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路上皮癌相关1基因通过竞争性抑制miR-18a增强乳腺癌细胞的他莫昔芬治疗耐药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秀楠 刘爱蕙 +1 位作者 唐欣 任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5-302,共8页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癌相关1(urothelial carcinoma-associated 1,UCA1)基因及miR-18a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他莫昔芬耐药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测定乳腺癌细胞中UCA1和miR-18a的...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癌相关1(urothelial carcinoma-associated 1,UCA1)基因及miR-18a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他莫昔芬耐药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测定乳腺癌细胞中UCA1和miR-18a的表达,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8a和UCA1 3'UTR区域结合。在他莫昔芬敏感的MCF-7细胞中过表达UCA1或敲减miR-18a,在他莫昔芬耐药的LCC9和BT474细胞中敲减UCA1或过表达miR-18a,CCK-8方法测定细胞活力,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测定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结果:他莫昔芬耐药的LCC2、LCC9和BT474细胞中,UCA1表达量显著高于他莫昔芬敏感的MCF-7细胞。MCF-7细胞在0.1μmol/L他莫昔芬处理后,UCA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UCA1过表达提高了MCF-7细胞在他莫昔芬处理后的活力,而UCA1 siRNA则显著降低了LCC9和BT474细胞在他莫昔芬处理后的活力。在MCF-7细胞中,相对于质粒对照+他莫昔芬组,UCA1+他莫昔芬组的克隆数目多19.0%,克隆平均大小增加29.0%,G1期细胞比例减少7.3%,S期细胞增加6.7%。在BT474细胞中,相对于siRNA对照+他莫昔芬组,si-UCA1+他莫昔芬组的克隆数目少54.0%,克隆平均大小减少42.0%,G1期细胞比例增加9.0%,S期细胞减少6.2%。UCA1有一个miR-18a结合位点,敲减miR-18a提高了MCF-7细胞在他莫昔芬处理后的活力,过表达miR-18a则显著降低了BT474细胞在他莫昔芬处理后的活力。在MCF-7细胞中,相对于对照+他莫昔芬组,miR-18a抑制+他莫昔芬组的克隆数目多15.0%,克隆平均大小增加33.0%,G1期细胞比例减少8.8%,S期细胞增加5.3%。在BT474细胞中,相对于对照+他莫昔芬组,miR-18a过表达+他莫昔芬组的克隆数目少47.0%,克隆平均大小减少25.0%,G1期细胞比例增加13.3%,S期细胞减少7.9%。结论:UCA1可以通过竞争性抑制miR-18a增强乳腺癌细胞的他莫昔芬治疗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雌激素 乳腺肿瘤 尿路上皮癌相关1基因 他莫昔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触及病变的乳腺微钙化手术价值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爱蕙 李秀楠 王钢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388-2390,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X线片上不可触及病变乳腺微钙化灶72例手术方式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对72例乳腺不可触及肿块的微钙化灶形态、分布、BI-RADS分级、手术定位方式与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分级不可触及病变乳腺微钙化手术价值。结果... 目的:探讨乳腺X线片上不可触及病变乳腺微钙化灶72例手术方式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对72例乳腺不可触及肿块的微钙化灶形态、分布、BI-RADS分级、手术定位方式与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分级不可触及病变乳腺微钙化手术价值。结果:72例乳腺不可触及肿块的钙化灶诊断为恶性26例(36.1%)。钙化灶形态特点:簇状泥沙样钙化10例,多发点状钙化6例,分叉、多形性钙化8例,颗粒状钙化2例。分布特点:簇状分布11例,区域分布8例,段状分布4例,线样分布3例。诊断为良性46例(63.9%),钙化灶形态特点:簇状泥沙样钙化14例,多发点状钙化20例,颗粒状钙化12例。分布特点:簇状分布19例,区域分布10例,段状分布12例,线样分布5例。结论:不可触及肿块的乳腺X线片钙化灶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有比较重大的意义,不可触及肿块的乳腺微小钙化灶有很高的手术活检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钙化 乳腺导管原位癌 BI-RADS X线下定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刘恒 张宏伟 +1 位作者 丁松涛 高雅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216-2218,共3页
目的总结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临床特征,为GM的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确诊为GM伴脓肿形成的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病程、哺乳史、用药史及相关疾病病史等)... 目的总结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临床特征,为GM的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确诊为GM伴脓肿形成的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病程、哺乳史、用药史及相关疾病病史等)、临床表现、乳腺超声检查、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核分枝杆菌基因检测〕、病理学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患者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平均年龄(30.9±4.1)岁,病程2 d^12个月,88.6%(39/44)的患者有哺乳史。患者均因乳房肿块伴红肿、疼痛就诊,且均为单侧乳房病变,23例(52.3%)患者患侧先天性乳头凹陷。8例(18.2%)患者伴皮肤破溃,8例(18.2%)患者伴乳头溢液。乳腺超声检查示不规则混合回声或低回声,边界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匀,加压其内可见液体流动。细菌培养阴性32例(72.7%),阳性12例(27.3%),其中9例为棒状杆菌阳性。随访6个月,其中36例(81.8%)患者痊愈,5例(11.4%)患者复发,3例(6.8%)患者失访。结论 GM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临床表现以单侧乳房疼痛性肿块为主,局部皮肤红肿,脓肿型GM患者建议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帮助医生选择最佳抗生素治疗,同时可行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并配合类固醇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脓肿 疾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Bad基因蛋白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晓薇 郭小光 +3 位作者 鲍力 王燕 曹虹然 白雪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64-567,共4页
目的:检测Bcl-2、Bad基因蛋白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观察19例乳腺单纯性增生,20例乳腺非典型增生,48例乳腺癌组织中Bcl-2、Bad蛋白的表达,另... 目的:检测Bcl-2、Bad基因蛋白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观察19例乳腺单纯性增生,20例乳腺非典型增生,48例乳腺癌组织中Bcl-2、Bad蛋白的表达,另取8例正常乳腺组织作对照。结果:Bcl-2在正常组和乳腺单纯性增生组100%表达,乳腺非典型增生组表达率为85.0%,乳腺癌组为58.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4.48,P<0.05)。Bad蛋白在正常对照组为87.5%表达,乳腺单纯性增生表达率为84.2%,乳腺非典型增生组55.0%,乳腺癌组为47.9%,各组中的表达率与Bcl-2比较有下降趋势。Bcl-2、Bad在各组中表达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23.05P<0.001,χ2=11.29P<0.01)。结论:Bcl-2、Bad基因在乳腺癌的恶性转化中可能发生一定作用,可能与乳腺癌细胞凋亡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BCL-2 Bad乳腺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