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卒中后疼痛多学科病例讨论教学法在住院医师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罗芳 申颖 +2 位作者 孟岚 陈瑞霞 王春雪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8期686-687,共2页
急性疼痛是卒中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而慢性疼痛是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疼痛常常影响患者整体功能的康复。为了提高住院医师对卒中后疼痛的诊疗水平,我们在我院特色的疼痛多学科会诊中心开展了典型卒中后疼痛多学科病例讨论式教学,... 急性疼痛是卒中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而慢性疼痛是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疼痛常常影响患者整体功能的康复。为了提高住院医师对卒中后疼痛的诊疗水平,我们在我院特色的疼痛多学科会诊中心开展了典型卒中后疼痛多学科病例讨论式教学,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多学科会诊中心的特点和教学优势我院的多学科会诊中心是以常规门诊方式设立,参与会诊的科室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以及麻醉科。多学科会诊可提高对于卒中后疼痛的认识程度和诊断成功率,而且有利于开展多学科协作的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医学 病例讨论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唤醒麻醉中持续或间断输注舒芬太尼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程灏 王德祥 韩如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7期679-680,共2页
目的比较神经外科唤醒麻醉中持续或间断输注舒芬太尼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脑功能区胶质瘤择期开颅手术患者40例,分为A组(n=20)和B组(n=20),分别采取间断或持续输注舒芬太尼的方法行唤醒麻醉。记录术中用药量及呼吸和循环相关指标。... 目的比较神经外科唤醒麻醉中持续或间断输注舒芬太尼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脑功能区胶质瘤择期开颅手术患者40例,分为A组(n=20)和B组(n=20),分别采取间断或持续输注舒芬太尼的方法行唤醒麻醉。记录术中用药量及呼吸和循环相关指标。结果B组舒芬太尼用药量明显大于A组(P<0.01),呼吸频率低于A组(P<0.05),呼气末CO2浓度高于A组(P<0.05)。结论在脑功能区占位手术唤醒麻醉中,间断给予舒芬太尼在不增加静脉麻醉药用量并保证镇痛效果的前提下降低镇痛药的用药量,减轻呼吸抑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功能区 胶质瘤 唤醒麻醉 舒芬太尼 呼吸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炎性脱髓鞘病疼痛症状的病因分析及治疗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石磊 阎桂琴 +1 位作者 宋建聪 周衡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1期1049-1051,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患者疼痛发生的病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71例伴有疼痛症状的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急性期,Lhermitte征和神经根痛的发生率较高;经个体化的镇痛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疼痛症状可以得到缓... 目的探讨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患者疼痛发生的病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71例伴有疼痛症状的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急性期,Lhermitte征和神经根痛的发生率较高;经个体化的镇痛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疼痛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结论正确认识患者疼痛类型及原因,及时给予相应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炎性脱髓鞘病 疼痛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庆大霉素与利多卡因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7
4
作者 孟岚 王保国 +2 位作者 罗芳 申颖 程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27-331,共5页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复合庆大霉素与利多卡因复合两种常用糖皮质激素(复方倍他米松,曲安缩松)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早期疗效。方法:12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罗哌卡因复合庆大霉素、利多卡因复合复方倍他米松或曲安缩松行外周...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复合庆大霉素与利多卡因复合两种常用糖皮质激素(复方倍他米松,曲安缩松)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早期疗效。方法:12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罗哌卡因复合庆大霉素、利多卡因复合复方倍他米松或曲安缩松行外周神经阻滞。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天、3天、1周、2周、3周及1个月时的治疗效果、各组的治疗次数以及治疗前后卡马西平用量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三组各时间点数字评分(NRS)均较治疗前降低,庆大霉素复合罗哌卡因组在治疗后1天、3周、1个月时的NRS值均低于后两组。复方倍他米松组在治疗后3天和1周时NRS值明显低于其余两组。罗哌卡因复合庆大霉素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复方倍他米松组的治疗次数明显少于另两组。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庆大霉素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较好;糖皮质激素对三叉神经痛亦有一定效果,其中复方倍他米松效果优于曲安缩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庆大霉素 罗哌卡因 复方倍他米松 曲安缩松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阻滞治疗颅脑手术后急性重度颈源性头痛 被引量:9
5
作者 罗芳 季楠 +2 位作者 孟岚 申颖 王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皮质醇类药物行神经阻滞对颅脑手术后急性重度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颅脑手术后急性重度头痛患者31例,按照国际诊断颈源性头痛(CEH)的标准确定为CEH进入本研究。应用曲安萘德10 mg配成利多卡因浓度为0.4%的消炎镇痛液行枕大... 目的:探讨皮质醇类药物行神经阻滞对颅脑手术后急性重度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颅脑手术后急性重度头痛患者31例,按照国际诊断颈源性头痛(CEH)的标准确定为CEH进入本研究。应用曲安萘德10 mg配成利多卡因浓度为0.4%的消炎镇痛液行枕大、枕小、耳大神经或颈2横突阻滞,每个穿刺点注射3 ml。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天、3天、5天和30天的疼痛程度数字评分(NRS)、颈项僵硬和颈部活动度的自我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疼痛程度数字评分8.4±1.0比较,神经阻滞治疗后1天、第3天、第5天和第30天时分别为1.9±0.9,2.3±1.1,1.0±0.9,0.7±0.8。与治疗前颈部僵硬和颈部活动度自我评价2.8±0.8比较,治疗后1天、第3天、第5天和第30天时分别为1.7±0.6,1.3±0.6,1.3±0.4,1.0±0.2。神经阻滞治疗后头痛明显减轻,颈部僵硬和活动度明显改善。结论:皮质醇类药物行神经阻滞对于颅脑手术后急性重度颈源性头痛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神经阻滞 颅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综合疗法对老年性重度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申颖 王云珍 +1 位作者 金旭 李二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8期720-722,共3页
目的比较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和复方倍他米松复合口服草乌甲素片或双氯芬酸钠治疗老年性重度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从580例KOA患者中选择程度为重度关节炎的患者60例,分为草乌甲素组和双氯芬酸钠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膝关节... 目的比较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和复方倍他米松复合口服草乌甲素片或双氯芬酸钠治疗老年性重度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从580例KOA患者中选择程度为重度关节炎的患者60例,分为草乌甲素组和双氯芬酸钠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和复方倍他米松,每周1次,5次为1个疗程。另外,草乌甲素组还口服草乌甲素片;双氯芬酸钠组还口服双氯芬酸钠片。根据Tegner的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疗效,并比较两组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治疗后显效率达80%以上,疼痛明显缓解(P<0.01);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是草乌甲素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双氯芬酸钠组(P<0.01)。结论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和复方倍他米松复合口服草乌甲素片的综合治疗方法对老年性重度关节炎的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治疗 玻璃酸钠 复方倍他米松 草乌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神经阻滞在脑功能区手术中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曾横宇 张曦 +1 位作者 程灏 韩如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8期725-727,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神经外科唤醒麻醉中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采用临床常用浓度用于头皮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及其对呼吸和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脑功能区胶质瘤择期拟行唤醒麻醉下开颅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利多卡因(L)组(n=30)和罗哌卡因(R)... 目的对比研究神经外科唤醒麻醉中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采用临床常用浓度用于头皮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及其对呼吸和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脑功能区胶质瘤择期拟行唤醒麻醉下开颅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利多卡因(L)组(n=30)和罗哌卡因(R)组(n=30),切皮前15min分别采用1%利多卡因或0.5%罗哌卡因行患侧头皮神经阻滞。记录术中镇痛药用药量及呼吸和循环相关指标。结果关颅期循环指标L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高于R组(P<0.05);镇痛药用药量L组大于R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指标相比,R组优于L组(P<0.05)。结论在脑功能区占位手术唤醒麻醉中,采用罗哌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可以提供更为有效的镇痛效果,不仅降低镇痛药的用药量,同时减少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的发生,更适宜用于唤醒麻醉中的头皮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唤醒开颅术 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月节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8
作者 孟岚 马国峰 王保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7期611-612,共2页
目的观察螺旋CT引导下半月节穿刺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4,行半月节脉冲射频治疗)和对照组(n=56,行半月节射频热凝)。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 d、3 d、1周、1个月,6个月和12... 目的观察螺旋CT引导下半月节穿刺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4,行半月节脉冲射频治疗)和对照组(n=56,行半月节射频热凝)。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 d、3 d、1周、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的数字评分(NRS)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见效较快。治疗后随访1年两组疗效相当,研究组的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半月节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副作用少,适用于高龄、体弱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节 脉冲射频 射频热凝 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果糖复合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申颖 白莺 +1 位作者 金旭 王保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6期506-507,共2页
目的比较甘油果糖复合神经阻滞和单纯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50例症状较重而无手术适应证的CEH患者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25例,应用得宝松、弥可保、利多卡因混合液于患侧C2椎旁、耳大、枕大、枕小神经阻滞;联合... 目的比较甘油果糖复合神经阻滞和单纯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50例症状较重而无手术适应证的CEH患者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25例,应用得宝松、弥可保、利多卡因混合液于患侧C2椎旁、耳大、枕大、枕小神经阻滞;联合治疗组25例,在神经阻滞的同时每天应用甘油果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连续5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d、1周、2周、3周、4周的疼痛评分(NRS)与颈椎活动度评分(ROM),以及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和血糖水平。结果神经阻滞组治疗后2周内NRS和ROM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后4周的NRS和ROM评分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各时间点的NRS和ROM评分均明显低于神经阻滞组(P<0.01)。结论甘油果糖复合神经阻滞治疗CEH安全、有效,是严重CEH患者较好的保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神经阻滞 甘油果糖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功能性垂体瘤病人头痛特点的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斌 王云珍 +1 位作者 胡正芳 罗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无功能性垂体瘤病人头痛的发病率、特点及引起头痛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地观察130例内分泌检查正常、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病人头痛的特点,分析头痛可能的原因。结果:102例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无功能性垂体瘤病人头痛的发病率、特点及引起头痛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地观察130例内分泌检查正常、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病人头痛的特点,分析头痛可能的原因。结果:10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无功能性垂体瘤的病人纳入研究。术前头痛的发病率为52.0%,92.5%的头痛病人属于继发性头痛,64.2%病人头痛发作部位符合三叉神经分布区域,86.8%的病人类似偏头痛样头痛。女性、有原发性头痛家族史及海绵窦侵袭是无功能性垂体瘤病人发生头痛的危险因素(P<0.05),病人的年龄、肿瘤的大小、吸烟与否与头痛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无功能性垂体瘤病人头痛发病率较高,大多数属于继发性头痛,临床表现类似于偏头痛。女性、有慢性头痛家族史及侵袭海绵窦的无功能性垂体瘤病人更易罹患头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无功能性垂体瘤 头痛 继发性头痛 偏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阻滞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申颖 王云珍 +1 位作者 金旭 曲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7期623-624,共2页
目的比较单纯口服药物和联合神经阻滞两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40例病程超过6个月的PHN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A组口服卡马西平、多塞平、双氯芬酸钠、B族维生素,B组在口服上述药物的基础上应用醋酸曲... 目的比较单纯口服药物和联合神经阻滞两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40例病程超过6个月的PHN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A组口服卡马西平、多塞平、双氯芬酸钠、B族维生素,B组在口服上述药物的基础上应用醋酸曲安奈德、弥可保、0.4%利多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周和治疗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B组患者在治疗后3周和6个月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A组在治疗后3周VAS低于治疗前,6个月后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B组治疗后3周和6个月VAS均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口服药物治疗顽固PHN止痛作用强,疗效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视觉模拟评分(V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孟岚 王德祥 +1 位作者 金旭 王保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6期519-520,共2页
目的比较星状神经节阻滞(SGB)配合天舒胶囊与单独SGB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44,采用SGB配合天舒胶囊治疗)和对照组(n=46,单纯SG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d、3d、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的疼... 目的比较星状神经节阻滞(SGB)配合天舒胶囊与单独SGB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44,采用SGB配合天舒胶囊治疗)和对照组(n=46,单纯SG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d、3d、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的疼痛数字评分(NR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NRS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试验组治疗后3d、1个月和3个月的NRS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SGB配合口服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起效快、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天舒胶囊 偏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申颖 罗芳 王云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1期1046-1048,共3页
目的比较单纯口服普瑞巴林和联合神经阻滞两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 60例病程超过6个月的PHN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A组口服普瑞巴林;B组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行神经阻滞(三叉神经、肋间神经、椎旁阻滞或腰丛... 目的比较单纯口服普瑞巴林和联合神经阻滞两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 60例病程超过6个月的PHN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A组口服普瑞巴林;B组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行神经阻滞(三叉神经、肋间神经、椎旁阻滞或腰丛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1周、2周、3周、4周、5周、6周、7周、8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评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第4、5、6项)。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50%和〉30%的人数,以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8周VAS和睡眠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B组患者在治疗后3 d VAS及睡眠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1);B组患者疼痛缓解〉50%的人数和疼痛缓解〉30%的人数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口服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起效快、止痛作用强,无严重副作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神经阻滞 普瑞巴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时射频电压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罗芳 高淑琴 季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1期1018-1019,共2页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时射频电压与术后镇痛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脉冲射频治疗后效果欠佳的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22例(无效组)及同期随机选取脉冲射频效果满意的患者22例(有效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射频电压、局部电阻、刺激电...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时射频电压与术后镇痛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脉冲射频治疗后效果欠佳的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22例(无效组)及同期随机选取脉冲射频效果满意的患者22例(有效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射频电压、局部电阻、刺激电压等数据,并且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有效组射频电压明显高于无效组(P<0.01),面部麻木患者明显多于无效组(P<0.01)。结论脉冲射频电压高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脉冲射频 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治关节腔内注射结合得宝松痛点注射治疗骨性膝关节炎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芳 刘延青 +1 位作者 王恩真 王保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膝关节腔内注射 骨性膝关节炎 痛点注射治疗 得宝松 关节炎患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引导半月节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孟岚 程灏 王保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1期1013-1015,共3页
目的观察螺旋CT引导下半月节穿刺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方法 10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研究组(脉冲射频组,n=44)和对照组(射频热凝组,n=56)。比较治疗前,治疗后0.5年、1年、2年时的疼痛数字模拟评分(NRS)及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螺旋CT引导下半月节穿刺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方法 10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研究组(脉冲射频组,n=44)和对照组(射频热凝组,n=56)。比较治疗前,治疗后0.5年、1年、2年时的疼痛数字模拟评分(NRS)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年内两组NRS无显著性差异,但2年后研究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半月节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半月节 脉冲射频 射频热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颅脑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灏 肖峰 +1 位作者 金旭 韩如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6期513-514,共2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颅脑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60例神经外科择期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和单独芬太尼行术后镇痛。记录术后4h、次日晨、术后24h疼痛评...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颅脑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60例神经外科择期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和单独芬太尼行术后镇痛。记录术后4h、次日晨、术后24h疼痛评分(VAS)、镇静程度评分(SS)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镇静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颅脑手术后镇痛,可以减少芬太尼用量和芬太尼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镇痛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芬太尼 患者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在舒芬太尼中枢镇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晓媛 李欢冬 +2 位作者 张磊 罗芳 王保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1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的中枢镇痛机制。方法选择健康受试者17例(男8例,女9例),依次在基础阶段和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2 ng/ml)后行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选取丘脑为感兴趣脑区,应用SPM软件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后,...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的中枢镇痛机制。方法选择健康受试者17例(男8例,女9例),依次在基础阶段和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2 ng/ml)后行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选取丘脑为感兴趣脑区,应用SPM软件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后,与丘脑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包括双侧额叶直回、左侧额叶眶后回;与丘脑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右侧扣带回及左侧颞中回(P<0.001,cluster>13 mm3)。结论丘脑是舒芬太尼中枢镇痛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脑区。额叶直回、左侧额叶眶后回、右侧扣带回、小脑及左侧颞中回与丘脑间功能连接的变化可能是舒芬太尼中枢镇痛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丘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大霉素复合罗哌卡因或利多卡因复合曲安缩松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2
19
作者 孟岚 王保国 +1 位作者 罗芳 申颖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8期771-773,共3页
目的比较庆大霉素复合罗哌卡因与曲安缩松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早期疗效。方法9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曲安缩松组,分别用庆大霉素复合罗哌卡因或曲安缩松行外周神经阻滞。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d、3d、1周、2周、1个月、2个月... 目的比较庆大霉素复合罗哌卡因与曲安缩松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早期疗效。方法9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曲安缩松组,分别用庆大霉素复合罗哌卡因或曲安缩松行外周神经阻滞。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d、3d、1周、2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的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卡马西平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数字评分(NRS)均较治疗前降低,罗哌卡因组治疗后1d、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的NRS值均优于曲安缩松组。结论庆大霉素复合罗哌卡因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较好;曲安缩松对三叉神经痛亦有一定效果,可用于病情不太严重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庆大霉素 罗哌卡因 曲安缩松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酸钠注射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孟岚 樊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8期713-715,共3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5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n=22)和对照组(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配合复方倍他米松痛点注射,n=28),关节腔注射治... 目的观察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5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n=22)和对照组(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配合复方倍他米松痛点注射,n=28),关节腔注射治疗均为每周1次,5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及结束后1周记录安静时疼痛、运动时疼痛、疼痛消失的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或体外冲击波治疗的次数、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除治疗1周时对照组症状减轻程度较研究组明显(P<0.01)外,其余各时间段两组疗效均相当(P>0.05)。结论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骨关节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膝骨关节炎 玻璃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