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压变异性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丽霞 连滕宏 +3 位作者 郭鹏 丁杜宇 李丹凝 张巍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18-418,共1页
目的帕金森病(PD)患者除了表现为运动症状外,还存在多种非运动症状,其中神经精神症状中的认知障碍是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PD认知障碍(PD-CI)包括轻度认知障碍(PD-MCI)和痴呆(PDD),PD-MCI是PD不伴认知障碍(PD-NCI)与PDD之间的... 目的帕金森病(PD)患者除了表现为运动症状外,还存在多种非运动症状,其中神经精神症状中的认知障碍是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PD认知障碍(PD-CI)包括轻度认知障碍(PD-MCI)和痴呆(PDD),PD-MCI是PD不伴认知障碍(PD-NCI)与PDD之间的过渡阶段。本文旨在探讨血压变异性与PD患者认知障碍的关系,为PD患者认知障碍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1)连续纳入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的PD患者165例,收集人口学资料及相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Hoehn-Yahr分期,记录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病史。(2)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量表评价认知功能,按照诊断标准及Mo CA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PD-NCI,PD-MCI及PDD组。(3)对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血压情况及血压变异系数。结果 (1) PD-MCI组及PDD组的年龄明显大于PD-NCI组(P<0.05)。(2) PDD组Hoehn-Yahr分期明显高于PD-MCI组及PD-NCI组(P<0.05)。(3)与PD-NCI组比较,PD-MCI组全天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均明显升高(P<0.05),全天收缩压标准差明显增大(P<0.05);PDD组全天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明显升高(P<0.05),全天收缩压标准差和舒张压标准差明显增大(P<0.05)。与PD-MCI组比较,PDD组患者全天平均收缩压水平明显升高(P<0.05)。(4)对PD患者的Mo CA量表评分与全天血压及血压标准差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Mo CA量表评分与全天收缩压标准差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与全天平均收缩压、全天平均舒张压及全天舒张压标准差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年龄大、疾病严重的PD患者更易出现认知障碍;不同程度认知障碍的PD患者的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存在差别;血压变异性影响PD患者的认知功能,全天收缩压变异性增大是PD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血压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颤相关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丽霞 张巍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0-441,共2页
认知障碍常见的原因是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然而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多器官疾病也与认知障碍相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房颤与认知障碍有关。房颤相关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房颤增加认知... 认知障碍常见的原因是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然而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多器官疾病也与认知障碍相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房颤与认知障碍有关。房颤相关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房颤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发生风险,其中房颤患者痴呆的发生率是无房颤患者的至少2倍。房颤相关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1)房颤相关认知障碍的特点:(1)性别:房颤患者的性别与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较少,女性房颤患者可能更易出现认知障碍。(2)年龄:有研究发现,与无房颤受试者相比,房颤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速度更快,出现认知障碍的年龄更早。房颤显著增加痴呆的发生风险,并且可能独立于卒中事件的发生,这种相关性在年轻、发病时间较长的房颤患者更明显。(3)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房颤是脑栓塞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因而与血管性认知障碍关系密切,然而,房颤患者出现认知障碍与其发生卒中的关系尚无定论,有的研究甚至得出无关的结论,可能与房颤时血液高凝状态导致隐匿性脑小血管病有关,表现为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缺血性改变及脑萎缩等。(4)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不同的研究得出不一致的结论,部分发现房颤增加AD的风险。但是更多的研究认为房颤与AD无关。房颤可能并不是通过引起AD病理改变而导致认知障碍,而是通过血管神经病理改变导致认知障碍。(2)房颤相关受损的认知领域:房颤患者可出现多种认知领域受损。一项研究发现房颤患者的学习、记忆及执行功能等认知领域功能减退。另一项研究发现房颤患者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视觉功能、词汇记忆、执行功能和精神灵活性等认知领域明显受损,从而导致总体认知功能下降。(3)房颤相关认知功能受损的程度:房颤患者的认知障碍包括轻度认知障碍(MCI)和痴呆。特别需强调的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试验发现65%的房颤患者存在MCI,均表现为短期记忆损害,执行功能、视空间功能、语言能力和注意力等认知领域也明显受损。可见,房颤患者MCI的发生率实际上非常高,但常不被内科医生关注。进一步研究发现,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认知障碍的程度较阵发性房颤患者更加严重。房颤与认知障碍相关的可能机制。(1)脑卒中:脑卒中是造成房颤患者出现认知障碍非常重要的原因,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约为非脑卒中的数倍,而房颤可使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或痴呆的风险增加2倍以上。(2)亚临床栓塞性梗死:无卒中病史的房颤患者更易发生痴呆的可能机制之一是其脑内发生了亚临床栓塞性梗死。(3)脑小血管病变:房颤患者更易出现脑小血管病变,包括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及脑萎缩等,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4)脑低灌注:脑低灌注导致的脑损害是房颤独立造成认知功能下降的机制之一;并且,房颤患者更易出现心功能不全,其进一步加重脑灌注不足。(5)炎性反应:在炎性反应中产生的炎性因子会损害认知功能。在房颤患者的外周血中发现多种炎性因子,其导致脑组织缺氧,进一步诱发氧化应激反应,产生大量自由基,促使β-淀粉样蛋白的生成,导致神经元变性、死亡。(6)与其他危险因素共同作用:房颤患者常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心功能不全等其他多种危险因素,其与房颤共同促使患者出现认知障碍。房颤与认知障碍的综合管理。(1)非药物治疗:重视生活方式的干预,如控制体重等可改善房颤患者的心功能,减少房颤并发症的出现。(2)药物治疗:(1)抗凝药物:在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老年房颤患者中,INR控制不佳与其认知障碍密切相关。(2)他汀类药物:可改善房颤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与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炎性反应等作用相关。(3)控制节律及心室率:其是否有利于预防房颤患者出现认知障碍尚无定论。但是,考虑到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认知障碍程度重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因此,控制节律可能有助于改善房颤患者的认知功能。(4)胆碱酯酶抑制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目前尚缺乏其治疗房颤相关认知障碍的研究。(3)介入治疗:部分研究发现,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高于对照者。射频消融可导致一过性缺血发作和脑卒中,其是否是引起术后认知障碍的原因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认知障碍 流行病学 临床研究 综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睡眠障碍的AD源性MCI患者与AD痴呆患者临床特征及多导睡眠图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荣彦 郭鹏 +12 位作者 连腾宏 丁杜宇 李丹凝 左丽君 扈杨 李丽霞 刘丽 余舒扬 赵慧 余秋瑾 金朝 王瑞丹 张巍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2-462,共1页
目的探讨伴有睡眠障碍(SD)的AD源性MCI患者与AD痴呆患者临床特征及多导睡眠图的改变。方法 (1)连续入组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AD患者,包括AD源性MCI和AD痴呆患者,记录人口学及临床资料。(2)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总体睡眠状况,P... 目的探讨伴有睡眠障碍(SD)的AD源性MCI患者与AD痴呆患者临床特征及多导睡眠图的改变。方法 (1)连续入组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AD患者,包括AD源性MCI和AD痴呆患者,记录人口学及临床资料。(2)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总体睡眠状况,PSQI评分>8判定患者存在SD,伴有SD的AD源性MCI(AD源性MCI-SD)患者86例,伴有SD的AD痴呆(AD痴呆-SD)患者46例。(3)采用爱泼沃思思睡量表(ESS)评价白天困倦。(4)采用成套神经心理量表评价认知功能。(5)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评价睡眠相关指标。结果 (1) AD源性MC-SD组和AD痴呆-SD组的人口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AD源性MCI-SD组相比,AD痴呆-SD组PSQI的睡眠质量和使用催眠药物的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3) AD痴呆-SD组日间嗜睡评分显著高于AD源性MC-SD组(P<0.05)。(4)与AD源性MCI-SD组相比,AD痴呆-SD组的整体认知功能及记忆、语言、注意力、视觉空间能力和执行功能明显受损(P<0.01)。(5) AD痴呆-SD组夜间入睡后总觉醒时间明显长于AD源性MCI-SD组(P<0.05)。(6)相关性分析显示:AD源性MCI-SD组视觉空间功能和词语流畅性与夜间入睡后总觉醒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0.689,r=-0.509,P<0.05);而复杂图形模仿评分和睡眠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r=0.761,P<0.01)。结论与AD痴呆-SD组相比,AD源性MCI-SD组日间嗜睡和睡眠质量下降明显减轻,使用催眠药物明显减少,夜间入睡后总觉醒时间明显缩短。在AD源性MCI-SD组中,夜间入睡后觉醒时间越长,视觉空间功能和词语流畅性越差;睡眠效率越低,视觉空间功能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痴呆 临床特征 多导睡眠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致心源性脑栓塞后脑出血转化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程晓玲 刘丽 +3 位作者 李婧婧 赵慧 石金鑫 张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01-130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致心源性脑栓塞后脑出血转化(CHT)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致心源性脑栓塞患者97例,根据发病1周内复查头颅CT/MRI结果分为CHT组43例,非CHT组54例。收集2组一般临床资料、美国国立...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致心源性脑栓塞后脑出血转化(CHT)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致心源性脑栓塞患者97例,根据发病1周内复查头颅CT/MRI结果分为CHT组43例,非CHT组54例。收集2组一般临床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CHA2DS2-VASc评分及化验指标,分析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致心源性脑栓塞发生CHT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CHT组比较,CHT组脑卒中/TIA病史、NIHSS评分、CHA2DS2-VASc评分、D-二聚体、HbA1c明显升高(P<0.05,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OR=1.146,95%CI:1.065~1.233,P=0.000)、CHA2DS2-VASc评分(OR=2.579,95%CI:1.794~3.708,P=0.000)、糖化血红蛋白(OR=2.494,95%CI:1.280~4.859,P=0.007)是发生CHT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与单纯CHA2DS2-VASc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CHA2DS2-VASc评分+NIHSS评分+HbA1c联合的AUC分别增加0.050和0.155。结论NIHSS评分、CHA2DS2-VASc评分和糖化血红蛋白对老年心房颤动致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出现CHT具有预测价值,将三者联合可提高其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颅内栓塞 脑出血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认知障碍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2
5
作者 连腾宏 丁杜宇 +10 位作者 郭鹏 李丹凝 金朝 左丽君 扈杨 李丽霞 高俊华 朱容彦 刘丽 赵慧 张巍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3-444,共2页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及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特点及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 MRI)的改变。方法 (1)连续纳入就诊于天坛医院老年病科的轻度认知障碍(MCI)和AD患者,分别为MCI组及AD组。(2)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及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特点及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 MRI)的改变。方法 (1)连续纳入就诊于天坛医院老年病科的轻度认知障碍(MCI)和AD患者,分别为MCI组及AD组。(2)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上方、下方、鼻侧和颞侧4个象限的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差异。(3)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采用单项和全套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价认知功能。(4)对MCI组及AD组各象限视纤维层厚度与认知量表的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MCI组与AD组的性别、年龄、起病年龄、病程及受教育水平均无显著差异。(2)与MCI组相比,AD组在上方及颞侧的视神经纤维层的厚度显著减小(P<0.05)。(3)全部入组患者的上方视神经纤维层的厚度与听觉词语记忆测试(AVLT)评分、AVLT延迟回忆评分、Rey-Osterreich复杂图形测验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r>0,P<0.05),全部入组患者的颞侧视神经纤维层的厚度与AVLT评分及AVLT延迟回忆评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词语流畅性动物及家庭用品测验评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P<0.05)。结论 AD患者上方及颞侧视神经纤维层厚度较MCI患者明显变薄;AD及MCI患者上方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薄与记忆受损有关,颞侧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减少变薄与记忆及语言受损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纤维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记忆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