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社交平台在脑血管危重症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徐明 史中华 周建新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5期455-456,共2页
随着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在手机、电脑上随时分享文字、图片甚至视频等多种资源,并实时互动。医学教育便是基于各种临床相关数据的分析、讨论进一步展开的,因此网络互动的实时、快捷、多样性极大地迎合了临... 随着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在手机、电脑上随时分享文字、图片甚至视频等多种资源,并实时互动。医学教育便是基于各种临床相关数据的分析、讨论进一步展开的,因此网络互动的实时、快捷、多样性极大地迎合了临床医学教学的需要。脑血管危重症患者病情具有复杂多变,相关监测数据庞杂、形式多样的特点,要完善掌握患者病情特点,做出确切判断并迅速做出临床决策,需要不间断的床边观察,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重症监护病房采取轮班制,且低年住院医师、实习和进修医师同时承受科研、科室轮转和学校理论学习的压力,每日床边仔细评估患者,学习临床技能面临极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交平台 脑血管 危重症 教学 病案导学式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队学习法在脑血管危重症ARDS患者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史中华 徐明 +4 位作者 陈光强 罗旭颖 杨燕琳 何璇 周建新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6期501-504,共4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危重症合并急性肺损伤综合征的教学实践中采用团队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名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随机分为T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主要评价指标是学生满意度调查。... 目的探讨脑血管危重症合并急性肺损伤综合征的教学实践中采用团队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名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随机分为T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主要评价指标是学生满意度调查。次要评价指标学习后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方式是问卷调查和学习前后测试成绩比较。结果 TBL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学生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P<0.001),且教学后知识掌握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0.001)。结论 TBL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脑血管危重症合并急性肺损伤综合征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满意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学习 脑血管危重症 急性肺损伤综合征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前后血管团周围脑皮质局部血流量变化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武琛 石广志 王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501-504,508,共5页
目的观察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手术切除前、后,血管团周围组织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及脑皮质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方法选择34例AVM行手术切除术的患者,依据Spetzler-Matin分级标准,将AVM分为小型(直径〈3.0cm)16例、中型(3-6cm)12例... 目的观察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手术切除前、后,血管团周围组织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及脑皮质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方法选择34例AVM行手术切除术的患者,依据Spetzler-Matin分级标准,将AVM分为小型(直径〈3.0cm)16例、中型(3-6cm)12例及大型(直径〉6cm)6例。分别于AVM手术切除前及切除后1、2、3、4和24h,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对AVM周围1.5cm范围内皮质血流量进行监测,并对病灶周围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术后7-12d行头部CT检查,了解脑水肿程度。结果1例患者术后出现异常脑水肿。①局部脑血流变化:畸形团切除后即刻及1、2、3、24h,中、小型(直径〈6cm)AVM局部皮质脑血流量较切除前分别增加(53±17)、(77±26)、(38±12)、(29±9)、(8±5)%;切除后4h减少(7±3)%,与切除前比较,切除后即刻及1、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型AVM(直径≥6cm)畸形团切除后即刻及1、2、3、4、24h局部皮质脑血流量较切除前分别增加(130±45)、(112±32)、(100±37)、(116±35)、(147±36)、(120±39)%,与切除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理学观察:电镜观察全部标本,可见病灶周边脑组织的血-脑屏障3层结构有不同程度的变性、破坏,内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缝隙增宽,星形胶质细胞足突明显水肿,甚至消失。结论AVM切除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是AVM术后诱发异常脑水肿的重要因素;AVM周边脑组织血-脑屏障的结构改变可能是AVM术后发生异常脑水肿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血脑屏障 血液动力学过程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镇静对幕上占位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与头部磁共振表现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楠 周建新 韩如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3-319,共7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幕上占位病人头部磁共振表现,发现不同镇静药诱发神经缺陷的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配至异丙酚组、咪达唑仑组、芬太尼组或右美托咪啶...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幕上占位病人头部磁共振表现,发现不同镇静药诱发神经缺陷的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配至异丙酚组、咪达唑仑组、芬太尼组或右美托咪啶组。每组病人均使用相应镇静药物滴定至清醒镇静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 and Sedation,OAA/S)4分,给予镇静药物之前和之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并在评估过程结束后详细记录头部核磁结果。结果本研究发现不同机制的镇静药物在轻度镇静的情况下对于幕上肿瘤的病人神经功能缺陷有着暴露或恶化的作用。病变位于运动区(P=0.000)、感觉区(P=0.004)、累及基底节(P=0.031)和发生中线移位(P=0.000)、脑室扩张或压缩(P=0.000)、瘤周水肿时(P=0.000)的肿瘤更容易引起镇静相关的神经功能缺陷。结论头部磁共振显示为运动区和中线移位的病人神经功能改变对轻度镇静更敏感。但是对于镇静药物对脑功能影响的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 神经功能缺陷 颅内占位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加强医疗病房中的临床教学实践
5
作者 石广志 周建新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6期506-508,共3页
从脑血管病加强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评估以及常见的问题等方面分析脑血管病ICU中的临床教学特点。
关键词 卒中 重症监护病房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干预对高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陶精精 李季平 张荣荣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4期72-75,共4页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干预对高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高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单盲随机分配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干预对高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高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单盲随机分配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由同一组医师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外科干预,试验组患者术后接受加速康复外科干预,本次干预时间截至患者出院前一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住院天数、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存质量评分和康复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5),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均P<0.05);试验组患者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3~4 d可完成床上主动运动、术后8~10 d可自行下床洗漱、术后13~16 d可沿走廊行走200 m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常规外科干预相比,加速康复外科干预可在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显著提高高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改善患者恢复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对提升康复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高龄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不良反应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