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志愿者与2例累及Wernicke语言区胶质瘤患者听觉语义判断任务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魏淼 王晓怡 +5 位作者 吴陈兴 李少武 江涛 舒华 张忠 戴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汉语听觉词汇语义判断任务时正常人与Wernicke语言区胶质瘤病人脑的活动情况。方法对15名正常青年受试者和2名胶质瘤累及左侧优势半球Wernicke语言区的病人进行听觉方式呈现汉语词汇语义判断任务的fMRI扫...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汉语听觉词汇语义判断任务时正常人与Wernicke语言区胶质瘤病人脑的活动情况。方法对15名正常青年受试者和2名胶质瘤累及左侧优势半球Wernicke语言区的病人进行听觉方式呈现汉语词汇语义判断任务的fMRI扫描,由3.0 T MR扫描仪获取数据,并采用AFNI软件进行脑功能区活动图像分析。结果正常志愿者听觉语义判断语言任务激活的主要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半球、辅助运动区、额下回、颞上回、颞中回、岛叶、左侧顶下小叶、左侧缘上回。两位胶质瘤累及左半球Wernicke区患者的语言任务激活主要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半球、辅助运动区、额下回、额中回、颞中回、岛叶、顶下小叶、右侧缘上回、右侧颞上回、右侧额上回。结论2例胶质瘤累及左侧Wernicke区的患者右侧半球激活较正常志愿者组明显增多,以右侧为优势,且左侧Wernicke区的激活减少,代之以肿瘤周边少量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 功能磁共振成像 胶质瘤 Wernicke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瘤患者语言功能区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仪晓立 戴建平 +5 位作者 陈绪珠 吴陈兴 王晓怡 李少武 江涛 艾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瘤患者术前定位Broca区和Wernicke区中的应用。方法45例累及左侧额叶或者左侧颞叶的胶质瘤患者,术前采用听觉词汇判断和听觉词汇复述模式刺激策略,在3.0TMR扫描仪采用血氧水平依赖(BOLD)原理进行图像采集...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瘤患者术前定位Broca区和Wernicke区中的应用。方法45例累及左侧额叶或者左侧颞叶的胶质瘤患者,术前采用听觉词汇判断和听觉词汇复述模式刺激策略,在3.0TMR扫描仪采用血氧水平依赖(BOLD)原理进行图像采集,经SPM5软件进行脑功能区活动图像分析,选择四个感兴趣区:Broca区、Wernicke区以及右侧大脑半球相对应的解剖区域。结果44例(97.8%,44/45)完成听觉语义判断任务,44例(97.8%,44/45)完成听觉复述任务,43例(95.6%,43/45)两者均成功完成。使用听觉语义判断任务41例(93.2%,41/44)成功定位Broca区,43例(97.7%,43/44)成功定位Wernicke区。使用听觉复述任务43例(97.7%,43/44)成功定位Broca区,43例(97.7%,43/44)成功定位Wernicke区。两者结合44例(97.8%,44/45)成功定位Broca区,45例(100%,45/45)成功定位Wernicke区。结论综合利用听觉语义判断和听觉复述任务刺激策略,功能磁共振可更好地定位脑胶质瘤患者语言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BROCA区 Wernicke区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术前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分级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子孝 戴建平 +3 位作者 江涛 李少武 李桂林 王拥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01-2204,共4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A)参数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脑胶质瘤患者的DTI、ADC和FA参数图,测量瘤实体感兴趣区的ADC和FA值,并与WH...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A)参数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脑胶质瘤患者的DTI、ADC和FA参数图,测量瘤实体感兴趣区的ADC和FA值,并与WHO分级进行比较。结果104例幕上脑胶质瘤患者中:WHOⅡ级58例,Ⅲ级25例,Ⅳ级21例。Ⅳ级的ADC值(0.81±0.20)×10-3mm2/s显著低于Ⅲ级(1.05±0.30)×10-3mm2/s或Ⅱ级(1.26±0.32)×10-3mm2/s(P=0.008,P<0.001),WHOⅢ级ADC值显著低于Ⅱ级(P=0.003)。WHOⅣ级FA值0.18±0.06显著高于Ⅱ级(0.15±0.06)(P=0.046),Ⅳ级与Ⅲ级(0.15±0.10)、Ⅱ级与Ⅲ级间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TI获得的脑胶质瘤实体区ADC和FA的值能在术前区分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将有助于术前优化脑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方案和对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诊断显像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别胶质瘤动态变化的影像学观察(附15例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绪珠 江涛 +3 位作者 李少武 艾林 马军 戴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53-1456,共4页
目的分析15例高级别胶质瘤生长变化的影像学表现,初步总结其动态变化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15例高级别胶质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自然病史,通过对每一例患者自初次发病到最终手术的时间内所做的一系列影像学检查进行... 目的分析15例高级别胶质瘤生长变化的影像学表现,初步总结其动态变化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15例高级别胶质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自然病史,通过对每一例患者自初次发病到最终手术的时间内所做的一系列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仔细评价了首次检查时病灶位置、术前病灶累及的部位、动态影像学表现及生长趋势,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全部15例病例中,男12例,女3例,初次发病时平均年龄为36.2岁(1-59岁)。自然病史周期平均31.2个月(范围2-106个月)。其中1例经活检证实,14例经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检查。最终病理诊断包括4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3级),11例胶质母细胞瘤(WHO4级),4例患者影像学阳性表现的出现滞后于临床表现,6例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灶内出血,4例表现为自不强化到明显强化,3例在第一次影像学检查就表现出扩散征象,1例表现为多中心起病。结论灶内出血、强化的动态变化可提示胶质瘤自低级别向高级别的恶变,高级别胶质瘤生长快、扩散早,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高级别 自然病史 扩散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少突胶质细胞瘤1p杂合性缺失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守巍 袁芳 +1 位作者 江涛 王忠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建立临床检测少突胶质细胞瘤1p杂合性缺失的手段。方法提取肿瘤组织及患者外周血DNA,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微卫星位点后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以患者外周血作对照,可明确显示肿瘤标本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情况,从而判断患... 目的建立临床检测少突胶质细胞瘤1p杂合性缺失的手段。方法提取肿瘤组织及患者外周血DNA,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微卫星位点后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以患者外周血作对照,可明确显示肿瘤标本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情况,从而判断患者1p杂合性缺失情况。结论该方法能直观便捷分析出患者1p杂合性缺失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少突胶质细胞瘤 1p杂合性缺失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芯片技术在脑胶质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崔云 张伟 +1 位作者 袁芳 江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2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芯片技术在脑胶质瘤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构建包括50例人脑胶质瘤标本的组织芯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及野生型p53基因的表达。结果 Ki-6... 目的探讨组织芯片技术在脑胶质瘤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构建包括50例人脑胶质瘤标本的组织芯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及野生型p53基因的表达。结果 Ki-67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级之间有关(P<0.05)。突变型P53蛋白与野生型p53 mRNA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P<0.001)。突变型P53蛋白与Ki-67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大规模高效检测胶质瘤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徐丽 崔云 +1 位作者 李桂林 江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3728-3730,共3页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表达和肿瘤侵袭性对患者血浆IGFBP-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3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血浆IGFBP-2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上述患者肿瘤组织IGFBP-2和基质...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表达和肿瘤侵袭性对患者血浆IGFBP-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3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血浆IGFBP-2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上述患者肿瘤组织IGFB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情况;IGFBP-2以肿瘤细胞阳性与否分为两个水平("1"和"2"),MMP-9以肿瘤细胞阳性率"≤60%"和">60%"分为两个水平("1"和"2"),对患者血浆IGFBP-2表达水平进行2×2析因分析。结果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IGFBP-2、MMP-9表达(P=0.003、P=0.014)及二者的交互效应(P=0.049)均能影响患者血浆IGFBP-2水平。结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血浆IGFBP-2水平受肿瘤组织IGFBP-2表达、肿瘤侵袭性及其交互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母细胞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在涉及锥体束脑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子孝 戴建平 +3 位作者 江涛 李少武 孙异临 高培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02-180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在涉及锥体束的脑肿瘤的术前计划和预测临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涉及锥体束的脑胶质瘤患者,术前在常规成像基础上,行弥散张量成像(DTI)序列检查采集全脑DTI原始数据,经工作站生成二维的...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在涉及锥体束的脑肿瘤的术前计划和预测临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涉及锥体束的脑胶质瘤患者,术前在常规成像基础上,行弥散张量成像(DTI)序列检查采集全脑DTI原始数据,经工作站生成二维的部分各向异性伪彩图(FAcolor)和三维的锥体束白质纤维束示踪图,提供锥体束与脑内肿瘤的位置关系信息,优化手术方案,保护皮层下重要功能的白质纤维束,并预测患者预后。术前、术后行KPS评分,评价患者的生活状态。结果所有病人术前DTI图像采集经后处理均生成二维FAcolor图和三维锥体束白质纤维束示踪图。术前成功地显示出锥体束与脑内肿瘤的位置关系以及肿瘤对锥体束的影响,优化手术方案。36例病人中,20例DTI清楚显示肿瘤未累及锥体束,低级别16例、高级别4例,术前、后KPS评分平均为86和93;12例DTI显示肿瘤紧邻锥体束并推移,低级别6例、高级别6例,术前、后KPS评分平均为80和94;4例DTI显示肿瘤在大体上已浸润及/或破坏锥体束,低级别2例、高级别2例,术前、后KPS评分为67和80。结论在常规的MR成像后行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研究,优化涉及重要白质纤维束如锥体束的脑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案,保护皮质下重要功能的白质纤维,并可预测患者临床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肿瘤 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