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泊酚复合麻醉时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雷米芬太尼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艳 王保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麻醉时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雷米芬太尼的量效关系。方法择期额颞部开颅手术患者15例,先行靶控输注(TCI)丙泊酚,设定效应室靶浓度为3μg/ml,维持PETCO2为35~45mmHg,待达到丙泊酚靶浓度后开始TCI雷米芬太尼,设定效应室靶...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麻醉时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雷米芬太尼的量效关系。方法择期额颞部开颅手术患者15例,先行靶控输注(TCI)丙泊酚,设定效应室靶浓度为3μg/ml,维持PETCO2为35~45mmHg,待达到丙泊酚靶浓度后开始TCI雷米芬太尼,设定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2、3、4、5、6、7、8ng/ml,雷米芬太尼达不同效应室浓度时给予50mA、50Hz、5s强直电刺激,记录电刺激前后BP、H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结果随着雷米芬太尼效应室浓度的增加,BP逐渐降低,HR逐渐减慢(P<0.05或P<0.01);强直电刺激后BP升高幅度、HR加快幅度也逐渐降低(P<0.05或P<0.01)。雷米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达(5.13±0.92)ng/ml时,强直电刺激后MAP升高幅度<5%,95%可信区间为3.33~6.93ng/ml。与基础值比较,随着雷米芬太尼的效应室浓度逐渐增加,BIS逐渐降低(P<0.01),电刺激前后BIS无明显变化。结论随雷米芬太尼效应室浓度的增加,镇痛强度逐渐增强,电刺激-循环反应逐渐减弱;雷米芬太尼效应室浓度大于(5.13±0.92)ng/ml时,95%可信区间为3.33~6.93ng/ml,50mA强直电刺激-循环反应变化不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丙泊酚 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治关节腔内注射结合得宝松痛点注射治疗骨性膝关节炎 被引量:2
2
作者 罗芳 刘延青 +1 位作者 王恩真 王保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膝关节腔内注射 骨性膝关节炎 痛点注射治疗 得宝松 关节炎患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盐酸利多卡因在液氮冷冻术的应用
3
作者 罗芳 宋建聪 +2 位作者 王恩真 王保国 刘延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64-165,共2页
关键词 复方盐酸利多卡因 液氮冷冻术 长效局麻药 不良反应 镇痛作用 治疗后 跖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