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诊断标准对严重产后出血人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姚文鹏 刘程 隋峰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1-597,共7页
目的:比较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积分系统(CDSS)产科标准和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ISTH)制定的DIC产科矫正标准,对严重产后出血出血量>1500 ml人群DIC的诊断,凝血指标在两种诊断标准中对诊断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 目的:比较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积分系统(CDSS)产科标准和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ISTH)制定的DIC产科矫正标准,对严重产后出血出血量>1500 ml人群DIC的诊断,凝血指标在两种诊断标准中对诊断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产后出血量>1500 ml的产妇,收集产后出血后的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比值(INR)、D-二聚体(D-D)等,收集其一般资料、是否输血、合并症及并发症等,对上述指标与两种DIC诊断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各凝血指标的诊断界值特性。结果:共收集产后出血量>1500 ml产妇500例,符合CDSS产科DIC标准(简称CDSS产科标准)者88例(17.6%),符合ISTH制定的产科矫正DIC标准(简称ISTH产科标准)者369例(73.8%),两种诊断标准Kappa值为0.117,诊断一致性差,两种诊断标准诊断为DIC者进行组间比较,出血量、Hb、PLT、FIB、PT、APTT、凝面酶原时间比值(PTR)、D-D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1.0 g/L者47例(9.4%),PT<14 s者368例(73.6%),D-D<5 mg/L者93例(18.6%)。CDSS产科标准得分与PT、PT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49、0.441,ISTH产科标准得分与PT、PT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4、0.578。符合CDSS产科标准、ISTH产科标准与同时符合两种产科标准时PLT 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6、0.769、0.982,FIB分别为0.896、1.000、1.000。符合CDSS产科标准时FIB的最佳界值为1.87 g/L,敏感度85.4%,特异度84.1%,PT的诊断最佳界值为14.05 s,AUC为0.851,敏感度73.9%,特异度85.4%,D-D的最佳界值为24.03 mg/L,AUC为0.879,敏感度77.3%,特异度83.3%。结论:两种不同DIC诊断评分对产后出血人群DIC的诊断存在差异,PLT、FIB诊断效能较高,ISTH产科标准仅纳入凝血指标尚不能有效区分产后出血所致DIC和稀释性凝血病,CDSS产科标准对FIB和PT的赋值评分可能导致漏诊,D-D的赋值评分可能导致假阳性率增高,凝血指标在产科DIC诊断中评分赋值需要进一步验证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产科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特征基因筛选 被引量:2
2
作者 姜艳 赵轩宇 隋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2-332,共11页
目的筛选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相关特征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EM相关基因表达数据,筛选中-重度EM与正常子宫内膜之间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应用最小绝对值收缩与选择算子(least a... 目的筛选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相关特征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EM相关基因表达数据,筛选中-重度EM与正常子宫内膜之间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应用最小绝对值收缩与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及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SVM-RFE)两种机器学习方法筛选中-重度EM相关基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特征基因的诊断价值。应用CIBERSORT对中-重度EM相关免疫细胞浸润特征以及特征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中-重度EM与正常子宫内膜之间共筛出6个显著上调基因和67个显著下调基因。通过两种机器学习方法及验证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筛选出8个候选特征基因(GSTT2、FOS、ADAT1、FKBP10、OLFM4、BPIFB1、VTCN1和MS4A8),其中仅ADAT 1诊断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在实验组及验证组中分别为0.796(95%CI:0.713~0.872),0.93(95%CI:0.800~1.000)。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中-重度EM中浆细胞及滤泡辅助性T细胞浸润程度显著升高。ADAT1与活化树突细胞、γδT细胞、CD4记忆活化的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幼稚的B细胞呈正相关,与浆细胞、CD8+T细胞、静息肥大细胞、调节性T细胞和单核细胞呈负相关。结论ADAT1可能作为EM加重的特征基因,浆细胞及滤泡辅助性T细胞在EM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生物信息学分析 机器学习 免疫浸润 ADA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