20例,其中7例分娩孕周<35周纳入早产组,13例分娩孕周>35周纳入对照组。采用经阴道超声宫颈组织弹性成像(E-Cervix模式4point测量法)同时获取并比较组间宫颈长度、闭合段宫颈内口应变率(CIS)、宫颈外口应变率(ES)、CIS/ES比值、超声弹性对比指数(ECI)及宫颈硬组织弹性占比(CHR)。结果早产组孕妇宫颈长度较对照组缩短[(1.73±0.86)cm比(2.63±0.97)cm],ECI(4.05±0.60比3.70±1.0)、ES[(0.37±0.09)%比(0.34±0.07)%]和CIS/ES比值(0.99±0.16比0.82±0.25)均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孕妇CIS较对照组显著升高[(0.34±0.06)%比(0.18±0.08)%],CHR显著下降[(40.3±14.63)%比(59.7±14.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组织超声弹性指标在评估IVF-ET术后双胎自发性早产中优于宫颈长度,其中CIS与CHR更具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子宫颈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弹性成像技术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双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腹腔镜监测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玉 孟凡 +2 位作者 李坚 张晓峰 王晓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64-2366,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腹腔镜监测下清宫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氨甲喋呤灌注化疗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术后第1~3天行腹腔镜监测下清宫术。术后复查血HCG及阴...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腹腔镜监测下清宫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氨甲喋呤灌注化疗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术后第1~3天行腹腔镜监测下清宫术。术后复查血HCG及阴式超声。出院后随访血HCG。结果清宫术中患者出血量5~30ml。住院天数5~9天。10例患者清宫术后2天血HCG下降均>90%,术后2~3天复查超声,9例宫内无异常回声,1例超声示宫腔内有残留,中药治疗7天后复查超声宫内无异常回声。术后3~4周10例患者血HCG恢复正常,术后25~40天月经复潮。结论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腹腔镜监测下清宫术能快速终止剖宫产瘢痕妊娠,有效防止子宫破裂、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保留患者子宫,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腹腔镜 清宫术 剖宫产 瘢痕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经产妇与初产妇妊娠中晚期宫颈弹性参数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菁华 吴青青 +3 位作者 王欣 闫岩 黄瑞贞 王晶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4-327,共4页
目的对比经产妇与初产妇妊娠中晚期宫颈超声弹性参数差异。方法选取96名产妇,其中初产妇48名(初产组)、经产妇48名(经产组),追踪妊娠结局均为足月自然分娩。采用经阴道超声宫颈弹性成像获取宫颈长度(CL)、闭合段宫颈内口应变率(CIS)、... 目的对比经产妇与初产妇妊娠中晚期宫颈超声弹性参数差异。方法选取96名产妇,其中初产妇48名(初产组)、经产妇48名(经产组),追踪妊娠结局均为足月自然分娩。采用经阴道超声宫颈弹性成像获取宫颈长度(CL)、闭合段宫颈内口应变率(CIS)、宫颈外口应变率(ES)、CIS/ES、超声弹性对比指数(ECI)及宫颈硬组织弹性占比(CHR),比较组间各指标差异。结果初产组孕晚期CL较孕中期缩短(P<0.05),CIS和CIS/ES升高(P均<0.05);经产组孕晚期CHR较孕中期降低(P<0.05);孕晚期经产期CIS和CIS/ES均较初产组降低(P均<0.05)。结论经产妇与初产妇孕期宫颈组织超声弹性参数存在一定差异,CIS、CIS/ES、CL和CHR伴随孕周增长具有不同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妊娠 产次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管理和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与巨大儿发生风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赵明 李光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3140-3143,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 GDM)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治疗后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巨大儿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孕妇1937例为研究对象。记录孕妇年龄、分娩孕周、...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 GDM)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治疗后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巨大儿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孕妇1937例为研究对象。记录孕妇年龄、分娩孕周、身高,妊娠前、妊娠中期(孕13~27周)、妊娠晚期(孕28周至分娩前)、分娩前体质量,以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性别。于妊娠24~28周时行75 g葡萄糖口服糖耐量试验( OGTT),根据OGTT结果分为GDM组214例和糖耐量正常( NGT)组1723例。GDM组患者给予规范化管理和治疗,制定个体化的饮食处方,指导适当活动、记录饮食运动日记,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等;根据患者饮食运动日记以及血糖水平、体质量增长和胎儿大小等情况,及时调整饮食处方;血糖水平控制仍不理想者考虑胰岛素治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GDM组年龄、妊娠前体质指数( BMI)、妊娠前超重/肥胖比例大于NGT组,分娩孕周、妊娠期总增重和妊娠中晚期增重速度小于NGT组( 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巨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分娩孕周≥40周〔OR =2.270,95%CI (1.615,3.191)〕、妊娠前超重/肥胖〔OR=2.155,95%CI(1.322,3.514)〕、新生儿为男婴〔OR=1.626,95%CI (1.157,2.283)〕是妊娠结局为巨大儿的危险因素(P﹤0.05),而未发现GDM与巨大儿有关(P﹥0.05)。结论经规范化管理和治疗的GDM孕妇,GDM不会增加巨大儿的发生风险,但妊娠前超重/肥胖仍是巨大儿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巨大胎儿 糖尿病饮食 超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镇痛对产钳助产分娩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姜海利 周建新 +1 位作者 邢宇 路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7-322,共6页
目的分析妊娠足月单胎初产妇产钳助产分娩的临床特征,探讨硬膜外镇痛对产钳助产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房实施产钳助产分娩的70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实施硬膜外镇... 目的分析妊娠足月单胎初产妇产钳助产分娩的临床特征,探讨硬膜外镇痛对产钳助产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房实施产钳助产分娩的70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实施硬膜外镇痛分为镇痛组(324例)和对照组(382例),对比观察两组分娩结局。结果①足月单胎初产妇中,产钳助产率为7.2%(706/9818),其中产后出血发生率33.6%(237/706),会阴Ⅲ~Ⅳ度裂伤发生率0.99%(7/706),新生儿窒息率4.4%(31/706)。②镇痛组中,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但两组的产后出血≥1000 mL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2)。③镇痛组中,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3)。结论妊娠足月单胎初产妇中,硬膜外镇痛的孕妇实施产钳助产分娩更容易发生产后出血,但不会增加严重产后出血≥1000 mL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初产妇 产钳助产 硬膜外镇痛 分娩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孕期24h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晓梅 赵友萍 +2 位作者 王琪 张为远 崔满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4-367,共4页
目的通过对妊娠中期孕妇动态血压监测及妊娠结局的追踪,研究动态血压监测在妊娠中期预测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3月至2007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妊娠孕妇200例,孕20~24周,... 目的通过对妊娠中期孕妇动态血压监测及妊娠结局的追踪,研究动态血压监测在妊娠中期预测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3月至2007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妊娠孕妇200例,孕20~24周,当时无合并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并追踪其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200例妊娠中期孕妇中发现白衣型高血压70例,追踪妊娠结局正常血压组89例,妊娠高血压组23例,原发型高血压组18例。对后3组孕妇妊娠中期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收缩(dSBP)及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及舒张压(nDBP)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正常血压、妊娠高血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妊娠高血压组夜间平均舒张压似有升高的趋势。原发型高血压组与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组孕妇24h血压昼夜节律进行了比较,原发型高血压组与另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中期单次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对预测妊娠期高血压预防无明确意义。对结果可疑及高危人群应定期重复监测可早期诊断治疗,改善母儿预后;对妊娠中期孕妇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可早期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及早进行临床干预,可增加正常分娩率,促进母儿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中期 动态血压监测 妊娠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q1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的超声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侯磊 李介岩 +2 位作者 邢宇 刘丽恒 王欣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通过对22q1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的染色体及胎儿超声特点分析,明确患病胎儿临床表型与基因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19例产前诊断22q11.2微缺失综合征孕妇的一般情... 目的通过对22q1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的染色体及胎儿超声特点分析,明确患病胎儿临床表型与基因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19例产前诊断22q11.2微缺失综合征孕妇的一般情况、产前诊断指征、染色体及超声表现。结果19例22q1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中,4例是因孕妇血清学筛查异常或外周血胎儿游离DNA筛查异常后产前诊断确诊的,15例是因胎儿超声异常行产前诊断确诊的,其中最常见的胎儿超声表现为右位主动脉弓(8/16)、室间隔缺损(5/16)及法洛氏四联症(5/16)。结论胎儿超声异常,特别是心血管异常是产前22q11.2微缺失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有必要对超声异常胎儿进行以基因拷贝数变异检测为基础的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q11.2微缺失综合征 产前诊断 基因拷贝数变异 染色体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发性宫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致新生儿死亡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慧英 于松 +1 位作者 于莎莎 程冉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1期3881-3884,3892,共5页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引起胎儿宫内感染的常见病毒,也是导致胎儿异常和新生儿智力、听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晚发性宫内HCMV感染对新生儿的危害较大,极易造成新生儿窒息死亡,且临床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本研究...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引起胎儿宫内感染的常见病毒,也是导致胎儿异常和新生儿智力、听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晚发性宫内HCMV感染对新生儿的危害较大,极易造成新生儿窒息死亡,且临床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本研究报道了3例晚发性宫内HCMV感染致新生儿死亡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期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妊娠并发症 感染性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孕妇产时中转剖宫产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被引量:11
18
作者 姜海利 李金皎 +3 位作者 贾音 王慧丽 刘凯波 阴赪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85-889,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子痫前期孕妇经阴道试产的临床特征和分娩结局,探讨产时中转剖宫产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子痫前期孕妇1264例,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n=1016)和中转剖宫产组(n=248),分析产时中转剖宫产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分娩结局... 目的回顾性分析子痫前期孕妇经阴道试产的临床特征和分娩结局,探讨产时中转剖宫产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子痫前期孕妇1264例,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n=1016)和中转剖宫产组(n=248),分析产时中转剖宫产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1264例孕妇中,产时中转剖宫产率为1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转剖宫产组的年龄、分娩孕周以及宫内感染、剖宫产史、臀位先露、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辅助生殖技术、分娩镇痛、人工破膜和催产素加强宫缩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辅助生殖技术(OR=1.077,95%CI:1.034~1.112,P<0.01;OR=1.777,95%CI:1.025~3.079,P<0.01)是产时中转剖宫产的危险因素。中转剖宫产组新生儿体质量和新生儿身长均明显大于阴道分娩组(P<0.05),产后出血≥500 mL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而产后出血≥1000 mL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年龄和辅助生殖技术是子痫前期孕妇产时中转剖宫产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转剖宫产时产后出血≥500 mL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但不增加产后出血≥1000 mL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中转剖宫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镜在白化病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蓉 姜海利 +4 位作者 王小新 刘丽恒 邹丽颖 阮焱 王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1-744,共4页
背景白化病产前诊断是围生医学的一个难题,胎儿镜是目前临床用于白化病产前诊断的重要方法,但操作较复杂,存在操作失败、误诊等可能。目的探讨胎儿镜在白化病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相关临床经验及操作技术。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5年... 背景白化病产前诊断是围生医学的一个难题,胎儿镜是目前临床用于白化病产前诊断的重要方法,但操作较复杂,存在操作失败、误诊等可能。目的探讨胎儿镜在白化病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相关临床经验及操作技术。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就诊的28例孕有白化病高风险胎儿的孕妇,于孕19~27周,在B超引导下于羊水池最深处应用胎儿镜进入羊膜腔,观察胎儿头发颜色,进行白化病产前诊断。结果 28例孕妇均成功接受胎儿镜检查。胎儿镜操作时间为8~42 min,平均16 min。20例诊断为正常胎儿;8例诊断为白化病胎儿,其流产后病理诊断均明确为白化病胎儿。胎儿镜在白化病产前诊断中的失败率及误诊率均为0。结论胎儿镜用于白化病等遗传性疾病产前诊断,具有快速、准确、安全等特点,对于合并羊水少的孕妇可联合行羊膜腔灌注,缩短胎儿镜操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镜 产前诊断 白化病 羊水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例足内翻胎儿的产前诊断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侯磊 李介岩 +3 位作者 张涛 李莉 张为远 王欣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足内翻胎儿产前诊断结果,明确足内翻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及基因拷贝数变异情况。方法:57例超声检查提示胎儿足内翻的孕妇,通过经腹绒毛取样、羊膜腔穿刺或脐静脉穿刺的方法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及基因拷贝数变异的分析。结果:5... 目的:探讨足内翻胎儿产前诊断结果,明确足内翻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及基因拷贝数变异情况。方法:57例超声检查提示胎儿足内翻的孕妇,通过经腹绒毛取样、羊膜腔穿刺或脐静脉穿刺的方法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及基因拷贝数变异的分析。结果:57例足内翻胎儿总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17.5%(10/57)。57例足内翻胎儿中孤立性足内翻11例,无染色体异常发生;综合征性足内翻46例,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21.7%(10/46),其中18-三体3例,其他染色体异常2例,致病性基因拷贝数变异5例。结论:孤立性足内翻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低;综合征性足内翻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高,需行产前诊断。对于足内翻胎儿的产前诊断,除了常规的核型以外,还需要重视基因拷贝数变异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内翻 产前诊断 基因拷贝数变异 染色体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