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结合CBL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思考
1
作者 曲晓鹏 丁玉静 +2 位作者 李红艳 陶鹏宇 孟令照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9期94-96,共3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传统本科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为此,本文深入剖析微课、翻转课堂及基于案例学习(CBL)教学法的优势。微课以5~15 min短视频聚焦单一知识点,形式多样,便于学...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传统本科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为此,本文深入剖析微课、翻转课堂及基于案例学习(CBL)教学法的优势。微课以5~15 min短视频聚焦单一知识点,形式多样,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前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CBL教学法借助真实病例,构建学生临床思维。基于此,提出融合三者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设定、微课制作、CBL案例编写到课堂流程规划,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同时,针对教师角色转变、学生适应困难、教学资源整合等挑战给出应对策略。展望未来,新模式有望借助新技术实现精准教学与院校间的交流合作,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翻转课堂 基于案例学习教学法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本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神经瘤手术之耳科观
2
作者 夏寅 王璞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6期844-848,共5页
听神经瘤是桥脑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症状包括单侧感音性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等。手术切除是听神经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常用入路包括以耳科为主的经迷路入路、经耳囊入路、扩大经迷路入路、改良经耳囊入路和颅中窝入路,以神经... 听神经瘤是桥脑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症状包括单侧感音性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等。手术切除是听神经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常用入路包括以耳科为主的经迷路入路、经耳囊入路、扩大经迷路入路、改良经耳囊入路和颅中窝入路,以神经外科为主的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等。一般建议听力良好的小肿瘤选择颅中窝入路;肿瘤较大、希望保留听力者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不考虑保留听力且为中、小型听神经瘤者,可采用经迷路入路或经耳囊入路。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术中神经监测设备的广泛应用,中、小型听神经瘤手术的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率已有显著提高,未来更多的听神经瘤患者有望在保留面/听神经功能的基础上获得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治疗策略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璞 夏寅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6期977-982,共6页
头颈部副神经节瘤(head and neck paraganglioma,HNPGL)是一种少见的神经源性肿瘤,遗传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到目前为止,发现与HNPGL发病相关的基因共10个,包括SDHA、SDHB、SDHC、SDHD、SDHAF2、VHL、HIF2A、RET、NF1和TMEM1... 头颈部副神经节瘤(head and neck paraganglioma,HNPGL)是一种少见的神经源性肿瘤,遗传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到目前为止,发现与HNPGL发病相关的基因共10个,包括SDHA、SDHB、SDHC、SDHD、SDHAF2、VHL、HIF2A、RET、NF1和TMEM127,其中SDHB、SDHC、SDHD、SDHAF2和VHL是常见致病基因。不同基因突变的临床表型不尽相同,SDHD、SDHC和SDHAF2突变几乎100%表现为HNPGL,SDHD和SDHAF2突变倾向于形成多发性副神经节瘤,且遗传方式具有明显母亲印记;而SDHB突变有交感性副神经节瘤及恶变倾向。明确副神经节瘤的分子机制及基因型⁃表型之间的关系,可为HNPGL患者的遗传咨询、诊治和随访策略制订等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副神经节瘤 基因突变 分子机制 基因型⁃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泛癌分析SDHB基因在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患者中的作用
4
作者 王璞 高立明 +1 位作者 张文阳 夏寅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1期692-697,共6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分析SDHB基因在泛癌中的表达及预后,并深入探索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PPGL)患者中SDHB基因突变导致信号通路的改变以及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型-...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分析SDHB基因在泛癌中的表达及预后,并深入探索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PPGL)患者中SDHB基因突变导致信号通路的改变以及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库中分析SDHB基因在泛癌中的表达以及与生存预后的关系。通过分析TCGA数据库和TARGET数据库,了解PPGL患者中SDHB基因突变影响的其他基因的表达变化并对相关性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并探索PPGL患者中SDHB基因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SDHB基因在21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包括膀胱移行细胞癌、乳腺浸润性癌、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宫颈腺癌、结肠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食管癌、多形成性胶质细胞瘤、头颈鳞状细胞癌、脑低级别胶质瘤、肺腺癌、肺鳞状细胞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胰腺癌、前列腺腺癌、直肠腺癌、皮肤黑色素瘤、胃腺癌、甲状腺癌、胸腺瘤、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肉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在包括PPGL在内的其他7种肿瘤中表达低于正常组织,包括肾上腺皮质癌、胆管癌、肾嫌色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肾乳头状细胞癌、急性髓细胞样白血病和PP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分析SDHB基因的表达与生存预后的关系,发现在胃腺癌、肾透明细胞癌、间皮瘤、骨肉瘤和肾乳头状细胞癌中,SDHB基因表达降低预示预后不良;而在子宫内膜癌、胶质瘤、头颈鳞状细胞癌、急性髓细胞样白血病、口腔鳞状细胞癌和肾上腺皮质癌中,SDHB基因表达增高预示预后不良。在相关性和富集分析中发现SDHB基因表达主要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库欣综合征、皮质醇合成和分泌、肽受体活性、G-蛋白偶联肽受体活性、神经肽受体活性、突触膜内在成分、突触膜组成部分、突触后特化膜组成部分、环核苷酸介导的信号通路、神经肽信号通路、糖皮质激素代谢过程等信号通路相关。在肿瘤免疫浸润分析中发现在SDHB基因低表达组中,浸润性最高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和调节性T细胞(TReg),提示pDC细胞和TReg细胞在PPGL肿瘤患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结论SDHB基因在多种肿瘤中存在异常表达,并且与肿瘤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在PPGL患者中,SDHB基因影响的信号通路和高浸润的免疫细胞为未来的机制研究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泛癌分析 免疫细胞浸润 SDH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9例颞下窝A型入路切除颈静脉球瘤的疗效:改进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文阳 薛玉斌 +5 位作者 叶婷 曲晓鹏 严旭坤 王璞 刘强 夏寅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6期940-945,共6页
目的对颞下窝A型入路进行改进,并对其切除颈静脉球瘤(glomus jugulare tumor,GJT)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肿瘤切除术的GJT患者。手术方式以颞下窝A型入路为基础,并在... 目的对颞下窝A型入路进行改进,并对其切除颈静脉球瘤(glomus jugulare tumor,GJT)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肿瘤切除术的GJT患者。手术方式以颞下窝A型入路为基础,并在面神经前移、乙状窦处理方式方面予以改进。术后6 h复查CT评估有无出血灶,术后2周复查MRI明确有无肿瘤残留。对患者定期随访,术后1年复查MRI了解有无复发征象并评估面神经功能。结果共纳入39例行改进的颞下窝A型入路肿瘤切除术GJT患者。其中术前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分级Ⅰ、Ⅱ、Ⅲ、Ⅳ、Ⅴ、Ⅵ级分别为12例、6例、8例、9例、3例、1例。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死亡、偏瘫、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脑脊液漏,经脑脊液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6 h颅脑CT检查均未发现颅内出血;术后2周MRI检查示37例(94.9%)患者肿瘤病灶完整切除,2例(5.1%)患者为近全切除。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Ⅰ、Ⅱ、Ⅲ、Ⅳ、Ⅴ、Ⅵ级分别为8例、16例、9例、4例、2例、0例,面神经功能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1年,1例患者肿瘤复发,予以补充放疗,随访过程中肿瘤无显著增大。结论改进的颞下窝A型入路GJT切除术不仅可保留经典颞下窝A型入路的优势,且通过改变面神经前移方式有助于保全面神经功能、通过压闭而非结扎乙状窦减少脑损伤及脑脊液漏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窝A型入路 改进 颈静脉球瘤 面神经功能 脑脊液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面神经直接刺激阈值对面神经减压术后恢复效果的预判价值
6
作者 王璞 张文阳 +1 位作者 王咏峰 夏寅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1246-1250,共5页
目的 探究贝尔面瘫患者术中面神经直接刺激阈值与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2022年10月于北京天坛医院行面神经减压术的贝尔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术中采用面神经监测并准确记录面神经直接刺激阈值以及... 目的 探究贝尔面瘫患者术中面神经直接刺激阈值与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2022年10月于北京天坛医院行面神经减压术的贝尔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术中采用面神经监测并准确记录面神经直接刺激阈值以及至少有术后1年详细随访记录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将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至Ⅰ~Ⅱ级(HB分级)定义为术后恢复良好,恢复至Ⅲ级及以上定义为恢复不良,并按面神经反应兴奋性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直接刺激阈值≤1.5 mA,B组直接刺激阈值>1.5 mA或刺激量增加至3 mA仍未记录到神经反应波形,分析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面神经直接刺激阈值的关系。结果 共36例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贝尔面瘫患者入选本研究,均在发病1~3个月内接受经乳突-上鼓室入路面神经减压术,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24例(66.7%),恢复不良组12例(33.3%)。仅20例(55.6%,20/36)患者术中记录到面神经直接刺激阈值,且均≤1.5 mA(0.1~1.5 mA),16例(44.4%,16/36)即使在面神经刺激量增加至3 mA也未能记录到面神经反应波形。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与恢复不良组在年龄、性别、面瘫侧别、手术时机、术前面神经电图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A组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B组(P=0.009)。结论 对于行面神经减压术的贝尔面瘫患者,术中面神经直接刺激阈值可能对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预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面瘫 面神经减压 面神经监测 面神经刺激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神经瘤临床听力学特征分析
7
作者 郭翠翠 王现蕾 夏寅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2年第12期763-766,共4页
目的分析听神经瘤患者临床听力学特征,为听神经瘤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诊的394例单侧听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纯音测听、言语识别率、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和颅脑增... 目的分析听神经瘤患者临床听力学特征,为听神经瘤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诊的394例单侧听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纯音测听、言语识别率、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和颅脑增强MRI。结果患侧听力正常者54例,轻度听力损失58例,中度63例,中重度45例,重度45例,极重度31例,全聋者98例;高频听力损失最多见。24.7%患者言语识别率和纯音测听下降不成比例。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波形正常者8例,波形缺失者228例和其他波形异常者158例;听性脑干诱发电位诊断听神经瘤的敏感度:内听道内肿瘤85.7%,内听道外98.5%。结论听神经瘤的听力学表型多样,听力正常者不能排除听神经瘤;听力损失程度不能预判肿瘤大小;纯音测听与言语识别率不一致应警惕蜗后病变;听性脑干诱发电位诊断听神经瘤敏感度随肿瘤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 测听法 纯音 测听法 言语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骨锚式助听器植入后助听效果分析
8
作者 叶婷 郭翠翠 +2 位作者 傅雪雯 石静华 夏寅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2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评估经皮骨锚式助听器(transcutaneous bone-anchored hearing aid,tBCHD)Baha Attract对传导性或混合性聋患者的助听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收集13例行Baha Attract植入术的传导性或混合性聋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评估经皮骨锚式助听器(transcutaneous bone-anchored hearing aid,tBCHD)Baha Attract对传导性或混合性聋患者的助听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收集13例行Baha Attract植入术的传导性或混合性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先天性外中耳畸形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中耳胆脂瘤术后4例,慢性中耳炎1例。术前进行纯音测听、言语识别率测试、颞骨CT等评估,术后1个月开机时测试助听后的声场纯音听阈和言语识别率,同时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1年的言语、空间和音质听觉量表(the speech,spatial,and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SSQ)和健康效用指数量表3(health utilities index mark 3,HUI 3)。结果术后随访42~49个月,发生皮下血肿1例,植入体周围血清肿2例,均治愈。13例患者术前平均气导听阈为66.6±8.0 dB HL,术后声场下助听听阈为24.0±7.1 dB HL;手术前后安静环境下单音节言语识别率分别为24.2%±20.1%、87.7%±7.3%,双音节言语识别率分别为38.9%±24.1%、92.3%±4.8%,手术前后噪声下言语识别率分别为28.9%±22.0%、85.0%±14.4%,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SSQ量表结果显示Baha Attract术后患者在言语识别、声源定位及音质评价3个维度得分均明显提高。HUI 3量表结果示Baha Attract术后患者在听力、言语、情绪、疼痛方面显著改善,总体健康状态评分显著提高。结论Baha Attrac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人工听觉植入装置,可显著提高传导性或混合性聋患者的听力并改善其生活质量,配戴舒适,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骨锚式助听器 传导性聋 混合性聋 耳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