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骨科医学双语教学的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宝戈 曾峥 《西北医学教育》 2012年第4期788-790,共3页
针对医学生进行临床骨科学双语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讨论,并指出提高临床骨科学双语教学效果的一些建议,目的是为医学生临床骨科学双语教学提供经验,培养优秀人才。
关键词 骨科 医学生 双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临床骨科的医学英语教学 被引量:4
2
作者 曾峥 刘宝戈 《西北医学教育》 2013年第2期325-326,389,共3页
探讨临床骨科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从教学模式、教材选择、师资力量、学生英语水平及英语学习气氛等方面探讨,探索一种高效的临床英语教学模式。目的是为医学生临床骨科学英语教学提供经验,培养优秀人才。
关键词 临床 骨科 医学英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与小关节囊神经纤维数量及神经肽Y表达变化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磊 李家谋 +2 位作者 刘宝戈 崔维 亢卫波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8期663-667,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临床症状、核磁共振小关节Fujiwara分级与末端神经纤维分布及神经肽Y表达的关系,探索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的病理机制。方法:选取无腰痛的腰椎管占位需手术内固定患者为对照组(A组),共15例。慢性腰痛患者,术前封闭腰椎小关节... 目的:通过研究临床症状、核磁共振小关节Fujiwara分级与末端神经纤维分布及神经肽Y表达的关系,探索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的病理机制。方法:选取无腰痛的腰椎管占位需手术内固定患者为对照组(A组),共15例。慢性腰痛患者,术前封闭腰椎小关节,注射前后进行VAS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将其分为3组:疼痛完全无缓解患者,为慢性非小关节源性腰痛组(B组),共15例;腰痛基本消失的患者,为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组(C组),共20例;腰痛有改善但不能完全消除的患者,为慢性混合性腰痛组(D组),共20例。取各组患者的小关节囊标本,分别用氯化金染色及免疫组化法研究小关节囊上的神经末梢及神经肽Y的分布及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组和慢性混合性腰痛组腰椎小关节退变趋势明显,神经纤维分布明显增多,且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组神经分布稠密。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组神经肽Y阳性分布稠密。此外,小关节囊神经纤维数量分布及神经肽Y阳性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二者与小关节MRI Fujiwara分级无相关性。结论: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患者小关节囊中存在丰富的末端神经纤维;当关节囊受压、牵张,组织炎症或化学物质刺激时或者脊柱小关节病变及力学行为改变时,小关节囊神经末梢疼痛介质分布会发生改变,进而参与腰痛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神经肽Y 神经末梢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后肢体骨内压、血液流变学、神经肽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珊鹏 林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6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与骨内压的关系。方法:将15只新西兰纯种大白兔制作成右胫骨上端骨内高压模型,测量胫骨上端骨内压、血液流变学、神经肽Y(NP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然后将15只大白兔行右股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再测量...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与骨内压的关系。方法:将15只新西兰纯种大白兔制作成右胫骨上端骨内高压模型,测量胫骨上端骨内压、血液流变学、神经肽Y(NP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然后将15只大白兔行右股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再测量术后上述各项指标。结果:术后骨内压和骨髓内血液黏度下降,CGRP增加,NPY含量下降。结论:交感神经切断后,骨髓内血液稀释、黏度下降、血管扩张,骨内压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 骨内压 血液流变学 神经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心距重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吕波 刘宝戈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4期107-110,共4页
目的:研究偏心距重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5月在天津红桥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偏心距重建情况筛选偏心距大于健侧组、偏心距小于健侧... 目的:研究偏心距重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5月在天津红桥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偏心距重建情况筛选偏心距大于健侧组、偏心距小于健侧组、偏心距未重建组,每组各40例,检测髋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关节功能。结果①髋关节稳定性、活动度:术后3、6个月时偏心距大于健侧组的单腿支撑相骨盆冠状面倾斜角、髋关节活动角度均大于偏心距小于健侧组、偏心距未重建组[骨盆冠状面倾斜角:术后3个月:(1.08±0.21)o比(-1.12±0.14)o、(-1.29±0.20)o;术后6个月:(1.22±0.20)o比(-0.89±0.11)o、(-1.05±0.14)o。髋关节活动角度:术后3个月:(13.95±1.57)o比(8.42±0.94)o、(6.13±0.77)o;术后6个月:(16.32±1.91)o比(12.23±1.56)o、(8.82±0.91)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髋关节功能:术后3、6、12个月,偏心距大于健侧组的Harris评分高于偏心距小于健侧组、偏心距未重建组[术后3个月:(89.12±9.04)分比(78.32±9.16)、(73.56±8.52)分;术后6个月:(90.37±11.32)分比(83.42±10.06)、(76.23±8.23)分;术后12个月:(93.68±12.32)分比(86.26±9.31)、(79.48±9.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偏心距重建且偏心距大于健侧有助于提高髋关节稳定性、活动度,改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偏心距 稳定性 活动度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跖骨远端线性截骨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足母]外翻
6
作者 李家谋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1期18-19,共2页
目的:评价跖骨远端线性截骨克氏针髓内固定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2019年12月-2021年5月收治外翻患者12例14足,行[足母]外翻行跖骨远端线性截骨克氏针髓内固定矫形手术,术前术后测量外翻角(HVA)、1、2跖骨间夹角(IMA)及远... 目的:评价跖骨远端线性截骨克氏针髓内固定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2019年12月-2021年5月收治外翻患者12例14足,行[足母]外翻行跖骨远端线性截骨克氏针髓内固定矫形手术,术前术后测量外翻角(HVA)、1、2跖骨间夹角(IMA)及远端关节面角(DMAA),并比较变化。功能评分采用AOFAS前足评分。结果:平均随访9.5个月,14足,HVA角术前平均为36.6°,术后为12.2°;IMA角术前平均为14.1°,术后为4.9°;DMAA角术前平均为16.2°,术后为8.2°,HVA、IMA及DMAA术后角度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AOFAS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跖骨头坏死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跖骨远端线性截骨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轻中度[足母]外翻简单有效,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母]外翻 跖骨截骨 克氏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剂促进自噬保护受损神经细胞的研究
7
作者 张舵 寨旭 +2 位作者 王放 李晓会 贺西京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952-956,共5页
目的:研究锂剂能否通过促进细胞自噬发挥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方法:将SH-SY5Y神经细胞分为4组,包括对照组(正常换液),模型组(培养液含有200μmol/L H2O2的培养液),锂剂组(培养液含200μmol/L H2O2及1.0 mmol/L Li Cl的培养液),3-MA干预组... 目的:研究锂剂能否通过促进细胞自噬发挥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方法:将SH-SY5Y神经细胞分为4组,包括对照组(正常换液),模型组(培养液含有200μmol/L H2O2的培养液),锂剂组(培养液含200μmol/L H2O2及1.0 mmol/L Li Cl的培养液),3-MA干预组(培养液含200μmol/L H2O2、1.0 mmol/L LiCl及5 mmol/L 3-MA的培养液)。培养6 h后进行MTT检测及Beclin 1、LC3b免疫组化染色,评估细胞存活情况及自噬水平。结果:3-MA干预组细胞存活率较模型组降低(P<0.05),锂剂组细胞存活率较模型组提高(P<0.05)。经过3-MA干预后,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模型组及锂剂组均有所降低(P<0.05)。经过H2O2处理后,细胞Beclin 1、LC3b染色面积增大,染色加深。经锂剂处理后细胞Beclin 1、LC3b染色面积进一步增大,染色更深。3-MA干预组细胞Beclin 1、LC3b染色面积较对照组大、染色深,但细胞染色面积较模型组和锂剂组均小,且染色更为浅淡。结论:锂剂能够促进受损神经细胞存活,促进自噬作用是锂剂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损伤 锂剂 神经细胞 自噬 SH-SY5Y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