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罗培南静脉持续泵入时血液和脑脊液药物浓度的测定 被引量:17
1
作者 徐明 王强 +4 位作者 史中华 杨莉 韩荣 陈光强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84-586,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持续注射美罗培南后血清和脑脊液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开颅术后保留脑室引流的患者8例。于手术后6h内静脉持续注射美罗培南,给药方案为开始30min持续静脉泵入美罗培南0.5g,随后24h持续静脉泵入美罗培南3.0g... 目的探讨静脉持续注射美罗培南后血清和脑脊液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开颅术后保留脑室引流的患者8例。于手术后6h内静脉持续注射美罗培南,给药方案为开始30min持续静脉泵入美罗培南0.5g,随后24h持续静脉泵入美罗培南3.0g。分别于给药前即刻,给药后10、20和30min、1、2、3、4、6、8、10、12和24h采集静脉血和脑脊液标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美罗培南浓度。结果美罗培南的血清峰浓度为(63.72±22.08)mg/L,达峰时间为30min,静脉持续注射3h后达到稳态,血清浓度为(21.44±3.36)mg/L。脑脊液美罗培南的峰浓度为(3.97±0.45)mg/L,达峰时间为3h,静脉持续注射6h后达到稳态,脑脊液浓度为(2.65±0.06)mg/L。美罗培南血清和脑脊液稳态药物浓度达到并超过颅内感染常见细菌的90%最小抑菌浓度。结论采用静脉持续注射的方法给予美罗培南能够早期达到有效的稳态药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静脉持续注射 血清 脑脊液 药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安定、异丙酚对后颅窝手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赵立红 石广志 +2 位作者 郑一 徐明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4-537,共4页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和异丙酚用于后颅窝手术后带气管插管患者镇静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全麻后颅窝肿瘤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躁动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咪唑安定组M组(n=30),异丙酚组P组(n=30)。分别首先给予咪唑安...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和异丙酚用于后颅窝手术后带气管插管患者镇静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全麻后颅窝肿瘤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躁动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咪唑安定组M组(n=30),异丙酚组P组(n=30)。分别首先给予咪唑安定0.05mg/kg或异丙酚0.5mg/kg静脉推注,再给予咪唑安定(0.05~0.2)mg/(kg·h),异丙酚(0.5~3)mg/(kg·h)持续微量泵泵入,维持Ramsay镇静评分2~3级,于镇静前、镇静后10min、30min,1h、2h、4h、8h记录Ramsay镇静评分、用药量、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用胸阻抗法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体循环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结果静脉注射负荷剂量的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后,病人的心率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MAP、CO和CI在镇静阶段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V和SVR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咪唑安定和异丙酚用于后颅窝术后带气管插管患者镇静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很小且二者作用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颅窝 开颅手术 咪唑安定 异丙酚 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13版) 被引量:77
3
作者 魏俊吉 康德智 +10 位作者 赵元立 胡锦 江荣才 石广志 柴文昭 王宁 高亮 孙世中 彭斌 林元相 郭树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436-448,共13页
一概述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神经外科从理念和设备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尽管如此,在神经外科各个领域,尤其在神经外科重症医学(neurosurgical critical care)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别,诊疗规范各地仍存差异。近30年来,重症医学得到... 一概述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神经外科从理念和设备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尽管如此,在神经外科各个领域,尤其在神经外科重症医学(neurosurgical critical care)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别,诊疗规范各地仍存差异。近30年来,重症医学得到了长足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重症 专家 管理 重症医学 诊疗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腹部腹腔镜手术中CO_2气腹及腹内压改变对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朔 于流洋 +2 位作者 陈凯 石广志 韩如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8-919,共2页
为了充分暴露手术部位,上腹部腹腔镜手术需要建立CO2气腹同时采取头高脚低位。前期研究发现,头高脚低位可降低脑血流[1]。然而头高脚低位建立CO2气腹,特别是气腹压较高时,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情况尚不明确。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为了充分暴露手术部位,上腹部腹腔镜手术需要建立CO2气腹同时采取头高脚低位。前期研究发现,头高脚低位可降低脑血流[1]。然而头高脚低位建立CO2气腹,特别是气腹压较高时,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情况尚不明确。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可以连续、实时、无创的监测脑血流速度。在血管管径不变的情况下,脑血流速度的变化可以代表脑血流量的改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流速度 CO2气腹 上腹部 腹内压 头高脚低位 经颅多普勒超声 doppler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患者无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182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武元星 孟赜 +6 位作者 王强 石广志 张铮 赵立红 郑一 陈光强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512-515,共4页
目的评价神经外科患者无支气管镜辅助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2006年182例神经外科患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ICU行经皮气管切开术。使用导丝扩张钳(GWDF)技术(152例)和经皮旋转扩张(Percutwist)技... 目的评价神经外科患者无支气管镜辅助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2006年182例神经外科患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ICU行经皮气管切开术。使用导丝扩张钳(GWDF)技术(152例)和经皮旋转扩张(Percutwist)技术(30例)。所有患者均未使用支气管镜辅助。记录手术一般情况及并发症,随访3个月。比较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差别。结果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GWDF方法操作时间平均约4~5min,Percutwist方法操作时间平均约8.5min,其中熟练者操作约6~7min,欠熟练者操作约10min。并发症发生率为4.95%,常见并发症为切口出血(6例)及切口感染(2例)。发现1例皮下气肿。研究期间未见气胸、气管食管瘘和有症状的气管狭窄等,无与气管切开相关的死亡。结论神经外科患者无支气管镜辅助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安全可行,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并严格进行人员技术培训,认真操作。有条件时应使用支气管镜辅助以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支气管镜 并发症 经皮导丝扩张钳气管切开术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抗生素使用 被引量:42
6
作者 岳晓艳 石广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情况及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开颅术后脑脊液培养阳性患者的感染时间、致病菌分布及抗生素应用等情况。结果 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共...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情况及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开颅术后脑脊液培养阳性患者的感染时间、致病菌分布及抗生素应用等情况。结果 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共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21 067例,脑脊液培养阳性者253例,占1.20%,患者术后平均感染发生时间为7.2 d,术后病原学回报时间平均10.2 d。病原学培养结果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为28.85%,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4.62%。所有脑脊液培养阳性患者均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在经验性治疗中,有33.4%的抗生素对致病菌敏感,目标性用药中82.9%为真正的抗生素敏感。结论目前脑脊液细菌学培养阳性率较低;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患者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颅内感染 神经外科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格血糖控制对重症脑损伤患者转归的影响——临床荟萃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尹宁宁 岳晓艳 +1 位作者 蔡业华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评价严格血糖控制(tight glycemia control,TGC)对重症脑损伤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及手工检索,全面收集有关TGC在重症脑损伤患者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成年患者,随机接受TGC或传统血糖控制(conventional g... 目的评价严格血糖控制(tight glycemia control,TGC)对重症脑损伤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及手工检索,全面收集有关TGC在重症脑损伤患者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成年患者,随机接受TGC或传统血糖控制(conventional glycemia control,CGC)方案治疗,转归指标包括病死率、远期神经功能转归、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其中中文发表7项、英文9项。10项研究的改良Jadad评分≥4分,其中中文发表研究仅占1项。荟萃分析显示,与CGC相比,接受TGC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和远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高。TGC组中存活患者的远期神经功能转归明显改善(比值比=1.37,95%可信区间:1.05~1.80)。结论 TGC可改善重症脑损伤患者远期神经功能转归,中文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格血糖控制 重症脑损伤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48
8
作者 王玉妹 唐思魏 石广志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6期494-500,共7页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ochnoid hemorrhage,SAH)最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al vasospasm,DCV),一旦发生可能会出现脑缺血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ochnoid hemorrhage,SAH)最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al vasospasm,DCV),一旦发生可能会出现脑缺血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种因素如红细胞分解产物、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等均是导致DCV的重要因素,而对于治疗DCV的方法也在持续探索中,SAH后DCV仍是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对SAH后CVS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手术前后局部脑皮质血流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石广志 赵继宗 +2 位作者 王硕 王永刚 陆铮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201-204,共4页
为观察脑动静脉畸形手术前后局部脑皮质血流量 (CBF)的变化 ,对 63例成年脑血管畸形病人 :2 5例巨大脑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直径≥ 6cm) ,3 8例小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直径 <6cm)进行研究。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LDF)分别记录血管畸形切... 为观察脑动静脉畸形手术前后局部脑皮质血流量 (CBF)的变化 ,对 63例成年脑血管畸形病人 :2 5例巨大脑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直径≥ 6cm) ,3 8例小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直径 <6cm)进行研究。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LDF)分别记录血管畸形切除前后及术后 2 4h脑血流数值 ,比较脑血流变化情况。发现 :巨大血管畸形切除后脑血流比切除前明显增加 ,直到术后 2 4h仍然保持在高水平 ;而小血管畸形切除后脑血流无显著变化。提示 :巨大血管畸形和小血管畸形在切除前后的脑血流变化是不同的 ,监测脑血管畸形切除后脑血流变化有助于减少巨大血管畸形的出血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局部血流 外科手术 统计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安定镇静在神外术后躁动病人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钱珂 李淑琴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57-358,共2页
观察咪唑安定对神经外科术后躁动病人的镇静作用。发现给予咪唑安定负荷剂量静注后 ,躁动病人 93 %的时间镇静效果满意 ,平均剂量 0 .0 86mg/kg,达到Ramsay 3级镇静水平。持续静脉输注咪唑安定 [药量平均 0 .0 8mg/ (kg·h) ],停药... 观察咪唑安定对神经外科术后躁动病人的镇静作用。发现给予咪唑安定负荷剂量静注后 ,躁动病人 93 %的时间镇静效果满意 ,平均剂量 0 .0 86mg/kg,达到Ramsay 3级镇静水平。持续静脉输注咪唑安定 [药量平均 0 .0 8mg/ (kg·h) ],停药后苏醒时间短 ,长时间应用未见蓄积作用 ,镇静程度易控制 ,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躁动 镇静 咪唑安定 神经外科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66
11
作者 周华 杜斌 +26 位作者 柴文昭 周建新 庄海舟 丁琳 姜琦 赵惠颖 李宏亮 章志丹 刘荣 张久之 李政霖 朱桂军 任珊 冯敏 秦帅 许强宏 刘松桥 杨晓军 张纳新 林锡芳 何振扬 李志祥 刘京涛 李远 许媛 何伟 高爽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9-263,268,共6页
目的:在全国范围内调查机械通气危重症病人EN和PN支持现状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国内多中心、前瞻性和观察性研究。本次调查历时100 d,共有15个省市、25所医院、26个ICU共443例病人参与。... 目的:在全国范围内调查机械通气危重症病人EN和PN支持现状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国内多中心、前瞻性和观察性研究。本次调查历时100 d,共有15个省市、25所医院、26个ICU共443例病人参与。依据加拿大Heyland研究小组发起的2008年全球ICU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应用现状调查的内容,对所得结果进行独立统计学分析。结果:19个ICU(73%)对病人EN期间床头抬高、胃残余量监测、中止喂养或转为小肠喂养指征等具体实施细则有明确的规定。25个ICU(96.2%)有计划应用胰岛素控制病人血糖。早期(入住ICU48 h内)TEN病人仅占38.8%(172/443);EN+PN占20.5%(91/443);因不耐受EN而中途中止的病人共10例(5.8%)。本次调查共观察4 303 d。2 003 d(46.5%)接受TEN,869 d接受EN+PN(20.2%)。72 h内达到80%预计能量病人共82例(47.7%),与未达预计能量病人相比,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接受PN病人共230例,经PN液中添加Gln者占38.3%(88/230);机械通气时间(P=0.001)和入住ICU时间(P=0.005)明显少于未添加Gln组。结论: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已得到广泛认可和重视,并通过具体的实施方案规范临床行为。EN仍存在喂养不足和累积能量摄入的缺乏。PN液中添加Gln能缩短病人机械通气和入住ICU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危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用于开颅术后患者意识障碍预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桂云 福利 陈律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4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早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患者远期意识状态预测的准确性,指导护士早期判断患者意识状态。方法对63例开颅术后延迟苏醒拔管患者,记录术后6 h内每小时BIS监测值(BISmax)、道格拉斯昏迷量表中的语言或疼痛刺激体...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早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患者远期意识状态预测的准确性,指导护士早期判断患者意识状态。方法对63例开颅术后延迟苏醒拔管患者,记录术后6 h内每小时BIS监测值(BISmax)、道格拉斯昏迷量表中的语言或疼痛刺激体动反应评分(GCS-M)及术后24 h意识状态。根据患者术后24 h是否清醒分组,计算两组BISmax、GCS-M及BISmax对术后24h意识障碍的预测概率(PK)。结果术后24 h清醒患者57例,未清醒6例;清醒者GCS-M评分均为6分,术后6 h内BISmax预测术后24 h意识障碍的PK值为0.69~0.86。结论监测BIS可作为开颅术后患者意识状态的辅助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手术 脑电双频指数 意识障碍 昏迷指数 预测概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状态指数监测在重症脑出血患者意识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及外界刺激对脑状态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明 雷燕妮 周建新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脑状态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在重症脑出血患者意识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外界刺激对CSI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1例因脑出血收住于重症加强医疗病房的患者。患者入院24h后建立CSI监测。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中的... 目的探讨脑状态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在重症脑出血患者意识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外界刺激对CSI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1例因脑出血收住于重症加强医疗病房的患者。患者入院24h后建立CSI监测。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中的语言或疼痛刺激体动反应(motor responses to verbal or painful stimuli in Glasgow Coma Scale,GCS-M)对患者进行评价。记录并比较外界刺激前后10min的CSI最高值。进行CSI与GCS-M间的相关分析。评估CSI监测值在判断有意识动作时的预测概率(prediction probability,PK)。结果给予患者外界刺激后CSI监测值明显升高(54±18vs68±20,P〈0.01)。CSI与GCS-M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刺激前后的CSI监测值与GCS-M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63和0.84(P均〈0.01)。外界刺激前后的CSI监测值在判断遵嘱运动时的PK值分别为0.86和0.98。结论对于重症脑出血患者,CSI监测值尤其是外界刺激后的监测值,能够较为准确地区分患者的意识状态,可靠地判断患者的有意识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状态指数 意识 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对SNAP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谦 陈光强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71-574,共4页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对SNAP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成年经蝶垂体手术后患者。所有患者均主诉入睡困难,按0.1mg/kg的剂量给予咪唑安定静脉注射。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1、5、15、30、45、60、90、120和180min监测并记录SNAP指数、R...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对SNAP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成年经蝶垂体手术后患者。所有患者均主诉入睡困难,按0.1mg/kg的剂量给予咪唑安定静脉注射。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1、5、15、30、45、60、90、120和180min监测并记录SNAP指数、Ramsay量表和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分。比较各时间点SNAP指数的差异,进行SNAP指数与Ramsay和RA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后,SNAP指数逐渐降低,于给药后30min降低至最低水平。随时间延长,SNAP指数逐渐恢复至给药前基础值。给药后5min至90min的SNAP指数明显低于给药前基础水平(P<0.05)。SNAP指数与Ramsay和RASS评分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76和0.741(P<0.05)。结论SNAP指数与临床常用主观镇静评分之间相关性良好,SNAP指数能反映患者应用咪唑安定后镇静深度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 SNAP指数 咪唑安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年资神经重症医师临床思维方法建立之教学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经纬 王强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12期1086-1088,共3页
作为确立并不久的重症医学的一部分,神经重症医学,更是一个新兴的亚专科。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重症脑血管病、颅脑外伤、脑肿瘤及其他神经系统相关重症患者。其理论体系尚不完善,很多大型随机对照研究结论存在相悖的现象。这使得初入该... 作为确立并不久的重症医学的一部分,神经重症医学,更是一个新兴的亚专科。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重症脑血管病、颅脑外伤、脑肿瘤及其他神经系统相关重症患者。其理论体系尚不完善,很多大型随机对照研究结论存在相悖的现象。这使得初入该领域的年轻医生有时在临床实践中无所适从。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希望通过对近年流行的循证医学理念进行反思,强化科学精神,并通过引入证据链概念,帮助神经重症专业的年轻医生解读纷繁复杂的循证医学证据,并最终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血管病 神经重症 循证医学 科学精神 证据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术后背景泵注PCA的临床镇痛效果及可行性
16
作者 赵立红 郑一 +1 位作者 王恩真 王保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72-175,共4页
为对比有无背景给药的病人自控镇痛(PCA)在开颅术后的镇痛效果,将120例择期全麻颅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芬太尼组(Ⅰ组)、芬太尼背景组(Ⅱ组)、曲马多组(Ⅲ组)、曲马多背景组(Ⅳ组)。背景组于术后24 h停止背景给药,仅予单纯... 为对比有无背景给药的病人自控镇痛(PCA)在开颅术后的镇痛效果,将120例择期全麻颅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芬太尼组(Ⅰ组)、芬太尼背景组(Ⅱ组)、曲马多组(Ⅲ组)、曲马多背景组(Ⅳ组)。背景组于术后24 h停止背景给药,仅予单纯PCA。术后4、8 h、次日晨、24、48 h记录VAS、用药量、PCA按压次数、镇静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单纯PCA组的PCA按压次数、有效次数和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高于背景组,而用药量明显少于背景组;2个背景组比较,芬太尼组的PCA按压次数、有效次数和用药量明显高于曲马多组,VAS疼痛评分无差异。提示:芬太尼和曲马多背景用药加PCA用于颅脑术后镇痛比单纯PCA镇痛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手术 术后 病人自控镇痛 镇痛效果 可行性 血药浓度 全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脑缺血时脑不同位置血流变化的比较
17
作者 石广志 张淑珍 +2 位作者 张绍东 罗芳 翟晶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326-328,共3页
应用猫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利用计算机控制的激光多普勒血流计 ,持续监测猫脑不同位置在脑缺血时的血流变化。结果 :阻断大脑中动脉 (MCA)后 ,猫脑颞叶和枕叶的脑血流迅速下降 ,分别为正常值的 2 1 .44%和 2 3 .61 % ;并在 2h内缓慢下降 ... 应用猫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利用计算机控制的激光多普勒血流计 ,持续监测猫脑不同位置在脑缺血时的血流变化。结果 :阻断大脑中动脉 (MCA)后 ,猫脑颞叶和枕叶的脑血流迅速下降 ,分别为正常值的 2 1 .44%和 2 3 .61 % ;并在 2h内缓慢下降 ,最终分别为正常值的 1 5 .74%和 9.96% ,除 2h点外 ,二者无显著差异。提示 :猫局灶性脑缺血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变化 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颞叶 正常值 激光多普勒血流计 脑血流 大脑中动脉 显著差异 位置 提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胎次小鼠的异氟醚吸入麻醉效价
18
作者 郑一 卢静 +4 位作者 王谦 王钜 陈律 王国年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55-458,共4页
目的比较挥发麻醉药在不同胎次小鼠的麻醉效价。方法选择24只SPF级封闭群ICR/CD-1小鼠,雌雄各半,按1:1比例交配。生产第1胎和第2胎,形成祖代相同的两个胎次子代小鼠。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繁殖和生长情况,包括每胎产仔数、产仔性别比例、仔... 目的比较挥发麻醉药在不同胎次小鼠的麻醉效价。方法选择24只SPF级封闭群ICR/CD-1小鼠,雌雄各半,按1:1比例交配。生产第1胎和第2胎,形成祖代相同的两个胎次子代小鼠。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繁殖和生长情况,包括每胎产仔数、产仔性别比例、仔鼠死亡率以及小鼠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体质量。待仔鼠成长至65~75日龄时,以翻正反射消失为判断麻醉的终点指标,应用续贯法测定异氟醚在两个胎次小鼠中的吸入麻醉半数有效浓度。结果两个胎次分别获得104和109只小鼠,并进行了异氟醚半数有效浓度的测定。小鼠繁殖情况在两胎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胎小鼠的体质量,在相同发育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雄性小鼠体质量在离乳和半数有效浓度测定时明显大于雌性(P<0.05)。异氟醚吸入麻醉半数有效浓度在两胎间和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次对挥发麻醉药在小鼠麻醉时的效价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胎次 异氟醚 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体外循环期挥发麻醉药血/气分配系数的动态变化
19
作者 周建新 刘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106-109,共4页
为观察围体外循环 (CPB)期挥发麻醉药血 /气分配系数 (λB/G)的变化规律 ,选择 6例接受瓣膜置换术的患者 ,分别于诱导前、切皮时、主动脉插管时、CPB复温开始时即刻、CPB停机时和缝皮时采集桡动脉血 ,并记录每个时点患者的肛温和红细胞... 为观察围体外循环 (CPB)期挥发麻醉药血 /气分配系数 (λB/G)的变化规律 ,选择 6例接受瓣膜置换术的患者 ,分别于诱导前、切皮时、主动脉插管时、CPB复温开始时即刻、CPB停机时和缝皮时采集桡动脉血 ,并记录每个时点患者的肛温和红细胞比容。用 2次平衡法同时测定地氟醚、异氟醚和氟烷在上述各时点的λB/G,测定温度为当时的肛温。发现 :挥发麻醉药λB/G在围CPB期不同时点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CPB停机和缝皮时的λB/G明显小于诱导前基础水平 (P <0 .0 5) ,而复温时的λB/G与诱导前基础值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果提示 ,挥发麻醉药λB/G在心血管麻醉围CPB期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体外循环期 挥发麻醉药 血/气分配系数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
20
作者 徐明 石广志 周建新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4期268-272,共5页
  血压升高是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缺血性卒中而言,高血压与脑水肿有关,升高的血压可以避免脑灌注压及脑血流量的降低,而且已有升高血压治疗急性脑缺血的研究报道[1],对于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患者,由于缺乏有力的临床证据,高...   血压升高是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缺血性卒中而言,高血压与脑水肿有关,升高的血压可以避免脑灌注压及脑血流量的降低,而且已有升高血压治疗急性脑缺血的研究报道[1],对于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患者,由于缺乏有力的临床证据,高血压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目前还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压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